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注重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标的需求。明晰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探讨培养的方法,正视培养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有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尤其注重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实现历史学科社会功能、人的全面发展和历史教育共同价值的需要。
  一、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一)是发挥历史学科社会功能的需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掌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认清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进程和潮流,认同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使学生具有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的历史责任感,这就是历史学科社会功能了。
  (二)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国力竞争乃是教育的竞争,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各国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标。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生观。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毅力,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积极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的发掘、培养和正确引导,恰好迎合高中生抽象思维的发展需要,培养他们多向或逆向的思维,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是实现历史教育共同价值的需要
  “通过一部平衡的、范围广泛的世界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世界的多种文化以及所有文化共有的人类情感和存在的共同问题。学生们会因此养成通过别人的眼光评价事物的习惯,并且逐渐认识到,通过研究其他国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尤其重要的是,对于世界多种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培育彼此宽容、相互尊重的涵养和文明的精神。”可见,历史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实现世界历史教育共同价值的需要。
  二、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给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教人终生受用无穷的“渔”,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寓论于史和史论结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思维的核心,学生只有按历史学科自身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培养、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将分析和评价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传授历史知识时传授给学生。
  (二)分析综合和比较归类
  首先,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其次,学生对于同类型的历史事件、人物、典章制度往往混淆不清,甚至张冠李戴,比较归类就是使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史实的异同,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本质特征,使学生对历史现象达到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归类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史实分门别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史实的归类以比较得出的相同点为基础,把有共同特征的史实有规律地排列在一起,目的在于揭示其间的共同本质或相互联系。比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从侵略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战争持续时间、参战国、签订的条约数、开放的口岸和地区、赔款等方面比较,可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的结论。
  (三)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在分析、综合和比较的基础上,抽取同类史实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综合归纳形成史实共有的本质的东西。如:要形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概念,首先应对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而不是某一类别手工业发展史实的特征。
  (四)系统化和具体化
  系统化最初像归类一样把同类史实集中起来,同时按年代顺序将它们加以排列,接着把基本的共同特征确定为中心,系统整理有关史实。学完一节一章一个专题后,可用这种方法总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如:在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可启导学生思考、分析、概括成立体的历史概貌,使之系统化。具体化是指学生用具体史实去说明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例如对“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行具体化。首先,指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矛盾,理解其产生、发展和强化的趋势;其次,分朝代考察主要情况、基本特征和所起作用等;最后,按照中央集权的强化、皇权的加强来归纳。如此一来,概念就具体化了,也可以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扩大、丰富、发展、深入。
  (五)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集中使思维更深入,发散使思维更广阔。如复习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时,首先让学生把思维集中在一个方向,系统全面地整理知识,按时间顺序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排列出来,这样就使学生的思维跨度以及瞬间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知识容量扩大了,对那些一时回忆不起来的改革史实,也能马上按图索骥,翻书查找,并迅速编入记忆系统中去,接着开启发散思维的阀门,从时间、背景、内容、结果等方面分析其性质和作用,然后归类,从中悟出道理和启示。这样通过集中再发散,促使学生的思维延伸到整个改革史专题,从而学会了类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既提高了复习效率,又训练了思维能力。
  三、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中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有一定的方法,但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忽视学情,片面拔高
  不少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形成一种全面、系统的看法,对前人的结论进行发展、开拓、提高。然而,这无异于要把历史教育的对象打造成历史学的专业研究人才,即高估了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
  (二)忽视双基,偏重能力
  虽然我们反对把历史课上成对史料的简单罗列课,反对把学生当成简单的知识容器,也反对对历史知识作过多的拓展和铺垫,但我们也不能蜻蜓点水般不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讲解。其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依托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知识为能力培养提供原料,能力是知识的转化和整合。
  (三)脱离现实,缺乏时代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中生求知欲强,思辨能力已初步发展,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和国际关系,更热衷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探索问题获取新知。但不少教师为了避免敏感话题而忽略了历史与现实社会的结合,导致学生的思维限制在过去,这就使得历史教育偏离了经世致用的方向。所以,教师应联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实际,联系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历史与时事热点的融会之处,纵横捭阖,使学生在两者的完美结合中产生深沉的历史感与鲜活的时代感,真正达到明智的目的。
  基于此,我们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借鉴教改经验,重视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运用方法,有效规避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行为品质、提升教育内涵、提高专业学识、增厚仁爱之心,努力践行“中国教育梦”,做一名新时代的好老师。  【关键词】教育梦;师德;好老师  习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有理想道德学识爱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应
【摘 要】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者表扬某些人和事以及社会现象。看漫画写作文与提供文字材料写作文相比,并未因画面的出现而显得多此一举,反而因为漫画这一美术形式与作文这一文字形式起到互补作用,进一步强化了作文在能力培养上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要求。  【关键词】漫画;写作教学;小学语文  看漫画写作文是小学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
【摘 要】如何优化小学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关注十二个字:“引导观察,注重积累,落实训练”。在这个过程当中,观察是前提,积累是基础,训练是关键。只有认认真真落实这十二个字,才能实现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优化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作文水平的高低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性的尺度。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学
【摘 要】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从生活现象中抽象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探究数学问题,到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让数学与生活结伴,让数学教育返璞归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生活;生活实践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新制定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的一个典型艺术形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记住了她那句“我真傻,真的”的经典台词,也深切同情这个女人的不幸命运。祥林嫂死在热闹的祝福的夜里,她的死没有冲淡祝福的欢乐气氛,没有换来人们同情的眼泪,她得到的仅仅是鲁四老爷的一顿毒骂:“不早不晚,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可是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这样一个美好的人物我们能不能让她在作品中活下去,我们
【摘 要】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而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一旦对于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低年级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开发学生身边的汉字学习资源,以便快捷高效地进行识字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识字兴趣;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
【摘 要】新时期对小学后勤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项目资金的测算、申请、审批、监管,资金使用的公开、公平与效益,经费报销的规范与合理等。文本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讨了新时期小学管理工作的“四化策略”:基于团队化的管理策略、基于程序化的管理策略、基于导向化的管理策略、基于效益化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后勤管理;团队化;程序化;导向化;效益化  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可否正常运行,或大型的活动能否有序开展,
【摘 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写作能力也一样,必须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利用多样的、有趣的写话形式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关键词】观察;写话;体验  写作能力必须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这已经被大多数老师认可。但一年级怎样培养写作能力?我的做法是:从写一句句的话开始。为此,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年级写话实验”,让孩子们尝试着每天写一句话。长期坚持下来,效果颇
【摘 要】课程总体目标提出,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些都体现着数学文化的魅力。数学是一种文化,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让学生体会它丰富的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文化;独立;创新;实践  数学文化,说白了
【摘 要】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随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数学教材也发生了很多改变。笔者再次执教一年级,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由教材的改变所带来对课堂教学产生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从教材结构、单元编排、版面设计等方面对新教材与实验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新教材的特点,以便恰当地使用教材,更有效地利用教材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教材;实验教材;对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