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处理程度对碳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opicalpalmet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质量分数为5%NH4HCO3溶液对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进行不同程度的电化学处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表征电化学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化学成分和表面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将碳纤维样品与环氧树脂制成复合材料,探究该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组电化学处理后,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表面有序度下降、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1.94倍;继续经过3组电化学处理,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下降、表面有序度回升、复合材料的ILSS提高1.53倍;纤维表面含氧官
其他文献
研究了玻纤、矿纤分别掺入钢渣/矿渣复合胶凝材料时对胶砂强度的影响,通过沸煮和压蒸试验研究两种纤维对胶凝材料体积膨胀的影响,通过SEM观察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粘结情况。强度
研究了电磁式自动平衡装置中自锁力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首先详细介绍了自动平衡头的永磁自锁结构和磁性材料性能,并通过电磁平衡头的永磁自锁磁路分析得到了影响自锁力的
通过旋转和平移两种操作方式改变435663CH4笼型结构中四元环、五元环、六元环的相对位置,对435663CH4笼型结构的破坏过程以及甲烷溢出的可能性进行了密度泛函(DFT)理论研究,
借助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特性,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化学接枝方法修饰玻璃纤维表面,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PP)热塑复合材料。通过SEM表征纳米二氧化硅在玻璃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
设计开发了A、B、C 3种比表面积为125 m2/m3的新型大通量规整填料。以空气-水为介质对填料进行冷模实验,研究其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并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与传统大通量填料Mella
采用溶液共混和高温热解两步法,以聚苯并咪唑(PyPBI)和三聚氰胺(Mela)为复合氮源,中度氧化的碳纳米管(moCNTs)为碳源,醋酸钴为金属源,制备出一系列moCNTs/PyPBI/Mela(Co)催化剂,对其
以Nd Cl_3·6H_2O、2,2'-联吡啶-3,3'-二羧酸(H_2bpdc)、己二酸(adi)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配体单金属MOFs材料[Nd_2(bpdc)_2(adi)(H_20)_6]_n,该材料晶体呈粉色片状。讨论
采用XRD、循环伏安和硬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锈钢中的电化学诱导表面退火(EISA)的机理及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阴极过程中的H+离子还原、H原子向钢内部的扩散和积聚,阳极过程中
针对化工过程数据普遍存在尖峰型过失误差这一现象,提出可对其进行监测的一阶微分(FOD)监测图。由于监测图的监测效果主要取决于过程数据去噪的程度,为了减小滞后和提高精度,首
为了提高聚碳酸酯(PC)的低温韧性和热处理后的韧性保持率,用硅橡胶核壳粒子(MSi A)对PC进行了改性,并与一种PC-硅橡胶共聚物(PC-PDMS)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拉伸、冲击、SEM和D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