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更近于夜晚的地方席地而坐(二章)

来源 :星星·散文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21211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 语
  雪,是犹豫和徘徊了许久才落下来的吧?像是并不急着出嫁的美人儿,像一粒粒人们久等而不来的良药。
  它先是落在河流上。河流常年奔跑着,像条机械且高温的蛇,忘记是在哪里潮涨潮落了,总忘记留下和珍藏点什么,所以雪落在上面的时候,会发出一声“吱吱”的响,像冷水击在烙铁上。
  然后,它会落在荒野,如同一个完美的装饰物,去填补一幅尚且狼藉的油画。而你会看到,那些枯草恍如遇到了救兵一般,远远的,急切地伸出手指。而那些泥泞,则寓意着丑陋。
  雪,落在枝头的时候,树并没有晃动一下。树多年坚持的方向,始终没有变化,只是,一直傻看着它的人,却变了。他们始终不能从一而终,不能一如初心,不能牢牢地坚守住信念,身边的人,才会散了。要的自由,才远了。
  雪,落在我窗台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个世界的迷离,这个世界的变幻而无实。我才知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真义。我才知道消失的东西,其实并未走远,和雪一样,以崭新的方式在重新存在着。只是,我们被蒙在鼓里。
  雪,一边柔软,一边尖锐。它每一次来,都是要来拿走我们身体里的东西,因为怕我们喊疼,所以才故作安抚状。
  雪,是怎样厚重的一座城邦啊!我们处心积虑,总想要打开门进去,却依然找不到入口和守门的人。它,快要压近我们的时候,我们却躲闪不及。如同我们要面对早晚要到来的关卡,那些皱纹、昏暗,与别离前的赞歌。如同面对那些躲在某处的,小心把握时机要对我们出手的——业障。
  这样坐着
  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着,安静并不单指环境,而是心里的一个样子。身边的一张张脸孔,多年来常用这样的老调,与我擦肩而过,毫无表情。是的,我们不发生任何关系,却又似彼此熟悉着,彼此参照着。
  有好多事物,也在以不同的方式经过我。它们,是一些花朵,在面前不停地演示着衰败,由娇嫩的苞芽,经历外界的雨滴阳光,经历压力的敲打,和自己一番倔强的抗拒之后,最终还是败萎了。在人群中,会有谁去对一朵花动容,对一朵花致敬呢?
  看到这花,我便不再轻易动弹。我感觉自己也是一朵花的雕塑, 或是一朵花的傀儡。我感觉好多结局的不可挽回,感觉到一条路的风波与艰辛,所以有时希望自己真是那么一具雕塑。
  随着生活的继续,我越来越学会只取“中道”的存在,对坚硬的采取服软,而对于柔软的,我要变得更软。仿佛一条河,它如果不偏倚,便能完好地抵达于自由的彼岸。
  一些泥土也正在掠过我,它们在向下攀沿,正沿着墙壁和树木。它们手里仿佛有特定的绳索,站在与我们对立的切面上。泥土的拥集是一种精神,它们担心被岁月的冲刷而失去支撑,所以用堅硬的汇集来保存自身。
  我坐着,是在努力平稳。我听到一些声音正在碎裂,声音来自于街灯和路面,来自于玻璃的脆响和坏裂,它们是贫窘和困惑者们口里的咬牙,是那一点点光,多年来只为了积攒一个愿望,而捏起的拳头。
  我选择更近于夜晚的地方而坐,要贴近夜晚的虫鸣,听许它们不为人知的私密,贴近更大的能让我们肃穆的事物,贴近一只欲睡眠的钟表……和那些梦见自己跑着跑着,就总会飞起来的人们——一样。
其他文献
1  1987年前往康定:一包,一笔,一书箱。  1997年离开康定:一妻,一儿,一酒碗。  整整十年,我在康定学习喝酒,肄业而归。  整整十年!折多河流啊流,怎么也没能流出《美丽的康定溜溜的城》;杜鹃花开啊开,从郭达山径直开到了我春光明媚的日记里。稻子坝的一棵花椒树少了朝北的枝丫;二道桥的一枚青苹果多了甜蜜的汁液。有人去了成都,有人去了拉萨,有人结婚生子,有人乔迁新居,有人换了碗筷,有人买到新鞋
期刊
在西藏  面对一块安然如素的石头,我们沉默,然后用粗粝的呼吸,打磨封闭的心灵,看到自然的家园与朴素的人间,我们没有感觉到孤单,当云朵的船,开始运送远方的消息,布达拉宫与八廓街,正迎来一场雨水的沐浴。  我们绕过拉萨河,在南山公园,我们用三脚架支起的镜头,和我们的内心,一样都悄悄地为朝拜者,搭起了一座无言的经幡。  6200公里的环行,一路上,我们与风雨同行,与白云结伴。  我们领略到了高原的问候,
期刊
大容山见闻  仍然会有细雨,在天上飘,沾湿头发;  仍然会有轻风,在山涧流,送来温柔;  山石仍然粗犷,竖立山之上;山色仍然收敛,隐藏清香深处。  仍然会不期而遇三、五鸟鸣,响于树梢,它们只回应生机,不惊动寂静;仍然会有冬寒从山顶压下来,春暖在山底迎上去;仍然会有生命萌动的声音在泥土、山石和草木中,拔节。  空山幽谷,一刻不停进行着万千变化。  那变化是山中的浓翠,是云海的呼吸,与自然生长的声音融
期刊
1  一朵又一朵带露的野花,病死在我拖长的背影深处。  匆匆奔走中我蓦然回首,回首已是——  领口开得很低的夏天。  我远远地看见你守望在高原古堡的窗口,唱着忧伤的情歌。你唱歌的红唇是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凄艳灼灼,吐露滴着愁怨的芬芳。  2  我怀抱破吉他,  弹起了不再流浪的歌谣……  3  是的,我途经白天和夜晚这两个长长的站台,——才找到你!找到你就找到了渴望多年的家园。  找到你就找到了梦
期刊
1  三月的某个下午,倦怠席卷了热气腾腾的咖啡时,风改写了一封春天的情书。  我没有妄加评论,扫一眼,那些字眼已经面目全非,搅和在危险的情绪里。  夜半,我撕下伪装,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清醒地面对月光。  一杯薄酒,又灌醉了清欢。  我允许自己软弱,允许自己落泪,允许自己在流水堆砌的崖壁上倒挂,还允许自己对黑夜喋喋不休地讲述凉凉月色的故事,更允许自己向着星光大喊。  月是不老的情人,所以我的影子即便失
期刊
1997年7月与张九龄相识,在沿当年第二野战军18军足迹的进藏路上。在折多山垭口观景时,友人手指经幡下远眺苍茫大野的一道瘦削身影,低声道此人叫张九龄,巴中人。  张九龄在昌都市实验小学工作。昌都实验小学是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也是西藏现代教育的起点,被誉为“雪域高原第一个人才摇篮”,社会影响力和媒体关注度极高。他是工作狂,担任校长时,往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我与他同居小城,相距不过二三里,却往往十天
期刊
到西藏已经22年了。  西藏高寒、缺氧,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有的人来了,但随后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离开;有的人因为气候不适,患上诸多高原疾病而终其一生,甚至有正值壮年便告别了人世;有的人因为乡关万里而在无数的黑夜里放声哭泣……  我一直用“坚守”这个词语来给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的人们命名,那是需要勇气和坚持才能够拥抱高原的生活。对于像我这样的一批从内地来到這雪域高原之上的人,要深深地扎下根去,有诸
期刊
今夜,露珠上的月光,来得太慷慨,手持情书的人,把花朵摁进胸口,识途的流星在一场风暴里降临。  这个古旧的五月,落在荷花下。  被波光打开的日子,体内的铜锈开满了花朵。  蝉鸣还在调解着月光的亮度。静坐的人,有无人知晓的秘密。  荷塘里,定有谁的相约,多么像一个人在舞蹈。  每一朵荷花都让五月心动  把梦晾晒在蝉翼上,点亮一个没有尽头的远方。  蝉鸣是慷慨的,胜过满湖妖娆的荷花。  从飞过的鹰的身影
期刊
短暂的一日和永恒  一丛枯叶,它们将身体嫁接在这个黄昏。短暂的鸟群像骨节一样分明,它们的悲悯有着植物样的色泽。  她们奔向这个黄昏的出口,落日浑圆。  那些圆或许来自于我们童年的天空,那些苦涩的杨树叶的味道连接着我们的呼吸。  倾斜的雪,下了一夜。  候鸟逃出旷野,情人们和蜀葵一样在往日的风吹里摇曳着。  那或许是一个促膝长谈的夜晚,那些沿着藤蔓攀爬的身体逐渐丰盈起来,我们背对着满街的灯火,让那些
期刊
清明,雨水不是关键词。仿佛多年前你对我的告别,寥寥几句没有第三个人听见。  嘉州向西南,小地名马山。幺叔在柔软的土层挖坑,播种南瓜和玉米。他是父亲最小的兄弟。  枝丫间的樱桃和露珠相互圆润,而且羞涩坟头的小草与野花蓬勃葳蕤,树上地下草丛花间散落脚印的麻雀自然无烦恼,它们都是你转世投胎的宿主。  冬水田早就转暖了,灵魂在田坎上行走,犹如在湖边漫步,水蛇腰的女子身着汉服一路扭动和摇摆。  一个镜面的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