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易混量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释义商榷二则

来源 :辞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sb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语料库数据,对两组同音易混量词“滩”和“摊”、“迭”和“叠”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做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指出《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这两组词处理上的瑕疵,并结合其造字理据、用法沿革和使用现状,对它们在现代汉语中做量词的适用条件做了详细区分。最后,从辞书编纂与文化传承的视角分析了词典对于详细、准确、科学区分易混量词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 量词 同音易混 辨正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是人们学习、运用现代汉语最具权威性的工具书之一。经几番修订,《现汉》的编纂越来越科学、准确、规范,第5版开始正式且明确地标注词类,为广大读者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提供了方便。当前通行的《现汉》第6版对词类的标注,整体来看,是客观、稳妥、准确、科学的;然而,笔者发现,其中对两组同音易混量词的标注和释义有值得商榷之处。
  一、“滩”和“摊”
  (一)二者在《现汉》第6版中的注释情况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现汉》第6版中,“滩”和“摊”的释文如下:
  滩 ①河、湖、海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湖、海边比岸低的地方:河~|海~|~地|盐~。②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很急的地方:险~。
  摊 ①动 摆开;铺平:~牌|~场|把凉席~在床上◇许多事情一~到桌面上来,是非立时分明。②(~儿)名 设在路旁、广场上的售货处:地~儿|水果~儿。③量 用于摊开的糊状物。一~血|一~稀泥。④量 摊子③。⑤动 烹调方法,把糊状的食物原料倒在锅中摊开成为薄片:~鸡蛋|~煎饼。⑥动 分担:分~|~派|一人平均~五元钱。⑦动 碰到;落到(多指不如意的事情):事情虽小,~在他身上就受不了。
  可见,《现汉》认为“滩”不做量词使用,而“摊”做量词时只用于糊状物。这就给人们造成了困惑:如果“滩”并无量词用法,而“摊”用于糊状物,那么,水状物(液体)常用哪些量词呢?而且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滩”做量词的情况非常多,如“地上有一滩水”等。
  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现代汉语语料库[1],笔者发现“滩”与“摊”均有做量词的用法,且混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二者均可做名量词,无差别地用于“血”“水”“泥”这类词之前,尤其是用于“血”和“泥”之前时,二者的使用频率非常接近。以“滩”和“摊”用于“一~血”“一~水”“一~泥”的情况为例,经检索,它们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见表1。
  由表1可知:(1)《现汉》注释“滩”只用为名词的构成语素,无用作量词的义项,属于应分义项而未分造成的缺类。(2)现代汉语中,量词“滩”和“摊”的使用相当混乱,但对于明显是液态的“血”和“水”,体现出了较强的倾向: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有109处语料选择了“滩”(占61%),69处语料选择了“摊”(占39%);然而,由于“泥”介于液态和固态之间,其物质形态相对模糊,因而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共有29处语料选择了“一滩泥”(占42%),40处语料选择了“一摊泥”(占58%),区分度不高。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前在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只有“摊”做量词的用例,而没有“滩”做量词的用例。如,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均收录有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均有一句:“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这句话同样出现在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和沪教版第九册《语文》课本中。北师大版的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把掌声分给她一半》中,有这样一句话:“运动衣衫被汗水浸染得颜色由浅变深,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拧出一摊汗水。”从量词的形象修饰功能看,上述教材用例中的量词“摊”显然应该用“滩”。教科书中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误用,恐怕是《现汉》作为权威工具书的导向作用所致。教科书中的选词用词对于中小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典范性、示范性,如果教科书用词不准确,不仅影响文字认知,更影响汉语文化传承。
  因此,对“滩”和“摊”做量词的用法进行考察并加以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二者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1.“滩”,《说文解字》:“俗从隹。”“”,《说文解字》释为:“水濡而干也。”可知“滩”本义指兼有“濡”与“干”之特征的水,即浅水处。“滩”古代亦写作“潬”,《尔雅·释水》:“潬沙出。”黄侃《说文笺识》:“滩,沙滩当为引申义。”
  经检索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2],“滩”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名词,或用为本义“浅水处”,或用作引申义“沙滩”。到了唐宋元时期,“滩”出现了类似于量词的用法,例如:
  (1)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照银砂。(韦庄《夜雪泛舟游南溪》)
  (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3)江天晚凉,一滩蓼沙,十里莲塘。(乔吉《满庭芳·铁马儿》)
  (4)我来正值,一滩月朗,万木霜飞。(危昂霄《眼儿媚·题九里桥》)
  上述四例,从句子外形上看,“滩”与量词的用法很相像:“滩”前面与数词“一”组合使用,后面跟一个名词,组合成“数词+滩+名词”的结构。在语料库中,此类用法的“滩”共检索到9处,且这9个用例都在唐诗、宋词、元曲作品中。然而,仔细考察,除例(2)中“一滩鸥鹭”既用于强调鸥鹭所处之地为沙滩,又表示整个沙滩上的鸥鹭,强调鸥鹭的数量很多之外,其他用例中的“滩”所表达的语义重点均在于强调所陈述的事物(明月、蓼沙等)所在之处是“滩”,而不在于突出事物的数量,所以这些“一滩”理解为“整个河滩”更准确。因此,笔者认为,在古汉语中,上述用法的“滩”处于由名词向量词过渡的阶段,还不能视为纯粹的量词“滩”。
  到了明清时期,“滩”才出现典型的量词用法,例如:   (5)一枝梅取出些药末,弹在颈内,立刻把周纪尸首化成一滩黄水。(唐芸洲 《七剑十三侠》)
  (6)耿小霞又叫御兵将翁仲抬过,果然同那小兵打在一起,变成没头没脚的两个肉饼,地下两滩鲜血。(坑余生《续济公传》)
  (7)贾瑞自觉汗津津的,底下已遗了一滩精。(曹雪芹《红楼梦》)
  (8)好在是方拾的三滩骡马粪,扣了老者一身。(张杰鑫《三侠剑》)
  上述用例符合典型的现代汉语量词用法“数词+滩+名词”。经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此类用例共计8处,其适用的对象有“血、水、精液、粪、泥、浆”,均为液状物或糊状物。“滩”用于表示这些事物的外形状态时,具有形象修饰的功能。
  2.“摊”,许慎《说文解字》释为“开也,从手难声”。它是形声字,形旁为“扌”,汉语中从“扌”之字,其意义皆与手部动作有关。故“摊”本义为“平铺”,做动词用。
  经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摊”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动词,用本义“平铺”,清代才出现量词用法,共3处用例,且分两种情况:
  第一,用于赌博时赌一次称为“一摊”,该用法集中在《官场现形记》和《九尾龟》两部小说中。例如:
  (9)黄三溜子一连赔了两摊,数了数,但将赢来的钱输去八九,幸喜不曾动本。(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0)总是我自家不好,带累你们赔钱,只好我用心些儿再做几摊,你们重重的加倍打上几记,让他吃了过去,加倍输钱。(漱六山房《九尾龟》)
  古代赌博的一种方式叫“摇摊”,由庄家用骰子四颗藏在容器内摇动后摆定,赌者猜点数下注。“摇摊”因其在摊位上摇动容器的方式得名。“摊”做量词用于赌博,大概是与赌博均有摊位有关。
  第二,用作“屎”的量词,仅有1处用例:
  (11)我明白了,这多分是一个烂屁眼,站在树林里我们三人的本身上,没头没尾厨了一摊烂屎,放了一场臭屁,这定是这个道理。(坑余生《续济公传》)
  同一部作品《续济公传》中,例(6)将“滩”用于“鲜血”,例(11)将“摊”用于“屎”。经检索语料,《续济公传》中量词“滩”的用例共3处,适用对象为“血”和“水”,用量词“摊”仅此1例。这大概是由于“血”和“水”的液态特征明显,而“屎”的形态模糊,作者特意在量词选用上做了区分,以使读者借助量词形象的修饰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这与现代汉语中用于物质形态模糊的事物时,量词“摊”和“滩”区分度不高的情况相一致。
  现将“滩”与“摊”在古代文献中做量词的用法统计列于表2。
  据表2,在古汉语中做量词用于液状或糊状物时,“摊”的使用比例(11%)明显小于“滩”(89%)。由此可见,“滩”和“摊”在古汉语中做量词时的主要用法是泾渭分明的:“滩”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名词,唐宋元时期是由名词引申为量词用法的过渡阶段,清代正式衍生出量词的用法,用于在平面上漫开的成滩的液体或糊状物;“摊”在清代才出现做量词的用法,常用于赌博,赌一次称之为“一摊”,偶用于物质形态模糊的事物。
  (三)“摊”与“滩”在现代汉语中做量词的辨正
  从造字理据看,现代汉语中的“滩”与“摊”都是形声字。“滩”的形旁是“氵”,汉语中从“氵”之字,其意义皆与水或者水状液体有关。“摊”形旁为“扌”,汉语中从“扌”之字,其意义皆与手部动作有关。“滩”与“摊”的形旁不同,表义侧重自然也不相同,适用对象也有区别。
  经检索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摊”无用于赌博的量词用例(现代汉语中多用“局”做量词用于赌博),做量词时多用于由“摊位”这一名词义引申出来的量词用法或用于抽象的事物。例如:
  (12)与那一摊摊、一筐筐鲜龙眼相毗邻的,是大大小小集市的货架上的龙眼罐头。(新华社2001年8月新闻报道)
  (13)在我身旁的圆鼻头小余碰碰我胳膊肘说:“抓紧点吧——大伙还都有一摊子事呢!”(刘心武《我爱每一片绿叶》)
  (14)吴云峰说,来大庆这么多天了,兄弟俩就见过一次面,然后就各管一摊事去了。(《人民日报》1998年)
  结合“滩”与“摊”的本义及用法沿革、使用现状,我们试对二者在现代汉语中做量词的适用条件做如下区分:
  “滩”做量词,多用于自然形成的漫开的液体或含水分较大的糊状物。如“一滩血”“一滩水”“一滩尿”。
  “摊”做量词,多用于平面上需借助外力方可使物体铺开的固形物,如“床上扔着一摊衣服”;或由摊位义引申而来,如“一摊水果”;或用于抽象的事物,如“开辟一摊事业”“管好自己这一摊事”。
  而对于“泥、粪便”等物质形态模糊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其量词是用“摊”还是“滩”,需要人们在具体表达时根据量词所适用的物质形态进行灵活选择。
  二、“迭”和“叠”
  (一)二者在《现汉》第6版中的注释情况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
  与“滩”和“摊”不同的是,在《现汉》第6版中,“迭”与“叠”均未被标注为量词,其释文如下:
  迭 ①轮流;替换:更~。 ②〈书〉副屡次:~挫强敌∣~有新发现。③及②:忙不~。
  叠 ① 一层加上一层;重复:重~∣~石为山∣层见~出。②动折叠(衣服、纸张等):~衣服∣把信~好装在信封里。③(Dié)名姓。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迭”和“叠”用作量词的情况并不少见,且用法上有交叉。例如:
  (15)我只看见他们一手拿着一迭白色的纸片,另一只小手举着从那一迭里抽出的一张,继续向街上走。(《人民日报》1993年2月)
  (16)采访结束时,多马勒邀请记者去他家里看历史照片,并递给记者一叠稿纸看,那是他以中国、以毛泽东、以法中友谊为主题所写的诗篇。(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17)可是我们除了一迭连声的感谢以外,还能有什么表示呢?(《人民日报》1994年第4季度)   (18) 难怪不少人为竹海那一音半韵的蛙唱,或是一叠连声的蛙鸣而流连忘返。(《人民日报》1994年第2季度)
  检索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发现,“迭”和“叠”在现代汉语中均常用作量词,且都可用于声音的循环往复或纸张、钞票等事物的叠加重合,其出现次数统计见表3。
  有如此多的做量词的用例,“迭”和“叠”的量词功能显然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现汉》对这两个词的处理也属于应分义项而未分造成的缺项。
  (二)二者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分析
  1.“迭”,许慎《说文解字》释为:“更迭也。从辵失声。”其形旁“辵”是该字的义符,《说文解字》“辵,乍行乍止也”。可见“迭”的本义与“辵”相关,表示事物的循环更替。《广雅·释诂》释为:“迭,代也。”由此可知,“迭”表示的是事物间的连续接替、更迭,如《庄子·天运》:“四时迭起,万物循生。”
  经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迭”在古代汉语中多做副词,表示“轮流地、交替地”之意。做量词的情况极少,主要有以下两种用法:
  第一,用于声音的循环接替(共10处),均出现在清代作品中,多用作“一迭声”或“一迭连声”。例如:
  (19)众人也一迭声儿和着答应。(文康《侠女奇缘》)
  第二,用于重叠累加在一起的事物(共4处),元末明初的作品中始有此用法,常用于烟波、云山、纸张等事物。例如:
  (20)飘飘万迭彩霞堆,隐隐千条红雾现。(吴承恩《西游记》)
  (21)龙光道:“到我屋里去,把那一迭药方子拿来。”(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叠”是会意字,金文字形,像物体叠放在“俎”(祭祀所用的器物)上。许慎《说文解字》中未见。南朝顾野王《玉篇》释为“重也,累也”。唐代《一切经音义·九》释作“厚也”。由此可知,“叠”本义指事物的层层累加、相互重合,意义上侧重于叠压重合,以突出事物的厚度或高度。
  经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叠”在古代汉语中除主要用作动词表示“叠加”之义外,也有不少量词用法。做量词的主要用法有:
  第一,用于表示乐曲、乐章的重复演奏(此用法在CCL古代汉语语料库中共计49处,现代汉语中已不用)。例如:
  (22)云封乃捧笛吹《六州遍》一叠,未尽,砉然中裂。(蒋一葵《尧山堂外纪》)
  第二,用于叠加在一起的事物(共计172处)。“叠”做量词的此类用法最早出现在唐代诗文中,其后屡屡用于“山峦、波涛、云气、衾被、军阵、屏帏”等,例如:
  (23)帐口银虺装,床头玉狮子,十重蛩駏毡,八叠鸳鸯被;数个袍裤,异种妖娆。(张《游仙窟》)
  (24)江涛千叠阁千层,衔尾相随尽室登。(薛能《嘉陵驿》)
  (25)几叠云峰青远列,一湾春水绿平铺。(梁章钜、朱智《枢垣记略》)
  (26)嘉靖六年定,下营布阵,止用三叠阵及四门方营。(张廷玉《明史》)
  第三,用于声音的循环往复(共计11处),常用作“一叠声”或“一叠连声”,均出现在清代小说中。例如:
  (27)紫鹃也心里暗笑,出来倒茶。只听见园里的一叠声乱嚷,不知何故,一面倒茶,一面叫人去打听。(曹雪芹《红楼梦》)
  检索CCL古代汉语语料库,我们发现,清代有四部作品(分别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侠女奇缘》《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同时使用了“一叠连声”和“一迭连声”;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同时存在“叠”和“迭”都用于重叠累加在一起的事物的情况,如:
  (28)这回总不能再含含混混的了,因此又搁下了笔。顺手取过一叠新闻纸来,这是上海寄来的。(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例(21)中,将量词“迭”用于药方,例(28)中,将量词“叠”用于新闻纸,这样的用法显然是矛盾的。其原因是作者笔误还是语料录入中的偶误,已不可知。“叠”和“迭”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分布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古汉语中“迭”和“叠”做量词虽有混用的情况,但它们各自的主要功能是清晰的:71%的量词“迭”用于表示声音的循环往复、绵延不止,74%的量词“叠”用于叠加重合的事物。
  (三)“迭”和“叠”在现代汉语中做量词的辨正
  从造字理据及词义引申角度看,“迭”和“叠”的适用对象有别。形声字是为有意难会的事物造字的简便方法,“迭”是形声字,其本义指事物的循环接替,且“循环接替”本身即为较抽象的概念,因此,随着词义的引申,“迭”做量词用也往往用于抽象事物。“叠”作为会意字,表示物体的叠放、堆积累加,该字在造字之初即用于具体可感的事物,后来由动词衍生出量词的用法,自然也用于具体的事物累加叠放的状态。
  据表3可知,在现代汉语中,“迭”做量词时63%的情况都是用于声音的循环往复;而“叠”做量词时用于叠加重合的事物比例高达91%。这一功能分布与古汉语中二者做量词时的主要功能分布(71%的量词“迭”用于声音的循环往复,74%的量词“叠”用于叠加重合的事物)是一致的。
  结合“迭”与“叠”的本义及用法沿革、使用现状,我们试对二者在现代汉语中做量词的适用条件做如下区分:
  “迭”做量词,多用于循环接替、连续不止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同质性更突出),以强调其在时间维度上绵延不止的特点,通常用于声音或抽象事物。如“一迭声”“一迭迭苦痛”等。
  “叠”做量词,多用于层叠累加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是一致的、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以突出在空间维度上叠加在一起的高度或厚度,通常用于视觉可感的具体事物。如“一叠文件”“一叠衣物”等。
  三、结 语
  综上,在现代汉语中,“滩”和“摊”、“迭”和“叠”均可做量词,尽管存在少数两可的现象,但依据造字和用字理据及大量用例,它们做量词的适用条件仍可较为清晰地如表5分析所示,以期对今后的词典修订、编纂提供参考。   汉字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一系统性也正是汉语区别于其他语言的显著特点。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础和载体,现代汉语语料中反映出来的人们对字词的混用和乱用不仅会造成语言系统混乱,而且,可能会使汉语失去它的特色。汉语辞书在承载与传播汉语、汉字、汉文化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汉》在辞书理论、编纂水平、编校质量等方面,均是典范之作,它的发行量大,应用面广,对现代汉语的统一与规范,对研究、学习与正确运用现代汉语,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出版编辑行业而言,《现汉》是行业语言规范的标尺;对广大读者而言,《现汉》是现代汉语规范化的代表。鉴于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我们建议:《现汉》再次修订时,应考虑“滩”和“摊”、“迭”和“叠”做量词的情况,并对其适用条件做出细致有据的区分,以满足广大读者查考、学习现代汉语的需要,为汉语习得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学习汉字、汉语、汉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附 注
  [1]由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有大量的报刊杂志语料并未标注作者,因此,我们在统计现代汉语语料时,被考察的词语在现代汉语语料中出现多少次,即记作多少处。
  [2]为确保调查的准确、客观,我们在统计古代汉语语料时,将同一作者同一作品中出现的多处相同用例均记作1处,不重复累加。
  参考文献
  1.巴特尔拜·欢尼西拜.浅谈现代汉语量词的分类搭配.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曹向华.简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量词注释的修订.辞书研究,2009(5).
  3.陈玉洁.量名结构与量词的定语标记功能.中国语文,2007(6).
  4.刁晏斌.现代汉语量词词义的发展变化.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4).
  5.刁晏斌.现代汉语量词的显现与潜藏.辽东学院学报,2006(3).
  6.董秀芳.从现代汉语个体量词的名性特征看其内部差异.世界汉语教学,2013(1).
  7.冯海霞,张志毅.《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体系的创建与完善——读《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国语文,2006(5).
  8.符淮青.略谈《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标注词类的作用.辞书研究,2006(2).
  9.何杰,何平.现代汉语量词的转义现象.南开学报,1998(5).
  10.姜文振.《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问题刍议.肇庆学院学报,2008(3).
  11.金福芬,陈国华.汉语量词的语法化.清华大学学报,2002(S1).
  12.荆莉.现代汉语量词形式泛化现象考察.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6).
  13.彭媛.现代汉语量词变异搭配的动因.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3(1).
  14.石毓智.表物体形状的量词的认知基础.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15.宋贝贝.从词汇语义学视角看《现代汉语词典》对多义词的释义特点.理论月刊,2014(6).
  16.王若聪.不同《现代汉语》著作中“量词”的比较分析.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9).
  17.王欣.现代汉语量词的语义模糊性.宜宾学院学报,2010(9).
  18.温美姬, 温昌衍.《现代汉语词典》处理量词的一些问题.辞书研究,2005(2).
  19.吴喜,丁姣.《现代汉语词典》漏收量词、量词义研究.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2).
  20.徐丹,傅京起.量词及其类型学考察.语言科学,2011(6).
  21.徐枢,谭景春.关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的说明.中国语文,2006(1).
  22.章宜华.权威词典修订中的体例继承、规范与释义创新——以《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为例.学术研究,2013(11).
  23.周芍.名词与量词组合关系研究说略.汉语学习,2006(1).
  (铁道警察学院公共基础教研部 郑州 450053)
  (责任编辑 李潇潇)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系统探讨奥胡斯大学词典学研究,特别是功能词典学理论起源、创新、演变、应用成果及其学术文化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奥胡斯大学功能词典学理论创新演进成就  在词典学领域为数不多的理论流派中,滥觞于丹麦奥胡斯大学(Aarhus University)的功能词典学派可谓独树一帜。笔者曾于2016年初赴奥胡斯大学词典研究中心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借机对功能词典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察。下面笔者就
期刊
《辞海》是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历经近一个世纪若干次修订,知识性和权威性极高,已成为我国广大读者重要的知识工具书。现今第六版虽然订正了以前各版本中业已发现的一些错误,但仍有未尽之处。如在“倓”字注音为tàn时,其释义为“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以赎罪的财物”,所举例证为《后汉书·南蛮传》:“杀人者得以倓钱赎死”,并指出其参同刘宋以后才从它改创出来、意为以
期刊
摘要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从认知视角审视英语学习词典中转喻义项的表征情况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文章概述了专著《概念转喻与词典表征》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了其研究特点,并探讨了该书对转向认知范式的双语学习词典研究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 概念转喻 认知理论 词典表征 五大英语学习词典  转喻与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自Lakoff & Johnson的专著《我们赖以生存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Bergenholtz与Gouws的词典学模型,参照其他理论框架,并结合现阶段词典学的发展特征,对亚洲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的所有议题进行了梳理归整。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照第八届年会的论题分布与欧洲辞书学会近期的研究热点,归纳了国际词典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动态,并反思国内词典学的研究水准。  关键词词典学理论实践研究动态  亚洲辞书学会第九届国际词典大会于2015年6月25—27日在香
期刊
摘要:《康熙字典》是世界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享誉东亚乃至全球。2016年恰逢《康熙字典》出版三百周年,文章以《康熙字典》和约翰逊《英语词典》为例,从两部划时代辞书编纂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规定主义的编纂原则,《康熙字典》的书证与约翰逊《英语词典》的例证,两部辞书的释义特色,贡献及历史局限性,创新与发展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康熙字典》约翰逊《英语词典》对比研究创新与发展  《康熙字
期刊
摘要 文章以《中国青铜器辞典》为例,从把握纸质辞典的内容资源、优化数字化表现手段两方面探索了文物类辞典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方法,以适应读者对出版物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对工具书的新需求,使既有的文化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文物类辞典的“人书互动”。  关键词 文物类辞典 数字化转型 把握内容资源 优化表现手段  文物类辞典是专科辞典的一类。它既具有专科辞典的共性,如“收词注意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全面性、系统性,
期刊
《汉语大词典》收有“丁一确二”一词:  丁一确二 明白;确实。《朱子语类》卷六九:“如今人持择言语,丁一确二,一字是一字,一句是一句,便是立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知县见他丁一确二说着,有些相信起来。”  又收有“的一确二”:  的一确二 犹言一是一,二是二。形容说话句句真实。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怕不待的一确二,早招承
期刊
摘 要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以《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语料库》为依托,全面搜集、科学整理该时期碑刻异体字。研究材料真实可靠,调查系统深入,研究的路径、方法科学合理,为异体字整理与异体字典编纂提供了重要参考与示范,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所附《碑刻拓片目录》存在一定问题,字形图片采用数字编码给读者查检和使用带来不便则是其缺憾。  关键词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期刊
摘要 成语作为汉语熟语的重要类型,正在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新成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使用中,因此对新成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上海辞书出版社为适应社会需要,推出了陈璧耀先生编著的《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文章主要从现代汉语新成语研究的角度对该词典做一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新成语 词典 变体 辨析  作为服务于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其中词汇是最活跃的因素,新事物、新思想
期刊
摘 要 运用语料库对语言现象进行定量定性的实证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汉语学界真正将大规模语料库和语料分析软件相结合进行相关研究的案例并不多见。文章使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通用平衡语料库”和Antcon3.2.4w考察《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154个与语义韵相关的抽象名词。以“情绪、状况、代价、问题;成绩、时机、心地”等为例,重点说明 Antcon3.2.4w 在研究抽象名词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