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颜值”,更要健康

来源 :食品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GK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色彩逐渐成为食品商家的销售卖点,色彩营销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种差异化销售策略。不过,在口味方面,有些产品并不如颜色那样来得惊喜,有些鲜艳颜色的来源可能也不那么健康。有关专家指出,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将安全与质量放在首位。
  粉红的“樱花泡面”、紫色的“星空葡萄果茶”、淡蓝的“蓝椰拿铁”、绿色的“泰式柠檬茶”……近年来,色彩逐渐成为食品商家的销售卖点。色彩营销是一种对产品、包装等配以恰当颜色,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当色彩营销进军食品行业,又有哪些问题值得消费者注意呢?近日,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彩色食品畅销
  美团数据显示,某咖啡品牌的一款蓝色冷饮在同类型产品中销量最高。据该品牌员工称,这款蓝色冷饮销售最旺的时候,每天下午4点钟左右就会售罄,同类产品中以绿色为主的牛油果味儿的冷饮在销量中也排名靠前。
  “购买这杯饮料不光是因为它的口味,也是因为喜欢它的颜色。浅蓝色看起来很清凉,让人觉得能消暑。”经常买这款饮料的消费者张女士告诉笔者。
  有营销理论认为,产品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兴趣。而在“第一眼”中,色彩的决定因素占67%。近来,色彩营销的策略受到不少食品商家的青睐,并且常常与“季节限定”等营销手段共同出现。例如,粉红色的樱花、白桃是“春季限定”食品中的常见元素,蓝、绿等冷色构成了今夏茶饮和甜品的新潮流。而在天气转凉的秋冬季节,南瓜、焦糖等口味的暖色系食品则为消费者营造了温暖舒适的氛围。
  部分消费者表示,自己购买这些“高颜值”的限定产品时,通常是出于“样子好看”“图个新鲜”等心态。但在口味方面,这些产品有时并不如颜色那样来得惊喜。在某款粉红色“樱花泡面”的销售评论中,一些消费者表示“樱花味儿不明显,和普通泡面吃起来没什么区别”。也有人评价说:“印象中粉红色食物应该是甜味,这款泡面吃起来是咸味,有些违和。”
  专业营养师何可钧表示,随着现代人接触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人们对食品色彩的接受程度也在慢慢改变。食品色彩的明度、饱和度、搭配及其气味、包装等,都是影响人吸引力的因素。“蓝椰拿铁”等产品瞄准了消费者追求清凉感的心理,配合舒适的色彩和“冰雪”“湖泊”等营造清凉氛围的产品名称,实现了“出圈”热卖。
  色素使用要规范
  尽管部分食品在视觉上对消费者形成了吸引力,但其鲜艳色泽可能不那么健康。
  近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次抽检中,许多茶饮门店热销的“泰式柠檬茶”被检测出违规添加合成色素日落黄。据媒体报道,江苏一位消费者也反映,前不久購买了一款蓝色的“网红生日蛋糕”后,皮肤、舌头、桌布等被染上了大片蓝色,用水清洗也无法洗掉。
  何可钧认为,合成色素对于人体来说是外来物,其中含有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成分均可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2014)对食品中合成色素可使用的种类、最大使用量、纯色素含量等进行了规定,以保证其使用不危害人体健康。不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使用合成色素的产品,长期过量食用,可引发过敏、炎症、神经性头疼等症状。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食用色素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是经过长期研究和严格的风险评估决定的。一般来说,食用色素在食品中占比很小。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规的产品,不过量食用并不会严重危害健康。消费者如对色素存有疑虑,可以在尝试颜色新奇的食物时,参考包装上的成分表,尽可能选择使用天然色素的产品。
  健康才是第一位
  有专家指出,色彩营销进军食品行业,实际上主打的是一种差异化销售策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我国的食品行业在经过高速发展后,已经进入一个产品、渠道拓展、推广模式和创新理念同质化的全面同质化时期。因此,差异化销售策略便成为企业在众多同行中脱颖而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无论是“色彩营销”,还是“季节限定”,本质上都体现了商家的小众化销售理念,这可能也是整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朱丹蓬还表示,新生代群体构成了这类小众化食品的消费主力军。新生代在消费思维与消费行为上与传统消费群体不同,有着追求新颖潮流的喜好。这也成为整个食品产业端快速迭代的原因。一般来说,当前产品的迭代周期普遍为一到两年。当产品无法跟上新生代的消费思维时,它们就会因“过时”而被抛弃。
  何可钧建议,食品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将安全与质量放在首位。对商家而言,食品着色可选用一些从动植物、微生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如蓝色可来源于藻蓝蛋白、蓝莓等物质。相比化学生成的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许多还带有功能性和生理活性。一些接近自然色调的食品虽然在视觉上没有很大的冲击力,但在口味上并没有什么影响。消费者在生活中,还是应该少选择含大量添加剂、香精、合成色素等过度加工的食品。
  有营销理论认为,产品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的兴趣。而在“第一眼”中,色彩的决定因素占67%。
  不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使用合成色素的产品,长期过量食用,可引发过敏、炎症、神经性头疼等症状。
  相比化学生成的合成色素,天然色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许多还带有功能性和生理活性。
其他文献
一、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和君认为,一个企业和组织最重要的有三张版图——战略版图、业务版图和人才版图,如果三者只能留其一,那么只能是人才版图。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人才之于华为的重要性,认为“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创造的,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综
期刊
马云在2016年年底提出了新零售概念后,阿里投资做了盒马鲜生这个超市新零售转型的样板。随后,永辉的超级物种、美团的掌鱼生鲜、京东的7fresh、新华都的海物会、世纪华联的鲸选、天虹的SP@CE,这些都成为创新型的跨界超市。新零售在超市界成为了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各个商超系统也都开始考虑自己的转型方向和方式。  9月5日,120余位全国大型连锁商超的高管齐聚石家庄,在“咭事已到”共享餐厅旗舰店里直面一
期刊
摘要:食品安全课程是一门将实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多学校为了提高这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这方面专业学生的学科应用水平,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思政理念和课程方法融入食品质量与安全质量课程。本文主要讨论食品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食品质量以及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食品质量和安全专业;思政教育;课程改革  食品質量与安全课程作为学生要学习的知识
期刊
罗丹明B(Rhodamine B)又称玫瑰红B,或碱性玫瑰精,俗称花粉红,是一种具有鲜红桃色的人工合成染料,曾经用作食品添加剂,但后来实验证明罗丹明B致癌,现已不允许用作食品染色。作为一种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性的心脏毒性的人工合成碱性荧光染料,罗丹明B在市场上被不法商贩添加于调味品如辣椒面、辣椒酱、花椒、火锅底料等中,从中牟取利益。我国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多次对非法添加罗明丹B进行专项检查。
期刊
“酒精+零食”打破专属大人的味道  西班牙一轻奢薯片品牌推出了一款起泡酒味薯片,用1%的跳跳糖复刻起泡酒口感,用6%的气泡酒酸甜果味调味,带有葡萄酒的香甜气息,口味独特新颖。  随着这股风潮的流行,从一开始的“酒精+饮料”的模式,逐渐开始向食品的各个方面延伸。酒精零食的出现,让那些喝不了很多酒的人,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和同伴一起分享喜悦并尝试“酒精+零食”带来的奇妙口味。  说到酒精零食,“80后”
期刊
山西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挂牌成立  11月17日,山西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挂牌成立。省药监局副局长郭景文,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主任韩海旺共同为中心揭牌。  新组建的山西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将原山西省药品稽查总队、原山西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相关职责进行整合,主要承担全省药品生产环节以及批发、零售连锁总部和互联网销售第三方平台的药品抽检工作,组织市县开展行政区域内零售和使用环节的药品抽检工作
期刊
大闸蟹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颇受人们的追捧。大文豪苏东坡在《老饕赋》中描述自己最爱吃的美食之一就是“嚼霜前之两螯。”然而,在中国的大闸蟹中最有名的还是江苏昆山的“阳澄湖大闸蟹”,江苏昆山阳澄湖博文蟹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文蟹业”)生产的“秋螯”牌大闸蟹就是其中之一。博文蟹业是一家以养殖原生态阳澄湖大闸蟹和鲜活淡水产品为主的水产品龙头企业,是中国渔业协会和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会员单位。该公
期刊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逐步提升,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之前的“无肉不欢”到如今的合理膳食搭配,折射出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迫切需求。伴随着人们健康饮食意识的觉醒,药膳进入了大众视野,并逐渐成为健康、养生饮食的代表。  药膳本身即药与膳,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与饮食文化的有机结合。对于药膳,人们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有很多好奇与疑问。什么是药膳?药膳的标准是什么?药膳的应用都有哪些?其未来发展
期刊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党中央隆重表彰一批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君乐宝乳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京接受表彰并参加系列庆祝活动。此次受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是各条战线中的优秀代表。  作为君乐宝集团党委书记,魏立华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集团党委更好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强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加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代餐减脂类产品。  代餐食品,又名替餐食品,顾名思义就是取代部分或全部正餐的食物。常见的形式有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代餐饼干等,起初是供病人食用的,后来传到减肥和健身圈,迅速掀起一股热潮。据欧睿国际数据,预计2022年中国轻食代餐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据了解,随着代餐食品市场日趋火热,各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