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do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作为国际公认的交际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媒介。这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外语学习的实质入手,论证了高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后,就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相应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能力 培养
  
  引言
  随着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人们逐渐意识到外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多重视语法和阅读而轻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纲领,造成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在与人交流时听不懂说不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困惑的现象。而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摆脱“聋哑英语”,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就必须在英语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外语学习的实质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由于社会地理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不同的语言思维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习惯用自己的语言思维交谈方式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话语推论错误,造成冲突和故障。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指出:“英语课程不仅要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1]
  1.2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因此,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应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把跨文化教育列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环节。
  1.3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1.3.1在受到传统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和指导下,很多英语教师逐步形成了固定的、以培养“纯语言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重视语言和语法知识的教学,很少结合文化背景知识讲授语言的交际法则和文化内涵。
  1.3.2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通过考试,把“通过英语四级”作为学习的目标,这使得他们对英语国家的宗教习俗、风土人情、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影响到应用语言进行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通过了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但仅仅是具备了“应试”语言能力,而语言运用能力却不高。
  2.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对策
  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循序渐进,有层次地深入。从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程度开始,使其对文化差异有一种敏感性,进而端正他们对文化的态度,使他们能够理解、尊重对方的文化,最后再训练他们处理文化差异的技能与技巧。
  2.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内容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类学家Kalvero Oberg在1960年提出的。初到国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对方社会交往的信号或符号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反应,这种现象在跨文化学中称“文化休克”[2]。学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用汉语思维理解、判断英语的语境,便极易产生“文化休克”。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而文化差异就是思维方式的本质差异。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有三项: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研究;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
  2.1.1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世界观是文化之核心,它对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层面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深入到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了解一种文化所包含的世界观也就了解了那种文化所产生的思维方式。西方思维倾向于重客观、重事实、重数据,其思维模式的特点是分析性思维;而我们则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强调平衡、中庸,重视所谓“天人合一”。
  东西方价值观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背景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总的说来,西方是“个人主义”,一切与“个人主义”相关联的观念,如“自由”、“平等”等均在西方人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我们则重视“集体主义”。
  2.1.2言语行为特性方面的差异。现代语言学认为,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实现某一特定交际意图(如陈述、询问、命令、邀请、警告、宣判、道歉、祝贺、感谢、赞叹,等等),这实际上也是在完成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言语行为。根据交际意图的实现方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言语行为分为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社会文化特征,言语行为存在于所有的自然语言之中。言语行为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制约,社会条件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言语行为的表现,使言语行为的表现多样化,并导致交际的形式出现差异。言语行为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尤其是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表现为语言和社会文化关系的一个协调过程。
  2.1.3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交际,即语言交际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如空间利用、穿着打扮、身体动作、面部表情、触摸行为、声音暗示和其他装饰等许多方面,是跨文化交际的另一重要的研究方面,是语言交际的重要补充,能够传递语言行为难以表达的内涵诸如意念和情感等。在面对面的交际中,语言至多只占整个交际过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语言交际传递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语言行为就成为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研究的重点是文化,借鉴西方学者比较统一的认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3.1体态语(body language),包括以下方面:姿势、身势、头部动作、面部动作、眼部动作、臂部动作、手部动作等;
  2.1.3.2副语言(paralanguage),包括沉默、话轮(turn talking)转换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2.1.3.3客体语(object language),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装、个人用品、家具和车辆等;
  2.1.3.4环境语(environmental language),包括空间信息(如拥挤,近体距离,领地观念,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志等。
  2.2英语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2.2.1授课教师需转变观念。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太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2.2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如利用多媒体、幻灯、音像或互联网等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使学生在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运用多种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课堂变成社会的缩影,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中勇于开口,乐于开口,在模拟情境中建构新的语言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2.3激发学生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提高跨文化意识,渗透中西文化,培养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差异的敏感,摆脱教材中用描述性语言提供的异国文化知识的束缚,将交际活动场景设计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背景之中,将不同民族和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交际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交换信息等,通过对比,发现和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建立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和意识。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在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2.2.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在大学里,虽然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却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大量的时间来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收听外语广播,上网查看外语新闻,从多种途径来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多接触西方材料,也就是多学习西方人的文化思维习惯和语言运用习惯。
  2.2.5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际语言交际的环境。把国内外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充分融入教学之中,充分体现了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互动,课堂教学中穿插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的实践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因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非语言性的差异,帮助学生在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比较得出文化的差异,从而扫除在今后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
  2.3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所以比较薄弱,部分原因是对语言运用能力、对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教学和学习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教学中使用的大部分教材资料只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这种语言形式的意义,忽视语言在实际场合及语境中的运用;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很少会涉及如何得体地运用语言形式,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更是少之又少,即使涉及也是随心所欲,缺乏系统性;测试中更是没有涉及语用能力及文化知识。而学生过于依赖英语教师,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只是学习基本的语言规则,不学习语用知识,更谈不上运用语用知识了,这样便认识不到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密切关系了,因而也不能在正式的外交场合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语言环境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学生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结语
  语言和文化是个统一体,语言的社会功能之一是传播文化,且文化因素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之一。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自觉、系统、更好地完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并正确处理和摆正文化知识和其他训练项目的关系,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次上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董松涛.文化休克与英语教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29-31.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段峰.论言语的社会文化特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0-91.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了线上教学.目前已实施了两个多月时间,有的课程仍在继续,笔者在实施《药理学基础》线上教学过程中,努力克服线上教学中的不足,发挥混
摘 要: 个性教育是21世纪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解放人的潜力,培养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教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学生的特殊性,更应积极开展个性教育。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个性 个性教育     教育的出发点是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则是个性教育研究的根本命题。个性教育是21世纪一种崭新的教育理
摘 要: 高职院校应通过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战略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观对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指导内涵的理解,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做好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转化管理,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核心是就发展思路和模
免疫学是生物学与医学的必须课程,为了更好地与国际一流大学接轨,开展针对生物学专业本科生的全英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医学院免疫学全英文教学的全程跟踪学习,本文分析
目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专业课程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以及创新创业项目缺乏战略层次的系统规划,成功概率较低等问题.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战略管理课程的融合要从构建
川口杨林坳钨矿床是1978年以来,湖南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白钨—黑钨矿床,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石英网状细脉型钨矿床。可供试验的试料,经分析,其组成是以石英为主,其次是白云母
本文以《大学物理》电磁学教学出发.通过分析教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首先,提高电磁学课时课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落实学科发展目标,明确学科未来前景
采选工业使用的泵主要有四类,即回转动力泵、隔膜泵、正排量泵和往复泵。本文着重介绍离心泵、潜水泵、泵轴密封和隔膜泵的设计进展。离心泵美国哈兹尔顿(Hazleton)公司的立
由重庆所设计、研究,松藻矿务局制造的HB4-160型双伸缩四柱垛式薄煤层液压支架于1980年初通过了技术鉴定.由于当时没有较合适的薄煤层采煤机和可弯曲刮板输送机与之配套,只好
现代农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地方高校植物保护专业培养大批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掌握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