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话”与“思”的碰撞中激活东北土地的文化精魂r——当代作家进校园第一期津子围与《十月的土地》

来源 :芒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to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10月17日,由辽宁大学文学院主办,辽宁文学院、《芒种》杂志社、辽宁大学东北数字人文研究中心、辽宁省美学学会协办的“明德学堂——当代作家进校园第一期津子围与《十月的土地》”活动在辽宁文学会客厅举办.著名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津子围,著名作家、第七届“红楼梦奖”首奖获得者、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庆,《芒种》杂志社社长张启智,辽宁文学院党政办主任、《艺术广角》主编张立军,辽宁文学院副院长、《当代作家评论》编辑周荣,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封葑以及辽宁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出席活动,辽宁大学40余名硕博研究生、本科生参与活动.
其他文献
多年前,我与邱华栋同居北京东北角一个小区,偶尔会在小区里碰到,都是靠文字谋生的人,自然有一种亲切感.那时华栋少年风华,却总是风尘仆仆,忙忙碌碌,他在一家商业报社工作,可想紧张繁忙.偶有机会华栋邀我到他家里小坐,我看到他书架下成排的影碟,煞是羡慕,想想等我60岁了,再找华栋将这些影碟借来看看,那是人生何等快事.但一晃,我早已年过花甲,却到这时应刊物之约要写写华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想华栋正值盛年,而我却已是白发盈肩,这文字自然也是陈色退尽,也只能自将磨洗辨析往年时光.尽管前后我也写过数篇
那栋楼就在交通岗的旁边,躲是躲不过去的,于是出租车经过那里的时候业子就多看了两眼.rn两扇玻璃大门紧闭,楼的外墙和玻璃污迹斑斑,那块曾经熠熠闪光的酒店牌子也灰突突的毫无光泽.整栋大楼都蒙着一层灰土和雨水冲刷出的泥道子,像刚从土里长出来似的.
期刊
期刊
《故事新编》开篇《补天》中的女娲形象,借鲁迅的“立人”思想得以重构,从传统神话中的“女性神”形象中跳脱出来.“新女娲”形象塑造,具有外在形体的“人形化”、内在心理的“人性化”以及与“末人”对照中崇高意义丧失的三大特点,印证了鲁迅的“立人”思想,体现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对“人格”的肯定以及对“奴格”的抨击,凝聚着鲁迅对“人”之现代性的思考.
高凤江是沈阳市颇有成就的青年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以隶书见长,这几幅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展示了他对隶书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技法把握.
期刊
这首题赠营口市王充闾文学研究中心的七律,我是下半夜一点想到的,属于即兴之作.rn“营口重来十载长”,我上次到营口开会是十年前,这十年国家的变化非常大,进步非常大,十年前一想,不论是国家,或者是我们的事业,或者说充闾的创作,究竟在十年之后是什么样,会感觉到非常好,但能好到什么程度,我们都没想到会达到今天这个程度,包括充闾的诗,大文化散文,所以,兴奋之余,非常感慨.“汤汤流水写沧桑”,逝者如斯,写下的都是变化,非常重大的变化,事业的变化,人的变化,充闾的变化.恩格斯说,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只有不固定是固定的.这
期刊
《三四郎》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的第一部,描述了一个初入东京帝国大学的乡下青年在现代化大城市中的求学经历与爱情经历.经历百年,这部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给现代处于迷茫状态的青年人带来重要启发.本文通过梳理《三四郎》在中国的传播情况,以期对这本小说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寻找其对于国内文学的意义,为中日两国对夏目漱石文学的进一步交流提供新视点.
文学语言是提升文学艺术的基础,具有形象生动、充满情感、情感突出、节奏鲜明等特征,将其与文学语境结合起来,能够真正提升文学的艺术性,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美感.本文以此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析了文学语言的诗意营造艺术途径.
《小小小小的火》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继《无声告白》后的第二部作品.小说为读者展现了由二元对立引发的种种碰撞与摩擦,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文化冲突、家庭教育、个人选择与成长等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小说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社会环境中的二元对立、主题的二元对立、人物形象的二元对立,由此深入探索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主题的确立以及反映的社会问题.
一、精英阶层群像rn(一)rn在《1999:小说叙事掠影》一文,格非如此表达了他对文学退出社会这一问题的看法:“这种繁荣主要指向文学在公众生活中的地位,文学对于大众的影响力.这种辉煌曾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它所留下的阴影就会浓重到怎样的程度.两者都被夸大了.”①这篇文章收录于《博尔赫斯的面孔》,此文之后,格非就写下了《现代文学的终结》,算是对上文的进一步引申.有趣的是,他显然也对“现代文学的开始”抱有一种清明见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