浅议初中化学课堂提问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源于思,学贵问.然而,传统教学似乎忽视了这一点,将学生看做是被动的“容器”,导致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灌输”和“给予”,而学生的主动性则被教师的“侃侃而谈”给淹没.在新课改下,极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启蒙性的课程,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标准》中特别注重以探究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确,学习过程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探究过程,但学生始终是学生,他们受一定的知识基础限制,不知探究从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引导.而教师引导的方式莫过于通过问题来进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呢?本文就结合教学实践做简要分析.
  一、基础性提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即便是提出问题后,由于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越俎代庖而替学生解决了问题,学生根本就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效率自然不高;另一种现象是教师喜欢用较难的问题来“为难”学生,让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都在一定意义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标准》中也强调“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设计几个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兴趣的驱使下让学习变得更加主动.
  以九年级上“分子和原子”的教学为例,本课时的重点是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其基本性质的认识.对概念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来初步认识分子和原子概念,然后再用水、氧气和金属汞来加深印象,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是难点.如果教师用讲解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能是在模模糊糊中“似有所悟”,而借助实验,同时提出问题1.怎样用分子观点来解释水变成水蒸汽,水的分解变化(两种)有何不同?2.用分子观点来解释水的分解和氧化汞的分解的实质是什么?3.从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看,他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以分子观点来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其中道理何在?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性质理解印象会更加深刻.
  二、明确性提问,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是具有较强目的性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忘记了设置的教学目标,不但会随时提问,而且问题没有具体的指向,只是就当前的教学状态而提出的问题,甚至有的时候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知识点而提出多个问题,让简单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不是教学所需要的,相反,教学是要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谓的简单化就是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让书越读越薄.
  以九年级上“水的组成”的教学中,为让学生通过电解水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化学式,知道水的组成.教学中先提出问题“你知道水有哪些物理性质?氢气和氧气各由什么元素组成?”来复习引入对水的组成的学习.接着以问题“水电解生成了什么?这说明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来明确学习目标.
  由此不难看出,教学中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明确的目标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知识点,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
  三、层次性提问,循序渐进探究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对中学生而言,他们都喜欢在对直观问题的分析上逐步理解抽象问题,如果教学中急于求成,很容易让学生陷入思绪混乱的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前一知识解决的基础上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让他们在获得成功满足感的基础上,以旧知识为原料合成新知识.以九年级上“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为例,教学中首先将知识分为四个板块,即燃烧现象、灭火原料、促进燃烧的办法和爆炸现象,再逐层进行学习.就燃烧现象而言,先以生活中和实验中的煤炭、蚊香、蜡烛、木条、镁条、铁丝等现象为基础提出问题“你认为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来找到燃烧的共性,学习燃烧的概念.既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且达到着火点,那么,提出问题“你认为灭火的原理是什么”来引导学生根据燃烧的定义来分析灭火的原理,再以生活实例为说明,过渡到助燃的办法学习.在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要精到好处,精到能将前后知识形成一个链,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究,不断进步,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自不待言,但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首先,要为提问后的回答创设一个和谐、自由的氛围,不然容易导致只有问而没有回答的尴尬境地;其次,问题要紧紧围绕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而提出,要做到围绕教材而又不受教材束缚;最后,要在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时提问,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把握时机,及时提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握提问的时间显得很重要.提问时机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课中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时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之间产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利于触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一举两得等.提问应用得及时能优化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另外,就每一个具体的提问,应首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才让学生回答.如,“氨气的扩散”实验教学时,可先按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并记下实验现象.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步骤Ⅰ、Ⅱ中酚酞溶液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在明白此基础上,再分析实验步骤Ⅲ中,即大烧杯罩着的小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这样,就接近了分子永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造成氨气扩散这一主题.
  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去探究,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求,也是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还需不断研究,真正做到让问题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杀手锏.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次把“以人为本”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老师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科学的教学艺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情景;实验操作;技能;隐现分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全面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思维活跃度,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运用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具体要做到
20世纪90年代女作家对市场经济中农民所经历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转变以及所经历的道德问题格外关注,反映在她们写作文本中的一方面是延续“寻根文学”对传统伦理道德信条的
传统社会中,司法依附于行政,法官行使审判权之目的,重在实现社会整体的秩序和社会公共的安宁。历史发展到晚晴,随着社会政治变革的展开,司法实现了形式上的独立,法官也逐渐从
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是菊科(Asteraceae)蒿属(Artemisia)一年生草本植物,主治恶疮、疟疾和寒症等各种发热症。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成分,在黄花蒿腺毛中合成。由于青蒿素化学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烈性传染病,历史上已经有数以亿计的人被鼠疫夺走了生命。免疫接种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措施之一,但目前的鼠疫疫苗都存在各自的问题:灭活疫
在很高的层面来看,零售本身就是简单的把产品与顾客联系在一起,沃尔玛正在为做得更好而努力。还在为岳母大人或16岁的侄子挑选合适礼物发愁吗?让沃尔玛实验室的Social Genome
吴忠县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共有九个生产队,1964年采用插秧栽培方法种植公交12号水稻378亩,总产413,142.5斤,平均亩产1092.96斤(标准亩为416.31亩,平均亩产992.39斤)。其中有47
设计师廖旭钿1996年创办汕头日成室内装潢有限公司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外聘高级讲师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高级室内建筑师高级住宅设计师2008年度全国优秀室内设计师岭南杯·
临沂稻区自一九五八年种稻以来,根据历年调查,水稻育秧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烂秧现象发生。例如一九六五年春季长期低温阴雨,有的单位出现春秧田烂秧现象。在烂秧过程中,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