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研究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ang1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和今后指导我们在各方面进行正确实践的科学方法论和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共青团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创新”、“服务”、“系统”、“合力”的观念,为活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指导;共青团工作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②
  这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指导。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思想,适应时代的要求,应对机遇和挑战,不断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启示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创新”、“服务”、“系统”、“合力”的观念指导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
  1、创新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③同时,要实现长期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④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会失去不断发展的生命力,高校共青团组织也不例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加快,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和发展的需要,也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可以说,在世界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更成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题。
  2、服务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是为了人、依靠人、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还必须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每个人的力量,这就必须强调以“服务”为前提。
  这里的服务,是相对于我们经常提起的教育和引导而言的。在教育或是引导的观念下,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学生。而在服务的观念下,主体是被服务者,客体是服务者。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坚定“服务”意识,树立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服务学生,就是要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把切实解决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团工作的落脚点。同时还要从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来满足广大团员青年的实际需求,使团组织成为他们成长发展的摇篮。
  3、系统观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以,这里的发展绝不是片面的、单方面的发展。“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⑥要“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如果把高校共青团工作当成一个系统来考察,它自身内部必定有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同时,任何一个系统必然是另一个系统的子系统,简单地说,高校共青团工作首先应该是高校工作的一个方面,他应该和高校工作其他方面紧密配合,互相支持的;其次,高校共青团工作还应该是整个共青团工作的一个方面,他应该得到上级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各基层团组织的积极配合。因此说,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4、合力观念
  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其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求充分调动,最大限度地集中全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⑦
  新时期的大学生拥有着崭新的、更为优越的生活、学习环境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再加上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家庭背景、专业背景、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要针对学生现实的思想状况和个性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去工作,才能把工作做活、做好,也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一个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差异,使利益趋于一致,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
  1、开拓创新,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旋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引导、教育和服务青年的组织,要在新的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为,获得更广的活动和发展空间,就必须创新。“创新就是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共青团工作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⑧
  (1)创新工作内容
  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高校共青团工作内容的创新,必须抓特色,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和品牌意识。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努力挖掘自身的特色,以创新的思维组织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精品工程,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2)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多年来,高校共青团组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方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影响,受到了欢迎。但是在新时期,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主题,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创新。要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工作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网络载体,在信息时代条件下创新工作平台,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3)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建立起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共青团组织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调动起团干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宣传栏、广播媒体、网络媒体等阵地的积极作用,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出台相关制度规定,防止和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团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以生为本,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
  当前青年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团组织要想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要以团员青年的呼声为“第一信号”,从团员青年反映的人生难点问题着手,树立和强化“青年问题无小事”的观念,多为青年谋利益,平时多和他们接触,与他们沟通交流,拉近距离,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1)准确认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对当代大学生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认识,要把学生视为高校共青团工作和活动开展的主体,离开了他们的主动积极参与,高校共青团组织将失去活力。同时要认识到,大学生在年龄阶段特征上看,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是一个不断追求成长和进步、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养的个体,要突出其主体地位。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共青团工作的主动性就越高,就愈能在各项团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2)深入了解学生,知晓学生的关注点和需要
  不少同学总觉得共青团的工作枯燥而乏味,尤其对一些思想性的教育活动避而远之,这大大降低了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关注点和现实需求,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并以此为出发点安排自身的工作和活动的开展,力图实现高效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和学生内在需求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够真正为广大同学所欢迎和接受。
  (3)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学生的真正参与,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同样如此。高校共青团工作应注重工作创新,将思想教育的理念渗透在工作和活动开展中,多开展一些同学们喜闻乐见和真正需要的活动,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同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实现参与式教育。
  3、整合资源,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保障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与其他部门步调一致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共青团的主要任务”。⑨要想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改变高校共青团工作单打独干、缺乏配合和软弱无力的现状,在校内外形成积极配合、互相支持,努力开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
  (1)校内各部门密切配合
  高校共青团工作主要是由校团委和各基层团组织来承担,包括规制共青团工作的计划、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等等。但这绝不意味着所有共青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紧紧依靠他们就能完成,它同时还需要校内其他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校宣传部、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往往是各项大型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部门。同时,另一方面,在这些部门有工作需要的时候,共青团组织也可以提供积极地支持,如学生礼仪、志愿者现场服务等。
  (2)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积极争取校内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的同时,还必须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和人才优势,通过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服务,努力繁荣社会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使青年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在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的同时,高校共青团组织还可以为自身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如活动的冠名赞助、为学生寻求实践基地等。
  (3)第一、第二课堂互相支持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学校培养的人才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大业的成败。因此在高等院校第一课堂即教学活动中应当占据主导地位,第二课堂要服从于第一课堂,不得冲击第一课堂。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深化。在使学生充分施展个性,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他们社会化方面,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更受广大学生欢迎。第二课堂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第一课堂共同组成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⑩
  4、统筹兼顾,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动力源泉
  (1)正确认识新时期的大学生
  大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是人生极其重要的生理、心理转折时期。大学校园内独特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特别是独特的学习环境,必然造成大学生思想状况和个性心理特征上某些独特的色彩。同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各种新观念、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加上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处于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状态。这些是我们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工作和活动的过程中所应该正确认识的。
  (2)充分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新时期的大学生有时代赋予的共性,但同时也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大学生个体从自身来看,有先天天赋的差异、有家庭背景的贫富差别、所学专业有文理之别、社会阅历有深浅之别等等。对于这些差异,有的是客观方面的,无法靠主观努力去消除;而有的却是通过培养和锻炼可以缩小的。我们要正视这一点,并将这种认识贯穿到我们的工作和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兼顾到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在其中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3)加强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加强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在开展工作和活动时,要尽力做到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了解和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对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创造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条件。这样使不同的人在共青团工作中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受到尊重,这将极大的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并使他们的各方面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展。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2009,第5页。
  ②P6同上,第6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2009,第15页。
  ④同上,第21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2009,第29页。
  ⑥同上,第32页。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2009,第49页。
  ⑧胡锦涛,在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国青年报,2003.8.8。
  ⑨鲍林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突出“四个服务”,浙江丝绸工学院高等教育学刊,1997(1-2期合刊),93-96页。
  ⑩杨新起、吴平,校园文化建设导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4。
  
  参考文献:
  [1]撒承贤,《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
  [2]杨岳,刘涛雄,《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若干观念探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3]陈卓武,张育广,《创新: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主题》,[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6。
  [4]孟伟,《正确处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八大关系》,[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8。
  [5]刘震,《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1994.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所必需重视的关键环节。因此,企业一方面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改善员工的利益以满足员工的需求,以留住人才。另一面又要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以达到提升员工技能与素质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但在现实中,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方面还存在许多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难以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企业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培
期刊
摘要:华蓥市是典型的资源型老工矿城市,在上个世纪60年代被国家列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由于长期粗放式开采,城市煤炭资源日益枯竭,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面对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失衡、生态破坏严重、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问题,华蓥市应该怎样实现转型与发展,寻求科学发展道路?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华蓥;转型;路径  一、华蓥市城市发展现状  华蓥市是
期刊
摘要:我国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中增设了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并将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规定为特别程序,改变了过去通过诉讼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的模式,随着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的实施,必将大大提高诉讼效率,节省大量的司法资源,从而有效、便捷地保护担保物权人的担保权。本文概括论述了担保物权概念、社会功能、物权类型、法律属性及我国担保物权的有关规定;叙述了我国担保物权实现的立法过程及担保权人实现担保权的途径,我
期刊
摘要:羽毛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基础,羽毛球课逐步成为高校学生主要选修项目。本文就羽毛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羽毛球教学;方法改革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项目,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而羽毛球运动在我国也具有广泛的基础,加之羽毛球运动具有娱乐性、简便性和锻炼性等特点,使得羽毛球进入了高校体育课堂,成为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羽毛球运动技
期刊
摘 要:以人为本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虽受历史局限,古义与今义已有很大差别,重新解读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以人的意义世界为本,以人的价值实现和全面自由发展为本。人是生活的主体、审美的主体和创造的主体,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去实践和创造,才能实现人的完美健全发展,构建和谐世界。中国的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关键词:“人”;“本”;主体性;审美创造    以人为本
期刊
摘 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现有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将有助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的完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投;投融资;模式    一、国外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美、英、韩等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都形成了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模式,按照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关系,其投融资模式
期刊
  作者简介:何微微(1980-),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法研究。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prefabricated chunk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t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of pref
期刊
摘要: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方式之一,是开展班级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处理学生存在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最直接的方法。工作中讲究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和艺术是提升辅导员管理水平及实现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辅导员;谈话;艺术  美国教育家艾德勒曾说过“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称之为教育”;与此同时,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道:“教育人是艺术中的
期刊
作者简介:武慧芳(1982-),女,河北邢台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商务管理系讲师,本科学历,物流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王水生(1981-),男,河北承德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机电系讲师,研究生学历,机电一体化研究方向。  摘要: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及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对《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课程标准建设做了一些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国内外外语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和深入,但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归纳总结国外的理论、实践及其对本国教育的影响,很少有研究用对比分析的手法研究东西方外语教师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中西方外语教师教育的异同点,从中学习和借鉴经验以期促进中国外语教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外语教师教育;西方;东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