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钱哪去了?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qi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出了一道题,号称“世界难题”:3个人去吃面,一碗10元,三碗30元。服务生接过30元交到柜上。老板说今天优惠,满30元减10元,拿出10元让服务生退还给顾客。服务生隐匿了4元,把剩下的6元钱分给顾客,每人2元。问题来了,顾客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2元,也就是10-2=8,每人只花了8元,3X8=24,3个人共计24元,加服务生隐匿的4元,24+4=28元,总计才28元,还有2元钱哪去了?
   顺着出题者的思路,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有点懵:是啊,2元钱哪去了?不是明明30元吗?怎么团不了圆呢?但是,我坚信这仅是一个小买卖的收钱找兑问题,怎么也不应该难住自己。三个顾客每人只花了8元,这是铁定了的;也就是说,这个买卖所涉的真实总金额就是24元;其中,店里收了20元,加上服务生隐匿的4元,正好24元。根本不存在什么28元和2元钱不见了的问题。
   那么,出题人把人搞晕的“猫腻”在哪里呢?关键之处在于:服务生隐匿的4元,本来就在三个顾客支付的24元中。再将24元加4元,是将这4元重复算了。搞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28元,还与30元去相减,非常荒唐。但是,你按照出题人的思路去走,正好落入圈套。很多蒙人的套路,都和这道题有相似之处。
   首先,故作惊人之语以震住对方。明明是一道小学生算术题,却号称“世界难题”,就是为了制造神秘感,从心理上震慑你,让你产生模糊的敬意。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世界难题”的头衔会让你怀疑自己:不可能这么简单。如果你被他绕进去了,你也不会觉得特别难堪:有几个人解得开“世界难题”呢?于是坦然地举手投降。
   其次,用一套貌似周密,实则荒唐的东西来蒙蔽你。数学的科学、严谨性世人皆知。此题的套路就利用了这一点。你看,10-2=8,3X8=24,24+4=28,一步一步天衣无缝。可是,就是在这样貌似科学、严谨的演算中,让你落入他的圈套。让你觉得:可不是吗?“世界难题”就是“世界难题”,看似简单实则深不可测。“1+1=2”简单吧,可是,证明了它的陈景润可是世界級大科学家呢。
   那么,这个圈套的目的是什么呢?这道题是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的,它最后还有一截:“此题在全世界曾引起巨大反响。求解答案,回答不出转发其他群,看看哪个群里高手多?”对了。它的目的就在这里。在把你搞晕之后,你就按照他的“指示”转发吧。
   转到其他群里去,于他何益呢?现在不都在说“眼球经济”“话语权”啥的吗?对于一个与你分享如此“高深”议题的群友,你能不肃然起敬?你乖乖地按照他的“指示”去做,他不就实现了话语权吗?在反反复复这样的细节中,你对他的敬仰日增,按照他的“指示”行动就会逐渐成为你的习惯……在达成这样的效果之后,你对他完全失去戒心,完全成为了他的“信众”,你的思想为他所掌控,你的行为被他所左右,服从他的任何“指示”,你都会甘之如饴。那么,他要在你这里达到某种小小的目的,即使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你还会有反抗的意志和能力吗?即使他并不直接从你这里获取任何利益,保持像你这样头脑和思维的一批人,就是无限“商机”。
   你不信?我岳母是退休教师,岳父是离休干部。近年来,二老成为了保健品商家的追逐对象。我每周买好排骨、鳜鱼、大虾等食材,上门给二老做顿饭,也正好陪老人吃个饭。在他们被不良商家骗走十几万元之后,我对岳母说:“《人民日报》有权威结论,所有保健品都是假的,没有例外。”岳母回答我说:“是的,有很多是骗人的,但为我们服务的这家是好的。”一听这话,我就知道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她。有什么办法呢?尽管我们尽力多陪老人,但老人仍然孤独,保健品促销员提几斤便宜水果上门,老人就感激莫名,倍感亲切。
   你看,岂止是“2元钱哪去了”,全国只怕有成百上千亿的钱,就此不知去向。
其他文献
有一句歇后语,叫“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那是在生活困难的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境下,把脸打肿了,就是为了显得自己胖一点;这一打,“面子”是有了,可疼不疼却只有“脸”知道。后来多以此比喻一些人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为撑面子,做一些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如今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但这种被比喻的人或事就绝迹了吗?好像并没有。   有报载,近日在江苏苏北一些县城,为体现对客人的
期刊
我国有句比较著名的歇后语,叫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用来讽刺那些落后的装成先进的,没本领的装成有本领的,缺德的装成高尚的等一系列以弱充强、以劣充优、以假充真的冒牌人物。“猪装象”是由低往高装,“象装猪”是由高往低装。先说说“猪装象”吧——   装“绩”。做官皆想显露政绩,但要有实绩必下苦功。有人怕吃苦,又想表政绩,便千方百计在“装”上想点子。有的制定规划,思路“高、大、新、全”,口号象“警句格言”
期刊
座右铭一词出自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崔瑗。《文选·崔瑗〈座右铭〉》吕延济题注:“瑗兄璋为人所杀,瑗遂手刃其仇,亡命,蒙赦而出,作此铭以自戒,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   崔瑗的座右铭原文共一百字,原文如下:“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硁硁鄙夫介,悠悠故难量。
期刊
朋友小范围相聚,聊起公众对贪腐的心态,一位在985大学研究政治学的博士说了一句话:“生活中某些人非常懂得变通,他们无事时骂贪官,有事时盼贪官。”一众的人有些愕然,博士没有多加解释,而是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博士的一位本科同学平时对腐败深恶痛绝,甚至主张抓到贪官,不分贪腐金额大小,都像朱元璋时代一样剥皮楦草,说到激动处,额上青筋毕露,眼睛睁得像卵石一样。某次,这位同学的小儿子报考博士所在大学,
期刊
杨绛在她的《走到人生边上》一书中,提到一起瞎子算命的往事:那年杨绛上大学二年级,暑假期间她的大弟突然暴病而亡。办丧事的间隙,她和姑母还有三个弟妹在后院乘凉。这时有个算命的盲人路过,就请他来算命。这个盲人在当地很有名气,他走路时边走边弹弦子,因此人称“梆冈冈”。   姑母先让“梆冈冈”算大弟的病。他问了大弟的生辰八字,然后掐指一算说,大弟的病好不了。姑母和杨绛怀疑盲人知道家里正办丧事,又让他算另一
期刊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此联是不少人的处世信条和不二圭臬。旨在劝人豁达大度包容宽容,昭示无容人宽宏大量则难成大事常理。处世做人当然要“大肚能容”,但要看能容什么?   孔子說过“小不忍,则乱大谋”,大意是说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但他老人家同时也说过“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说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
期刊
小区不远处有一条河,两岸建了沿河公园,一直延伸到城郊。城郊那段更美,两岸栽了各种景观树和果树,树下栽种了各种花草,还有小竹林。河滩和岸边的野草郁郁葱葱,也有人工栽的小片草坪,杂在其中的野草生命力更強,长着长着甚至要“喧宾夺主”。小树林中修有精致的水泥路和鹅卵石小道,景色宜人,空气清新,每天早晨我都要在这活动一个多小时,徜徉其中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有件事却有点煞风景。酷暑盛夏正是草长的“黄金
期刊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季节,“神兽归笼”也有一段时间了。在教育领域,有不少“故事”,也有不幸“事故”。   最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是,武汉一名初三学生,在学校玩扑克,老师喊来他母亲,母亲当众扇他耳光,孩子转身跳楼自杀身亡。   浙江台州椒江则有个“故事”让人哭笑不得:一老爹把读小学的儿子带到坟地罚站,因为儿子做作业不积极;结果老子一转身,儿子坟地失踪了……(9月25日《杭州日报》报道)  
期刊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再次被卜式验证正确。   按说,西汉举孝廉、荐贤良选官制度,对一无父母可孝,二无学识可荐的羊倌卜式,入仕堪比登天。然而,卜式不仅入仕,还官至御史大夫,成为后世职场逆袭典型。   卜式逆袭成功,关键在抢抓机遇。   逆袭,是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出击,不仅意味着形势转变,更在于胜负因素本质易位。这里的关键,在卜式看准了机遇。朝廷北伐匈奴,耗资巨大,国库已无钱可拿。尽
期刊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语,意指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放在人类,大抵是说性格、志趣、境遇、意见相同者惺惺相惜。互联网时代,这种情感感应具备了现实和虚拟双重空间。   作为生物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发端动物自然属性,乃动物进化规律使然;作为社会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滥觞人类社会属性,乃社会发展规律作用。   人与动物根本区别,在于人具有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