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有效路径探析

来源 :理论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着力加强思想引领。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科学推进宗教中国化、法治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打击各类非法宗教活动;全面提高宗教管理人员队伍和教职人员队伍能力素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确保宗教宣传正确方向。
  关键词: 意识形态领导权;宗教中国化;宗教法治化;宗教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1)09-0066-06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问题,积极引导宗教发展方向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适应。
  一、加强思想引领是强化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重要基础
  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根基在思想引领,用什么样的思想引领决定了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现阶段,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指导和指引新时代宗教工作,是保障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关键。
  1.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思想引领。 宗教意识对宗教情感、宗教仪式、宗教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宗教发展的历史过程充分表明:宗教礼仪的规范化及其文明程度,宗教组织的状况,宗教器物的使用状况,都首先取决于宗教意识的发展[1]。虽然宗教意识中有理性因素,但任何宗教都不能把理性贯彻到底,因为这会打破宗教所固有的神秘属性,从而导致对自我的否定。因此,宗教意识中的理性因素天然地具有加强和巩固自我的、内在的保守性和稳定性。然而,另一方面,宗教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必然会随着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会因不适应具体的社会环境而被淘汰。由此,就会导致其保守性与适应性之间的矛盾,而要解决好这一矛盾,就必须有正确思想来引领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
  2.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宗教工作。 习近平指出,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更好地指导宗教工作实践。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宗教领域呈现出许多新特点。近三、四十年间,我国信教人口快速增长,宗教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宗教信仰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从弱势群体到精英阶层的精神寄托选项,宗教观念已经会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连绵涌动,对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了特殊挑战[2]。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实现宗教事务管理的与时俱进,必须以我国宗教发展面临的新情况为出发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原则、方法处理宗教事务。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部署,既巩固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增强了党的执政根基,也为应对宗教领域的各种新挑战新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因此,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新时代宗教工作。
  3.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新时代宗教工作。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包括“宗教的本质、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及其消亡条件、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宗教的基本态度和原则等”[3]。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基本立场、方法论原则和关于宗教学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观点等方面为系统创立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的宗教理论能够为应对宗教极端主义鼓吹的宗教狂热思想侵蚀提供理论武器,从而避免为宗教极端主义分子所蒙蔽。因此,宗教管理人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理论鉴别力,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洞察宗教极端主义产生和传播的深层原因,探究问题的根本,防止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借用某些现实问题蛊惑信教群众。
  4.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新时代宗教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并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广泛认同,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社会阶层不断分化,社会利益主体的诉求也日益多样化,特别是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境外宗教极端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冲击和挑战。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新时代宗教工作,就是要教育引导包括宗教人士在内的社会成员树立和巩固共同的中华民族意识、信念、信仰,并以此来聚合、统一、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為。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作用对于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和分裂势力侵蚀尤为重要。
  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基本方针
  习近平指出:“只有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宗教,只有实现了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与我国社会主义相适应,在我国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坚持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事关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不可偏离。
  1.切实增强信教群众对宗教中国化的认同感。 任何外来事物要在传播地发扬光大,必须与该地区的现实相结合,逐步实现本土化。本土化最便捷有效的途径就是获得当地民众的信任,顺应当地民众的需求,作出一定程度的改变,与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相适应。宗教也不例外,任何宗教的中国化,都要经历一个认同接受的过程。宗教中国化首先需要增强信教群众的思想意识,只有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易引发民众的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维护和协调信教群众、宗教、国家等各方的需求和利益。只有信教群众增强宗教中国化意识,才能促进宗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党和政府发挥应有作用。   2.突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关键是要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其实现路径在于确立民族自信,紧贴中国现实,返本开新作出新贡献[5]。就其本质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凸显了时代精神元素,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宗教中国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宗教道德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契合点,用兼收并蓄、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浸润外来宗教。“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努力把积极的宗教教义同中华优秀文化相融会,在吸纳中不断深化对教义的正确理解与积极阐释,不断推进宗教中国化。”[6]
  3.高度重视具有正能量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养。 宗教教职人员在宗教中国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导向作用的教职人员,引导信教群众坚决抵制西方各种腐朽思想的渗透,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教职人员的培养进行科学统一规划,根据当前各种宗教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编制有中国特色和有针对性的教材,开展富有成效的培养工作。宗教院校是培养中国特色宗教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学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新时代的宗教人才。
  4.科学推进宗教中国化。 宗教中国化的过程漫长而又复杂,容易产生误解,一些别有用心者也会故意曲解,需要耐心解释、正确引导、科学推进,及时纠正对宗教中国化的错误认识,使广大信教群众深刻认识到宗教中国化并不是要割断宗教与国外的联系,也不是要割断宗教与民族的联系;宗教中国化不是要把宗教政治化,进而控制宗教[7];宗教本土化不是中国独有,也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一直存在于整个人类历史。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需要深入总结历史上佛教、伊斯兰教中国化的成功经验,以此为借鉴引导宗教界人士努力开创宗教中国化新局面。
  三、推进宗教法治化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根本保障
  实现宗教工作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正确处理新形势下宗教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重要途径。
  1.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前提条件。 进一步完善宗教领域法律法规,既是依法开展宗教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已经逐步确立以宪法为基础、以《宗教事务条例》为核心的宗教事务管理法治体系,但与新时代宗教工作面临的现实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除《宗教事务条例》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等具体问题之外,其他领域涉及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也不够完善。一些宗教事务,包括组织、活动、个人以及财产归属等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法律责任等还不够明确甚至缺失[8]。因此,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宗教事务条例》进行必要修订,使条例能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有效推进宗教法治化步伐。
  2.培育宗教领域相关人员的法治意识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基本条件。 要以树立法治思维和法治工作方式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准则,增强宗教领域相关人员的法治意识,强化宗教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引导诸如公安、教育、医疗等非宗教工作人员在处理涉及宗教事务问题时做到依法公平公正进行。要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宗教活动。要通过普法宣传使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深刻认识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自由与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矛盾,后者对前者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运用法治手段引领宗教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重要保障。 法治政府的基本特征是严格依法办事,自觉把自身权力限制在法律许可范围之内。法治政府不仅要求公民守法,更要求政府作好表率,带头守法,自觉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政府人员行为。因此,必须转变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观念,宣传和弘扬法治精神,加快推进宗教法治化建设进程,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依法维护信教群众的合法利益,规范各类与国家利益、社会公益相关的宗教事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宗教事务微观领域的管理职能,特别是不要干涉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内部事务,增强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依法自我管理的能力,政府宗教工作部门也要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
  4.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是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手段。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现实需要。当前,宗教领域的问题较为突出。一是宗教有盲目扩大的迹象。一些地方滥建、扩建寺观教堂,滥造露天宗教塑像,一味追求宗教塑像的“最大”“最高”,频繁举行大规模宗教活动,对信教群众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在一些地方还有人打着宗教的旗号,大搞封建迷信,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甚至中饱私囊。二是违法宗教活动易发多发。绝大多数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但 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宗教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比如“有的人利用宗教蒙骗群众,诈骗钱财,奸淫妇女;有的人利用宗教建立非法组织,从事违法活动,扰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在一些教派林立、民族聚居的地方,教派纷争比较严重,甚至引发流血冲突,造成恶性事件。巫术、迷信和伪科学也借宗教名义沉渣泛起,兴风作浪,影响社会稳定,尽管这些违法活动与纯粹宗教信仰无关,但它们严重影响了正常宗教活动的开展,扰乱了广大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三是非法宗教活动屡禁不止。在很多边远地区,非法传教活动比较严重,甚至出现教唆信教者对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现象,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对于上述问题,作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行为主体的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要明确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宗教活动的界限,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同时,要完善宗教管理体制,尤其要解决法律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如宗教立法层次较低、相关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宗教领域法治氛围不浓、宗教事务管理的执法体制不完善等。“法治化治理是蕴含民主、公正等价值理念的现代国家治理方式。当前,中国宗教管理从法制化管理转向法治化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必将随着中国国家治理現代化水平的推进而不断深化。”[9]具体而言,就是要提高宗教立法层次,制定或完善管理宗教事务的具体措施,开展宗教普法教育,完善宗教执法体制,健全执法机构,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依法有效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促进宗教管理法治化,为实现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提供保障。   四、重视队伍建设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关键环节
  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关键是培养多层级的宗教领域人才队伍,包括宗教管理人员队伍、教职人员队伍和后备人才队伍。
  1.宗教事务管理离不开一支管理规范、训练有素的宗教管理人员队伍。 从人员构成来看,宗教管理人员队伍主要是指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和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其中,党政领导干部是抵御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工作的决策者,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干部是抵御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工作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作为宗教领域事务的决策者或管理者,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具有丰富的宗教知识,善于开展宗教工作。为了适应新时代党对宗教工作的新要求,党政领导干部和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必须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善于团结爱国宗教人士共同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必须具备与履行工作职责相适应的宗教知识,熟练掌握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能够妥善处理相关宗教事务。
  2.宗教事务管理离不开一支造诣深、威信高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 爱国宗教人士是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力量。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一批政治上靠得住、理论上有造诣、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时刻起作用的爱国宗教人士。要加强对宗教人士的考核管理,健全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其主动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健全培养培训机制,严格落实集中政治培训制度,探索和完善资深爱国宗教人士带培宗教领袖的好做法,逐步建立法律政策学习与宗教学识提升并重的宗教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3.宗教事务管理需要着眼长远,培育能适应未来需要的宗教人员。 “为使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信教群众理应绝对无条件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10]要妥善处理宗教内部事务,关键在人,即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宗教界人士要具有人类灵魂净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超越的境界和恬淡的胸怀,能够正确对待荣誉和地位,淡泊名利、向上向善。为此,一要不断完善宗教外部社会评价机制和宗教内部人才选拔机制,支持和帮助宗教界选拔培育后备人才,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在自身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二要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习近平指出,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为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尊重和发挥其在宗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推动其加强自我管理、民主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努力建设政治可信、作风民主、工作高效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宗教团体可以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团结合作、相互尊重,建立和发展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国家稳定发展安全事业贡献力量。三要进一步提高年轻教职人员教育培养的质量。要坚持“团结巩固老一辈,培养教育新一代”的基本方针,把年轻教职人员作为今后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对象。“宗教院校是培养合格宗教人才的重要阵地”[11],要重视发挥宗教院校在宗教界人士教育培养中的作用,按层次、按步骤、多渠道地对中青年教职人员进行教育和培养,不断把年轻教职人员充实到各宗教团体中,有效解决教职人员青黄不接难题,确保宗教团体主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手中。
  五、深化宣传工作是加强宗教领域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必要手段
  1.积极健康的宣传内容是宗教宣传的基本要求。 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宣传内容是宗教宣传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牢牢掌握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中之重就是确保宗教宣传的内容积极健康。具体来讲,一要重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法治、德治、和谐、向善等基本价值范畴具有普遍意义。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就是要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教职人员认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真正深入宗教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的内心,并化为其实际行动。二要充分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作用。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视为一个复杂体系,在总体安全体系中,每一个领域的具体安全都必然与其他领域的安全密切相联。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文化安全等与宗教事务管理密切相关。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统领作用,就是要在关注相关领域安全问题的同时,密切关注安全与宗教的关系,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思考和解决宗教问题。三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宗教宣传的永恒主题。宗教是无国界的,但信仰宗教的人是有国别的。在宗教宣传工作中,首先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热爱自己的国家,深刻认识宗教事务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国家兴盛是宗教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引导信教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善于辨别正常宗教活动、非法宗教活动和宗教极端活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坚决抵御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要加强爱国爱教教育,“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12]。
  2.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宗教宣传的核心内容。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作为同愚昧、落后思想观念进行斗争的最终武器和坚强后盾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终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现阶段,宗教发展与特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自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作为宗教领域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宗教产生、演变和消亡的歷史规律,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思想,积极主动应对一切歪曲宗教教义的极端思想的侵蚀和挑战。
  3.坚守宣传阵地是宗教宣传的关键环节。 坚守宣传阵地是宣传工作“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第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全党动员,宣传思想部门无疑是主力军。习近平强调: “宣传思想部门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为此,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作为、敢于担当。一要坚守出版阵地,管好各类出版物,勇于和善于应对各种负面舆论。二要规范管理各级各类宗教场所。宗教活动场所既是宗教界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基地,也是联系信教群众的重要纽带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信教群众举行宗教仪式的固定场所和传承宗教文化的重要载体,进行宗教生活的精神家园[13]。对宗教场所的管理,不仅是对宗教活动的管理,也是对宗教思想的管理,宣传部门要理清思路、开阔视野,从宣传内容和方式上规范管理宗教场所的宣传活动。三要坚守网上宣传阵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宗教与网络的结合则形成了网络宗教。网络宗教具有虚拟性、低成本性、无边界性、便捷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为不法宗教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宗教渗透、宗教极端主义、网络宗教诈骗、网络宗教迷信等借助网络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诸多挑战。因此,坚守网络宣传阵地,就要积极探索网络宗教管理的新模式和新办法,重点是要加强对网络宗教的网站、博客、微博、虚拟社区和联络组群的管理,尽早预防解决和治理网络宗教机制不完善、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确保网络宗教宣传的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1]
其他文献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关于学习党史领袖人物的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学习党史领袖人物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客观定位党史领袖人物,深入阐释党史领袖人物的领袖品质,具有鲜明的辩证特质。系统把握习近平关于学习党史领袖人物的重要论述,有助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崇尚领袖风范、弘扬领袖精神、捍卫领袖形象。  关键词: 党史;领袖人物;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
摘 要: 经济发展格局是社会再生产实现形式和空间结构的外在表现,受制于社会再生产一般规律、国家比较优势和国家间战略博弈。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是调整市场和资源利用重心与方式,再造内需主导、创新驱动和高水平开放的再生产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建构国内统一市场、扩大内需,发展内生型再生产;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内涵型再生产;深化内需导向和创新导向型开放,发展开放型再生产。  关键词
摘 要: 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由治理主体子系统、治理制度子系统、治理方法子系统、治理内容子系统、治理目标子系统、治理载体子系统、治理价值子系统等构成的系统工程。其中,国家治理主体子系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总系统的能动子系统,其内部各主体之间存在着多重张力。在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张力既表现在主体间由模糊到清晰的功能定位上、主体间职能位差由较强到较弱上,又表现在主体间介质选择由单一到多样以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历史的重要观点和重要论断,形成了新时代科学的大历史观。从生成逻辑来看,科学的理论先导和发展的客观诉求促进了习近平新时代大历史观的生成;从科学内涵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大历史观重点阐释了推进历史的主体因素、历史的价值功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演进的美好愿景;从实践指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大历史观旨在发挥历史的实践指导作用,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
摘 要: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利益分化较大的社会现实,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整合社会利益的政治责任。利益分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责任是以法理、伦理、契约为基础建立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社会生产力、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共同利益观以及化解利益矛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有效应对利益分化较大的问题,承担起利益
摘 要: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路径和效度均将其过程的本质指向一个接受活动。援用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及其提供的崭新视角来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是要立足“读者中心”和“以人为本”来观照主体,尊重大众主体性、体现分众差异性、突出利益导向性,顺应大众化的应然、本然和必然;二是要回应“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来通达路径,活用“顺叙”以实现学理与通俗相统一,善用“倒叙”以完成实际与理论相联系,
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自7月23日绵阳发现确诊病例以来,四川迅速进入应急状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大力弘扬
期刊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
期刊
摘 要: 网络社会的到来从根本上改变了意识形态的生产方式与传播机制,网络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已经成为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议题、算法与编码的资本驱动,媒介、网民与社会的主体互动,技术、文化与权力的现实运动,凸显了网络意识形态感性化传播机制的重大变化。网络意识形态的感性化传播通过“质询、赋权、资本运行”的方式影响着社会价值体系和权力结构,并日益成为关乎社会治理的重大现实问题。鉴于此,优化议题设置模式、
凉山州:通过加强组织建设、健全服务网络、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治理,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幸福感与获得感。  “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7月20日晚上,一曲《七月火把节》点燃了越西县城北感恩社区居民的激情。  这是社区居民从“山里”搬进“城里”过的第二个火把节。这天,他们在社区广场载歌载舞、互送祝福,享受着社区的幸福生活。  如今的凉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