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初探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yan182320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豆是麻栗坡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大力发展大豆生产,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也是培肥地力和发展养殖业、大豆加工业的需要。针对麻栗坡县大豆生产现状,详细探讨了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麻栗坡县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为全县发展大豆生产及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云南麻栗坡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经济、饲料和绿肥作物,其用途十分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开发,大豆生产及产品不止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及食品、药品、保健等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在工业、纺织业等领域得到高度广泛应用,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1]。同时,抓好大豆产业的发展,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大豆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的探讨,找出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一、大豆生产现状
  麻栗坡县大豆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全县各地海拔差异大,“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特点突出,加之各地耕作习惯不同,全县范围内春、夏、秋、冬四季均有大豆种植,主要为春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三季。其中,春大豆和秋大豆除猛硐和下金厂2个乡镇种植较少外,其他乡镇分布面积较大,冬大豆主要分布在麻栗镇、大坪、天保、八布、六河、杨万、董干等乡镇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种植方式上除冬大豆和部分秋大豆为净种外,绝大部分与玉米间套种,也有少部分与甘蔗、木薯、幼龄咖啡和果树间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加。2011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4991.3hm2(其中春大豆1612.8hm2、秋大豆1844.7hm2、冬大豆1533.8hm2),比“十一五”期初(2006年)增13.0%,年均递增2.06%;总产量452万kg(其中春大豆161.5万kg、秋大豆189.8万kg、冬大豆100.7万kg),比“十一五”期初(2006年)增37.6%,年均递增5.46%。
  二、大豆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1.气候条件优越
  麻栗坡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04°33′-105°18′,北纬22°48′-23°34′之间,属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海拔分布在107-2579m,相对高差2472m。全县年平均降水量1051-1900mm,相对湿度86%,年平均气温13.1℃-23.1℃,年有效积温4314.6℃-7339.1℃,年日照时数1630.3h,无霜期202-361d,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终年无霜。大豆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发芽最低温度6℃-8℃,苗期抗寒性强。而我县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冬季11月至次年3月,月平均温都在10℃以上,降水量185mm以上,日照时数565h;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充足,气候条件有利于春大豆、秋大豆和冬大豆的生长。
  2.耕地资源能满足大豆生长的需求
  据土地二调资料显示,全县有耕地面积40320hm2,其中田9820 hm2,地30500 hm2。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石灰岩土、水稻土等,pH值4.5-6.8,有机质含量1.9%-10.2%,碱解氮120-370ppm,速磷1.1-9.9ppm,速钾120-750ppm。大部分耕地土层深、肥力高、有机质丰富,完全能满足大豆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3.栽培技术成熟
  我县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广大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同时,通过全县广大科技人员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已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县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特别是在地膜覆盖、宽窄行种植、分墒栽培、配方施肥、规格化间套种等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措施,单产逐年得到提高,最高亩产达130kg以上,可为全县大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推广体系健全
  县乡村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县级有农技推广中心、种子、土肥、植保、经作、农机、农环等12个站所,11个乡镇设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同时11个乡镇93个村委会均聘有农科辅导员。全县现有农技人员142人,每1万人中有农业技术人员5.1人,能有效地为全县大豆生产的试验、示范、培训和技术指导提供服务。
  5.市场前景看好
  栽培和利用大豆,是我县广大群众的习惯,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大豆制品更加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豆腐、豆花、豆浆、豆芽、豆豉、豆瓣酱、豆粉、豆腐皮等大豆制品成为广大消费者必备的生活原料,就连县城各大酒店的餐桌也离不开大豆制品,而我县每年生产的大豆只能满足县内市场的20%-30%,大部分需要从外地调入。豆渣、豆饼、桔杆是用于养殖的主要饲料。大豆茎叶是重要的有机肥料,据有关资料显示,每亩大豆有600kg以上的茎叶可以还田培肥土壤,相当于7.91kg的尿素、2.06kg的普钙和4.18kg的硫酸钾,同时每亩大豆的根瘤菌平均可以固氮4.66kg,相当于10.13kg的尿素[2]。因此,发展大豆种植的空间较大,市场前景看好。
  三、大豆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滞后,易受干旱和渍涝的影响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但由于我县地处山区,耕地支离破碎,土山区耕地坡度大,石山区石漠化严重,境内大多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灌溉和排涝设施不配套,冬春干旱和夏秋涝渍成为制约我县大豆生产的主要因素。
  2.农户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
  一是近年来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对种植大豆的劳动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二是大豆播种时,多采用旋耕,耕作深度只有15cm,致使耕层板结,通透性差,大豆根系难以下扎,直接影响着植株的健康生长。三是农民种植大豆的习惯是不施肥或少施肥,只有少数农户在花荚期施少量化肥,使大豆的增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3.品种多、乱、杂,总体布局不合理
  目前我县种植的大豆有本地绿皮豆、黑脐豆、黄脐豆及中品661、滇丰1号等,粒色有黄色、黑色、绿色、白色,粒型有大粒型、小粒型,株型有蔓生型、立扇型、直立型。由于品种多而杂,缺乏整体区域性布局,不同海拔和气候类型地区的农户找不到主栽品种,同时,也给农技人员指导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难以实现良种良法综合配套实施,增产潜力未得到很好发挥。   4.劳动者科技素质低
  由于我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之近年来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在家务农的多属于老人和妇女,文化科技素质低,对科技的接受能力弱,先进的集成技术措施推广不到位。
  5.产品加工滞后
  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目前我县大豆加工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县城乡大豆的加工还是传统的豆腐、豆花、豆浆、豆芽等小型鲜食粗加工消费,大豆干制品和精制品都靠外地调入供应,大豆加工增值较低。
  四、大豆可持续发展途径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抓住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机遇,依靠“兴地睦边”、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州项目扶持资金,同时整合县财政、发改、烟草、扶贫、农业、水务等部门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坡改梯、水浇地、灌溉沟渠、田间道路(机耕路)等工程建设,并配套实施增施农家肥、种植绿肥等措施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依靠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支持,采取广播电视讲座、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科技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水平。
  3.合理安排种植布局
  在种植布局规划上,应结合全县实际,遵循向适宜区和最适宜区集中的原则,尽量做到区域化连片种植,避免散、乱、小现象。对气候、土壤、水利、交通、劳动力素质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优先选择种植区[3]。
  4.培育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促进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和扶持以大豆为原料的加工转化企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外地大豆加工企业在我县的引进落户工作,促进商品大豆就地转化,带动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使耕地向当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集中,实现大豆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带动全县大豆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5.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植面积
  我县的大豆生产,只要品种选择对路,栽培管理技术可行,通过增、间、套种并行发展,加上各级政府重视,新增种植面积4500 hm2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1)加大冬大豆开发。充分利用我县大坪、天保、猛硐、八布、六河、杨万等乡镇低海拔地区冬季光热资源充足的优势,扩大冬闲田大豆种植面积。据统计,全县冬闲田面积在2000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3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0 hm2。
  (2)发展田埂大豆。我县地处山区,梯田面积占80%以上,由于坡度大、田面窄,田埂占地面积达6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2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300 hm2。
  (3)增加旱地间套种。利用农户大春玉米间套大豆的习惯,扩大旱地间套种面积。据调查,全县大春玉米间套大豆常年面积在2万hm2左右,而全县旱地面积为3万hm2,尚有1万hm2的空闲地,如果利用其1/5种植大豆,可新增间套种面积2000 hm2。
  (4)扩大秋大豆种植。据统计,全县每年早收水稻、玉米、烤烟等作物地块在20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3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700 hm2。
  (5)增加与其他作物的间作。利用我县目前大力发展甘蔗、咖啡、香蕉、木薯等产业的机遇,扩大与甘蔗、幼龄咖啡、水果及木薯的间作面积。近年来,全县每年新增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面积1600 hm2以上。如果利用其1/2种植大豆,可新增大豆种植面积800 hm2。
  (6)发展种植鲜食大豆。由于我国城镇急剧发展,城市和集镇人口越来越多,加之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鲜食大豆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鲜食菜用大豆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4]。
  6.加大优质高产良种的培育和推广普及力度
  加大新品种引进和选育力度,搞好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季节生态条件的主栽品种。在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抗病的前提下,推广普及优质高产良种,加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覆盖率。
  7.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推广应用,提高单产水平
  (1)精细整地。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肥活、土质疏松的地块,播种前深耕细耙,做到地平土细,保证出苗整齐。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结合我县实际,春季间作与玉米同期(4月上旬至中旬)播种,采用宽窄行种植,在大行内种大豆,亩种0.8-1万塘,每塘2-3株,每亩基本苗2-3万株;秋季与玉米套种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密度同间作;晚秋净种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采用分墒栽培,亩种1.2-1.3万塘,每塘3-4株,每亩基本苗3-4万株;冬大豆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采用深沟高畦栽培,密度同晚秋净种。
  (3)科学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采集土样进行测试分析,制定大豆配方施肥技术措施,实现节本增效,从而改变农户不施肥或少施肥的传统观念。
  (4)加强中耕管理。做到及时定苗间苗,创造高产苗架。有条件的地方要适时灌溉,同时做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5)适时收获。当植株大部分叶片脱落,种子和豆荚分离,摇动植株有响声,籽粒变硬,豆荚呈褐色时,及时选择晴天收获,凉晒入库。
  (6)培养高产典型,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和高产示范户,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典型宣传,充分带动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大豆新品种、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安美.昭通市大豆产业现状及开发思考[J].云南农业,2007(S1):331.
  [2]乔继雄.秋冬大豆在普洱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2007(S1):394.
  [3]甘 翎,刘仕奎.西畴大豆生产现状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2(3):41.
  [4]张明荣,吴海英.四川间套作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分析[J].中国种业,2009(10):16.
其他文献
[摘 要] 玉米是我县的主栽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5~40万亩左右,如何提高玉米种植的科技含量,特别是提高玉米秸杆的利用率,是关系到有效保障畜牧业饲料来源,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项决定因素。因此,在当前现状下玉米不仅是粮食,而更应将其定位在主要饲料作物上。所以,根据辽西地区地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饲料玉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饲料玉米;开发、利用前景  目
期刊
前言:农场集约化机插秧条件下的种子繁育,具有种子生产量大、抗灾害能力强、种子质量相对稳定、種子生产成本低于个体农户等优点。适合繁殖推广面积大的常规粳(糯)稻品种。但由于单位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投入少、生产管理相对复杂;繁种质量控制上(特别是对杂草稻)比较困难。笔者在多年的生产操作上总结出一套防杂保纯方法:  一、重视基础种质量  由于农场水稻种植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期间人工作业少、去杂条件差,
期刊
近年,我县油菜产业发展迅速,逐步向基地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但规划布局、效益凸现,有待进一步加强,影响产业持续发展。探讨发展油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科学规划,注重效益发展油菜对策,促进郁南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杰出乡贤、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借助其在国际油菜届的威望和影响力,建立了集油菜研究、观光旅游、青少年教育示范基地于一体的广东省第一个
期刊
马铃薯以块茎作为基础食物和原料,除含有丰富的淀粉外,还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糖类无机盐类和各种维生素。马铃薯的蛋白质比较高,为完全蛋白质,其中2/3是球蛋白,类似鸡蛋中的蛋白质,易于消化和吸收。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的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  马铃薯是世界上公认的一种安全农产品,西方国家把马铃薯作为主要食物,制作出400多种食
期刊
农技推广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增强农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是“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的一项民心工程。为了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目标,我们应从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需要出发,了解农民的科技需求,强化服务意识,搞好农技推广,保障农民增收。  一、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势在必行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全县面积3050km2,总人口29万,其中农
期刊
[摘 要] 本文阐述了常规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机蔬菜的概念和优点,发展有机蔬菜的意义等,提出了我国发展有机蔬菜势在必行。  [关键词] 有机蔬菜;势在必行  常规农业的发展,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财富和文明,同时大量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也污染了自然环境,给我们的健康和生命带来威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了迫切的要求,有机蔬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常规蔬菜生产
期刊
一、推广浅、湿、干灌溉技术增产的机理  1.防止水稻根系早衰,消除生产障碍。  2.符合水稻的需水规律和要求,发迹了传统的淹水灌溉习惯。即满足水稻的生理需水,又节省了生态需水,在保证增产的前提下,降低了灌溉定额,提高了灌溉水的经济效益。  3.使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提高了土壤肥力,并为水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有利于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和高产方向转化。能促进水稻生育性状的改善,有效
期刊
全市现有在册耕地18.3万hm2,实际播种面积近20万hm2。去年由于政策好、天帮忙,增产措施得力,粮食总产突破23.2亿斤,比上年22亿斤增产5.4%,创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我市将紧紧围绕增产4亿斤商品粮工程,努力实现增产粮食1.8亿斤,力争达到粮食总产25亿斤,增长7.7%的目标。  一、备耕生产所面临的形势  今年备耕生产,总的看,有利也有弊。  1.有利条件  (1)政策好,农民心顺劲
期刊
柘城县地处豫东平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产大县,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三樱椒之乡”、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以来,围绕小麦、玉米、三樱椒三大主导产业,全面加强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一、主要做法  (一)健全推广体系,支撑科技推广  通过农技推广示范县的实施,2010
期刊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和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发展现代农机合作社是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现代农机的客观要求,是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一、鹤岗市现代农机合作社组建情况  截至2011年组建了6个现代农机合作社,主要采用两种运营机制,一是以集体所有制形式组建的。如农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