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语言文字 感受语文本色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w_2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月,有幸参加了一场演绎本色语文的课堂之旅。在这里,语文教师褪去了浮华炫目眼花缭乱的外衣,还原了语言文字真情实意的本色,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一次返璞归真的蜕变。在经历了红尘俗世的历练、高端科技的迷幻后,语文再次回归了原点,恢复了自己的本色。
  在名师肖培东的深情引领下,我感受到了朴实文字背后隐伏的难以言说的悲痛;在名师熊芳芳的犀利解剖下,我体会到了不同译本背后潜伏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孙秀东老师对大众神话的剖析下,我意识到了中国语言文字在新时代被赋予的新内涵……其中谭兴会老师讲授的《炮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教师着重抓住人物的五处神态描写,让学生体会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高尚的奉献精神。这一独到的认识使文章重点凸显,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读-寻-思”逐步感受炮手的心理,教学结构的设计可谓精巧。板书设计更是巧妙绝伦,文中炮手亲手炸毁了自己唯一的房子,课堂上谭老师亲自扯掉了自己精心寻找的房屋图片,然后郑重书写了“奉献”两个大字,结合富于抒情意味的结尾,让情感在每一个人胸中激荡,让情感在结尾中升华。
  在感动的同时,再次细细体味文章,我又多了些发现。通读了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黄老师认为,本色语文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从语言角度出发,我发现《炮手》一文还有几处语言值得细细体味。
  一、“平民”抑或“战士”?
  人物内心的情感一定得外现吗?
  谭老师在教学前三处将军与士兵对话时,引导学生通过神态来感知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表象到内心。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
  但接下来谭老师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士兵的话。学生们在教师的指点下,带着担忧带着紧张颤抖着进行朗读,我觉得这种理解与原文不符。
  试想,这样的语气在战场上不让人奇怪吗?如果第一次将军忽视了,那第二次、第三次呢?
  通过最后一节炮手低沉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平民,而是一个战士,甚至可能是一个经历了数次战火洗礼的战士,哪怕是亲手炸毁自己仅有的一点财产,也没有丝毫犹豫、没有毫厘之差的刚强坚毅的战士。
  “是,将军!”
  “看得很清楚,将军。”
  “我看到了,将军。”
  三句简单凝练的话中,离不开的是“将军”,这是一个绝对服从命令的战士,但战士也是人,我们可以通过他的神态,感觉到他平静心湖下的暗潮汹涌。
  语言的貌似平静与内心的汹涌激荡,这迥然不同的两种表现不更能突出人物坚强的意志吗?情感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意志又是一种特殊的情感。
  故事情节发生在同一背景、同一国家的另一部小说《蜡烛》,伯诺德夫人和她幼小的儿女设法保护情报,最终通过小女儿的机智保护了情报。从“脸色苍白”到最后的“娇声”,人物的内心不也没有外现出来?再如邱少云为了革命胜利,咬紧牙关强忍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地插入泥土,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古人亦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之说,在这些感人事例的启迪下,学生也应该能通过人物内心与显现的不同来感受人物的高尚。
  二、“看来”还是“事实”?
  这篇短篇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是毋庸置疑的,但我觉得谭老师对文中另一位人物——将军的分析是不够到位的。将军除了推动情节发展以外,还应该有着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将军的一句话很令人寻味:“这座农舍看来不太结实,它全垮了!”“看来”一词很值得推究,它大意是粗略地判断。那么,农舍是不是就真的不太结实,一炮就能导致它全垮呢?
  我觉得可以让学生找找炸农舍的原因及优劣,原因:德军驻地(不太结实不合情理);劣势:远(将军用望远镜)、有障碍(丛林背后);优势:自家的房子。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我们还能够找到第二个原因:这里是炮手的家乡,那是炮手家的房子。这时候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一炮就能全垮?从揣摩人物的内心自然地深入分析事情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情到理学习,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想什么”,仅仅停留在事情的外在层面。
  教师深情化的结尾完全可以变成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这里想象表述:这可能是炮手亲自造的房子,房顶上有他亲手铺设的红瓦,这里有他的欢笑,有他美好的回忆……
  三、“奉献”还是“牺牲”?
  奉献是指恭敬地交付,献出付出,泛指向国家贡献。牺牲有放弃、舍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可见这两个词程度上并不一样,牺牲是极端的奉献,就是把一切(包括生命)都奉献了。
  尾句:“炮手低沉地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为什么作者在写完前句话后,还要写后一句话呢?无疑,在这里,后句是对前句的一个补充,是对“仅有的一点”的强调,为了国家利益,愿意献出所有,哪怕是自己唯一赖以生存的房子。
  “炸”这一动作本身带有一种损害、毁灭的意味,通过“炸”我们一方面能感受到炮手内心的痛苦煎熬,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他为大家舍小家的壮烈情怀,让人在悲痛中对人物肃然起敬。内心的痛楚源于对家的依恋,炸毁的坚定却源于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亲手炸毁自己温暖的家园,这里的矛盾冲突应该是全文中最尖锐的,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最能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突出文章主题的。
其他文献
较之于数学、物理等理科来说,语文课的吸引力不强。但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能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课文就是其中之一,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导入方法。  一、历史事件导入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内容涉及历史事件,由历史事件导入,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由200
[摘 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对各职业院校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评价标准具有意义。研究者对湖南省某幼专为例,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及学前用人单位园长进行了调研,对大专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专层次学前教学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不太令人满意,岗位标准与培养标准脱节,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念冲突,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指
摘 要: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业压力大、情绪波动强,此时正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关注到学生各项变化,并采用积极的策略加以调整。高中阶段班主任教师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中重要环节。作为高中班主任教师。应关注到学生情绪波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充分利用社交平台、主题活动、日常渗透等形式,完成班级德育。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德育工作成为新课程改革之下的重要教育环节,学校教
不久前,某中学一名13岁的中学生跳楼自杀。事发前一天,其父母刚刚从网吧将已失踪一周的孩子找回。事发当天清晨,该生背书包出门时没有任何异常迹象。从电梯的录像上看,该生进入电梯后没有一丝犹豫,直接按下了24楼的按钮,几分钟后,便从该层露台一跃而下。据目击者称,当时他双臂伸展、面朝大海。后来在他的日记中得知,他所迷恋的一个电子游戏中,主人公就是以这个姿势飞向大海、斩妖除魔的,最后以自杀的方式得享极乐。他
[摘 要: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任务,小学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领头人,小学班主任承担着面向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责任。立足于小学生的个人品德培养和个人素质的提高,展开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工作。在当前这个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除了在学校和课堂中获取知识以外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产品获得一些各式各样的信息,或者通过接触一些网络游戏学习到一些知识。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
算起来,父亲走了十四年了,远在他乡的我常常想起他,父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清晰可见,往事历历在目,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无尽思念。近段时间,不知昨的,晚上时常梦见父亲,或许是今年没有回老家给他老上坟的缘故吧。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村人,纯朴,善良,憨厚,山区农民的优秀品质都集中在了他的身上,我一直认为父亲可亲可敬。父亲和母亲一手把我和哥哥拉扯大,一直到我们兄弟俩共同读完四年大
[摘 要:导学案是新课改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升课堂实效具有重要作用。为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需要有效设计导学案,让导学案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文章基于导学案使用教学经验,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实现高效课堂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导学案;高效课堂]  “导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为了进一步
[摘 要: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我国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师积极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方式,以此更好的满足新时期的要求。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它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率还有待提高。以下就提高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
[摘 要: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针对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中职学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分层教学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要通过确定不同的层次目标,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中职学生英语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
传统作文教学指导课,教师偏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去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这样的作文指导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学生生活贫乏,缺乏发现生活美点的慧眼。即使审题准确了,立意深刻了,又能怎样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陈旧单一,语言平淡拗口。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不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方法,而是指导学生去解决内在知识情感的储备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