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太多的新理念、新教法占据了阅读教学大量的空间,导致词语教学常被忽略,成了阅读教学的“软肋”。尤其是公开课的教学,词语教学更是难得一见。其实,扎实的词语教学,才能积累词语,强化语感;才能训练思维,丰富情感;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扎实。
【案例一】《生命的林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生命的林子》,这节课,我们先听写几个词语,看看大家会不会写了。(学生拿出本子听写)晨钟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喧喧嚷嚷 高僧济济
师:请大家对照大屏幕校对一下,如果有错误,就请你在本子上订正一遍,注意把字写正确。(生校对,订正)
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你能发现些什么?
生1:这六个词语都是描写法门寺的。
生2:我发现有很多高僧聚焦在法门寺里。
生3:我发现法门寺名气很大,每天从早到晚有许多烧香拜佛的人来到这里。
师:据我所知,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浑厚,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名气确实很大。
生:我觉得,法门寺名气太大,能人太多,在这里想成名是很难的。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用心去体会这名满天下的法门寺。
赏析:用所学的新词去领会文章主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体悟,读出了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承载的思想、意蕴,领会了内涵。
【案例二】《搭石》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都查字典了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绰”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绰:A宽;不狭窄。B不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符合哪种解释?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生: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觉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就像一幅画一样。请你再读读这两个词语。(生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谁能把大家也带进画里呢?(指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真美!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请看——
(将课文的句子变成诗的形式。音乐起,学生齐读。)
赏析:在教学中,教师找准了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词语教学应让学生联系文本语境,理解新词在文本中的意思,使词语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接着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词语的张力,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词所体会到的、想象到的表现出来,再现画面的意境美,使词语更富人文内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发展。
【案例三】教学“究竟”一词。
师:看第一段,“究竟”在书上哪句话里出现?
生: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师板书:问个究竟)
师:“究竟”是什么意思?
生:明白、结果。
师:这里的“究竟”是当“结果”讲。谁来用它造个句子?
生:姐姐的成绩一直很好,可是这次考试考了60分,妈妈把她找来问个究竟。
师(板书:看个究竟):谁来用“看个究竟”再来造一下句子?
生:家里来了一群人,我连忙迎上去想看个究竟。
师:(板书:探个究竟)谁再来用这个词语造个句子?
生:听说百慕大三角洲非常神奇,我想去探个究竟。
出示例句:1.小明把家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红领巾,他自言自语地说:“红领巾究竟放到哪里去了?难道会丢了吗?”2.咱们这里的橘树究竟有多少棵?谁也说不清楚。
师:“究竟”在这里表示疑问,谁能用它来造个句子?
生:天黑了,小明还没有回来吃饭,他究竟到哪里去了?
师:我写两个词,“恐龙”“外星人”,请大家用上“究竟”写几个句子,一个表示疑问,一个表示结果;或者又表示疑问,又表示结果。
……
赏析:理解是基础,运用是根本。在本课例中,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究竟”的意思,再创设多种运用语言的环境,把理解的词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现学现用,巧妙地把理解和运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责编 张亚莎)
【案例一】《生命的林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生命的林子》,这节课,我们先听写几个词语,看看大家会不会写了。(学生拿出本子听写)晨钟暮鼓 香客如流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喧喧嚷嚷 高僧济济
师:请大家对照大屏幕校对一下,如果有错误,就请你在本子上订正一遍,注意把字写正确。(生校对,订正)
师:请大家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你能发现些什么?
生1:这六个词语都是描写法门寺的。
生2:我发现有很多高僧聚焦在法门寺里。
生3:我发现法门寺名气很大,每天从早到晚有许多烧香拜佛的人来到这里。
师:据我所知,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浑厚,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名气确实很大。
生:我觉得,法门寺名气太大,能人太多,在这里想成名是很难的。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用心去体会这名满天下的法门寺。
赏析:用所学的新词去领会文章主旨,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好策略。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自己的体悟,读出了作者在语言文字中所承载的思想、意蕴,领会了内涵。
【案例二】《搭石》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都查字典了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绰”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出示:绰:A宽;不狭窄。B不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符合哪种解释?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我好像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生: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觉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就像一幅画一样。请你再读读这两个词语。(生读)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谁能把大家也带进画里呢?(指生)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真美!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请看——
(将课文的句子变成诗的形式。音乐起,学生齐读。)
赏析:在教学中,教师找准了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化的理解上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词语教学应让学生联系文本语境,理解新词在文本中的意思,使词语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接着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读出词语的张力,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把“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个词所体会到的、想象到的表现出来,再现画面的意境美,使词语更富人文内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发展。
【案例三】教学“究竟”一词。
师:看第一段,“究竟”在书上哪句话里出现?
生:他飞了过去想问个究竟。(师板书:问个究竟)
师:“究竟”是什么意思?
生:明白、结果。
师:这里的“究竟”是当“结果”讲。谁来用它造个句子?
生:姐姐的成绩一直很好,可是这次考试考了60分,妈妈把她找来问个究竟。
师(板书:看个究竟):谁来用“看个究竟”再来造一下句子?
生:家里来了一群人,我连忙迎上去想看个究竟。
师:(板书:探个究竟)谁再来用这个词语造个句子?
生:听说百慕大三角洲非常神奇,我想去探个究竟。
出示例句:1.小明把家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红领巾,他自言自语地说:“红领巾究竟放到哪里去了?难道会丢了吗?”2.咱们这里的橘树究竟有多少棵?谁也说不清楚。
师:“究竟”在这里表示疑问,谁能用它来造个句子?
生:天黑了,小明还没有回来吃饭,他究竟到哪里去了?
师:我写两个词,“恐龙”“外星人”,请大家用上“究竟”写几个句子,一个表示疑问,一个表示结果;或者又表示疑问,又表示结果。
……
赏析:理解是基础,运用是根本。在本课例中,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究竟”的意思,再创设多种运用语言的环境,把理解的词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运用,现学现用,巧妙地把理解和运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词语打下扎实的基础。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