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动力,“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并将其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核心高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科技革命及相关产业变革的充分肯定,并以此为契机加速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动知识产权向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纵深方向发展。本文以下结合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两方面战略的实施进行讨论,分析其内在联系,促使其更好地为现代化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模块化;知识经济
一、创新驱动发展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的,这一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知识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革命态势愈演愈烈,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战略的提出,也是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知识创新的充分肯定,预示着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形态得到了认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力量的主动权。而从十九世纪开始,科技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无论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还是知识产权的管理,最终都依赖技术的现实化创新。
就目前来说,知识经济时代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来开了序幕,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科技领域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型领域,不断探寻基本科学更深层次的问题,能源、环境、生命科学、材料、网络……呈现出较差融合、多为复杂的态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还有一层深意:截至目前,中国错过了21世纪前所有的技术革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导致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中国近代,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而当前被誉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黎明”,中国也具备了充分的变革发展条件,采取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中国梦的飞跃,是不容错过的时机。
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如同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创新驱动是知识产权完整构成的前提条件,而知识产权是对创新驱动的成果总结,两者的共同努力是促使科技革命发生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从发达国家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提升科技水平的出发点,并把知识产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是由于,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实现转化后会到来巨大的利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布局,也就意味着掌握未来经济的主动权。
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科技创新的进步行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截止目前,我国各类商标注册、版权注册、专利发明注册等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随着创新驱动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影响,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在08年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文件,文件中强调,要将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组成部分,全面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下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行基础
1.创新经济理论
十九世纪出,“创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被提出,重点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战争”——经济竞争。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体系的崛起,“创新”的理念及其应用开始被广泛关注,并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可以说,二十世纪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第一的经济强国,与重视创新科技发展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世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竞赛——科技经济竞赛。将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一席之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带动改了新一轮的大国崛起,中国、美国、俄罗斯等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一些跨国性的科技研发企业纷纷成立,呈现出一种“分布式”的经济活动形态。
分布式的经济形态强调不同领域的分工与合作,弱化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企业是绝对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形成了经济、文化、知识传播的新形势。国际著名的创新性公司如苹果、三星、施乐等,一方面推动创新科技经济模式的融合与竞争,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知识产权的迅速集中化,重新界定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2.模块化运行机制
模块化运行机制是创新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形式,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集群促进分工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逐渐“以点带面”,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各自分工,如品牌创建、区域技术穿心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最典型的模式,研发、品牌、生产等各部分功能的分离,形成以企业为龙头的“地理分散模块”。
长期以来,中国在模块运行机制中处于最低端,即生产模块。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世界工厂”的格局,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发展进步,这种格局也在悄然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人力资源成本逐渐上升,国内模块化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向国外发展。
总地来说,实行知识产权战略就必须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同时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其在提升创新性为重点的创新主体模块中,如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国家体制的充分介入,必须从产业转化层面做起,避免知识产权外流的事件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而知识产权则体现出对科技财富的尊重与保护。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与科技一辆马车上的两只轮子,决定了我国综合经济实力能走多快、走多远。根据“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内容,截止到2020年,要将我国打造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的高附加值、科技的高效率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新与产业的结合,保护社会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最终落实到创新性经济增长模式中来。
参考文献:
[1]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J].现代法学,2014,03:48-61.
[2]李顺德.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5:537-547.
[3]吕亮.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法制与社会,2015,25:250-251.
[4]田金涛.浅析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1:6-7.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模块化;知识经济
一、创新驱动发展对知识产权战略的推动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党的“十八大”上正式提出的,这一战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知识经济体系逐渐形成,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产业革命态势愈演愈烈,为我国下一轮经济发展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这一战略的提出,也是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知识创新的充分肯定,预示着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形态得到了认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事实上,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经济力量的主动权。而从十九世纪开始,科技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无论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还是知识产权的管理,最终都依赖技术的现实化创新。
就目前来说,知识经济时代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来开了序幕,以互联网为典型代表的科技领域开始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型领域,不断探寻基本科学更深层次的问题,能源、环境、生命科学、材料、网络……呈现出较差融合、多为复杂的态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还有一层深意:截至目前,中国错过了21世纪前所有的技术革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导致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落后,尤其是中国近代,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而当前被誉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黎明”,中国也具备了充分的变革发展条件,采取技术创新战略,实现中国梦的飞跃,是不容错过的时机。
创新驱动和知识产权如同一辆马车的两个轮子,创新驱动是知识产权完整构成的前提条件,而知识产权是对创新驱动的成果总结,两者的共同努力是促使科技革命发生的关键要素,缺一不可;从发达国家来看,知识产权保护是国家提升科技水平的出发点,并把知识产权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这是由于,科技与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实现转化后会到来巨大的利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布局,也就意味着掌握未来经济的主动权。
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科技创新的进步行为极大地促进了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截止目前,我国各类商标注册、版权注册、专利发明注册等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体系。随着创新驱动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影响,中央政府也高度重视,在08年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文件,文件中强调,要将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成为创新驱动战略的组成部分,全面引导知识产权保护的开展。
二、创新驱动发展下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行基础
1.创新经济理论
十九世纪出,“创新”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经济学领域被提出,重点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战争”——经济竞争。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经济体系的崛起,“创新”的理念及其应用开始被广泛关注,并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可以说,二十世纪美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第一的经济强国,与重视创新科技发展有直接且密切的联系。
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下,世界各国开始了新一轮的竞赛——科技经济竞赛。将科技创新能力与市场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资源配置体系,从而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一席之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带动改了新一轮的大国崛起,中国、美国、俄罗斯等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一些跨国性的科技研发企业纷纷成立,呈现出一种“分布式”的经济活动形态。
分布式的经济形态强调不同领域的分工与合作,弱化国家与政府的概念,企业是绝对的主导地位,并由此形成了经济、文化、知识传播的新形势。国际著名的创新性公司如苹果、三星、施乐等,一方面推动创新科技经济模式的融合与竞争,另一方面,也推动着知识产权的迅速集中化,重新界定了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2.模块化运行机制
模块化运行机制是创新经济理论在现实中的形式,以企业为主导,以产业集群促进分工发展,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逐渐“以点带面”,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实现各自分工,如品牌创建、区域技术穿心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最典型的模式,研发、品牌、生产等各部分功能的分离,形成以企业为龙头的“地理分散模块”。
长期以来,中国在模块运行机制中处于最低端,即生产模块。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了“世界工厂”的格局,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是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发展进步,这种格局也在悄然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人力资源成本逐渐上升,国内模块化经济体制逐渐形成,并进一步向国外发展。
总地来说,实行知识产权战略就必须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同时要从国家层面上关注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其在提升创新性为重点的创新主体模块中,如孵化器、创客空间等,国家体制的充分介入,必须从产业转化层面做起,避免知识产权外流的事件发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动力,而知识产权则体现出对科技财富的尊重与保护。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与科技一辆马车上的两只轮子,决定了我国综合经济实力能走多快、走多远。根据“十一五”期间提出的“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文件内容,截止到2020年,要将我国打造成为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的高附加值、科技的高效率转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满足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创新与产业的结合,保护社会创新的积极性,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充分挖掘国内外市场需求,最终落实到创新性经济增长模式中来。
参考文献:
[1]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制度变革[J].现代法学,2014,03:48-61.
[2]李顺德.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05:537-547.
[3]吕亮.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法制与社会,2015,25:250-251.
[4]田金涛.浅析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