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博物馆观众行为的实证研究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46609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实证研究对于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已成为国内博物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新乐遗址博物馆观众行为的一系列数据展现了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其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乐遗址博物馆;观众行为;实证研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26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067-05
  新乐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龙山路北侧、新开河以北的高台地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遗址已发掘半地穴式建筑遗迹40余处,距今7000余年。1984年在此建设新乐遗址博物馆,馆内设有史前半地穴式复原建筑、太阳鸟标志建筑、斜口瓶器型石刻等,生动客观地展现了原始部落的生活图景,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本文对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观众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为其发展与完善提供参考意见。
  一、文献回顾
  国外对于博物馆的观众研究肇始已久,早在1897年德国学者弗贺奈尔就试图通过问答的方法来获取观众对于参观展品的意见。此后,国外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928年,耶鲁大学教授爱德华·罗宾逊将目光转向对于“博物馆疲劳”现象的研究,即观众在参观展览过程中因博物馆设计问题而产生的身体、精神疲劳的现象,开拓了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新领地。20世纪80年代之后,关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研究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成果有福克和迪尔金所提出的“博物馆体验”理论,强调博物馆观众研究应以观众体验为核心,而这一研究重点的转向一直到今天仍是国外学者对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国内对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论述是张松龄先生的对《海洋和它的居民》展览观众意见的调查和分析(1985年),开国内博物馆观众行为研究之先。随后,吴卫国在京津地区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1987年)中率先使用统计学知识对观众人口学特征、参观行为及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90年代,国内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增多,但基本停留于最浅层的观众行为调查,如潘红耘的湖北黄石市观众情况调查的启示(1990年)等。进入21世纪之后,对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研究有所突破,开始使用SPSS、SAS等现代化的统计软件,同时,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研究也成为这一时期研究的新趋势。但事实上,与国外相比,国内目前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国内目前缺乏统一的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标准,只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才能有所根据,有所发展。此外,国内现有的关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著述普遍重描述轻研究,这就不利于问题的真正有效解决。因此,对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研究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研究概述
  (一)研究目的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对于博物馆观众行为的研究,正是对于这一连续集合进行科学的心理分析和数据分析的过程。此次笔者以国内著名新时期时代考古遗址——新乐遗址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力图对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考察,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是试图从新乐遗址博物馆发展的特殊性中探索出遗址博物馆发展的普遍性规律,为国内同类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建设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笔者首先根据新乐遗址的现实情况并充分利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有成果制作出一份系统科学的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观众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包括观众的年龄分层、居住地址、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职业工作等基本背景资料。第二部分是对于观众参观行为的调查统计,主要涉及观众的了解途径、到达方式、参观次数、参观方式、参观目的等方面的信息。第三部分是观众的参观反馈,主要包括观众对于新乐遗址各个部分的参观感受及其个人建议。这种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不仅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同时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收集到最为广泛的信息资源。
  除此之外,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源和更为深刻的观众感受,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辅助使用了深入访谈的研究方法。在调查研究期间(2015年4月28日至2015年5月2日),笔者每天在新乐遗址博物馆内随机抽取5位观众进行深入访谈,访谈内容除涉及到调查问卷上的一些基础信息以外,更为侧重对于观众整体参观感受的了解,并积极引导观众阐述自身参观建议。通过对于观众心理活动以及参观行为的深入访谈,能够有效收集有关观众兴趣取向、改善意见等一手资料,有助于遗址博物馆据此进一步调整定位方案、展陈设置和整体计划,实现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
  (三)研究数据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94份,有效率98%。此外,在研究期间共随机抽取25位观众进行深入访谈,每位被抽取的观众都给予了积极的响应与配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观众样本人口学特征
  在接受调查研究的观众中,男性有141人,约占被调查总数的47.96%,女性有153人,约占52.04%,由此可见观众在性别分布上比较均匀,这与笔者实际观察到的情况也是相符的。在年龄方面,以18-25岁和25-50岁的中青年人口为多。但实际上,由于相关门票价格优惠,18岁以下的观众(免收门票)也占据着相当一部分的份额,但是由于其往往为阅读能力有限的中小学生,因此并不能有效接受调查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调查结果。以上数据结果说明博物馆的主流观众为身体以及精神状况均比较好的中青年人口。对此,博物馆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来提高其主流观众的参观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拓宽业务,美化环境来吸引低龄和高龄观众的兴趣。在观众居住地方面,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观众大部分来自沈阳本地,约占被调查总数的50.00%,而以来自辽宁省外的人数最少。这种观众人数与距离负相关的相关关系体现了新乐遗址博物馆极其有限的辐射范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其相关宣传工作有所欠缺而引起的。因此如何使得新乐遗址博物馆成为更具影响力的地方文化代表便成为其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最直接的方式无疑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影响力辐射范围,以吸引更多来自辽宁省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观众。最后,在观众受教育程度、职业水平以及收入水平上,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观众学历以大学学历为主,约占68.37%,这主要是与博物馆本身所传播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关,此外,其观众身份主要为学生,约占48.98%,生活水平则以能够负担相对舒适生活为主。这说明目前博物馆的观众集中体现为拥有较高知识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群体,因此,博物馆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部分观众的兴趣关注点,以更好地提高服务水平,但馆方同时也应意识到这种受众的集中性与有限性在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博物馆实现其普及知识、教育民众的作用,对此,博物馆应通过价格调节、展览内容调节等多种方式来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的积极参与。   (二)观众参观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观众对于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认知主要通过3种方式:亲友介绍、网络媒体、偶然看到,分别占据27.55%、29.59%、27.55%。其中,选择偶然看到的观众多是在乘坐地铁路过“新乐遗址站”时才知道有这么一个遗址博物馆的存在,这充分反映了新乐遗址博物馆在推广力度方面仍有待改进。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地铁作为新乐遗址博物馆观众最主要的交通选择对于博物馆所起到的潜在宣传作用,对此,馆方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灵活利用地铁以及地铁站来进行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宣传工作,比如播放宣传片、张贴宣传画报等等,以实现扩大其影响力与知名度的目的。此外,有意愿再次参观的观众与不愿再次参观的观众分别占据39.80%、24.49%,其他35.71%则持犹豫态度。如此小的数量差别显示了新乐遗址博物馆有限的吸引力,对此,新乐遗址博物馆应不断完善自身,使得那些愿意再次参观的观众能够有所新获,犹豫不决的观众则能确定再次参观意愿。在参观目的方面,约50.47%的观众选择了旅游休闲,因此馆方如果想要更好的吸引观众,应切实满足观众这一休闲需求,扩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美化环境,建立学习—休闲—娱乐一体化的综合开发模式。除此之外,选择增长知识的观众约占28.97%,且多与选择旅游休闲的观众重合,而为了更好地服务这部分观众,馆方应在专业化方面多做突破,以真正起到传播知识的社会功用。
  (三)观众参观反馈
  当谈到对于新乐遗址博物馆的整体印象时,大部分观众(约66.33%)认为新乐遗址博物馆是一个传统的遗址博物馆。具体来说,在门票价格上,71.43%的人都认为是适当的,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新乐遗址博物馆所实施的差别化票价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对于18岁以下观众以及70岁以上观众施行免票政策;对于持学生证的大学生以及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观众施行半价票政策。在展览方式上,大部分观众(50.00%)更青睐以3D模型与仿真的方式来进行相关文化展示,这主要是因为3D模型与仿真以及互动媒体技术能够使知识的传播与接收过程更为生动化、形象化。因此,新乐遗址博物馆应密切关注观众需求,加大如3D投影互动、立体浮雕墙、油画动画等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技术手段的引入与应用。在讲解方式上,75.51%的观众表示更喜欢专业人员的讲解,这主要是因为专业人员的讲解更为直观、人性化,但是由于其受时间因素影响较大,并不能保证随时随地的进行讲解,所以笔者认为建立讲解机讲解与专业人员讲解的配合使用机制会是更好的选择,这样不仅节约成本,同时也能使观众得到更好的参观体验。在对于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建议方面,绝大多数观众(约56.12%)认为可以通过定期举行专题展出的方式来扩大影响。此外,约29.60%的观众提出可以通过定期推出免费讲座的方式来吸引观众,至于讲座内容,相当一部分观众(约45.90%)表示对于新乐遗址的历史源流更感兴趣,此外,笔者认为也可以举办一些以新乐遗址博物馆馆内文物介绍、文物保护技术等为主题的知识讲座来吸引观众参与,一方面能够有效扩大新乐遗址博物馆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很好地教育民众的社会作用。而新乐遗址博物馆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观众为核心”,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研究结论与发展展望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能够发现,虽说新乐遗址博物馆目前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且对于观众有着一定的吸引力,但不可否认它的发展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对观众吸引力有限、观众参观满意度偏低以及相关设施有待完善等一系列问题,对此,笔者通过对于成功遗址博物馆的细致考察以及专业人员的有效咨询,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为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新技术的利用与文物展陈的有效结合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第一创造力,博物馆要想不断突破,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紧随科技发展步伐,遗址博物馆更是如此。笔者通过对新乐遗址博物馆观众的调查研究发现,新乐遗址博物馆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观众对其整体感受多为传统、守旧。因此实现高新技术利用与文物展陈的有效结合应是当前新乐遗址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首先,在展出方式方面,新乐遗址博物馆采用的仍是“通柜、实物加说明牌”的传统陈列方式,这就使得观众无法近距离观看展品细节,更谈不上感受文化内涵。对此,馆方可以学习故宫博物院对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利用,积极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协调使用三维、虚拟、视频等科技效果将文物制作成各类影像,然后外接感应终端,全面展示展品原貌,供观众零距离观摩与研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同时也能有效加强艺术品表现力,增强人们对展品的理解。
  此外,在文物保护方面,新乐遗址博物馆相关技术也有待提高。比如说由于其相关保护技术的欠缺,镇馆之宝“木雕鸟”只能以仿制品的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观众的观赏兴趣。对此,馆方可以积极引入现代生物技术,利用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来加固出土的腐朽木构件。事实上,早在2003年,湖北省文物保护技术研究中心就尝试采用微生物法脱水加固了杭州萧山独木舟遗址中木构件样品及湖北荆州雨台山战国墓出土木构件样品,均获得了成功。此外,馆方还可以通过实时检测藏品内在结构的变化与腐蚀程度,运用现代化光源控制技术来调节外界自然光的变化,以更好地保证藏品免受强光弱光变化的不利影响。
  对于当代博物馆来说,运用现代科技的宗旨在于更好地保存历经沧桑的珍贵收藏品。而博物馆只有紧握科技发展脉搏,才能实现更快、更稳、更好的发展。
  (二)文化产品的开发与遗址博物馆宣传推广的有效相结合
  “客源市场是史前遗址博物馆获取客源收入的根本。”根据前文调查数据,我们发现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观众以本地人居多,知晓途径中竟有相当一部分是偶然看到,这充分说明新乐遗址博物馆在宣传推广方面的工作亟待提高。   首先,博物馆可以通过举办相关活动以扩大知名度。新乐遗址博物馆曾与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等同类型史前遗址博物馆有过合作,在沈阳市的某些高校也开展过专题讲座。对此,新乐遗址博物馆可以继续深入贯彻这种合作关系,加大与全国范围内同类博物馆、有关高校的合作力度,开展多种主题的学术讲座,积极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教育,或是组织大学生进行志愿活动。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来参观博物馆的人群中学生、教育工作者比例较多,那么如何吸引像职工、农民这一部分社会观众来参观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博物馆日、节庆假日举办体验原始人类生活、用石器切割肉类、种植原始农作物等活动,使观众欣然前往,寓教于乐。
  此外,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新乐遗址博物馆对于文化产品的开发十分有限,这也是影响其知名度的重要原因。对此,馆方可以通过开发周边文化产品来提升其知名度,进而把新乐遗址打造成沈阳市的品牌标志。比如说,在新乐遗址博物馆中有一个太阳鸟的雕塑,而太阳鸟作为新乐文化的图腾,极具象征意义,因此,馆方可以通过销售太阳鸟形状或是带有太阳鸟标志的木雕、玉石等文化产品来加大影响力,使更多的人记住新乐遗址。除此之外,煤精制品纪念品、玉质鸟挂件以及斜口器笔筒等周边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同样能够实现宣传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书籍这种文化传播的主流方式与便捷手段,将新乐文化的历史源流编成一本书或是一部画册投放于市场,这样不仅会吸引更多人来参展,而且也能起到教育民众、传播文化的积极作用。
  (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观众满意度提高的有效结合
  通过前文关于观众重观意愿的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观众不愿再次参观,此外,当被问及对于新乐遗址博物馆整体印象时,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表示馆区的基础设施有待完善,这说明基础设施的欠缺已成为影响新乐遗址博物馆观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若想有效推进新乐遗址博物馆的不断发展,我们应根据观众实际,切实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首先,新乐遗址博物馆有一部分展览是在露天的条件下进行,那么观众这一路上会产生劳累、闷热的感觉,所以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休息凉亭、自动售水机、垃圾桶等公共设施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缓解观众的疲惫感,也使观众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参观完整个展览,增强其教育公众的效果。
  此外,遗址公园化对于新乐遗址博物馆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所谓遗址公园,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做过如下阐述:遗址公园是指基于考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展示,融合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是对考古文化遗产资源的一种保护、展示与利用方式。新乐遗址博物馆可以通过对于馆区整体环境的规划与建设,将环境美化与遗址展示相融合,从而使得不同文化水平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归属。
  我们在实现新乐遗址博物馆公园化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对其原有风貌的破坏。目前国内有很多遗址博物馆建设片面追求现代化、娱乐化,而使博物馆原有的严肃性丧失殆尽,这样不仅不能真正起到社会教育的功用,反而会影响观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对于遗址博物馆,最为科学的发展方式应是“根据遗址性博物馆地域性的特点,最大限度的保存与恢复原始植被,保存古地理环境,造成一个原始地理风貌,给广大游客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直觉感受”。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也收集到一些观众认为新乐遗址博物馆四周楼房影响其整个文化氛围与参观效果的意见,对此,新乐遗址博物馆应遵循国际上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即将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同周边环境改造相结合。一方面积极申请扩大保护区范围,以避免四周现代化建筑对于博物馆整体文化氛围的破坏,另一方面主动模拟还原新石器时代新乐人的生存环境,以带给观众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实现新乐遗址的大遗址保护,使遗址及其周边成为沈阳市的一个文化圣地。
  以上就是笔者根据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观众实证研究结果以及遗址博物馆本身的特殊性而总结出的一些发展建议,希望能够为新乐遗址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国内同类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完善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史吉祥.博物馆观众调查的几个问题[J].中国博物馆,2000,(01):54-59.
  〔2〕刘汉娥.欧美地区关于博物馆观众的研究述略[J].中国美术馆,2014,(04):87-91.
  〔3〕吕军.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报告[J].东南文化,2012,(03):115-122.
  〔4〕王星儒.虚拟技术在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教育,2015,(02):73-74.
  〔5〕孙延忠.微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述略[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03):68-72.
  〔6〕常乐.谈史前遗址博物馆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史前研究,2010,(00):106-110.
  〔7〕周阳生.沈阳新乐遗址史前建筑复原——兼谈史前遗址博物馆发展趋势[J].史前研究,2000,(00):664-669.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其他文献
摘 要:《儒林外史》塑造了一批市井奇人形象,孤高狷介构成了这一群像的基本特点。这些形象虽然着墨不多,艺术上也存在主体观念表达过于直露的弱点,但这些形象却是作者人文理想的体现,且作为小说对社会认识与探索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了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码,表现出作者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与指向,因而有着特殊的思想价值与艺术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地品味与探究。  关键词:《儒林外史》;市井奇人;自我觉醒;人文理想;
期刊
摘 要:公共利益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概念。传统公共利益的定义方法属于内涵式定义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归纳总结出“公共利益”的基本特征,有益于准确理解公共利益的内涵,增强公共利益在适用中的可操作性。公共利益的特征主要有广泛性、不可分性、非排他性、伦理性、相对性和非营利性等。  关键词:公共利益;内涵式定义;外延式定义;非排他性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状况的调查可知,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状况整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困惑,这是全球化趋势、思想政治教育滞后、社会价值观多样化、大学生自身品格不够健全、新媒体导向偏颇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应进一步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新媒体舆论宣传,提高大学生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十八大精神;新媒体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建设的过程中,习仲勋进行了许多有探索性、开创性的工作。尤其是在关中分区的党建工作,更是见识卓越、富有远见,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南大门,为保卫中国革命的大本营,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习仲勋;关中分区;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065-02  作为党史上的重
期刊
摘 要:孔孟的仁爱思想对于人们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事,乃至社会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多积极的指导。我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学会爱他人、爱自然,这些思路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  关键词:孔孟思想;爱;仁政;人性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086-02  一  在奴隶社会早期,奴隶是没有人身自由权的,
期刊
摘 要:日语语音是学好日语的基础。但由于受母语的影响,日语学习者在学习日语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偏误和习得难点,主要体现在发音、词调和语调等几个方面。比较分析蒙古语为母语日语学习者和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发音特点,分析学生在语音测试当中代表性语音错误以及造成发音错误的原因及其规律,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改善其日语发音,探讨适合内蒙古地区学生的日语语音教学模式。  关键词:日语语音;日语学习者;发音评价
期刊
摘 要:莫迪亚诺塑造了一系列的“海滩人”形象,《青春咖啡馆》的露姬是其中的一个。露姬用戲谑的态度生活着,少年时代的离家出走,婚后的出逃以及最后的跳楼自杀,都在为寻找幸福努力着。然而死后的露姬找到幸福了吗?小说未做明确答复。莫迪亚诺捕捉到二战时期普通人的生活,再现了现代人迷惘的生存困境。年轻人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过去,更迷失了未来,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境地。  关键词:莫迪亚
期刊
摘 要:海外公民救助问题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我国关于海外公民救助的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在发展中有一些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对海外公民救助的权利是符合国际法和我国宪法精神的。我国政府也有必要的责任和义务来保护海外公民的安全。  关键词:海外公民;救助;政府;权利;义务  中图分类号:D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期刊
摘 要:孝文化是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得以保持凝聚力和稳定性的基础。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价值观多元化,造成传统孝道的没落,孝道的现代化构建势在必行。  关键词:孝道;孝的历史;孝的立法;孝道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B222;D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076-03  中国古代的道德文明就是以礼为核心的文明体系,
期刊
摘 要: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而这种语际间的转换却需要更多的理论来支撑。认知语言学是一个全新的角度,其中的众多理论均对翻译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概念隐喻、意境的揣测等方向,在语义关系上,动态识解中的上下义关系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上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上下义;动态识解;诗歌英译  中图分类号:H05;H315.9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