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onao19890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单元整合更符合阅读教学的要求,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借助群文阅读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锻炼学生思维,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
  一、课前预习,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课前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带着问题去阅读新课文,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互动,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阅读能力和认知水平制定适宜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梳理,总结每段要表达的内容。教学一个单元内的多篇文章时,学生必须提前阅读课文,要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开展群文阅读,教师制定的预习任务必须具有思考价值。
  如在教学必修1高一第二单元知识前,教师先给学生下发学案,要求完成预习任务。①根据注释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含义,总结每段文字大意;②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文言文的断句方法读出抑扬顿挫的美感;③试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④谈谈令你印象最深刻的语句,说出原因。下发学案后,学生有相同的预习目标,可以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助于他们对同一类问题的系统性解读,能为后期群文阅读打下良好基础。
  启发学生对单元课文展开思考时,教师也可以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角度进行提问。比如在教学必修2第一单元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本单元课文,了解写作的背景,尝试去总结作者所处的年代与当下有何区别,如果让你写这些景色,你会有怎样的心境?学案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可以边阅读边记录,能有效提高预习质量。为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在学案中布置习题,比如读准字音、解释虚词含义、总结某个字在不同语句中的多个含义等。以这类具体的习题锻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
  二、科学选文,分析课文内在关联
  首先,教师要从教学的实际需求考虑。分析主题、作者、题材、表现手法等多种因素,通过整合课文资源促进群文阅读,实现单元知识整合。其次,教师要从教学时间考虑。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要提高效率就必须抓住重点,对重点内容进行互动教学,简单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如对必修1第三单元知识进行整合教学时,教师要挖掘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单元的知识不同以往的课文,前两篇文章让人压抑、憋闷,唤醒人们对生命的重视,最后一篇文章让人充满希望,仿佛能看到期盼已久的黎明。组织群文阅读时,教师要以前两篇课文为铺垫,让学生透过课文分析特殊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无奈、生活的悲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是非观,正视世间的美好和丑恶。教学到第三篇课文时,学生可以把情感带入到课文中,体会作者所处的年代青年人推崇的精神,感悟时代变幻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在古诗词教学时,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对比作者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想表达的内涵。教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这几首古诗词对比阅读,学生能体会到古诗词的优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群文阅读中必定要突出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提前制定預习任务,合理安排时间,用1课时的时间完成单元知识的整合。制定的教学目标要突出重点,主要围绕时代、精神、生命的内容展开,因此,教师要将这三点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对最后一篇课文进行重点分析。
  三、整合群文,拓宽学生思维
  整合群文不只限于教材内某一单元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引入课外资源或选修教材资源,通过重新组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即课文能传递什么内容、什么精神、什么写作方法,随后思考要如何开展群文阅读。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要突出的重点内容重新组合文章,构建新的阅读顺序。整合课文后,教师要突出阅读的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从新的角度感悟内容、分析课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例如,教学必修1第二单元时,要求学生总结这三篇文言文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读课文后学生能得出结论:三篇文言文都是描写人物的,每个主人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华,是十分有能力的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十分重视“忠义”二字。同时,这些人的立场和结局各不相同,他们考虑事情的角度有明显的区别。回答这两点问题后,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可以从文言文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处理危机必备的条件。由于单元主题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教师必须提前深挖课文,找出几篇课文的内在联系和闪光点,以提高阅读效率,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四、分解群文,提高阅读效率
  分解群文就是对某一单元内的知识进行合理分解,避免使课文中的重复或相似内容占据过多教学时间,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单元内的知识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或是题材相同,或是内涵、时代背景相同,教师要善于剖析课文特点,用突出课文本身特点的方式分解群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问题,挖掘同一单元中不同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归纳、整理阅读资料。
  例如,在教学高一必修2第一单元时,要求学生对比分析三篇课文的写景手法,不仅要圈画出课文中描写精妙的地方,也要分析作者的写作顺序,最后探究作者的人生态度。《荷塘月色》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氛围,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十分喜爱荷花,同时也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是渴望自由、安宁的生活。对这篇文章进行剖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品读余下两篇课文,逐段分析所描写的景物、作者的心境,并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笔记。《故都的秋》体现了作者担忧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囚绿记》抒发了作者对顽强生命力的赞叹之情。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是以景物描写为切入口,从此处入手分析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借景抒情时想表达的情感,能让学生感悟出不同的情怀。分解群文可以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方向,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学习,通过阅读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多篇课文对比阅读后,学生能直观感受到不同的写作手法、不同情境下的情感差异,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积极帮助。
  总之,群文阅读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品味文章,分析内涵,学习文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通过群文阅读锻炼学生,强化其自学能力,拓宽其知识范围,从而促进高中生素质全面发展。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基于单元整组教学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9}GHB0504)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730700)
其他文献
2011 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揭示了语文课程的特性,即“综合性”“实践性”,同时也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为此,统编版教材在每个年级的教材中都精心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旨在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综合性、实践性的平台,推动学生语文综合性能力的发展。 下面笔者以统编版六下综合性学习“难
期刊
帮助小学生掌握汉语动词并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动词,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语言构建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学有所得,以更好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就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没有重视对动词的详细讲解,往往是“一闪而过”,忽视了动词教学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高。基于此原因,本文以小学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
期刊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由《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组成。其中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设定为精读教学,《牛郎织女》(二)设定为略读教学。教学时,要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来设计导读打开方式,通过对课内习得方法的学习,指引学生迁移运用到民间故事的自主阅读实践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一、围绕语文要素,做好课外阅读衔接  本单元所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界定了整本书阅读教学学习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路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并学会灵活运用。  吴欣歆教授将整本书阅读大致梳理出五种基本策略:
期刊
新课改提出后,花样翻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层出不穷,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成了配合教师的“合桌聊天的演员”。客观地讲,智慧的教学应是形神兼备的。语文教师应摒弃浮华的外表,将潜心的备、有效的导、静静的等、适时的讲有机结合,学生的心智之花才会在我们的智慧课堂绽放。  一、潜心的备  要上好一堂课,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的环节。课前,教师必须潜心研读文本,并做深入剖析,力求全面而透徹地解读文本。然而,由
期刊
语文教材中有一定量的自读性课文,在教学设计上如何对其定位,在学生自主阅读时应该发挥怎样的调度作用,如何让学生展开卓越的阅读学习,这是教师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倡导主体学习,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成为主流认识,教师要在阅读方法指导、阅读思路规划、阅读活动设计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服务和启示,确保自主阅读也能够酝酿巨大的回响。  一、创新设计原则,讓学生情绪活跃起来  自读阅读教
期刊
文言经典引领人们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成长,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然而,高中文言文教学还停留在浅层,主要围绕文言文大意进行解读,简单地对内容进行梳理,缺乏思维的参与,思辨性不足,导致文言文阅读教学“冷场”,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引入思辨性阅读,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思辨性阅读活动中触摸文言经典的温度,感受文言经典的魅力,从而亲近文言经典,从中汲取精髓,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期刊
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初中语文必读名著篇目,该小说记叙了汤姆历险的经历,情节跌宕起伏,极具语言魅力,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在阅读指导上,需要重视学生思辨性思维指导,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思考,能够更深入理解名著的主题和情感,提高阅读收获。  一、细读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通读文章是名著阅读第一步,还需要对主要情节细读分析,了解主人公人物形象,感受名著
期刊
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正是这种美妙绝伦,才使文人墨客将诗情画意付诸笔端,钟情于美景与心灵结合的一刹那迎来的智慧与想象。所以,与其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为某次游景所写的美文,不如说是因自然之景,古人从己身挖掘的富饶精神情感。但是,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终不能直接目睹作者最后要表达的东西,所以,还是要从景色本身的文化内涵、精心布置的语言“棋局”,以及作者的人生迹况入手进
期刊
散文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其特殊的体裁风格,形式不拘一格,学生往往难以抓住作者的真实情感。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插上“共情”的翅膀,不但能够让学生离文章内核更进一步,提高阅读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笔者从苏教版教材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具体论述将“共情”与散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的几点心得。  一、摆脱传统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