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治学—民族国家研究的推进之作

来源 :民族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tsm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政治学的分支,民族政治学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来自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学术背景的诸多专家学者合力促进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形成了诸多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拼盘。
  于春洋教授一直致力于民族政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可喜成绩,是我国民族政治学研究领域的中坚学者。早在2013年,他就曾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民族政治发展导论》一书。该书系国内首部系统研究“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的专著,也是搭建民族政治发展问题研究基础理论分析框架的一次有益尝试。民族政治学界的著名学者严庆教授等人分别在两篇重要论文中将该著列为“国内近十年民族政治问题研究的代表性论著之一”[1](P.58)和“2004年以来民族政治学研究初步发展繁荣阶段的代表性作品。”[2](P.109)
  2016年,于春洋教授又在前期已发表众多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基础上,倾力打造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长江学者纳日碧力戈作序)这部民族政治学-民族国家研究的推进之作。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聚焦于“现代民族国家”这一理论和现实意义显见,众人瞩目却又富有挑战性的研究议题之上。我们知道,民族国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伴随着各种碰撞与冲突、战争与革命的洗礼最终完成了从西欧到全球的普及,成为了当代世界最基本的政治单元和国际关系行为体。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各种思潮的勃兴,民族国家也受到了来自民族国家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挑战,一时间各种“民族国家终结”的言论不乏于耳,各种关于“民族国家”概念本身的疑窦时而出现。在此背景下,从理论和历史两方面来梳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相关问题,从而关照现实语境中民族国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的《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正是这样的一部契合时机,呼应关切的学术佳作。
  《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理论、历史与现实》一书由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组成,全书共27.4万余字。绪论部分交代了本书的写作背景、学界研究现状、关键问题预览以及全书的分析框架;正文部分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对现代民族国家建构问题进行了系统考察;最后的结语部分点明了作者的写作初衷,并重申了各章节的主要观点。全书体系严密、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见地深刻,行文流畅、言简意赅,不愧为民族政治学-民族国家研究的推进之作。通览全书,该著的主要特色和学术贡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搭建了关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问题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三维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较具创新意义,通过“理论维度”的考察,分析了民族国家建构的基本线索、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形成对于民族国家及其发展演进的理性认识;通过“历史维度”的考察,系统回顾了民族国家建构在全球范围的演进历程,通过对民族国家全球扩张的历时性分析,探索了民族国家当代境遇的形成脉络和逻辑线索;通过“现实维度”的考察,梳理了学界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关民族国家历史命运的各种观点及其争论,从中展开了对民族国家发展前景的观瞻。“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互相支撑,相互参验,最大限度地呈现出了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历程和原貌。
  其二,以对当代国家建构理论的梳理为立论起点,对国家建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考察。作者在充分考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民族国家是基于特定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现实需要而出现的特定国家形态,是国家形态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认为民族国家建构及其全球扩张是有章可循的,有其产生、发展和演进的一般规律。现代民族国家建构是对近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国家历史演进具体道路的理论抽象,也是对不同类型民族国家历史演进本质特征的学理概括。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由民族建构与国家建构两个面向组成,前者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内核建构,后者属于现代民族国家的外观建构,两者之间存在共生互动关系。及至今日,新兴民族国家的建构是在国家建构理论与建构民族国家实践的相互影响、彼此促发下做出的具体选择。本书理论上的高起点,研究现状梳理的充分性为本书展开后续研究,提出创新观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三,深入解析了相关核心概念,总结了民族国家建构的三种主要模式。作者深入解析了相关核心概念,譬如从“不同历史演进阶段与分期的民族”和“政治、历史与文化语境中的民族”两方面讨论了民族概念的多义性,并系统梳理了中国学术话语中的民族及其使用情况。作者运用历史梳理的方法,以民族国家建构为视角,对民族国家在西欧的初创、在美洲和大洋洲的发展以及在全球范围的扩展进程进行了全景式、历时性梳理。作者将民族国家建构总结为“内生”、“衍生”和“外生”三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的民族国家建构在其本质特征、基本经验、一般规律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也使得这些国家在完成民族国家建构时所耗费的时间长短、复杂程度、方式选择上存在诸多差别。作者的这种总结令人豁然开朗。
  其四,回归现实,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的当代境遇与发展前景进行了集中讨论。作者指出民族国家在全球化时代所遭遇到的挑战意味着民族国家建构的任务还远未完成,作為对于这些现实挑战和学界争论的回应,应该对民族国家本身及其建构历程进行理论、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进而通过国家权力合法性的重构、国家能力的重构以及族际政治关系的重构等方式来“重构民族国家”。这显然是对学界各种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言论的有力回应。
  此外,该书在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个维度对民族国家的建构展开分析的同时,在内容安排上还暗含着两条内在线索:一是关注中国学者在每一板块上的理论贡献,将中外学者的观点进行参照对比,突出体现了作者的中国主体意识,为当代中国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启示和参考范本;二是以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民族国家建构问题,挖掘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解释民族国家建构问题的理论价值,回归马克思主义论述国家和民族的基本理论,并发现了其对理解民族国家的历史命运和重构民族国家的途径的启示。这两条线索同样值得关注。
  总体而言,本书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相比于学界现有的论著大都偏隅于某一具体问题和国家实例的考察,作者所构建的“理论、历史与现实”三维分析框架可谓展现了本书宏大的框架和叙事。然而正是因为是一个宏大的理路安排,难免会事难巨细,对有些备受人们关注的议题未予详尽阐析,譬如“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问题”等。尽管如此,本书显然瑕不掩瑜,或许类似“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问题”的议题本身即是值得另外大书特书的热点理论与现实问题,相信于春洋教授对此已有所思虑。期待着他能和学界同仁一道,为推进民族政治学的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严庆,周涵.学科化、对象化范式下的中国民族政治研究管窥——国内民族政治研究述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5).
  [2]严庆,姜术容.当代中国民族政治学发展述评[J].民族研究,2015(5).
  基金项目: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2017-GMB-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三南(1977-),
  男,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侯卓沅(1993-),男,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其他文献
Abstract:I.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aliu People and their Traditional Costume The Taliu people are also called the Talv people; and they call themselves the “Tanusu” or “Talvsu”. In 1956, the Taliu w
期刊
Abstract: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surement for promoting the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realizing soc
期刊
Abstract:The study of bianzhengxue(Frontier Politics) was an academic subject created in the second wave of frontier studies in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early 1940s, whose purpose was to conduct a sy
期刊
[摘要]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雅江两县境内的扎巴人(Zhaba People)与川滇交界处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Mosuo People)一样,至今被称作“走婚部落”。扎巴人族源也与古代羌人有关,其分布区域、地理环境与摩梭人亦相似,这是至今仍存在“走婚”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根据进一步查阅文献及调查,扎巴人、摩梭人“走婚”能世代延续还有一需要注意的重要原因,即长期坚守虽不成文但约定俗
期刊
2017年9月23-24日,青年人类学家沙龙之“学术关怀与学术共同体”圆桌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此次会议的与会者主要以国内中青年人类学学者为主,共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17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会议分五个议题进行,旨在“促进青年人类学学者之间的深度交流,梳理近年来中国人类学相
期刊
Abstract:  The Tang period i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BaShu area.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ang court established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and strengthene
期刊
Abstract:Everybody has seen images of primitive people, wrapping themselves up in animal skins, with a simple club in hand, fighting various kinds of animals, sometimes even dinosaurs which never even
期刊
[摘要]灾害人类学关于社区应急研究迄今为止较为薄弱,竹泽尚一郎通过对岩手县大槌町在3·11大地震后的回应研究发现即使在同一町也存在三种风格迥异的避难所。这种情况的形成与地方团体、乡村祭祀、行政区域变迁等社区活动有很大联系。《应对海啸破坏的社区——大槌町避难所的地域原理及与他者的关系》一书既是对社区回应更为细致和具体的补充,也为日本的防灾减灾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灾害;社区;文化回应  中
期刊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Salang dance of the Qiang in Beichuan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heritage of Beichuan Qiang Autonomous County. The songs that accompany the dance are mainly ancient
期刊
[摘要]2014年是秋阳·创巴活佛圆寂二十七周年。他是二十世纪以来将藏传佛教佛法传播至西方世界的开拓性重要人物。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和佛法教导内容,至今仍在塑造并影响藏传佛教全球化的发展传播。  [关键词]秋阳·创巴;藏传佛教;西方传播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9391(2014)06-0072-07  作者简介:巴里·伯依斯(Barry Boyce)〖HTF〗,是美国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