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062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要有意识地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中梳理挖掘整合那些纷繁复杂、交错联系的美育内容,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历史美学价值的认知与思考,从而形成新的历史美育观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略谈一下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有效途径。
  一、谈古论今,以史为鉴,充分发掘历史的“道义”
  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道义”,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注重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融入当今社会生活,可以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借鉴、指导作用,达到历史与现实和谐的统一。
  例如历史上有关治理国家的方式方法,各朝历代帝王的作风有所不同。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前后二者的败成,蕴含着必然的辩证原理,正可应证那句历史古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折射出当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文本、以德治国的核心理念。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很好地把这些经验教训具体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认知历史,还能促使学生发现许多现实与历史的联系,这就是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与发展。
  用人方面,同为一代英杰的曹操和诸葛亮做法就不相同。曹操讲究“唯才是举”,诸葛亮强调“德才兼备”,结果曹操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蜀国则后继乏人,最终独木难支,归于衰亡。唐太宗采取量才录用,取长补短之法,“天下英雄入吾彀矣”,奠定了唐朝繁荣昌盛的基础。这对今天我们选才用人很有借鉴,不仅能增强人们对人才强国的认识,还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的深刻哲理。
  对外关系上,唐朝和清朝可谓两种不同情况的典型代表。唐朝广开国门,海纳百川,善于接受外来先进事物,不仅促进了唐朝与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生活,也扩大了大唐盛世在世界的影响,唐人的风采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再看清朝,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切断了自身与外界的联系,与世隔绝,落伍于世界,最终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中国从此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开始陷入了耻辱的深渊。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可以帮助我们对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进行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道义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文史结合,多媒体辅助,焕发历史的人文魅力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史本身就是一幕幕生动多彩的立体生活画面,为了增强历史的人文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电教工具,通过讲历史故事、辩论演讲、写历史小论文等多种形式把枯燥的历史课本化成鲜活的立体的历史环境,全方位地剌激学生的感知器官。
  1、穿插故事,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为历史增添文学美。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丰富的语言具有启发性和情感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穿插历史故事,真情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悟历史,感情升华,从而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如在讲“一·二八”事变中,提到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日寇五千人向上海北郊中国军队蕴藻浜阵地发起疯狂进攻。蔡廷锴将军挑选了一百名战士组成敢死队,他们胸前背后都捆上炸弹,并用火油浇遍全身,然后分几路潜入敌阵,冲到敌人密集的地方,猛地扑倒在地,一声巨响,战士们粉身碎骨,鬼子也被炸得血肉横飞。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敌军阵地上爆炸声四起,日军以为中国援军开到,纷纷溃退,十九路军战士们乘势追击十多里,杀得敌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上海军民团结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多人,迫使日军更换三个指挥官。但是,国民政府却拒绝援军,扣压军火,侵吞捐款,暗中资敌,十九路军弹尽援绝,被迫撤退……”。通过这一情意真切的讲述,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十九路军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从内心深处发出对爱国英雄们由衷的敬意,又对卖国政府切齿痛恨。此时只要稍加点拨,爱国主义激情就会被熊熊点燃。
  2、创设情境,科学运用多媒体烘托氛围。 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努力创造条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可以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授“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这部分内容时,在播放学生熟悉的革命歌曲《南泥湾》的同时,切换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南泥湾由“杂草丛生,野狼成群”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好地方这一过程,在学生们的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后,不失时机地接着提问:这首歌曲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什么事情?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正面临什么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什么效果?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非常活跃,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的参与。
  3、以知激趣,增加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其中能收入课本中的只是极少部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事件的理解。如在讲左宗棠带兵收复新疆内容时,介绍了左宗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他在15岁时写的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正体现了这一点。左宗棠出兵收复新疆时,已年近70岁,为了收复被俄国占领的伊犁地区,他带着棺材出关,表示誓与俄国决一死战,为曾纪泽的外交谈判作了有利的后盾,在军事与外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收回了伊犁地区。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既能象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史实的把握,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主题。
  当然,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有效途径不仅仅只是这些,在历史教学中,只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与创新,就会有更有效的拓展中学历史美育的途径,就会更有利于历史课的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城市环境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绿化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最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当前广泛推行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神奇的东方文明一点点掀开面纱,不断走出去的基建、商贸、医疗和文化,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中国.rn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
期刊
中国农村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农民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米袋子”、“菜篮子”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的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但是作为成熟的共产党组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传播社会主义、尝试组建政党、成功创建政党,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在每个时间段,都涌现现众多的代表性人物、代表性的事件、代表性观点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政党组建事业的前进。而纵观建党的整个历程,可以明显看出这恰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缩影。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此初高中学校都进行了任务型教学实验及研究,我们也不难发现,同样一个设计很好的任务,运用同样的教学程序,在不同的班级里实施,效果却完全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很显然,是因为所实施的对象不同,即学生不同。那么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学生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起了
期刊
在此前已经频频传出“密洽”联想控股大背景之下,孔府家酒的改制也“适时”骤然提速。记者日前从济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网产权交易中心了解到,孔府家酒业将所持有的30%国有股份进行挂牌转让,转让底价为2074.074万元。国有股权退出为孔府家酒未来引入战略投资者扫平了障碍。    “国退民进”最后一步  记者在转让公告上看到,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的孔府家酒现有职工1456人,曲阜儒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0%,
摘 要 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关键词 习惯 学习习惯  曾经有很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但是出人意料,这位学者却说:“是在幼儿园。” 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越来越深入,对于园林建设的需求逐渐增大,同时,对园林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园林管理不断发挥在那创新.本文对园林管理的发展创新及其在城市中的
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园林景观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人的精神压力,实现人与城市的自然和谐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来,中国的园林景观事业有了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胁.文中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并从环境化学的角度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