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关注生命价值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8972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陵县教育局自从2010年5月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已形成了“学、议、导、练”“三五模式”“1 1合作”“小组合作,边学边清”“三步两清”等多种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学校等各个维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取得了初步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就下校检查过程中发现当前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对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从生命价值视角提出设想。
   一、课堂现状:低效虚伪
   课堂虽小,但受制于诸多因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只是在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中展现。
   ⑴教师本位,知识本位,只重教不重学的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制约着今天的课堂。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远未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从根本上来说还未脱掉传统教育观念的底色。从整个社会来说,教育的工具价值理念日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学生、家长视课堂教学为单纯达到现实目的的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教育教学的超越性,忽略了人的精神价值、生命价值。
   ⑵师生间、生生间能否有效地交流、对话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的教育教学场景中,课堂教学常常缺乏有效的教学交往。师生互动往往流于形式,师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得不到真正的激发。课堂展现的是教师刻意的表演,学生肤浅、表层甚至虚假的主体性,这其中缺少了教学共鸣,体现不出生命的互动。在这种形式化的掩盖下,师生交往,生生合作更多的是在某种功利心态的引导下做出的应景式行为。而真正的教学交往由于缺乏内在的生发机制,缺少外在的环境氛围很难得到落实。由于我们的教学交往缺少思维的力度和生命的对话,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也就在所难免了。
   因此,当我们用“生命价值”而不是“分数”去考量当前的课堂教学时,就会发现,许多时候所谓的高效的好的课堂教学却是低效甚而是无效的。人们急功近利的心态遮蔽了教育教学的生命本质,课堂教学变成了现实的奴婢,丧失了应有的生命力。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源就在于割舍了教育教学“为人”的本质,片面地追求教育的工具价值,为成绩而教,为分数而学,为外在于教育本质的目的而教而学。于是课堂教学成了压抑人性、束缚生命的方式,课堂也沦落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场所。
   二、有效内涵:生命价值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明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体是谁,或者说谁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体既不是单方的教师,也不是单方的学生,更不是简单抽象出的教学过程,而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单方面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欠妥的,都会陷入机械化、片面化的思维。因此,诠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撇开主体直奔过程的方式向“教师和学生”的思路转变。要更好地理解“教师和学生”的范式,以此来考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从教育教学的本质人手。
   叶澜曾指出:“我们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对于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生命价值。”鉴于此,我们以为教育教学的本质即为它的生命性所在。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生命展现与提升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授与学习。基于这种认识,上面所说的“教师和学生”的范式即是两种生命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与对话的过程,是两种生命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激发的过程。或者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
   三、构建策略:以人为本
   “人类本质上是生命系统,而生命系统本质上是开放系统,教育发展只有奠基于以人性为特征的系统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而教育教学的生命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所在。没有生命意识的课堂教学谈不上有效性,只有将生命关怀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⒈实施生活教育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先生在上世纪初就提出“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
   课堂教学应处处洋溢着生活的气息。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僵化、机械、呆板、低效的课堂教学窘境。正如赞科夫所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融生活于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应然要求。生活是生命展现的平台,生命是生活的主宰,二者密不可分。课堂教学是生命的历程,其实也是生活的历程。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其有效性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当然,融生活于教育并不是要让课堂教学等同于生活,而是说课堂教学应该能体现生活的要求,教育者有责任对现时的社会生活加以改造、提炼、提升,使之有机地融人日常教学当中。
   ⒉关注生命个体
   生命是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是自由、自主、自为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色彩,教育对于生命具有本体论的价值。因此,教育教学就不能无视生命个性的存在,一味地用模式化、程序化的教学形式去规范生命个体,压抑其个性。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个性化,首先必须有个性化的教师。教师的个性化是个性化教学的题中之意。如果没有富于个性、富于创造性的教师群体,便难以培养富有个性具有生命活力的学生。其次,个性化的教学还意味着教学方式的个性化。“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为这一原则作了科学的诠释,这也可作为教学方式个性化的指导原则。此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
   ⒊推进互动交往
   教学交往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所在,师生交往沟通的方式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排除阻隔师生对话交流的屏障,加强教学主体间的交往。教学主体间的对话应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一种“共享”的历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自我理解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促进师生互动互为的实质化、有效化,师生互动,主体对话不能沦落为表面化、表演化的外在于师生内在世界的形式,要真正使其成为教学主体间生命的展现方式。同时,还要提倡良好的交往风格,摒弃不良的交往心理、交往行为。课堂教学要从“纯粹的工具理性”向“良好的交往理性”转变,将生命成长的快乐贯穿于教学交往的始终,让教学交往成为生命个体愿为乐为的活动。
   4.加强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对创设有效课堂十分重要。传统的课堂管理只偏重于教师的权威,片面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以为良好的课堂管理就是课堂纪律的井然有序,就是学生听话、顺从,这种表面的被迫的有序、顺从正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针对传统课堂管理的不足,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自律,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加强课堂管理的人文性、人性化,赋予课堂管理必要的生命意义;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摈弃以往将课堂管理简单化、机械化、权威化的弊端,构建良好有序的课堂管理平台,从而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四、有效愿景: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是课堂中生命的对话和交流,是平等主体间的沟通与默契,是对彼此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与发展,也不仅仅表现为教师教学生命的展示和张扬,而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种生命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这两种生命在课堂教学中是互为、互动、互存的,任何割裂其关联,单方强调某一主体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在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候,不能为着方便人为地将其简单化、机械化,处处向“科学化方法”靠拢。
  
   (作者单位:湖南省炎陵县教育局)
其他文献
采用铁磁共振方法,研究了铁磁/反铁磁双层薄膜中交换各向异性和应力各向异性对其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各向异性来源于界面交换作用,应力各向异性对材料的磁化难易程度有较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使得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整体优化,有效地增强了农业生产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促进了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一、涉外高技能人才的定义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生产、服务等岗位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他们已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从事技能含量较高的工作,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造了任意两态叠加多模泛函叠加态光场|Ψf^(2)〉q,利用多模辐射场广义非线性等幂次高次差压缩的一般理论,研究了态|Ψf^(2)〉q的广义磁场分量的非线性等幂次N次方差压缩特性.得到
情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不仅仅是由遗传和成就决定的,而主要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
利用新环形库仑势的归一化的束缚态径向波函数和按“ k/2π标度”归一化的散射态径向波函数,本文给出了新环形库仑势的任意幂次的束缚连续跃迁矩阵元的通项表达式.为了简化高
2006年11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正式启动了高职院校示范性建设计划,明确了在全国建设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并通过遴选产生了第一批2
一、案例介绍《桥之美》这篇小品文蕴涵有很强的美学知识,又是一篇自读的说明文,所以我原先只打算把它当个练习来练练:先巩固一下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说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以
本文在分析生物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任务、目标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思考了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和从三个方面探索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成果
摘 要: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每个平凡岗位都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身魅力的炫丽舞台,教师需要通过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思考、摸索,用真心、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魅力。  关键词: 教师;魅力;思考;实践  当今,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特别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一流的教学环境、高学历的教师得到不断充实,这一切都给教育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但是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