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下搞好课时目标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se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如何以人为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本文就如何搞好课时目标教学设计,对自己在实施目标教学设计中所使用的原则、目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加以阐述。旨在与同行们共同商榷,以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 原则 内容 程序
  
  新课程、新教材的使用标志着新课改正式进入具体的实施操作阶段。新课标强调: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尝试,自我发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而且新课标还注重“人的发展”,无论是课程设置、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关注学生的发展等一系列教学理念,都是围绕着学生这一主体展开的。因此教师理应以新课标为指导,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情感态度、语言技能和知识以及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新课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应有些特点—这就是说,需要特别的明确性,学生的独立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在这里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的意识中不明确的、模糊的、肤浅的表象越少,压在他们肩上的学业落后的负担就越轻,他们的思想对于学习新教材的准备就越充分,他们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就越好。”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确教学目标,搞好目标教学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实践目标教学,让学生明确目标,认定方向,突出重难点,集中精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歼灭战”,进而高效率地获得新知识。笔者现就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The Essential Principles课时目标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实践目标教学设计活动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常需遵循如下原则:
  1. 目标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Goal)
   在英语教学中,首先设计课时的教学目标,以此为中心,设计课时内的各种活动使教学过程、方向明确,有的放矢。
  2. 程序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ocedure)
   依据自己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目标水平和知识结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序地设计教学过程,并选择恰如其分的教法和学法。
  3. 启发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Heuristics)
  目标教学的设计应是在老师的启发下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有效过程,它应富有启发性、兴趣性、幽默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和写方面都得到发展的过程。
  4. 面向全体原则(The Principle of Facing All)
  目标教学的设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都有学习思考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5. 整体优化原则(The Principle of optimization of All)
  科学地处理好教材、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能使它们产生整体优化效应,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遵循以上原则有助于课时目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的确定和基本程序的有效实践。
  
  二、The Main Content 课时目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 明确教什么Knowing what to teach
  此时需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②本课时的教学内容;③学生的认知水平。
  2. 设计怎样教Designing how to teach
  此环节是关键之处,也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教学内容呈现过程的设计;②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③预期反馈信息及其相应对策的设计。
  3. 检验教学效果(Checking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三、The Essential Procedure课时目标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一)进行教学任务分析
  1. 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
  ①分析教材整体结构与各知识层之间的关系;②分析认知前提;③分析知识的呈现方式。
  2. 确定教学内容结构
  ①围绕应抓住的主要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有效取舍,科学调序,使教学内容的组织符合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②了解新知识的背景,为本课时的目标教学提供前提和热身。
  ③ 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技能训练点和情感因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从而确定完成课时目标所需要的学习类型。
  (二)分析学生情况
  1. 对学生情感意志的分析
  ①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喜欢还是厌烦;②分析学生的意志力,是坚定的还是脆弱的。③分析学生对表扬或批评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以上分析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还要考虑到个体情况,以实现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师生双边活动关系的分析
  1. 选择师生互动课堂交往方式
  ①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提供恰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② 设计学困生的课堂行为,为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及时加以表扬,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③ 设计小组教学活动,明确小组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规范,使课堂上形成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
  2. 设计讲练结构和作业
  ①讲的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按照认知规律及知识的逻辑关系理出讲解线索,形成讲授提纲,对重点、难点着重讲解,对于易点要少讲。
  ②练的设计:练的内容、标高要与教学目标有效对应,做到训练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讲练的设计:可先讲后练,先练后讲,边讲边练等,围绕教学目标可采用讲与练的多层次螺旋式上升结构,达到反复强化训练的目的。
  ④作业的设计:根据目标教学的要求,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难易适中,对于重难点,设计的作业量比重可大一点,对于拔尖生可适当准备一些选做题,而对于学困生可降低要求,适当布置一些基础性的题,真正体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4. 设计信息反馈,便于及时纠正错误
  ① 在学生单独回答问题时,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②在分组讨论活动中,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③在批改练习中发现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情况。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可集体讲解纠错,时间允许也可面批。
  (四)选择教学媒体
   1.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媒体。
   2. 根据课型选择媒体。比如复习课,因其容量大,可选取多媒体,效果较好。
   3.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实效性选择媒体。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然,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是这项艺术的传播者。如何做到省时高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永恒主题。在课时紧,内容多,任务重的情况下,搞好课时目标教学设计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它可以让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09.
  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 [Z].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中学英语创新教法 [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06.
  4.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7.
其他文献
特殊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所有残疾儿童的基本人权,在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的前提下,教育机构应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 Speci
为探讨犬常见肿瘤的发病规律,试验收集哈尔滨地区2016—2017年宠物医院部分犬肿瘤病例71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犬肿瘤进行病理学诊断,并对患病动物的品种、性别、年龄、发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声学造影对肺动静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左侧肘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结果 :7例患者均为右心显影后 3~ 5个心动周期 ,左心开始显影 ,且右心的造影剂消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是一种成熟的证券交易制度,已经为各国和地区证券市场广泛采用,是证券市场一种重要的交易方式。融资融券交易有很多积极效用,包括提高市场流动性,缓冲市场波动,发
学位
何立伟是我欣赏的文学兄长,他的短篇《白色鸟》我大学的时候就读过,印象极深,汪曾祺先生称之为“唐人绝句”、“诗化小说”。后来知道他画画,起初是漫画,多用硬笔。近年又开
心房纤颤 (房颤 )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和心血管突发事件密切相关。过去 10年的研究表明 ,非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者发生心血管突发事件的机率较不合并房颤者增加了大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前,美国次级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席卷全球,一贯崇尚自由市场机制的英美多家大型商业银行岌岌可危,纷纷国有化。相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却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景象,2008年创造出
学位
本论文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问题。   股权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和扩张的主要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作为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收购与反收购一直
学位
当前,世界城市发展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设创新型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的十八大中,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被提出,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