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策略与取舍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30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清代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的经典名作《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包含了大量的特色诗词,其中以刻画女子性格命运的金陵十二钗判词为最,一直是国内外红学家、汉语言学家、文学家和翻译学家的研究或讨论的热点之一。十二金钗判词预示了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的情节,为续写提供了依据。从诗词语言美学角度看,十二金钗判词的修辞手法独特,语言精炼,诗句优美,内容含蓄幽深,翻译难度相当大。翻译界一直对现有的金陵判词霍克斯和杨宪益的英译版本褒贬不一。文章拟对霍克斯和杨宪益两个版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两个不同版本对判词的修辞格和文化差异的可译空间和不可译空间翻译的取舍策略和翻译的效果,从而探讨判词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的美学差异,旨在探寻中国古诗词英译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十二金钗判词 诗词翻译 可译性 不可译性
  
  在20世纪60、70年代,翻译研究经历了西方翻译研究学科派的语言本体研究,80年代翻译研究突破了语言学学科界限,实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从此,翻译研究实现了全方位的深入和拓展。对翻译的标准要求也从语言现象中寻求“忠实对等”发展到了文化视野中“创造性叛逆”的多元文化的“忠实阐释”,“忠实”事实上成了翻译实践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美,不同的译者对翻译的“忠实”有着不同的见解以及不同的终极追求。
  霍克斯和杨宪益两位翻译《红楼梦》的大家,在同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翻译策略和取舍充分体现了不同译者对于翻译的终极美的不同表现手段。众所周知,《红楼梦》在中国古典文学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因为《红楼梦》中美丽动人、跌宕起伏的经典故事情节,还因为它展现了一部中国典型封建大家庭的沉浮历史,更因为它是整个清代封建社会文化、文学、宗教、风俗传统的缩影。据《红楼梦大辞典》记载,《红楼梦》一共被翻译成23种语言。英译版共有9个,其中霍克斯翻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杨宪益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被尊为是经典翻译(以下简写为霍译和杨译)。
  在译本前言中,霍克斯写道:“我恪守的一条原则是要把一切都译出来,甚至包括双关语在内。因为原书虽然是一部‘未完成的小说’,这一点我前面说过,但却是由一位伟大作家用血泪写成,并反复修改的。因此我认为凡是书里有的,都有它的作用,所以总要设法表达出来。我不能自认为处处都处理得很成功,可是如果我能够使读者得到我读这本中国小说时获得的乐趣的百分之一,也就不虚此生了”(范圣宇,《〈红楼梦〉管窥》)。由此可见,霍克斯认为读者反应是翻译活动一个重要的成分,并以此作为评判翻译的一个标准。为了传达给读者自己从原文中所获得的阅读愉悦与文学享受,那么“把一切都译出来”自然成了霍克斯的首要翻译策略。《红楼梦》中各式各样的诗词韵律、格式以及诗中蕴含的中国独特的文化等等显然也都是要翻译的一切。而杨宪益夫妇一向把向西方如实地介绍中国文化做为翻译最重要的任务。在翻译《红楼梦》时,忠实放在首位,强调忠实原文的重要性。杨宪益在1980年澳大利亚举行的一个座谈会上曾发表过自己对翻译的看法,认为“翻译必须十分忠于原文,不能有自己的诠释,不应太有创造性,否则就是改写而不是翻译了”(刘士聪等,《〈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杨译本《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s)致力于在译文中尊重原文和保留中国文化,同时还在出版说明中详细交代故事发生的主要政治背景和社会局势。
  本文拟从《红楼梦》中金陵判词中的押韵、典故、双关、拆字、借代、回文等6个不同修辞手法进行详细的翻译文本分析,探讨霍、杨两位翻译大家在同样的彼岸美的翻译追求之下,如何实现翻译中可译与不可译之间的取舍,从而探讨可操作的中国古诗歌辞赋的翻译策略。判词在《红楼梦》中起着重要的链接作用,它预示着十二金钗的命运,展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判词是《红楼梦》中丰富多样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体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独具特色。其修辞手法丰富、意义深邃悠远、节奏韵律独特唯美,是《红楼梦》中最为复杂的诗组。从文学修辞角度上来看,金陵判词的修辞手法非常的丰富多样。金陵判词的14首诗中约有修辞手法共16种之多,其中含比喻、夸张、借代、双关、谐音、叠韵、脚韵、用典、拆字、析字、镶字、同字、对偶、反诘、回文、联边等,反复使用了44处之多。而中国古诗词本身就是文字凝练精少、内涵高度浓缩的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对翻译而言一直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而金陵判词不仅是文字精炼的诗词,同时又内蕴丰富的修辞手法,而且这些修辞手法中不少又是汉语文化语言所独有的,这对中英异质语言之间的翻译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和难题。
  一个是“把一切都译出来”,一个是“翻译必须十分忠于原文”,霍、杨两个英译本都试图最忠实地展现原著,把金陵判词所蕴含的中国文学文化魅力尽可能地完整地表现出来。那么在相同的彼岸美的追求之下,是否具体的翻译策略也是相同?如果不相同,那又是如何取舍?
  
  一、押韵的翻译
  
  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它凝练的文字,更体现在它适于吟颂的韵律。这是中英诗歌都拥有的不可或缺的一个修辞形式。在诗歌方面相同的押韵要求无疑给中英之间的诗歌翻译带来了语言上忠实对等的可能。然而同样是诗歌的押韵要求,中文诗词的押韵与英语诗歌的押韵却各有不同。在中文诗歌中谐音、叠韵是常用的押韵表现手法,押韵落在句末,又称韵脚;而英语的押韵方式相对灵活,有头韵、尾韵和中间韵等等。在《红楼梦》判词中,大部分的判词是七言或五言绝句,常使用叠韵,也就是韵母相同,声母不同的方式进行押韵。这种修辞手法在英文中也是可以做到的。如:
  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霍译:The plum-tree bore her fruit after the rest,
  Yet, when all's done, her orchid was the best.
  Against your ice-pure nature all in vain,
  The tongues of envy wagged; you felt no pain.
  杨译:Peach and plum in spring winds finish seeding,
  Who can bloom like the orchid at last?
  Pure as ice and water she arouses envy,
  Vain the groundless taunts that are cast.
  原判词为七言绝句,采用的是古体诗常用的押韵方式,韵脚“an”落在第一、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完”、“兰”和“谈”上,第三句出格。对这一判词的翻译,霍、杨二译都保持了原诗的四行排版。霍译以英文诗歌中的常见尾韵修辞AABB韵型来对应处理,一、二句韵脚落在“est”,三、四句落在“ain”上;而杨译则采用了英文中的头韵和尾韵,头韵落脚在一、二句首词“P”上,而尾韵则落脚在二、四句尾词“ast”上。可见二者都没有表现出中文诗歌独特的押韵方式,而是采用了目标语的采用表现手法来对应处理。有取有舍,取的是中英诗词中相似的押韵方式,舍的是各自特有的差异。
  又如妙玉的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伶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霍译:For all your would-be spotlessness
  And vaunted other worldliness,
  You that look down on common flesh and blood,
  Yourself impure , shall end up in mud.
  杨译:Chastity is her wish,
  Seclusion her desire;
  Alas, though fine as gold or jade
  She sinks at last in the mire.
  判词原文是五言绝句,韵脚落在第二、四句句尾“ong”上,同时在一、二句中还采用了叠韵修辞,一句中叠“洁”字,二句中叠“空”字。霍译保持五言绝句的四行排版,对五言绝句的双行韵脚的翻译处理依然是转成了英语语言文化中特有的AABB型双行韵脚,依然舍弃了中文有别于英文押韵表现的差异性;而杨译也同样采用了七言绝句的翻译策略,二、四句尾韵对应,一、二句中间的叠韵则以“her”的重复进行处理,尽可能再现中文诗歌五言绝句的独特押韵方式和位置结构。
  可见霍、杨二译在翻译的过程中,事实上都注意到了中文诗词的语言魅力和语言文化的独特性。但是,即使在相同的忠实翻译追求上,由于译者本身所处文化立场的差异以及译者本身的学养差异,在具体的翻译策略上还是各有不同的。霍译注意到中文诗词的押韵修辞,但是没有深入了解中文具体表现手法上的修辞差异,尽管强调凡是书里有的,都要设法表达出来,让英文读者得到自己读《红楼梦》时获得的乐趣与感受,但是如果本身译者的阅读感受就是欠缺深度的,那么在翻译的处理上显然是有偏差的。而杨宪益本身是中国学者,对于中文诗词的修辞有深度的了解和鉴赏能力,在判词的修辞翻译处理上,杨译更能关注中文特有的押韵表现,尽可能地用英语的语言表现中国的语言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有效保持与对外传递。
  
  二、典故的翻译
  
  在《红楼梦》全文里,典故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修辞格。一般来说,典故的背后往往隐藏的是一个博大深刻的中国历史文化背景,除非谙熟中国历史文化,不然要理解典故是不太可能的。把典故翻译成异质文化的英语语言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翻译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金钗判词中的文学和历史型的典故。典故翻译事实上一直是中国古诗翻译成其他异质语言的难点。霍、杨二译对典故的翻译处理各有奇招,显示着不同的翻译的取舍。
  金陵判词正册中,预示着林黛玉与薛宝钗命运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霍译: One was a pattern of female virtue,
  One was a wit who made other wits seem slow.
  杨译: 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
  Her 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 poor maid!
  这首诗中含有两个典故,其中“停机德”出自《后汉书•烈女传•乐羊子妻》,指的是战国时代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要持之以恒求取功名,展现妇女贤淑之德的故事。自此凡是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都被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的贤淑良德。而“咏絮才”则是出自《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讲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少时用柳絮比拟飞雪,展现不凡才华的典故。后来用于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有“咏絮才”,这里喻指林黛玉的文学才华。无论是霍译还是杨译,显然都直接舍弃了典故的文字表现,直接展示典故的内涵。霍译直接将“停机德”译为“female virtue”,而杨译为“wifely virtue”;“咏絮才”在霍译中突出了“才”弱化了“咏絮”,译成了“wit”,杨译注意到“咏絮”与“才”之间的关系,译文“wit to sing of willow-down”表现了文字的表面,却无法表现内涵。显然,典故的翻译在霍杨两个版本的英译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尽管杨译尝试表现典故的外在和内在,但是,显然没有处理得当。事实上二译都采用了意译处理,舍弃了典故。
  又如史湘云的判词诗句: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霍译:The Xiang flows and the Chu clouds sail away.
  杨译:The river Hsing runs dry, the clouds over Chu have flown.
  诗中最后一句判词暗示史湘云的名,包含了两处典故。其中“湘江水逝”是关于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边哭泣,哀悼舜帝亡逝的故事,“楚云飞”则是指楚怀王与朝为云暮为雨的巫山女神梦中幽会之典故。这两个典故都预示着史湘云与丈夫之间的短暂婚姻。霍、杨两译直接表现原句的文字表层,舍弃了其中蕴含的典故。
  又如贾迎春的判词诗句: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霍译: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杨译:Her husband she will have a mountain wolf.
  首句“子系中山狼”中“子系”二字合成“孙”的繁体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用的马中锡的《东田集•中山狼传》里东郭先生和狼的典故,喻凶狠残暴而又忘恩负义的人。这里是映射迎春丈夫孙绍祖的险恶狠毒,描绘出迎春的丈夫恩将仇报的凶残形象。霍译显然是努力想把典故翻译出来,突破不可译之极限,却也只能是译为“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而杨译则是简单将之翻译为“a mountain wolf”。
  可见,即便是霍克斯和杨宪益两位翻译大家,对典故的翻译显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做到既表现修辞格,同时又忠实传达意义。无论是霍译还是杨译都采取了舍弃的方法来解决古诗词中典故的翻译问题。显然,再忠实的翻译也必须面临翻译的取舍或变异。然而,在迎合西方读者,舍弃中国文学经典修辞的同时,遮蔽的往往却是中国文学最独特的魅力。这不得不说是一件翻译的憾事。
  
  三、双关语的翻译
  
  双关语是一种在中英诗词中都普遍运用的修辞手法。有谐音双关也有语义双关。双关具有双重意义表达的独特性,在语言结构和表达上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不可译性障碍。如何选用适当的英语表达方式,既要充分照顾到判词原文的语体风格,又要尽量传达出原文的信息,减少双关语在翻译中信息量的流失,对译者而言是一大难题。
  如元春的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霍译:Through three springs never could with you first spring compare.
  杨译:How can the late spring equal the spring’s start?
  “三春争及初春景”这一句使用了语义双关修辞。从字面上看,曹雪芹似乎在描述春天的3个不同时节,都比不上初春美好。实际上,诗的内涵是指迎春、探春、惜春3个妹妹都比不上被尊为贵妃的姐姐元春。这个双关表现在四姐妹的名字的中文发音“春”字。发音相同,但是此春非彼春,一词双意。霍杨两位译者都关注文字的表现,舍弃双关修辞的表现,用“spring”对应“春”,译出了春天的表面描写,舍弃了的3个妹妹对姐姐的羡慕。显然,双关精华没有翻译出来。
  又如巧姐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霍译:Deliverance came for your afflicted life.
  杨译:In time of need she is lucky a friend to find.
  诗句中的“巧”字,一指巧姐的名字是由刘姥姥帮忙取的,二指巧姐在家族衰败时碰巧得到刘姥姥拯救的幸运。霍译对这一双关的处理是把判词中的“巧”这一中文副词转换成英语名词“deliverance(救助)”,并搭配动词“come”强调困窘时救助的来临;而杨译的处理则是把副词“巧”译为形容词“lucky”,译出了得遇恩人救助的幸运这一层涵义。但是,杨译版本在处理“巧”字上译得过于直接,而且把“恩人”译为“friend”显然不如霍译强调救助而隐去施动者来得文雅。而对于双关修辞两位译者显然都采用了放弃原则,没有译出暗含巧姐名字的这层意义。
  秦可卿的判词: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霍译:Love was her sea, her sky; in such excess
  Love, meeting with its like, breeds wantonness.
  杨译:Love boundless as sea and sky is but allusion,
  When lovers meet, lust must be king.
  原文诗句是谐音双关的典型,“情qing”字重复使用了4次,首先是暗含着判词主人秦可卿的名字“卿qing”,也蕴含着曹雪芹把秦可卿定位成“情爱”的代表。霍译以“love”译情,以“sea”译“情海”,以“sky”译“情天”,避免了“情”字的重复使用,体现了英语语言风格上的重复回避,而在修辞格上则在句中采用了英语诗歌中常用的头韵“sea,sky”,句尾使用尾韵“excess,wantonness”。此外,霍克斯也在两句句首的重复使用单词“love”和“her”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中文的叠韵表现。而杨译则关注判词的表达意义,而舍弃了其修辞的表现。显然,霍、杨二译事实上都没有很好地处理中文古诗词中的双关。这不得不说是翻译上的一大憾事。又或者说霍、杨二译在翻译《红楼梦》时,没有全局的把握,在人名的翻译上下大功夫,以至于在判词的翻译上无法使人名在双关的表现上得到充分展示。
  
  四、拆字的翻译
  
  拆字,又称析字,是中文诗词里一个特殊的修辞手法。中国诗词常常通过把一个汉字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字组成一个谜语,使得诗歌既有内涵也非常有趣。在英语中有一个有点类似的修辞格叫做“anagram”。一个是以偏旁部首拆字,一个是以字母组合拆字,中英文之间的异质语言差异在拆字修辞上有着重要的差异。这无疑对翻译是一个大难题。
  如在金陵判词副册中,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霍译:The day two earths shall bear a single tree.
  杨译:After the growth of a lonely tree in two soils.
  香菱出身乡宦之家,书香门第,三岁里便被拐,后被薛蟠抢为小妾。她的判词预言了她悲惨的一生。诗句中“两地”和“孤木”指的是两个“土”字和一个“木”字,构成“桂”字。这里曹雪芹暗示香菱和薛蟠的正室夏金桂共同分享一个丈夫,最后也是夏金桂导致了香菱的死亡。霍、杨两个译本显然都努力要把这首判词中的拆字结构的象形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英文的单词结构表现出来,直接采用了直译方式对应翻译,尽管英文的诗句表达不合逻辑,但还是很好地将夏金桂和香菱两人共侍一夫这层意思在译文中体现了出来。而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判词的绝妙修辞手法,霍克斯在译文第一册的附录中附上对拆字修辞做了详细的解释:“诗里神秘的“两地”“孤木”凑在一起就是中文的“桂”字。因此第二联的意思就是当夏金桂出现的时候,香菱的命运就被决定了”(范圣宇,《〈红楼梦〉管窥》)。这一注解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诗句的含义,还能使读者清楚地体会到中国汉字的奇妙。不失为一个好的翻译处理。
  
  五、借代的翻译
  
  判词作为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诗词,寓意含蓄,格式特别。大部分的判词都运用了借代来暗示判词的主人,充满神秘色彩,也非常地耐人寻味。借代修辞在英文中同样存在。
  如晴雯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霍译:Seldom the moon shines in a cloudless sky,
  And days of brightness all too soon pass by.
  杨译:A clear moon is rarely met with,
  Bright clouds are easily scattered.
  这两句表面上描写景物,实际暗中点出了判词主人的姓名。雨后天静月明的景色(“霁月”)在汉语中称为晴,彩色带花纹的云(“彩云”)称为“雯”。而且在中国的文化中,“霁月”能用来形容人光明磊落的性格,而彩云也可比喻美好、美丽的女子。这两句在交代了晴雯名字的同时,也描写出晴雯光明磊落、爽直刚硬的美好性格。在霍译版中,霍克斯独具匠心地新造了一个单词“Skybright”来译晴雯的名字,“skybright”与晴雯的名字极其相符。这样的一个翻译处理使得他能够将名字的借代修辞翻译准确到位,基本表现了中文诗词表现同等的效果。杨宪益对于小说人物的名字全部采用音译,因此在这个修辞的处理上,他没有能像霍克斯翻译出暗含的作者意图。
  又如袭人的判词: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霍译:What price your kindness and compliance,
  Of sweetest flower and rich perfume?
  杨译: Nothing avail her gentlemen and compliance,
  Osmanthus and orchid with her fragrance vie.
  袭人是红楼梦中主要丫鬟之一,她的名字由贾宝玉而起,有“花气袭人”之意(来自陆游的《村居书喜》)。在原文诗中,桂兰都是香气很浓的花,用来比喻袭人的名字。霍克斯把袭人的名字译为“Aroma”,在诗中用“perfume”(芳香,香味)来对应她的名字处理借代修辞,和原文中的修辞手法达到了一致。
  可见,对《红楼梦》的翻译,人名的翻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由上文提及的两个例子可看出,霍克斯大胆地把丫鬟的名字进行意译,较好地在修辞格表现上达到同等的效果。而杨译在人名的翻译处理上显然没有全局的把握和重视。霍克斯对人名翻译的处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翻译策略。
  
  六、回文的翻译
  
  回文,也写作回纹、回环。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文体上称之为回文体。回文充分展示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回文不仅体现文字游戏之魅力,同时却也展现作者遣词造句之能事。回文是中文语言一个非常独特的修辞格,要在英文中找到同样正序和倒序都能有意义同时又表达合适的词几乎是不可能的。《红楼梦》中回文修辞法只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中出现: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霍译:The jade belt in the greenwood hang,
  The golden pin is buried beneath the snow.
  杨译: Buried in snow t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he wood the belt of jade.
  原文“玉带林”倒回来就是“林带玉(林黛玉)”。第二句中的“金钗”指的是薛宝钗的名字“钗”,而“雪xue”与她的姓“薛xue”同音。霍杨两译事实上都舍弃了回文修辞格,舍弃其暗含的意义,而直接进行表层意义的翻译。不过,在霍译版本中,霍克斯在附录中详细的解释了这首判词:“两株树组成了中文里的‘林’字,而‘玉带’是‘黛玉’倒过来:‘黛玉’的‘黛’指的是画眉的黛,但读起来像是‘带’。‘玉’的意思是宝玉。那堆雪隐藏着宝钗的姓‘薛’。‘金簪’是她的名字‘宝钗’,意思是‘宝贵的簪子’。诗中第三行的‘林’仍然是黛玉的姓(‘林’的意思是‘森林’)”(范圣宇,《〈红楼梦〉管窥》)。这一翻译处理弥补了翻译处理的中舍弃,在某种程度上介绍了中文独特修辞的存在。而杨译同样没有很好地处理回文修辞,只不过调整了后两句诗的顺序,以此和前两句对应,先描写宝钗再描写黛玉。这个灵活的改动使前后诗句变得统一协调。此外,杨宪益在“金钗雪里埋”这句的译文中增加了一个形容词“broken”,暗指原本华贵但最终却被丢弃在雪地里的的残旧金钗,生动地凸显了宝钗被宝玉冷落的凄凉形象。
  
  七、总结
  
  通过上文中的比较和分析研究,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文的诗歌辞赋中有着独特的修辞表现和文化涵养,这些事实上都是中文语言文化的精髓和价值所在。如何有效地把中文语言文化中特有的语言魅力和价值介绍给世界其他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课题。诗词歌赋是独特的艺术表现,其艺术的内涵和外在的艺术表现力同等的重要。如果只是择其意而舍其形,或择其形而舍其意,事实上都没有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霍、杨两个《红楼梦》译本都对其中金陵判词中不同修辞进行了翻译处理,并努力地达到各自的翻译初衷。然而,从上文中的翻译分析来看,无论是霍译还是杨译事实上都没有很好地在翻译中保存中国语言文化中所特有的修辞手法,尽管都关注到了中文诗词歌赋的差异魅力。这不得不说是翻译上的一大憾事。
  诚然,在异质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的取舍,但是舍弃的不应该是文化的差异性。尽管,在世界不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求同是理解的基础,但是存异却恰恰是自我独特文化身份的表现。中国语言文化对世界的贡献不应该是仅仅表现大同,更应该表现差异,因为世界文化只有在差异的空间才有可能绽放更加多姿多彩的魅力。
  藉此,我们呼吁更多的学者专家关注中英异质语言之间翻译的差异性表现。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通过翻译向世界介绍中国,凸现共同基础上差异的美。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其庸,李希凡.红楼梦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2、范圣宇.《红楼梦》管窥——英译、语言与文化[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胡淑婷,叶峰.从双关语的翻译看杨宪益的翻译观[J].大学英语,2006(3).
  4、贺新辉.红楼梦诗词鉴赏辞典[M].紫禁城出版社,1990.
  5、刘士聪等,《红楼梦》翻译研究论文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6、李绍年.红楼梦翻译学概说[J].语言与翻译,1995(2).
  7、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8、王静.《红楼梦》金陵判词翻译评析[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3).
  9、朱晓茜.《红楼梦》诗词曲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和赏析[J].红楼梦学刊,1997(3).
  10、王治奎.大学英汉翻译教程[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
  11、袁莉.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3).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的次级贷引发的金融危机、20世纪80年代初的拉美经济危机、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1年的阿根廷危机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影响。一味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排斥政府干预的新自由经济的政策带给全世界包括美国自身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或许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的本身也表明了新的经济理论产生的必要性,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的必要性。  关键词:美国次级贷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新自
期刊
摘 要:2009年上海全市公交行业将全面回归国有控股。文章从此事件出发,通过对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和产品属性来分析公用事业为何会逆私有化和规制重构的必然性,并探讨政府以后如何更好地来发展公用事业。  关键词:公用事业 市场化 规制重构    上海推进公交优先发展工作会议于2009年3月28日举行,会议宣布启动新一轮公交改革,上海全市公交行业将全面回归国有控股。这意味着,曾经历从国有推向市场这一“
期刊
摘 要:我国铁路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并且将继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铁路产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决定了我国铁路产业的规制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逐渐的借鉴和摸索中走出自己的路来,最适合的才会是最后的。  关键词:铁路产业 政府规制 激励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严格管制对我国铁路行业的恢复与发展,保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全国铁路总营业68000里程超过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介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含义和趋势入手,着重分析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来阐述、分析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江西    产业结构是指某个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关系或各个产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介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含义和趋势入手,着重分析江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知识
期刊
摘 要:个人所得税既是筹集税收收入的工具,又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在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是最重要的主体税种之一,发挥着聚集国家财政收入、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实际执行中存在税负不均、税率设置及税制模式不合理,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文章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存在的公平性问题,并提出几点完善建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现
期刊
Abstract: As a great stylist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Flannery O ’Connor mainly set her stories in the southern America with the focus on the spiritual realm of the modern people with a weakened Chri
期刊
摘 要:企业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竞争,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以战略为导向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在整个预算管理循环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一项环节。文章通过浅析我国传统的预算考评指标设计和现行的预算考评指标设计现状,结合平衡记分卡的思想,构建与思考我国企业全面预算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考评指标 平衡记分卡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摘 要:干部的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文章就如何做好干部的考核任用展开论述,以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每一个个体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使党的事业得到最好的发展。  关键词:干部管理 考核任用    干部使用问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干部的思想行为出现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使干部的考核任用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从这些年部队暴露的一些问题看,许多是与
期刊
军事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军人身上,经过各种投资而形成的具有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心理和健康等要素的总和。任何形式的投资都面临着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军事人力资本投资同物质资本投资一样,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一、军事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主要形式    (一)投资规划风险  军事人力资本投资以国家和军队为主,以国防费的形式开支,官兵家庭和个人的投资为辅。由于军事人力资本投资具有不可
期刊
摘 要:旅游业是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是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行业之一。在国家政府的领导下,我国旅游产业在20多年的发展中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文章在分析了我国旅游产业现行的各项产业政策,指出我国政府职能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方向和实施方法,以促进我国旅行社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旅游产业 政府规制 政府职能误区    旅游业是我国近年来国民经济中发展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