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谭智勇山水画中的绘画艺术和美学思想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nche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谭智勇先生是当代青绿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他在从艺生涯中一直致力于传统山水画的变革,在传统之外去发现,在笔墨之外去探索。谭智勇先生拥有深厚的学养功底,他关注新奇而又笔底朴厚深沉,从而更进一步升华自己的艺术追求。本文主要从谭先生对弘一法师艺术思想的深刻领悟,以及贴近生活的藝术主张,和对自由意志的不懈追求三方面来浅析谭智勇先生山水画的主要艺术思想。
  【关键词】谭智勇;山水画;自然;笔墨;文化
  一、背景
  在当代,文明的全球化交融势不可挡,怡然自得于千年“田园”不可重期,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各种审美观念与艺术思想浪潮不断涌现,各种话语和行为都不断模糊着艺术的边沿。许多艺术家都在为让中国画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活力而竭力探索。
  二、谭智勇简介
  谭智勇(1963~,图1),出生于重庆合川市,中国重彩山水领军画家之一,湖南省高校骨干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现任湖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特聘教授,湖南省美协中国(工笔画)艺委会主任。谭智勇从小酷爱绘画,少年时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天赋。1987年(24岁),谭智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并成为有“西部山水第一人”之称的著名山水画家段七丁先生的高徒,得到了谢良平、杜浦、张启文等知名画家、教授指点。后来又被学术界称为“北吴南周”的中国气势派山水画开派人周韶华先生收入门下;2007年(44岁)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
  三、谭智勇绘画艺术的分析
  谭智勇先生本人虽然没有系统的论述过个人艺术理念,但是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谭智勇对弘一法师艺术精神的敬仰与追寻。弘一法师论书,“七分章法,三分书法”。在绘画层面,通俗的理解就是整体先于或曰大于局部。中国山水画绝非是简单的以多种手段表达不同的自然地貌景色。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都使当代艺术家在个人的生命维度中可以走得更远、看的更多、了解的更广更深。在谭智勇先生山水绘画作品悠扬的诗意中,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现代审美意趣。谭智勇先生的山水画作品是对自然中不同物态和情态通过相对应的笔墨语言和艺匠加工展现在我们面前,其画面所要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传承至今的文化底蕴,更多的是大自然中绿色植物所孕育的不竭的活力与生气。真可谓是:睁着“西方人”的眼睛,挥着中国人的笔,以即时的心,去感受永恒的天地自然。而始终保持对大自然敏锐的洞察力是谭智勇先生艺术创作饱含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在谭先生近几次的山水画作品中(图2),可以看出谭先生更多的选择了用淡墨淡色来营造画面。在这种强烈的表现力之下流露出的是一种“平淡天真”的审美意趣,是谭先生对自由意志的一种追求与表达。在各种墨与色的搭配中,作品的结构拥有了更多的变化,画面中的对比也显得更为强烈,从而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与整体性,在既注重“势”的体现的同时也强调了“质”的表达。与此同时对具体物象描绘的深入,使得画面结构在“势”与“质”的两端都走得更深入。另一方面,谭先生将画面中墨色黑白变化的区间进行压缩,通过墨色的浅淡来加强画面在视觉上的强对比效果,使得画面中笔墨结构上的变化更加丰富的同时也更容易统一起来,获得更多微妙的变化。运用淡墨淡色表现烟雨朦胧的真山水是情理所在,而面对深重浓密的丛林景象,浅淡墨色则有点超乎常理,由此可见,谭先生的这种表现方式是从心理上对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出发,越过了对真实场景状态的描摹,不受具体物象的束缚,创造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艺术情境。
  四、结语
  谭智勇先生作为当代杰出代表性山水画家,一直致力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变革。对文化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探索,这些人文情怀都是使谭智勇先生能够从众多致力于探索青绿山水画振兴之路的艺坛才俊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从而在当代青绿山水画坛留下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烙印。他不停地吸取、融汇古今中外凡能打动他的艺术形式和作品,促使他在自己创作生涯中取得一步步突破性的成就,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画坛中的重要地位。他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理念让其在山水画坛脱颖而出,开创了其山水画的独特面貌和给人的独特体验。谭智勇先生深刻的审美思想以及开放的艺术观念对当下和未来的从艺者都具有重大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韩婷(1995-),女,江苏淮安人,2017年毕业于湖南女子学院,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主修国画。
  参考文献:
  [1]乔韦.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甘肃:西北民族大学,2014.
  [2]E.H 贡布里希. 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 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3]武天.李文信山水画艺术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5.
  [4]胡庆恩.无相可得——弘一法师书法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动画制作采用全动画模式制作后,需要用限制性动画的制作模式进行后期修复,这种动画制作模式为动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注入了强劲活力。另外,从商业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限制性动画的制作模式能够带来很大的商业价值。本文阐述了限制性动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式样,分析了商业领域中限制性动画的视听结构,对国际商业动画的发展方向和我国需要借鉴的经验进行了归纳。  【关键词】限制性动画;商业动画;制作模式  在动画制作
期刊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对此,教师在实践中必须要对分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系统的分析,要对其进行科学组织与设计,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文章主要对小学美术课分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以及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分组合作学习方法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
期刊
【摘 要】儿童绘画是因为孩子们在对外面的世界进行充分好奇的观察后,经过想象随后运用儿童的绘画语言进行自由发挥,最后选用涂鸦等方式来描绘的作品。每个时期的儿童对绘画语言都有不同形式的创作和反应能力。写实期阶段,是儿童绘画语言从图案符号画过渡到概念与写实的一个阶段。但是,许多教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的绘画评价,辅导都出现了问题。从而抹杀或抑制了许多孩子在绘画上寻觅快乐的动力,所以,我们应当依据儿童绘画
期刊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富含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的古典诗歌,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趣味与道德情操起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因而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按照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深入探究古典诗歌中的情感意境,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有利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这是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当前要务。本文以初中语文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机制为分析对象,对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提
期刊
【摘 要】新教学大纲教育目的中明确提出了“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要求。在学校美育的整个框架中,语言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美育优势,而英文童谣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也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美育优势。本文试着,结合童谣特点,抓住“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美育,让学生经历美的历程。  【关键词】美育;童谣;感知美;领悟美;欣赏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
期刊
【摘 要】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大部分学生都会存在畏难心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效率更难以提升。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方式  新课程理念以及素质教育的指导下,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使得语文诗歌
期刊
【摘 要】盖里是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对建筑设计形式美学的态度和独有的审美都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与探究,通过观察盖里的建筑作品,发现其形式特征非常明显,建筑风格个人特征显著,而他的建筑设计的灵感都源于他自身对于艺术的喜爱和他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的性格。盖里的建筑打破了理性从而创造出非理性的破碎。  【关键词】异质同构;设计;解构主义;建筑设计;形式美学  一、背景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玄幻小说一直在网络文学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与玄幻小说奇特的叙事手法、绮丽的叙述语言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致玄幻小说吸引了庞大的读者群,造成对传统文学的冲击。玄幻小说呈现出更多的是对泛审美化的现实狂欢,用类似于消费社会的逻辑,向世人提供一种单纯的、平面化的审美快感,以此激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愉悦。面对着日益加重的现实困境,作者和读者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网络玄幻小说中做起了白日梦,人们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舞蹈的审美方式渐渐产生了变化,所以,舞蹈编创人员就要结合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进行舞蹈编创,从而实现舞蹈创作在观念、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不得不说,新媒体艺术给舞蹈带来了新纪元。本文浅述了新媒体艺术的定义和基本特征,以及新媒体时代对舞蹈编创的创新影响,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舞蹈编创;创新影响  当前世界已经全面
期刊
【摘 要】在小学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分析过多,情感融入过少,这导致学生难以真正体味到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使古诗词的学习仅限于表面,分析有余,感悟不足。但同样,若是分析较少,学生便难以读懂古诗词的内容,浅尝辄止,也无法有效把握古诗词的神韵。将音乐与古诗词有效结合可以帮助学生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相连接,有利于诗歌朗读指导、有利于了解诗歌语法,让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