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我们需要新的财富观。首先是坚持“人人有产,全面发展”;同时,新的财富观强调义利统一,强调“厚德”与“财富”结合;再者,新时代的财富观中,还要有散财意识,强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时代。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从中央到地方促进新一轮发展的一个方略。与此同时,时不时地,还是会有些疑虑,在企业家心中升腾。比如有企业家问:“最近看到有教授写文章《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会不会是什么信号?”类似问题的背后,是如何看待财富的问题。近日资深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做了分析,并回答了改革开放40年,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观?
人人有产,全面发展
关于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某个大学教授提出他的观点,是学术自由,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这究竟符不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党章》和《宪法》看,没有“消灭私有制”,而是要保护私有财产。其中《宪法》明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其次,如何理解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关系,是不是就是消灭这么简单?也不是。《党章》中说,“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的发展还不充分,更谈不上高度发达,初级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根本谈不上“消灭私有制”。
今天,我们朝共产主义努力,不是要“消灭私有制”,而是要追求“人人有产,全面发展”,今天谁要是主张“共产化”,只能也必须理解为“人人有产化,共同富裕化”。这是新时代最重要的财富观。
立足四十年,寻求大共识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发展得最为普惠的四十年,我们应该珍惜这四十年的经验,并且基于这四十年的实践,最大化地构建民族共识。今天谈财富观,就可以秉持这样的思考路径。
中国人并不缺乏勤劳的基因,为什么这四十年才能创出比过去多得多的财富和美好生活?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我们有了更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全世界,搞市场经济、自由经济,并不一定能实现富民强国,但是,不搞市场经济,不保障产权,不发展民企,不为所有人创造公平机会,一定实现不了富民强国。
让我们欣慰的是,全国各地都在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厚潜力。
只要进一步优化环境,让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心定心安,中国经济一定能迎来新一轮的创造性发展。
回吐、清富与散财
今日中国商界,两种趋势并存:一方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龙头、冠军、骨干企业的价值不断上升;另一面,某些昔日的“攫财大亨”要把当初的不正当获利吐出来。至少,今天的环境不再支持继续攫取了,于是建立在昔日攫取路径上的资金链就难以为继了,就会自我瓦解。
有政府部门的专家和我交流时说:“新时代是更好、更公平地创富的时代,绝不是要剥夺哪个人的财富,但如果过去攫取的是不义之财,为什么不能清算呢?有的富豪就是靠逃废银行债务致的富,贷款就是为了不还,然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自己洗白;有的口口声声扶贫尽社会责任,其实查查他们过去承诺过的扶贫款,大部分都没有到位,都是忽悠;还有的大量注册空壳公司,编造虚假合同,骗取银行贷款和票据承兑……实在是太多了。”
中国决不能像历史上某个阶段曾经发生的,搞清算私人财富那一套,但需要看到的是,倡导阳光化法治化环境下的财富正当性,已成趋势。
最近看日本“经营指导之神”船井幸雄的《清富思想:修德则必胜》一书,他吸取中国古代“厚德载物”的思想,提出“厚德清心,富而无骄,是为‘清富’”、“‘人德’真意,不是清贫,而是清富”。
新时代的财富观中,除了創富、共富和清富,还有散财意识。“散财之道”不是说把富豪的钱给分了,给散了,给施舍掉,而是说,富豪要善用财富,比如通过基金会制度,让一部分财富经由专业化的管理不断增值,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用之于公众利益。这样的“散财时代”,在中国已经开始。
新时代需要新的财富观。首先是坚持“人人有产,全面发展”,这是激励人民创造财富的基础;同时,新的财富观强调义利统一,强调“厚德”与“财富”结合,强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中国新闻网2018.1.22 秦朔/文)
中国经济正在步入新时代。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强化企业家公平竞争权益保障,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从中央到地方促进新一轮发展的一个方略。与此同时,时不时地,还是会有些疑虑,在企业家心中升腾。比如有企业家问:“最近看到有教授写文章《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这会不会是什么信号?”类似问题的背后,是如何看待财富的问题。近日资深媒体人、《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做了分析,并回答了改革开放40年,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财富观?
人人有产,全面发展
关于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某个大学教授提出他的观点,是学术自由,无可厚非。但在现实中,这究竟符不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党章》和《宪法》看,没有“消灭私有制”,而是要保护私有财产。其中《宪法》明确,“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其次,如何理解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关系,是不是就是消灭这么简单?也不是。《党章》中说,“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现在的发展还不充分,更谈不上高度发达,初级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根本谈不上“消灭私有制”。
今天,我们朝共产主义努力,不是要“消灭私有制”,而是要追求“人人有产,全面发展”,今天谁要是主张“共产化”,只能也必须理解为“人人有产化,共同富裕化”。这是新时代最重要的财富观。
立足四十年,寻求大共识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发展得最为普惠的四十年,我们应该珍惜这四十年的经验,并且基于这四十年的实践,最大化地构建民族共识。今天谈财富观,就可以秉持这样的思考路径。
中国人并不缺乏勤劳的基因,为什么这四十年才能创出比过去多得多的财富和美好生活?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中,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我们有了更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全世界,搞市场经济、自由经济,并不一定能实现富民强国,但是,不搞市场经济,不保障产权,不发展民企,不为所有人创造公平机会,一定实现不了富民强国。
让我们欣慰的是,全国各地都在以简政减税减费为重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严格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厚潜力。
只要进一步优化环境,让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心定心安,中国经济一定能迎来新一轮的创造性发展。
回吐、清富与散财
今日中国商界,两种趋势并存:一方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龙头、冠军、骨干企业的价值不断上升;另一面,某些昔日的“攫财大亨”要把当初的不正当获利吐出来。至少,今天的环境不再支持继续攫取了,于是建立在昔日攫取路径上的资金链就难以为继了,就会自我瓦解。
有政府部门的专家和我交流时说:“新时代是更好、更公平地创富的时代,绝不是要剥夺哪个人的财富,但如果过去攫取的是不义之财,为什么不能清算呢?有的富豪就是靠逃废银行债务致的富,贷款就是为了不还,然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自己洗白;有的口口声声扶贫尽社会责任,其实查查他们过去承诺过的扶贫款,大部分都没有到位,都是忽悠;还有的大量注册空壳公司,编造虚假合同,骗取银行贷款和票据承兑……实在是太多了。”
中国决不能像历史上某个阶段曾经发生的,搞清算私人财富那一套,但需要看到的是,倡导阳光化法治化环境下的财富正当性,已成趋势。
最近看日本“经营指导之神”船井幸雄的《清富思想:修德则必胜》一书,他吸取中国古代“厚德载物”的思想,提出“厚德清心,富而无骄,是为‘清富’”、“‘人德’真意,不是清贫,而是清富”。
新时代的财富观中,除了創富、共富和清富,还有散财意识。“散财之道”不是说把富豪的钱给分了,给散了,给施舍掉,而是说,富豪要善用财富,比如通过基金会制度,让一部分财富经由专业化的管理不断增值,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用之于公众利益。这样的“散财时代”,在中国已经开始。
新时代需要新的财富观。首先是坚持“人人有产,全面发展”,这是激励人民创造财富的基础;同时,新的财富观强调义利统一,强调“厚德”与“财富”结合,强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
(中国新闻网2018.1.22 秦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