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招展 红心传承

来源 :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_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面面红旗,迎风招展,让我激动不已。“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的我,在成长的路上,离不开红旗的指引。


  第一次去祭扫红军墓,红军的故事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故事中那一面由锤头和镰刀组成的党旗,让我记忆深刻。
  1935年的冬天,是一个不平凡的冬天。随着一面鲜红的党旗转过山头,资江北岸的一个小镇迎来了一支不同寻常的队伍。听人说,那就是红军。之前过往的队伍,总是弄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大家听说了都怕,见了就躲。这支队伍却待人和气,让人亲近,许多人围着瞧热闹。
  在那瞧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个挑着箩筐的青年,他就是胡林芝。他从小家境贫寒,给地主放过牛,给土豪砍过柴,如今靠挑脚谋生。
  他见到这面党旗,见到这支对百姓秋毫无犯的队伍,被深深吸引,鬼使神差地,樂颠颠地就跟着走了。
  也就在一念之间,他走上了长征路。也许他当时并不知道,他作出了人生中最伟大的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个人乃至家庭的命运。
  如今,红军墓碑高耸,红军精神长存。我仰望墓碑,心头有一面鲜红的党旗迎风招展,似乎在向我招手。


  我的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做什么事都想着群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他的心里有一面红旗,而他自己也是一面旗帜。
  那年,村里遭遇一场罕见的冬春夏连旱,日复一日的炙烤,日胜一日的干涸,让这个依山傍水的村落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眼看着秧龄到了,却无水耕田,花生玉米苗蔫儿了,却无水浇灌,爸爸怎能不心急如焚?


  在村里抗旱救灾工作会上,他说:“春耕夏播是抗旱救灾的重头戏,群众的粮食作物无法耕种,我们心里能不着急吗?我是共产党员,是一面旗帜。每一个村干部,都是一面旗帜,哪里需要,就要在哪里迎风飘扬,哪里是抗旱救灾的第一线,就要插到哪里。”
  在灾难面前,村干部没有退缩,在困难面前,共产党员没有退缩,爸爸和其他党员一道,以最朴实的语言、最实在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爸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我,陪伴我成长。


  春暖花开的三月,团旗在前面指引,我和同学前往乐安敬老院送温暖献爱心。我们帮老人洗头发,剪指甲,洗被子,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解闷。我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爷爷奶奶,他们视我们为亲孙子。看到老人们开心的笑脸,我们心里比喝了蜜还要甜!
  五月的一天,令我终生难忘。那天,在宽敞的礼堂里,我同百十位同学一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高举的手臂,紧攥的拳头,铿锵的誓言,让我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鲜红的团旗点燃了我们火热的青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将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
  红军的故事,父亲的抗旱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我。红旗下,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那些先忧后乐的党员,那些致力于民族复兴大业的国人,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鲜艳的红旗飘扬于心头,让红心的传承落实于行动!
  (指导老师 卢思思)
  简 评
  作者选材构思大开大合,老红军长征的故事,爸爸抗旱的经历,“我”在敬老院献爱心、加入共青团的体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统一于“红旗招展,红心传承”这一主题之下。文章紧扣“传承”二字,采用片段式的结构,从红军到爸爸,从爸爸到“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胡献平老师)
其他文献
推荐语:龙扬志(暨南大学)rn付淇琳尚是大二学生,典型的“00后”一代.当艺术 自觉的意识积累到某种临界状态时,写作者很快就会醐醍灌顶:再往前一步,跨过门槛,即刻成为行内人.这不是一部朝文坛投石问路的作品,事实上,从写作完成到提交批阅,就是一篇习作.如果我不主动跟她提议,可能始终只作为中文系“百篇写作”任务之一而存在,不会通过《作品》平台与诸君见面.我是大概看到“小塘鲺还在手中的竹筐突突突地撞”,开始动了推荐给更多人阅读的心思.这有点像“中国好声音”的评委,听到精彩之处,忍不住将椅子转过来,用夸张的手势为
期刊
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学发展到现在,具体到小说这一文学的主要品类而言,无论是对于读者还是作者,我们都不缺故事,我们缺的是故事背后的价值观表达和与之相对应的审美动影、精神流变与灵魂呼吸的姿态.rn章映璋一生的悲欢离合,很显然是魏微这部长篇节选《合家欢》情节展开的主要线索.聚焦章映璋一生的三个命运切片——初嫁徐府、改嫁孙家、晚年滞台,魏微融制度变迁、家族沧桑与个人命运沉浮于一体,多维度地展示了现代中国近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沧海桑田的价值裂变与异彩纷呈的人文样态.
期刊
魏微的长篇小说《合家欢》叙事以外婆章映璋和外孙女许嘉丽的视线,交替打量这个家族.外婆自言自说的独语,有时几近痴呆,那“呆”是待在往日时光中,一时是故去的父母,一时又停留在少时与妹妹的习字时光.童年的无忧,到嫁作情义相投的夫君,光景转瞬而逝.既而为人妇,她是操持一大家人迎来送往,婚丧嫁娶的少奶奶,时光鲜亮、夺目,是外婆一生中最惬意美好的时刻.小说笔触轻灵,如话家常,语言生动,刻画出外婆在世事沉浮中百转千回的柔肠和坚毅.
期刊
期刊
《合家欢》是魏微时隔多年推出的长篇新作,虽在杂志首发中仅节选了篇首七节,但是我们仍然不难从中窥见作者的守常与创新.小说开篇由一张“全家福”照片引入人物,继而通过跨越代际的叙事视角将一段历时大半个世纪的错综生活娓娓道来.就节选段落而言,作者所选取的叙事者几乎都是女性,她延续了前期作品《情感一种》以来的女性书写模式,真实地切入复杂的性别心理,继而探讨爱情、婚姻、姊妹情谊等女性文学常见母题.
期刊
《合家欢》(长篇节选)从一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全家福”照片写起,不仅给予物件本身以历史感,还用了整节的篇幅对其做了工笔画般的描摹.事实上,魏微通过老照片切入小说的方式并非闲笔,因为它代表了整个小说的基调和作家极为看重的东西.照片留住的既不是时间,也不是记忆,而是对时间本身的追忆和有过记忆的证明.这就意味着,《合家欢》有着强烈的叙事野心,却也带给读者巨大的谜团.在这幅看似不起眼的照片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期刊
不同于当代大多数书写底层苦难的小说在叙述节奏上峻急,语言直白,意象寡淡,审美意蕴不足,魏微的小说往往能以舒缓的语调深度呈现女性在逼仄的生存环境里忍辱含垢,以柔弱之躯撑起家庭重担的疼痛.
期刊
70后作家群体是尚未定型的一代,而对他们的评价已有一些“共识”,例如注重个人内在情感表达、日常生活书写,以及社会历史与公共主题的相对缺位.但是,70后作家群体内部实际上是非常多元的,即使同一个作家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复杂性.在这个层面看来,《作品》杂志对于70后写作的打捞和总结是非常有意义的.
期刊
小说创作首先是一种叙事艺术高度的体现,魏微的《合家欢》,展现了令人惊艳的叙事技艺.尽管《作品》刊发的只是长篇的节选,却依旧集中体现了魏微一贯的创作风格:质朴的日常叙事,温情的回忆,简练的语言,生命的诗意,仁心化成的生命尊重,等等.这部小说弃绝时代性宏大叙事的凝重,以一个家族,三代人的生命本色,轻灵、精微、明了的构建方式,定格了大时代斑驳的光影.历史的演进,时空的游刃,所有平淡、纷争的钩沉,尽归于悲壮而诗意绵长的人生,最终抵达了静水深流的审美之境.迷人的叙事艺术,让生命回归本体的人文关怀,或可成为介入文本的
期刊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表征、合作、构造、规则等行为水平逐渐提高。因此,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行为有能力层次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对操作具象化玩具的兴趣随年龄增长而递减,对操作低结构材料的兴趣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由此可见,各种各样的纸在幼兒的游戏活动中就可以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之前,我们探索了铜版纸、纸箱板和蜂窝板的玩法。本期,我们又将探索瓦楞纸的创意玩法。  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