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条对策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来源 :国家智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b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对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软硬实力,实施战略重心东移,对亚太地区战略形势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我国战略环境带来日益严重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不断在我国周边投棋布子,对我国构成严重的直接军事威胁,使我国国家利益维护和战略空间拓展受到严重限制。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更加重视“以台制华”,势必进一步深化美台军事合作。这样,将增大我国武力威慑“台独”和抗御强敌作战的成本,将增大台湾领导人倚美自重的心理预期,从而增加我国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刺激了周边国家的倚重投机心理,相关国家认为有机可乘,对我国纷纷示强,企图借机加剧岛礁争端从中渔利,从而使我国周边形势日益紧张。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对中国国家安全最现实的影响,就是迅速恶化了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出现了“三海共振,连锁反应,两岛紧张”局面。在这一形势下,如何正确地对待海洋权益争端,特别是中日钓鱼岛争端,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安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我国海洋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的大背景
  当代中国的快速崛起正越来越引起美国和某些西方强国的焦虑和不安,压制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的共同战略。面对今天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龙,美国就像好龙的叶公,表面上欢迎,说是愿意接受中国的崛起,可心里是不高兴、不安心、不满意的,是恐惧的。美国的恐惧说透了,是由于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使老大帝国的全球地位受到了挑战。特别是美国陷入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而中国发展势头继续强劲。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更加担心自己会失去世界老大的地位,正如奥巴马多次突出强调的,“我不接受美国成为世界第二”。这必然促使美国采取牵制和阻碍中国崛起的对华政策。
  在中国崛起、美国对中国实力优势缩小,以及亚太加速崛起为全球地缘政治中心两大因素的牵动下,美国下决心改变以往以反恐压倒一切的做法,果断结束伊拉克战争,逐步从伊、阿战场收兵,收缩战线,加快战略重心东移步伐。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主要动机,不排除分享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红利的打算;核心目的是应对中国加速崛起对美国在亚太及全球霸权构成的挑战。目前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政治上,它一再宣示“美国是太平洋国家”,奥巴马是“美国第一位太平洋总统”,大造美国亚太领导地位之势;在外交上,纵横捭阖运用“软实力”营造利美遏中的格局;在军事上大力加强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前沿部署,强化和扩展其军事同盟体系。2012年1月5日,美国正式公布新军事战略,宣布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改为“确保打赢一场战争,同时,遏制另一场战争”的新战略。对于要打赢的对手,美国官员明确讲就是中国。为此,美国一再强调在军费裁减的情况下,“美国在亚太的前沿军事力量不会裁减”,并进一步加强其在亚太的前沿部署,加紧构筑以岛链基地为依托,以日本和澳大利亚为南北“双锚”的战略布局,以实现遏制中国的长远计划。美国正在落实应对中国崛起的“空地一体战”构想,企图发挥美国在海空天的全方位体系优势,形成对我国绝对常规优势,谋求第一岛链内的控制权,同时慑止我国突破第一岛链后的行动。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不断在我国周边投棋布子,对我国构成严重的直接军事威胁。美国不断增强第一岛链内外的军事力量,加大了东线威胁。美国进入中亚,使我国西部后方直接暴露在美军威胁之下。美国通过美蒙军事合作关系,把手伸向蒙古,企图从北线封闭对华包围圈。
  美国还不断加强对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的渗透,支持相关国家在南海挑衅我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持续升温,从南线对我国施加压力。特别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刺激了周边国家的倚重投机心理,相关国家认为有机可乘,对我国态度纷纷示强,企图借机加剧岛礁争端从中渔利。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其目的是制造紧张局势,引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冲突,从而减缓甚至阻止中国的崛起。当前主要是利用中国与南海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拉拢相关国家,支持他们与中国的对抗,恶化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形成“区域制衡”态势。
  美国通过东进战略遏制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抓手”,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外部干预不易达到目的,而东海、南海问题作为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组成部分,涉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容易发力,自然就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抓手”。
  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之争,就是美国区域制衡战略的典型例证。美国既是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之争的始作俑者,也是扩大双方矛盾和纠纷的元凶。
  (二)美国实施“区域制衡”策略,高调介入东海、南海争端,是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早就指出:美国最希望的局面就是亚洲国家或国家联盟的普遍对抗和捉对厮杀:中、日、韩保持对峙,东盟与中国存在争端。只有争端难以消弭,才使处于实力下降中的美国可以四两拨千斤,继续保持对欧亚大陆及边缘地带的控制,坐收渔翁之利。当前美国在战略重心东移中推行的“区域制衡”策略,就是对《大棋局》理论的现实运用。所谓“区域制衡”,即利用矛盾,挑唆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从中渔利。只要中日相安无事,美国就要点火。在中日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时,美国出来一边说不选边站,不持立场,一边装腔作势两面劝和。但与此同时,美国多次明确表示钓鱼岛属于日美同盟防御范围,美国有帮助日本进行防御的责任和义务,并与日本频繁举行夺岛演习。当劝和不能奏效时,就在当事国面前展示实力,派航母编队在钓鱼岛附近游弋。这样,实际上是美国始终操控着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的杠杆。美国之音“岛屿纷争:中日纠结,美中纠结?”的报道说:“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大背景下,美国希望日本壮大,成为‘亚洲的一种稳定力量’,而日本则在与中国冲突加剧时希望获得美国的明确表态,美国则痛快地给予回答,这样的钓鱼岛争端‘不可避免地从中日领土纠纷变成一种美中抗衡’。”从现实看,美国利用钓鱼岛争端,成功地挑拨了中日关系及国民感情,使日本民主党政府完全投入美国的怀抱,使被日本民众厌恶的“鱼鹰”战机成功地飞入日本,使日本对美国的依赖大大增加,从而获得巨大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利益。可以说,美国精心导演的这场“大戏”,巧妙地利用了中日固有的矛盾,既牵制了中国,又捆牢了日本,还顺手拉拢了东盟各国,使“重返”战略得以实现。
  在南海问题上,也是同样。正如外电评论指出:“美国才是南海紧张局势的始作俑者。南海本是平静的海洋,正因为美国的搅局才变得恶浪滔天。随着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美国在南海问题加紧围堵中国,一方面怂恿菲越充当打手遏制中国,一方面直接介入相关海域之争,从舰队东移到战机配备,从卖武器到搞军演,大小动作无日无之。”“美国既要浑水摸鱼,又要以‘世界警察’自居,口口声声在南海争端中不偏袒任何一方,但事实上,美国从来没有中立过。”
  (三)相关国家的战略利益诉求,是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的内在动因
  当今世界进入海洋大开发的时代,众多国家都把加快海洋经济开发放到战略地位,世界性、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已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我国东海、南沙海域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和重要的战略地位,都强烈地刺激着相关国家的贪欲,他们充分利用域外大国势力别有用心地介入和挑拨的机遇,促使围绕我国东海、南海岛礁以及资源控制权的纠纷不断升级,并呈现出激烈化、域外化、国际化、复杂化的特点。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是日本右翼势力刻意制造的,其背景是日本国内愈演愈烈的政治右倾化。长期处于经济困境的日本,在经济总量被中国超越之后,右翼势力迅速抬头,他们把仇恨集中到中国身上。近年来,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强征“慰安妇”、否认“村山谈话”、鼓吹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扩军备战、废除和平宪法的言论层出不穷。利用钓鱼岛问题恶化中日关系,推进军国主义已成为日本右翼猖獗的突出表现。而当前日本人的心态正如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田雄次所说:由于“日本人缺乏自尊心,这种对于外国人或者其他人的羡慕就会毫无道理地扭曲为一种极端嫉妒和憎恶之情。日本人的这种劣等意识是对自己在社会存在的一种极端反映,使日本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一旦恐慌情绪出现或是欲求得不到满足,极易出现全民性歇斯底里。”而日本右翼势力则利用民众这一心理,煽动反华情绪,绑架国家政治,企图通过刺激、激怒中国,日本政府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对右翼势力加以利用迎合和纵容。他们认为:强化日美同盟,支持、参与以遏制中国崛起的步伐,实现重温当年日本帝国梦的目标。当前“新鹰派”掌权的日本政府,出于国家政治的需要,对右翼势力加以利用迎合和纵容。他们认为:强化日美同盟,支持、参与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美国“重返亚洲”战略部署,是日本遏制中国发展,大力发展军力,实现再次起飞的契机。在这一背景下,钓鱼岛归属之争已成为日本围堵中国的借口和遏制中国的工具。正如《纽约时报》指出的:“岛屿争端是由于日本对中国崛起不适应。”
  从南海周边国家来看,一是相继进入工业化发展期的南海周边国家,急需能源等战略资源,企图通过海权争夺为国家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二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大会决议规定:凡是1999年3月13日之前批准公约生效的国家,如果主张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完成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规定和有关法律程序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宣示主权;三是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疑惧感,急欲使其非法占领合法化。他们担心中国随着实力的增强,会在领土、领海主权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害怕中国的最终崛起将使他们无力与中国争夺岛礁,而且国家的规模发展速度和前景决定了时间不在它们一边。因而试图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搞一系列运作,企图在对他们有利的条件下解决问题;四是企图充分利用美国战略东进、重返亚洲的机遇,以美遏中,获取最大利益;五是为摆脱国内危机和战略压力寻找出路。
  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与安全的主要对策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要战略思维,面对严峻的东海、南海形势,我们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思考我们的对策。
  (一)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是21世纪中国的最高利益、最大政治,解决海洋权益问题必须服务这个大局。
  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这一最高利益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维护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谋划应对钓鱼岛和南海岛礁争端的良策。要深刻地认识到,美国当前挑动相关国家与中国制造海洋权益争端的目的,就是要恶化中国的安全环境,破坏中国的吸引力,干扰、打断、破坏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最终改变资本的流向,从而改变美国在国际金融和经济活动中的不利局面。因此,我们一定不要被政治迷雾所迷惑,不要被外界干扰所挑动,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不动摇。同时要看到正确处理钓鱼岛问题关系重大:其一,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南海争端的解决,进而关系到中国能否成为海洋大国的命运。其二,它给中国崛起成为一个良好形象的全球大国以新的机遇,当中国用创造性智慧及手法解决争端之时,将是中国进一步获得世界尊重之日。其三,它也是在斗争中改善自身机制体制,提高维权本领的良机。为此,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积极谨慎地处理争端问题。
  (二)海洋权益争端还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条件,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充分准备。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目前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相关国家慑服的程度,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被美国等西方敌对势力“看得最紧”的时期。中国现有力量对于突破并压制这种“盯防”,创造对中国最有利的领土谈判环境远远不够。现在谋求“彻底解决”,中国吃亏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充分准备。特别要认识到钓鱼岛主权斗争的长期性是确定无疑的:第一,日本右翼势力极为猖狂,通过钓鱼岛争端遏制中国发展是铁了心的。而且钓鱼岛已经成为日本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党争之牌”;成为日本地方政府绑架中央政府的“内争之牌”;成为日本将国内问题国际化的“转嫁之牌”;成为考验日美军事同盟密切关系的“测试之牌”。这都必然使钓鱼岛问题不可能速战速决地加以解决。第二,美国始终操控着中日钓鱼岛主要归属争端的杠杆,美国决不会帮助中国打压日本,并马上把钓鱼岛主权归还中国。美国从一开始把钓鱼岛“管辖权”交给日本,就是事先设好的圈套,把日本当枪使,让中日永不消停,以便从中渔利。在这一战略背景下,中方想要尽快解决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没有美国的“许可”也是不可能的。第三,中国目前还没有能力立刻解决钓鱼岛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实力,包括军事实力尚不足以在钓鱼岛周围的广阔海域取得压倒性优势,另一方面中国除了保卫岛屿,还要实现全面历史性使命,中国目前的综合实力也还做不到将这两大任务做到游刃有余的平衡。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关键是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实力是基础,发展经济、壮大综合国力是维护国家安全之根本,也是有效处理并最终彻底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基本前提。我们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富国强兵,不仅会不断地增强解决岛礁争端的主动性,会转化很多具体的反制手段,而且会释放出更多的回旋余地,使有关国家的挑衅失去底气。在彻底解决岛礁争端的时机不具备的情况下,当前阶段的斗争目标是:充分利用日本等国破坏“搁置争议”原则的机遇,紧紧抓住反击的主动权,展开各种反制行动,迫使其回到承认争端、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轨道上来。
  (三)和平方式是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最佳方式,在不放弃武力的前提下,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力争主动。
  历史经验证明,和平方式是解决领土、领海争端最稳妥的办法。在涉及主权和海洋权益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的和平立场历来都是坚定不移的。尽管中国拥有相当的军事优势,但为了维护东海、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仍然以极大的耐心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例如,在南海争端问题上运用外交手段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面对激烈的南海权益争端,我国坚持强化主权,不容谈判;借机出手,强化控制;捕捉时机,合纵连横;多方并用,力促和缓的指导原则。充分利用我国巨大的经济优势和南海周边国家对华态度的区别及内容矛盾,立信与立威并举,树立“靠得住、惹不起”的大国形象。运用合纵连策略,最大限度地展开外交斗争,积极支持与我友好合作的国家,扩大与其经贸往来,共同开发资源,努力实现“共赢”,争取南海周边多数国家认同我国政府立场,彻底孤立某些顽固不化的国家。即使周边多数国家感到中国值得依赖,又使个别国家在给中国制造麻烦时有所顾忌。在黄岩岛争端中为了尽量减少擦枪走火的几率,我国运用“海警一线,海军二线”的维权方式,启用海监船巡视维护权益,而不是直接运用军舰进行武力反击。外电评论指出的:这种方式巧妙地“传递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不可让步的态度,又在道德上显示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良好愿望”。
  (四)在海洋权益争端中必须坚定不移、寸土不让,当前应抓住机遇推进管控力度
  岛屿主权争议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这是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对所有海上领土争端的法理主权,让全世界不断地听到这是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声音。同时,要充分利用相关国家公然挑衅我国领土主权、恶化两国关系的时机,突破“搁置争议”的束缚,大胆出手,扩大对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扩大对被相关国家宣称是其“固有领土”的争议性,削弱其对争议地区的实际控制,使公然挑衅的国家自食恶果!
  例如,在钓鱼岛争端问题上,针对日本“国有化”,我国采取各种有效的反制行动,已取得强化控制的显效,实现了一些具有长远意义的突破;
  一是在日本主动挑衅的情况下,中国顺势打破搁置争议原则,转而展开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对日据理力争及意志对抗,随着中日实力快速的此消彼长,中国的战略优势将日益呈现。
  二是在实际上改变了钓鱼岛争议的形势。日本对钓鱼岛“国有化”已陷入完全被动。中国海上执法力量实现了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化巡逻,并持续进入钓鱼岛12海里,并开始驱离日船,顿挫日本色厉内茬的气势,中方已经朝着实际控制的钓鱼岛大大迈进了一步,增加了我国未来解决争端的筹码。
  三是中国通过这一阶段的斗争在法理和舆论上都为最终收回钓鱼岛做了铺垫,中国处于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时机采取进一步行动的状态,斗争的主动权逐渐向中国转移。而日本在法理和国际舆论上,都处于被动地位。
  四是这一阶段的斗争给了日本一个深刻的教训,他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不好惹的。野田所说的“没想到”,就是没想到中国、中国政府和十三亿中国人民反应如此强烈,再也不是历史上那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可以任人欺侮的情景了。
  (五)军事力量是解决海洋权益争端的坚强后盾和最后手段,必须大力加强我军力量特别是海空军建设和多方运用
  历史经验表明,军事力量是解决领土、领海争端的坚强后盾,是解决国家利益争端的最后手段。没有强大军事实力的外交是软弱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为此,我们要加快军事力量特别是海空军力量的发展,加紧进行海上战场建设,重视发展两栖作战力量,构建军民融合的海防体系,进行各种类型的军事演习,不断增强捍卫海洋国土的战斗能力!同时,要注重军事力量的多种运用:一要以各种方式显示强有力的战略威慑:二是做好打的准备。我们不打第一枪,但在必要是——对手触犯我们底线时,一旦开战,就要做到出手有力,收拳及时。向外界传递中国对捍卫领土主权“说一不二”的战略决心和“不想战争但不惧怕战争”的信息。最近中国海军东海舰队与海监、渔政举行海上联合维权演习,即对外表达了敢于在发生冲突时使用海军的意志。
  (六)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尊严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责任,要努力争取两岸携手共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在目前的东海、南海海洋权益争端中,都与台湾地区有密切关系。相关国家最怕的就是两岸携手,形成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合力。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争取两岸携手共对敌。要看到有相当比例的台湾同胞支持两岸合作维护祖国海洋权益,两岸联手护卫祖国海洋权益既有法律支撑,又有民意基础,我们应多做工作。
  (七)美国是中国周边海洋权益争端的主要对手,要把握美国“底线”,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目前中国海洋权益争端形成的严峻形势是在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背景下出现的,是美国背后挑唆煽动造成的。因此,要从根本上缓和争端态势,必须抓住美国所谓“中立”立场,从根子上对美国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从历史上看,促进美国中立是有根据的。因为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时,会把握一个“度”,即底线,那就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在亚洲的“度”,就是维持其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及其盟国的安全。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度”,就是既牵制,又合作,使两国关系既不会很好,也不会很坏。在东海、南海争端中美国对相关国家的支持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它既要利用相关国家遏制中国发展,坐收渔翁之利,又不愿把自己卷进去。即使发生了武装冲突,只要不触犯美国的国家利益,它是不会轻易对华开战的。从现实看,促使美国保持中立也是可能的。首先,美国在东海、南海没有领土诉求,中美不存在主权争端,而且公开表明持“中立”立场。这是促使美国中立的重要前提;其次,中国不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希望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强调“太平洋足够宽,完全容得下中美两国”,而且美国国内经济危机没有解困,需要中国“同舟共济”。这就为中美在地区和平共处预留了很大的空间;再次,中美在东海、南海的政策主张虽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但也不乏妥协与合作的空间。实际上日本、菲律宾都是美国在东亚制衡中国的工具,但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是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把日本、菲律宾等国放在股掌之间摆弄的。相反,中国对美国的国家利益影响重大,美国非常担心一旦与中国战略对撞会导致无法预料的严重后果。据此,我们可以展开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促使美国中立,改善周边环境。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聚焦“翻腾的南中国海纠纷”时指向菲律宾,指出:“这不是第一次了,一个小代理国自以为受到强大保护国的支持而变得大胆,力图将保护国卷入危险的争吵,华盛顿需要后退。”美国国务院临时代理发言人托纳,在回答记者关于如果发生军事冲突,美国是否出兵保护日本的问题时,表示不回答假设性问题,表明美国开始明显表露出不愿意为日本冒进埋单的迹象。
  (八)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在维护海洋权益斗争中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具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中国人民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斗争中所表现的爱国热情,是国家各项对策的群众基础和有力支撑。但是,各种爱国行动必须在理性和法制的范围内进行,必须服从保持国家社会稳定这一大局。
  从长远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安全,必须高瞻远瞩地筹划中国海权发展战略。中国海洋权益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近期目标——打破第一岛链包围圈:一是取得黄海的制海权优势,促进朝鲜半岛局势稳定;二是取得东海制海权优势,确保台湾走向统一;三是谋求南海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有限制海权,维护、拓展中国在南海的实际利益。要明确地告诉世界,第一岛链不是封锁中国的岛链,而是中国保卫东部保卫国家安全的第一防线。中期目标——建设地区性海上军事强国。一是保持“两洋”存在,扩展安全边界;二是维护海上通道的相对安全;三是创造和平、友好的亚太区域安全环境。长远目标——建设世界性海洋经济强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成为世界海洋新秩序的重要塑造者。
  
其他文献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地处首都北京,是集研究、咨询和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简称“发改院”。办院宗旨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形成东中西部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的总体战略部署,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围绕以研究中国发展和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这一目标,以国家需求和基础研究作为项目研究的驱动力,突出科学性、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系统性、前瞻
期刊
《国家智库》突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核心理念,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学术、政策和战略角度深入研究中国发展和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问题,积极传播研究成果;研究我国古今的治国理政理念, 创造性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政策策略;倡导社会精英对公共议题的理性思辨,培育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为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提供理论支撑和理论储备。  一、选题主
期刊
大王:4月29日  英国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引发全球关注,据悉,有20 亿人透过电视和网络一睹这场世纪婚礼。  小王:3月11日  日本东海岸发生9.0 级强烈地震,为世界观测史上的最高震级。强震与海啸重创日本,并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爆炸,3号机组起火。核泄漏危机引发全球恐慌。  黑 桃  A:1月14日  因一个无照小贩引起的突尼斯骚乱在蔓延持续一个多月后局势逐渐失控。1月
期刊
王牌  大王:飞天对接  2011 年9月29 日21 时16 分03 秒,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同年11 月1日5时58 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成功。11 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在成功实现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并组合飞行12 天后,于11 月14 日完成第二次空间交会对接。至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独立掌握无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二战后第一个进入德国联邦议会的民粹主义政党,德国选择党的兴起给德国政治生态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德国选择党大获成功是由全球化冲击下德国国内受损者的不满和德国政党体系中的回应性危机这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过程中,德国的物质资本所有者和高技能勞动力作为充裕要素受益,低技能劳动力作为稀缺要素受损。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发生后,高端制造业和银行业从业者要求维持欧元区、鼓励移民融入
期刊
以前的国家海洋战略和海洋理论都是夺取的、扩张的、霸权的,其主题是发展海军、进行海战、夺取制海权,认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传统的海洋战略和海洋理论使海洋变为战场,特别是近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航空母舰的大力发展,海洋更是成为杀人的战场。    我国应有的海洋战略哲学文化基础  首先,我们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参加新一轮的海洋竞争,是为了夺取海洋、控制世界吗?绝对不是这样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
期刊
有一次从德国回来以后,有记者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你在欧洲待了很多年,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也做过很多的高访,哪个访问给你的印象最深?是的,在德国每年要进行高访,到底哪个访问印象最深?  当时我想了想告诉他一件事。2001年的一个下午,有一次海军编队要来访问,按常规,组织我们大使馆人员、留学生代表、华侨代表去港口迎接这些海军编队,当时的深海军舰缓缓地驶入德国的港口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海军官兵列
期刊
关于当前海洋争端的形势,应该说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上,首先,我们迫使日本政界以及前政要承认钓鱼岛是有争端的;其次,我们实现了多年没有实现的对钓鱼岛12海里领海的巡逻执法。在黄岩岛问题上,在于菲律宾的争斗中,第一,进一步宣誓了南海诸岛的主权;第二,高调宣布建立三沙市;第三,向世界高调宣布我们进入到当地的驻军及领导机构;第四,向争端的其他国家发出信号,以后谁也不要扣我国的渔船,
期刊
【内容提要】武力胁迫他国政权更迭的现有研究主要从针对整个强制外交谱系的通则式视角和针对“C”型强制外交的具象视角提出解释。此外,也有学者从民主传播和秘密干预视角提出解释。以上研究视角均存在明显不足。本文认为,施压国胁迫压力的强度、承压国是否有第三方军事支持、施压国是否向承压国统治者提供安全保障,这三个变量是武力胁迫他国政权更迭能否成功的关键。当施压国胁迫压力充足、承压国无第三方军事支持且施压国向对
期刊
中国的海洋观是什么,我想很多人是说不清楚的,我们对海洋的认识折腾了几百年以上,到现在我觉得还在折腾,这话可能很伤人,但是至少我还在折腾。中国的海洋权益到底有多少?老百姓大概90%都说不清。  现在中央提出强国梦,“中国梦”,是瞄准2049年,两个100年吧。那么海洋强国梦是什么,有些人也做了一些解释,我觉得大概90%以上的讲的是海洋发展战略,全为经济方面,最近海洋局的领导写的多条海洋发展战略就谈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