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能够终生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le_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可以建构的,运用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下尝试建构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理念为核心,以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为依据,建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6-0039-04
  一、问题的提出
  1.生命发展的需要
  人的生命成长包括物质生命成长和精神生命成长。物质生命的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一定时期可能出现负成长;精神生命是可以终身发展的,只要生命存在、个体不断追求,无论何时都不可能出现负成长。生命的终身发展需要“精神食粮”补充,这种“补充”是自我需求。学生学会自我“补充”,长大后便能够“自觉补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生命本身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存在的意义。“终身发展”需要在生命幼小时就开始培养,需要通过个体自主学习实现。
  2.社会发展的呼唤
  大家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变革,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传统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罗·郎格朗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以终身应付自如,这种观念正在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中。”可以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和不再学习的人。无论是整个社会的发展,还是每个行业自身的发展都需要人能够终身学习,数学学习和应用更是如此。这些要求教育在小学阶段就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数学。
  3.教育发展的需求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要“重新考虑并沟通教育的各个阶段”,并把“终身教育放在社会的中心位置上”。保罗·郎格朗认为:“组织适当的结构和方法,帮助每个人在一生中保持他学习和训练的连续性。”美国新精神分析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这些都告诉我们未来的教育改革必须把人的终身发展作为根本宗旨。小学教育是打基础阶段,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科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小就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奠基。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建构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他们终身成长。
  4.课程发展的企盼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课程的价值在于让人得到更好的发展。《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这些要求告诉我们小学数学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应通过建构相应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小就爱学数学,会学数学。
  二、研究框架
  (一)概念界定
  “终身发展” 本课题指按照人的成长规律,让其潜能一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可持续的开发和提高。
  “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指基于学生一生发展,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建构激发每个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即:建构从当前数学教学过于“关注成绩”走向“追求学生终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模式;探索从当今数学教学过于“关注教师教”走向“引导学生学”的数学教学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的数学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标
  1.建构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通过建构“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究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和学的策略,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文化。
  2.提升主动探究的数学学习素养。通过实践“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
  (三)研究内容
  1.现状研究:对我校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促进或制约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找到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误。
  2.文献研究:探究小学数学教学对人的终身发展的影响;对当前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建构的“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理性思考。
  3.建构研究:对教学设计、实施、组织、评价、反馈的改进进行研究;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
  4.实践研究: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的管理机制研究。
  (四)理论假设
  1.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可以建构的。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教学哲学,科学的途径应是根据自己的教学哲学建构相应的教学模式。我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价值取向,根据人的自身成长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建构自主学习数学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认知规律,可以实施,也非常有意义。
  2.运用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古人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同的教育模式对人的素质影响不同。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基于学生终身发展,着眼学生终身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发展;且无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路径,终身发展为宗旨,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这样的教学一定能培养他们终身发展的素养。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目前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学中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状况;对目前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筛选法。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借鉴成功的经验,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为了让学生能够终身发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3.实验法。将新建构的教学模式运用到相应的教学实践中,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使其更加科学。
  4.总结法。对实验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教学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成效
  (一)建构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的确定往往是从教学内容或任务需要出发设计教师或学生的活动程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其局限性:一、师生双方活动内容不明确,教学模式中通常只强调师生中一方任务,而不关注另一方任务;二、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学模式以教材和教参为本,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了避免其局限性,在构建该教学模式时,我们以人本主义观念为核心,以学生认知过程、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为依据,建构学习活动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见下图)
  具体操作要领为:
  编制学案:教师根据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和现实基础编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方案”。
  明晰学案:学生在实施学习活动之前,认真阅读“探究方案”,了解“探究方案”中有关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便于自主学习。
  自学定向:一方面,学生按照“探究方案”要求自主学习,通过自学教材、自做实验、自主练习等方式自我建构新知;同时,根据“眼前认知”和“头脑中原有知识”不能同化的内容提炼出“问题”。另一方面,学生根据自主学习发现的规律和问题,提出本节内容应该探究的问题或学习目标。
  了解学情:教师在课前通过检查“探究方案”、个别询问等方式了解不同类型学生“学会的知识”和“学出的问题”,对没有意义的可作个别引导,让其“自我释问”或“再生问题”。最后,分析全班学生的“已会知识”和“存在问题”。
  交流学习:课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会内容”和“学习方法”、“想解决问题”或“应解决问题”。交流学习的过程既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巩固提高的过程,还是再生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学会在释疑中找问,即: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新的问题。
  弄清疑难:一方面,教师通过引导交流了解有哪些知识学生在课前或“交流学习”阶段已能解决,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另一方面,学生“交流学习”结束后,向全班同学了解还有哪些疑难问题。
  点难拨疑:教师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和自学时未生成而又必须掌握的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策略:可以直接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道理,也可以通过点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练习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练习解难:学生按教师提示或设计进行思考、练习或调研,自我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形成技能。
  反思学习: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分析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找到教训,形成策略,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激发自己再学出问题的欲望,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反思教学:一方面,教师回顾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纠正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的探究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分析成功和不足的原因,面对新的问题,提出假说,并力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检验假说,通过不断实践,促进自己学会教学。
  引导实践: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探索归纳出的新知识、新方法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适量练习,即通过具有层次性、综合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创造性的习题训练,引导他们触类旁通。
  迁移创新: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利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能力去分析问题,练习新习题,解决新问题,真正能够举一反三、迁移创新。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1.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通过自我学习活动实现的。在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模式将自主学习贯穿教学始终:课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和苏教版教材内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等设计探究方案。通过探究方案引导学生预习,“能学会的”和“会学的”让学生自学,“学不会的”和“不会学的”作为“自我定向目标”带到课堂共同探究。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了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在具体操作方式上,重点引导学生“学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形成能力。课后,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每节课后,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引发学生再生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提升素养。总之,无论课内还是课外,都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让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
  2.让学生通过自己建构知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信息的传递直接建构知识。学习者通过听、看等途径把外界信息汲取到头脑中的“原知识结构图”中。二、主要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本身而实现的新知识建构。这种建构的核心就是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主要探究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发展。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他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的建构。我们在研究时始终将学生的“自我建构”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创设建构数学知识的时空,让学生自己建构个性的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三)丰富了自主发展的教育理论
  1.通过建构教学模式,丰富了终身学习的理论。终身学习的研究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攻关的难点。大家在“终身学习”的研究中多数从“理念”和“概念”入手进行探索,如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如何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如何教给终身学习的方法。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从本质问题入手,着重探究通过建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习“内动力”;再通过调控学习“内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因此说,这样的研究不断充实和完善着终身学习的理论。
  2.通过建构教学模式,丰富了自我教育的理论。我国现今的教学一直是“师主”,有的改革只是由“生说”代替了“师讲”,由“媒体展示”代替了“人的传授”,这样的改革仍然属于“他主”。教学的本质是引导人的主体性和自我实现,促进受教育者由“自发”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我们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特别关注培养学生学会“自学”,整个教学过程始终注重引导他们“自问”、“自答”、“自思”和“自创”,激发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说,这样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我教育的理论。
  责任编辑:丁伟红
其他文献
摘要:千年古镇桥林在岁月的洗礼和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其中的精髓乡土精神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明因”文化就是古镇与校园融合提炼的特有文化。学校尝试让“明因”文化多渠道、多层次地在学校教育中适性植入,逐步形成了“打造校园、开展活动、建设课程、渐染课堂”并行的“明因”文化的校本建构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明因”文化;乡土精神;建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志码:A 文
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勃发学校发展活力,我们常州市从2003年开始,确立了以制订和实施三年发展规划为主要载体的学校主动发展的战略。在这一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各校积极探索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主动变革教育实践,千方百计集聚各种变革力量,学校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勤业中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校原来是一所比较有名的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低下,生源大量流失,教师士气不高。就是这样的一所学校经过近10年的努力
空闲时,经常与同事们一起谈论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话题,每次谈论,我总是要讲到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件事情:  那天我上完课从五楼下来,走进办公室刚想坐下来批本子,却发现红笔忘在教室的讲台上了,于是就立即起身走出办公室去取笔。当来到一楼前的乒乓桌旁时,看见我班几个男生正在打球,于是我朝一名正在打球的男生喊了一声“××到班上去把我丢在讲台上的那支红笔拿下来!”话音刚落,就听见旁边的男生起哄叫道:“你倒霉喽!”“
生命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生理机能的成长受生命基因密码的影响,生命的生长就是身体内的基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一种排序。人类基因研究组正在探究生命体内通过基因重组促进生命健康成长的秘密。精神生命的成长也是如此,也有其成长的密码。教育的价值旨在破译生命成长的密码,通过基因的重组,促进个体潜能充分发展。当下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关注知识教育,并没有去探究生命成长密码。这些年来,洪泽县实验小学以“教育即成长”作为自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德育模式已不适应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德育路径,开设微型德育课。中职学校开发微型德育课程,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陶冶道德情感,增强职业意识,提升人文素养,进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学校;微型德育课程;构建;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26-03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运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和针对性教学理论,探索构建针对性课堂教学的策略,使得课堂教学贴近学生成长的“最近发展区”,解决学生学习活动存在的“真实”和“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达到以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最少的必要精力、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每个学生学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协调发展。  关键词: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针对性课堂;操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摘要:职业教育德育考试考核方法尚存考试考核知识化、脱离生活实际、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偏离受教育者群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惯性;二系“职业教育本质上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职业人”的功利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德育;考试考核方法;问题;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
摘要:教育科研是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它对于指导和推动教育实践、促进教师持续有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和教学改革的主导因素,唯有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苏州新区实验小学20年的发展证明,大力夯实教育科研基础,纵深研究教育科研课题,有效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是依托教育科研助推学校发展的有效路径
摘要:唐志华校长以教育家的眼光和胸怀,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百年老校优良传统,以“办人民满意的高质量特色职业教育”为目标,倡导“现代职业淑女”教育,培养“现代职业淑女”,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做教师专业发展的引路人。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现代职教女校之花。  关键词:叙事报告;唐志华;现代职业淑女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7-0066
摘要: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刊物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实,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所有教育理论刊物只有积极应对,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明确崭新使命,发挥固有优势,加强协作创新,共建数字平台等,才能共展宏图。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理论刊物;走向;综述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57-02  2013年9月16-18日,由中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