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莲藕防褐变剂配方优化及保鲜效果研究

来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deand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得到鲜切莲藕最佳的复合防褐变剂配方,以柠檬酸、抗坏血酸、天冬氨酸质量分数为因素,褐变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鲜切莲藕复合防褐变剂配方,在此基础上将处理后的鲜切莲藕置于冰箱中冷藏,研究优化防褐变剂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响应值的显著性表现为:无水柠檬酸>抗坏血酸钙>L-天门冬氨酸,最佳防褐变剂配方为: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L-天门冬氨酸.与对照相比,优化防褐变剂处理可显著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并延缓还原糖的生成,抑制鲜切莲藕褐变,抑制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速率,对莲藕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褐变底物总酚含量的消耗和褐变相关酶活性上升.因此,优化防褐变剂(1.0%无水柠檬酸+0.1%抗坏血酸钙+0.2%L-天门冬氨酸)结合冷藏可较好地延缓褐变发生,延长贮藏时间达4d.
其他文献
以市售蒲公英根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分离和活性跟踪相结合的方法优选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通过倍半稀释法测定蒲公英根不同组分对人、畜禽等9种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评价各组分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的分离工艺为:70%乙醇回流提取后,用D101大孔树脂柱分离,其中,水洗脱之后的70%(体积分数)乙醇洗脱部位为蒲公英根的抗菌抗炎活性部位,即蒲公英根抗菌抗炎活性组分;该组分黄酮含量相对较高,且对9种供试菌具有较强的广谱
采用水提法提取荸荠多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参数,并对荸荠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得率最高的提取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80%、料液比1:5(g:mL)、解析时间32 min、提取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荸荠多糖提取率为17.86%.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荸荠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OH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OH的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是0.142、0.177 mg/
流行病学研究揭示红肉摄入过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但机制未明.血红素铁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红肉、肝脏、血液中的有机铁,为探究红肉摄入对结直肠癌肿瘤发生及增殖的影响,并进一步解析作用机制.该文建立原发结直肠癌肿瘤小鼠模型,发现在血红素铁的干预下,能够显著增加氧化应激及结直肠癌肿瘤的发生发展程度;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在动物模型的结肠组织中,血红素铁刺激结直肠癌肿瘤小鼠,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p-H2AX及p-STAT3表达量均会上调,同时肿瘤组织较瘤旁组织表达更为明显,
大肠杆菌为低感染剂量肠道致病病原体,可引起严重的食品公共卫生问题.该研究从细胞壁通透性、胞内K+和生物大分子泄露、细胞表面疏水性、细胞膜通透性和表面zeta电位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4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机制.研究发现,SIF4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0.4 mg/L;SIF4处理后菌体稳定期与衰亡期提前;细胞壁通透性与SIF4浓度及温育时间呈正相关,温育1 h后,组别间细胞壁通透性有显著差异(P<0.05);胞内K+泄露随SIF4浓度升高和温育时间延长呈递增趋势;胞内生物大分子泄露随SIF4浓度升高与
为探究金银花醇提物在体外仿生消化中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规律,通过测定模拟胃肠消化前后金银花醇提物中12种成分含量、总体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OH)清除率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并进行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变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酚酸类成分含量随模拟胃消化时间延长而降低,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黄酮类成分含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在模拟肠消化过程中无显著性变化(P>0.05).仿生消化过程中环烯醚萜类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消化产物总体抗氧
牛乳酪蛋白是引起婴幼儿过敏的重要来源.为分析不同来源的牛乳酪蛋白过敏原性差异,并通过蛋白酶水解实现低水解度下高效消减牛乳酪蛋白过敏的作用,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酸法酪蛋白、酶法酪蛋白和胶束酪蛋白原料差异以及制备方法对牛乳酪蛋白过敏原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蛋白酶水解消减酪蛋白过敏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制备方法获取的酪蛋白过敏原性差异明显,酶法酪蛋白和胶束酪蛋白具有更高的过敏原性.对具有高过敏原性的酶法酪蛋白采用4种单酶水解时,均获得了较低的残留过敏原性,其中菠萝蛋白酶具有最优效果,残留抗原性降低至9%,对应水解度
为解决发酵核桃乳的乳化稳定性和脂肪氧化问题,筛选合适的乳化稳定剂和抗氧化剂,并进行调配优化.结果表明:添加0.04%(质量分数,下同)果胶、0.02%结冷胶和0.6%羧甲基纤维素钠,发酵核桃乳的稳定性最好,此时乳化稳定系数为0.44,离心沉淀率为7.80%;比较维生素E、维生素C、D-异抗坏血酸钠和茶多酚对发酵核桃乳在储存过程中脂肪氧化的影响,通过分析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确定了当0.016%的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能抑制2-十一烯醛、辛酸的产生,并明显减少己醛
以食品级蜡米糠蜡、蜂蜡、巴西棕榈蜡为凝胶剂,以大黄鱼鱼油为基料油,构建了3种油凝胶体系,系统地分析了3种凝胶体系的外观形态、持油率、流变行为、凝胶晶型及熔化结晶曲线,并对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3种凝胶剂临界凝胶浓度为3%.蜂蜡持油率98%以上,棕榈蜡最差;油凝胶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失模量(G″),但G′随着角频率的增加而增加;3种油凝胶均存在α、β、β′晶型结构,并以α和β′型为主;熔化结晶曲线显示,随着凝胶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结晶过程中结晶温度和熔化过程中熔化峰值温度均提高;结构表征发现,米
研究蜂王浆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48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环磷酰胺模型组、酪蛋白组以及蜂王浆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每天腹腔注射80 mg/(kg bw)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各组小鼠经不同样品连续灌胃30 d后测量小鼠体重、脾脏和胸腺质量及HE染色观察脾脏与肝脏的形态、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含量、细胞因子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睾酮含量.造模后,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小鼠脾脏和肝脏镜下形态学结构紊乱,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L-6水平显著降低,T/
以驴头骨肉冻的持水力、质构、流变性及感官评分为指标,改变复配胶中魔芋胶卡拉胶的质量比及体系中NaCl、蔗糖添加量,研究其对驴头骨肉冻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卡拉胶在复配胶中起主导作用时,可以明显提高驴头骨肉冻的凝胶特性,当魔芋胶/卡拉胶质量比为1:4时,体系的黏弹性最好,硬度和咀嚼性最高.因此,通过添加魔芋胶/卡拉胶复配胶优化驴头骨肉冻生产的方法可行.在上述体系中添加NaCl或蔗糖可导致体系凝胶特性发生显著变化,适量的NaCl可以提高体系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而蔗糖会使凝胶结构减弱,产品感官品质下降.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