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Ⅱ优673是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做母本、福恢673做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稻2008011),是2009年福建省主推的优质稻新品种之一。现将其示范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初报如下:
一、示范表现
1. 生育期。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做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比对照汕优63少2~3天。
2. 农艺性状。该组合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抗性较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23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16.2万~18.6万穗,每穗总粒数139.5~165.3粒,结实率86.6%~92.6%,千粒重27克。
3. 产量表现。2009年在我县南阳镇豪东村做双季晚稻示范栽培,经市、县有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好、中、差3块田实割测产折每亩产量分别为650.6千克、591.3千克和559.9千克,平均亩产量达600.6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5.3%。
4. 抗性。在南阳镇豪东村栽培,发现有零星叶瘟、穗颈瘟。
5. 米质。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2%,粒长6.3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7%,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9.2%。
二、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Ⅱ优673作双季晚稻栽培的大田表现,为争取达到高产目标,栽培上应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湿润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以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期为6月15~20日,湿润育秧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抛秧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播种量每亩秧田播7~8千克,大田用种量1千克。秧苗管理要在施足基肥基础上,适时适量施用断奶肥、壮苗肥和送嫁肥,进行化学调控及采取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措施,确保苗匀、苗壮。秧田期一般每亩施20千克45%三元复合肥做基肥;当秧苗1叶1心时,喷施15%多效唑500~600倍液60千克,以促蘖控长,培育壮秧,提高秧龄弹性;在2叶1心期施5千克尿素做断奶肥;3~4叶期施3~5千克尿素做壮苗肥;移栽前4~5天施8千克尿素做送嫁肥,并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做到带药下田,主要是防治苗瘟、稻蓟马和黑尾叶蝉等病虫,以减少大田病虫害发生。
2. 插足基本苗。Ⅱ优673分蘖力虽较强,但为有效提高成穗率,则应插足基本苗,控制无效分蘖,并提倡秧苗带土浅插,宽行窄株稀植,以促进低节位分蘖,争取穗大粒多。插植规格为20厘米×26厘米或18厘米×28厘米,每丛插双本,保证每亩插足1.4万丛,基本苗数6万~8万苗。
3. 科学施肥。根据Ⅱ优673组合的特性,肥料应分期施用,一般每亩施纯氮12~13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12~13千克,氮∶磷∶钾=1∶0.5∶1。施肥原则是“攻头、稳中、保尾”。施肥方法是:基肥每亩施腐熟牛栏粪20担,结合犁耙田施45%三元复合肥30千克;移栽后6~7天施分蘖肥,用25%水稻专用肥50千克;幼穗分化二期施穗肥,用尿素5千克、氯化钾10千克;穗肥施后7天施粒肥,用45%三元复合肥5千克;破口、齐穗期用0.2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60千克各喷施1次,以达到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目的。
4. 湿润节水灌溉。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按照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健蘖和保叶的灌溉技术原则,坚持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除在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要掌握抛插秧返青期3厘米左右水层活棵,抛后6~7天施分蘖肥灌浅水,以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然后落干露田1~3天。如此循环进行,保持土壤湿润,使其处于富氧状态,以强根促蘖,增强根系活力。一般在移栽后20~25天,茎蘖数达到每亩16万~18万茎蘖时(每丛11~12个茎蘖)进行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应及时复水,并保持浅水层,足水抽穗。齐穗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5. 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大田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要认真做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适期,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要结合施分蘖肥分别选用:除草剂(25%苄·乙)防除杂草,毒死蜱、阿维菌素、三唑磷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苯甲·丙环唑防治纹枯病,三环唑防治稻瘟病,叶青双防治细条病。鼠害防治重点在中后期(9~10月),鼠药要选用安全、高效、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杀鼠迷、敌鼠纳盐等药剂。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上杭县临江镇北环路540号(上杭县农业局) 邮编:364200]
一、示范表现
1. 生育期。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做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比对照汕优63少2~3天。
2. 农艺性状。该组合分蘖力强、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综合抗性较强、后期转色好;株高123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16.2万~18.6万穗,每穗总粒数139.5~165.3粒,结实率86.6%~92.6%,千粒重27克。
3. 产量表现。2009年在我县南阳镇豪东村做双季晚稻示范栽培,经市、县有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好、中、差3块田实割测产折每亩产量分别为650.6千克、591.3千克和559.9千克,平均亩产量达600.6千克,比对照汕优63增产5.3%。
4. 抗性。在南阳镇豪东村栽培,发现有零星叶瘟、穗颈瘟。
5. 米质。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5.2%,粒长6.3毫米,长宽比2.4,垩白粒率62.0%,垩白度10.7%,透明度2级,碱消值5.6级,胶稠度8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6%,蛋白质含量9.2%。
二、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Ⅱ优673作双季晚稻栽培的大田表现,为争取达到高产目标,栽培上应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湿润灌溉和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以争大穗,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播种期为6月15~20日,湿润育秧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抛秧秧龄控制在20天以内。播种量每亩秧田播7~8千克,大田用种量1千克。秧苗管理要在施足基肥基础上,适时适量施用断奶肥、壮苗肥和送嫁肥,进行化学调控及采取病虫草鼠综合防治等措施,确保苗匀、苗壮。秧田期一般每亩施20千克45%三元复合肥做基肥;当秧苗1叶1心时,喷施15%多效唑500~600倍液60千克,以促蘖控长,培育壮秧,提高秧龄弹性;在2叶1心期施5千克尿素做断奶肥;3~4叶期施3~5千克尿素做壮苗肥;移栽前4~5天施8千克尿素做送嫁肥,并进行1次病虫害防治,做到带药下田,主要是防治苗瘟、稻蓟马和黑尾叶蝉等病虫,以减少大田病虫害发生。
2. 插足基本苗。Ⅱ优673分蘖力虽较强,但为有效提高成穗率,则应插足基本苗,控制无效分蘖,并提倡秧苗带土浅插,宽行窄株稀植,以促进低节位分蘖,争取穗大粒多。插植规格为20厘米×26厘米或18厘米×28厘米,每丛插双本,保证每亩插足1.4万丛,基本苗数6万~8万苗。
3. 科学施肥。根据Ⅱ优673组合的特性,肥料应分期施用,一般每亩施纯氮12~13千克、五氧化二磷6~7千克、氧化钾12~13千克,氮∶磷∶钾=1∶0.5∶1。施肥原则是“攻头、稳中、保尾”。施肥方法是:基肥每亩施腐熟牛栏粪20担,结合犁耙田施45%三元复合肥30千克;移栽后6~7天施分蘖肥,用25%水稻专用肥50千克;幼穗分化二期施穗肥,用尿素5千克、氯化钾10千克;穗肥施后7天施粒肥,用45%三元复合肥5千克;破口、齐穗期用0.2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60千克各喷施1次,以达到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目的。
4. 湿润节水灌溉。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按照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气养根,以根健蘖和保叶的灌溉技术原则,坚持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除在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浅水灌溉外)。要掌握抛插秧返青期3厘米左右水层活棵,抛后6~7天施分蘖肥灌浅水,以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然后落干露田1~3天。如此循环进行,保持土壤湿润,使其处于富氧状态,以强根促蘖,增强根系活力。一般在移栽后20~25天,茎蘖数达到每亩16万~18万茎蘖时(每丛11~12个茎蘖)进行搁田,控制无效分蘖。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应及时复水,并保持浅水层,足水抽穗。齐穗后干湿交替直至成熟,以协调根系对水气的需求。收获前7天左右断水。
5. 综合防治病虫草鼠害。大田期重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要认真做好田间病虫测报,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适期,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及时防治。要结合施分蘖肥分别选用:除草剂(25%苄·乙)防除杂草,毒死蜱、阿维菌素、三唑磷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苯甲·丙环唑防治纹枯病,三环唑防治稻瘟病,叶青双防治细条病。鼠害防治重点在中后期(9~10月),鼠药要选用安全、高效、无二次中毒的杀鼠剂杀鼠迷、敌鼠纳盐等药剂。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上杭县临江镇北环路540号(上杭县农业局) 邮编:3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