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总书记曾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余姚,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文希望通过研究湖南省白鹤庵村用生态建设助推经济建设,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靠山的转变,诠释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理念,将绿水青山成为脱贫致富靠山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提出我们的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脱贫
一、如何打造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是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绿水青山的修复和维护是需要成本的,破败不堪的自然环境是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也是难以支撑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只有修复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才有基础吸引投资、转化财富,最终变成金山银山。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从实践来看,打造好绿水青山并充分助力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地区本身拥有地域优势。[1]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和有特色资源的风景名胜区,绿水青山通过民宿经济、旅游经济、产业经济等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二是需要人文底蕴。没有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特色,旅游业是难以得到需求侧的青睐的。譬如,海南的海滩对于北方人群具有吸引力,东北的冰雪对南方游客具有吸引力,这些都可以做大做强。而对于不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地区,贷款或者引进资本大力发展旅游,就要格外慎重。虽然有一些地方在城市的辐射圈内,利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资源和美丽村庄的人文资源,发展民宿经济和农家乐经济取得了成功,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其中缘由,一是城镇购买力总体不足,二是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缺乏特色。三是需要有绿色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比较优势。工业在转型中必须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为导向,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通过做强自己的比较优势,最终夯实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质量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地区经济基础良好。如一些沿海地区,不仅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湖,生态本底好,经济基础好,环境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立足于资源和环境的绿色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环境保护措施也得以长久地实施。常德市白鹤庵村近年的发展的正是属于第一种情况。白鹤庵村依山傍水,拥有山林面积1500亩,地域条件良好。随着近年对山林统一规划承包、发展有机果蔬种植观光产业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等措施,白鹤庵村美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张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响亮名片。虽然白鹤庵村的旅游产业和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整体还不够发达,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还给了村民绿水青山,并培养了当地村民把绿水青山转化成财富的能力,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金山银山。
二、生态环境建设助力经济建设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需要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共识和共同参与。各地条件不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目前有些地方因为发展水平高,生态保护意识强,生态文明的意识已经处于自觉阶段。但在不少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处于灌输阶段。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参观、示范引导和追责倒逼等方式来培育。只有形成共识与合力,才能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共治的局面。只有达成了积极建设生态环境的共识,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2]基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贫困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理空间重叠、项目实施区域重叠和发展目标一致,脱贫富民与生态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协同共进的绿色扶贫模式。白鹤庵村通过以下三点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树立环保意识。现在的白鹤庵村环境整洁,村内组织卫生检查已成常态化,村民都已养成了不乱丢垃圾,做好卫生工作的习惯。通过卫生检查,村子每两日评选一次卫生文明户,选上的村户可获得一个大型垃圾桶作为奖励。“以大型垃圾桶作为奖励实用性强,村民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家已经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许多文明习惯”,村干部在谈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说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关系,推进绿色发展,正是白鹤庵村发展的方向。二是出台农村贷款优惠政,唤醒贫困群众的生态财富意识。生活在山清水秀,经济不发达的白鹤庵村的老百姓,靠天吃饭,享受着新鲜的空气,需要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塑造绿色价值观、生态财富观,绿色发展建构下的扶贫优惠政策,富了老百姓,美了生態。三是大力发展自主产业,塑造绿色财富观。白鹤庵村青年劳动力资源较少,通过出租山地、吸引外商承包经济林,建立有机果蔬种植观光产业,给村子提供了大量的新就业机会,留住了发展人才的同时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绿色收益。通过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生产、绿色收益分配激发老百姓的生态资源的财富意识,集聚生态资源的财富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生态减贫。
三、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致富靠山
[3]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生态扶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所谓“生态扶贫”,就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超常规举措,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关键词:生态环境,经济建设,脱贫
一、如何打造绿水青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就是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绿水青山的修复和维护是需要成本的,破败不堪的自然环境是难以产生经济效益的,也是难以支撑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只有修复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才有基础吸引投资、转化财富,最终变成金山银山。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从实践来看,打造好绿水青山并充分助力当地经济水平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地区本身拥有地域优势。[1]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和有特色资源的风景名胜区,绿水青山通过民宿经济、旅游经济、产业经济等已经变成了金山银山。二是需要人文底蕴。没有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特色,旅游业是难以得到需求侧的青睐的。譬如,海南的海滩对于北方人群具有吸引力,东北的冰雪对南方游客具有吸引力,这些都可以做大做强。而对于不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地区,贷款或者引进资本大力发展旅游,就要格外慎重。虽然有一些地方在城市的辐射圈内,利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资源和美丽村庄的人文资源,发展民宿经济和农家乐经济取得了成功,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其中缘由,一是城镇购买力总体不足,二是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缺乏特色。三是需要有绿色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比较优势。工业在转型中必须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为导向,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通过做强自己的比较优势,最终夯实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质量的综合竞争力。四是地区经济基础良好。如一些沿海地区,不仅有山有水有林有田有湖,生态本底好,经济基础好,环境与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立足于资源和环境的绿色经济得以长足发展,环境保护措施也得以长久地实施。常德市白鹤庵村近年的发展的正是属于第一种情况。白鹤庵村依山傍水,拥有山林面积1500亩,地域条件良好。随着近年对山林统一规划承包、发展有机果蔬种植观光产业和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等措施,白鹤庵村美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张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响亮名片。虽然白鹤庵村的旅游产业和工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整体还不够发达,但是生态环境的建设还给了村民绿水青山,并培养了当地村民把绿水青山转化成财富的能力,让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打造属于他们自己的金山银山。
二、生态环境建设助力经济建设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需要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共识和共同参与。各地条件不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目前有些地方因为发展水平高,生态保护意识强,生态文明的意识已经处于自觉阶段。但在不少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处于灌输阶段。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参观、示范引导和追责倒逼等方式来培育。只有形成共识与合力,才能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共治的局面。只有达成了积极建设生态环境的共识,才能形成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
[2]基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在扶贫开发领域的具体运用,贫困地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地理空间重叠、项目实施区域重叠和发展目标一致,脱贫富民与生态建设可以形成一种协同共进的绿色扶贫模式。白鹤庵村通过以下三点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树立环保意识。现在的白鹤庵村环境整洁,村内组织卫生检查已成常态化,村民都已养成了不乱丢垃圾,做好卫生工作的习惯。通过卫生检查,村子每两日评选一次卫生文明户,选上的村户可获得一个大型垃圾桶作为奖励。“以大型垃圾桶作为奖励实用性强,村民们的参与度很高。大家已经潜移默化的养成了许多文明习惯”,村干部在谈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说到。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关系,推进绿色发展,正是白鹤庵村发展的方向。二是出台农村贷款优惠政,唤醒贫困群众的生态财富意识。生活在山清水秀,经济不发达的白鹤庵村的老百姓,靠天吃饭,享受着新鲜的空气,需要政府不断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塑造绿色价值观、生态财富观,绿色发展建构下的扶贫优惠政策,富了老百姓,美了生態。三是大力发展自主产业,塑造绿色财富观。白鹤庵村青年劳动力资源较少,通过出租山地、吸引外商承包经济林,建立有机果蔬种植观光产业,给村子提供了大量的新就业机会,留住了发展人才的同时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绿色收益。通过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生产、绿色收益分配激发老百姓的生态资源的财富意识,集聚生态资源的财富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生态减贫。
三、让绿水青山成为脱贫致富靠山
[3]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脱贫攻坚战中,“生态扶贫”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所谓“生态扶贫”,就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采取超常规举措,通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方式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支持力度,推动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使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