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魂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乌蟒河缓缓而流。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底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在船帮上玩闹的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急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急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未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见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沉默,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比以前混多了。”我说。
  “清也好,混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河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您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的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了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張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何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也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儿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的,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占,坑害老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要受到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把他们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哦,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唆。”
  我百感交集地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我突然有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我抓过竹篙,直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紧紧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良久,他才转身,老泪纵横,那双手把我的手捂得更紧了:“你……你……哦,同志,要给老百姓做条好船啊。”
  我哽咽着点头,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我把头埋在他的肩上:“大伯,您叫我一声儿子吧!”
  (选自《儿童文学》2010年第12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烘托了凄凉的氛围,奠定了悲凉基调,预示着故事的悲剧性。
  B.故事讲到何大伯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何大伯为了救“我”,却失去了自己亲生骨肉,“我”心怀感激,也为故事埋下了伏笔。
  C.“再干6年,我的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这句话既写出了何大伯的期盼,也照应了下文“我”判的白龙的案子。
  D.小说中的主人公何大伯,作为为他人摆渡的一个艄公,一生饱经风霜,一身正气,晚年仍坚强并对人生充满希望。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语段。
  答:
  
  3.“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见本期2、7版中缝)
其他文献
垂钓  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館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雾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虫。其实岂止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
期刊
聚焦热点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村“孝悌园”建于2011年8月,园内安放24座传统《二十四孝》石刻,旨在告诫今天的人们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优良习俗和传统美德,让家庭美满,社会和谐。  可园内的“尝粪忧心、为母埋儿、恣蚊饱血、卧冰求鲤”等一些虽高度还原但却不合常理的主题雕塑让游人惊讶不已,在社会上也引来一阵阵非议。新时代了,这样的“孝道”还有必要拿来做榜样吗?  多维解读
期刊
人生是一次曲折的旅行,如果走得过快,便会忽略沿途的风景;但如果走得过慢,就会浪费时光,最终不能到达成功的终点。因此,只有将快与慢结合起来,才能走好人生之路。我们正处在快节奏的伟大时代中,从3G到5G,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太慢的节奏会使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如果节奏过快,也会使我们踏在土地上的脚印不够坚实,从而迷失来时的路。【加上后面这句话,紧密把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使文意有“大意”,起笔格
期刊
曾有人称中国人缺少一种版权意识,一种廉耻心,以致一段时间内各种各样的山寨产品充斥着市场。而如今,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也愈加自觉。  然而,时时还会有各种“抄袭”的负面新闻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一部分人还抱着一种侥幸心理,以“借鉴”之名掩盖抄袭之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劳动成果与知识产权的神圣性。往小了说,这是一种侵害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获利
期刊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近年来,电视节目、高校论文、热播剧本频繁被爆抄袭,或全盘搬用,或改头换面。抄袭者被发现前大多已名利双收,全国上下一片哗然。  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他们纷纷表示,“新四大发明”是他们最想带回祖国的生活方式。  多年来华为一直被批评抄袭苹果手机设计,然而当美国全面封杀华為,华为宣布启用多年前便
期刊
还记得遥远的那片湛蓝的天空下,我曾在风中放风筝。风筝像在白云间翱翔的鸟儿,鸟翼下流动的是碧玉似的河流。不知道,现在我们居住的这座城市里,刮过的那阵风,会不会经过那样一条河流,河水从城北流向城南,河两边也有像山峦一样的河堤和树木在逶迤着。  如今,我在一个慵懒的午后,伏在被尘土晦暗的玻璃窗前,想着遥远的那片湛蓝的天空下安静的小城,然后无奈地笑笑,抬起不再清澈的倦眼,望一望久不注意的天空……  还记得
期刊
这是一首格调沉郁的边塞诗。诗人透过军中饮宴一个镜头,跌宕起伏地表现出当时边塞军士枯燥乏味的生活和苦闷无聊的思想。  前两句叙事,描写军中饮宴,引发军士的愁情。琵琶不断奏出新的曲调,随着旋律的变化,人们翩翩起舞。琵琶是富于边地色彩的乐器,而军中作乐,离不开胡琴、羌笛和琵琶的伴奏,这些乐器,对戍边者来说,带有异域的情调和征战的音律,易唤起战士们强烈的感触。既然是“换新声”,应该给人以新的感受,带来新的
期刊
当今社会有一种不知是可笑还是可悲的现象,那就是人们会因为某些个体,给一个大群体贴上标签,然后引来更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指指点点。  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可怕的事故发生后,相比公交车上人们的安危,掀起更大反响的竟然是网络上的各种谣言。因为有过公交车司机的不良报道,就造谣此次事件是司机不守职业道德熬夜疲劳驾驶导致的;因为“女司机开车”这一“经典”话题就认定女司机逆行……明明已经有许多可怜的
期刊
这是一首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的诗作。  首句“抽弦促柱听秦筝”,“抽弦促柱”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那忽急忽徐、时高时低的音乐声,就从这“抽弦促柱”变化巧妙的手指尖端飞出来,传入诗人之耳。诗人凝神地听着,听之于耳,会之于心。  诗人听筝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无限秦人悲怨声”。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据《秦州记》:“陇山东
期刊
优秀作文的结尾大都不拘一格,因为好的文章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其实,“画龙”既毕,“点睛”尤为重要。作文的结尾犹如“撞钟”,其声是否嘹亮,是否震撼,是否令人咀嚼回味,是否余音绕梁,只在于收尾之艺术与技巧。下面结合一些优秀作文之结尾,来窥探优秀作文的结尾艺术。  一、戛然而止,表现余味无穷之魅力  这种结尾方法的要义是:作文收尾时,不写对文章所叙事件的评论或抒情,结尾自然简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