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历史”观看国共两党在现代史中的三个关键政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仁宇先生以其“大历史”的史观思考历史事件,在拜读他的几本著作后,我对书中国共在处理危机时的政策有了一定的新理解。本文将叙述“大历史”观的涵义,并且采用“大历史”的观点,结合他的两本著作——《万历十五年》和《中国大历史》——理解国共两党在现代做出的三个重要政策。
   关键词:“大历史”;“潜水艇加肉面包”;国共政策;高层机构;低层机构;经济与法制建设
   黄仁宇先生在历史研究,尤其是史观方面极大的推动了史学进程。读罢《中国大历史》,对贯穿他的作品中“大历史”观这一线索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
   一、 “大历史”观的涵义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对“大历史”观的描述有三点:以技术上的角度——而不是道德层面——理解历史;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材料佐证自己的观点;将时间前后各拉长,把历史事件放入一个大的范围理解。也就是说,我们要在一个“大历史”的框架中寻找对于历史事件最公正的解释,不囿于传统的视角。
   黄仁宇把这种史观运用到中国的历史上,将明朝后期的境况的根源总结为:以道德代替法律,缺乏数目字的管理,形成一个类似于“潜水艇加肉面包”的官僚政治格局,高层和低层阶级无法沟通,因此,现代化的道路总是出现波折。
   二、用“大历史”观理解书中三段改革
   《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提到过“国民党与蒋介石因着抗战替中国创立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和毛泽东则因借着土地革命翻转了大陆农村的低层机构。于今邓小平等人则因着经济改革,有重新敷设上下间法制性的联系之趋向。”
   第一个改革,是国民党和蒋介石在抗战期间采取的政治经济政策。在政治方面,蒋介石展现了他优秀的组织能力,整编和加强正规军,建立特务组织,推行保甲制度,加强基层统治。经济上,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在税收、币值和国债上采取措施,引进法律和商业这两个尺度,试图在联系高低层次的阶级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但是,许多历史事件的动向往往超出执行者的预计,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许多农民破产,即使蒋费力地去组织高低层阶级的联系,也逐渐失去支持者,制造出更多敌人。
   在否认蒋介石当时采取措施的成功的基础上,也不能全盘否定其政策在当时的合理性,如第一部分所说,“大历史”观之下的历史事件,都具有传统的延续性,对于中国来说,这种传统就是带有封闭性的农业管理方式,它排斥法律,而尊崇道德;拒绝对外经济交流,而安于小农经济中的自给自足。在安稳富足的环境下,它排斥一切不同于农业管理方式及道德为首要尺度的组织标准,如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法律和商业这两个围度。如此看来,蒋介石的做法虽不能使中国在当时步入现代化,反而树敌更多。其次,这在当时是必然的政策取向,而同时期除了蒋介石有如此强的政治组织能力,国内更无可以取代他的决策者,抛开他其它的不足,他已经在组织方面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第二个改革是毛泽东主导的土地革命。如果说蒋介石努力组织的是高层阶级的管理集团,那么毛泽东着手去组织的是一个低层阶级构成的社会成分,也就是“潜水艇加肉面包”的下半部。根据历史发展的特异性,每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方向是相同的,都需要发展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而具体的道路必定不能完全相似,要根据历史的传统来加以微调。毛泽东所接触的理论,是基于《共产党宣言》译文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加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进步精英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越发领会到民众革命力量的庞大。在这种独立意识指导下,毛泽东开创了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毛泽东运用土改这一政策,获得了农民的支持,同时,蒋介石采取的措施不仅使中国占据较大比例的农民破产,在对日侵略势力上采取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也把更多的爱国力量推向共产党。比较而言,毛泽东的组织能力最大程度地联系群众力量,在“大历史”的视野下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第三次改革,是邓小平对于现代化的改革开放政策。如书中所说,“世界上所有国家的现代化,无一不企图用商业管制的方法代替过去以农业为主的管制方式。这样的法制能够付诸实施要在所有的经济因素概能公平而自有地交换,一经施行,则以私人资本为主体并且尽量保障其牟利的体制为资本主义,在内中渗入公共的资本,也借社会之福利之名目限制私人财产的体制则为社会主义,两者只有相对的不同,无实质上基本的差别。至于完全不承认私人财产的权利,虽称为共产主义,不能长远的立足,否则不会引用今日的经济改革。”
   邓小平的改革措施,正是在高低阶级之间找到联系的途径,引入数目字的管理取代传统方式,完善法制建设以起到监督作用,这两种新标尺取代了传统中的以道德为判断事物的首要标准,中国的发展走上了一条技术性的道路。
   综观中国现代影响力比较大的三位人物所制定的政策,成败与否,都可以在“大历史”的视角中找到答案。所有政策也都有各自的背景,将这些政策用“大历史”观的方法去理解,能够更加贴近当时的情境,虽然对这些政策不能妄加评判,也多了一份理解之同情。
  
   (作者简介:冯 瑶(1991.3-),江苏海安人,2009年进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其他文献
从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切入,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层次分析、社会学统计原理和方法,对目前学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结构、评价内容权重和评价频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摘要:大学是每个人最美好的阶段:吸纳知识,开阔眼界,有美好的青春,有美丽的容颜,有美好的爱情。如今的大学校园,处处是情侣,图书馆、教室、食堂。有些大学生还会房子同居甚至尝试结婚。到底大学生的恋爱是美好的还是痛并快乐着?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现状;功利型;空虚型;从众型    前言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会谈恋爱。大学生恋爱的普遍化说明了他们的生
“(乨)”在楚文字中有多种读法,与全文中“(乨)”字用法不同.治理之“治”金文中写作“(孚)”、“(嗣)(醉)”,楚文字多写作“(孡)”.“(孚)”可看作治丝之“治”的早期象形形
从不同的角度对刑法意义进行阐释,对刑罚的工作目标的定义不同将导致不同的刑事制裁手段产生。刑罚是为了使犯罪付出更大的代价来使犯罪停止,使社会治安得到保障。在刑罚条件
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的新形势下,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头活水,创业将成为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等学校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在“双创”背景下开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需要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遵循相关原则与规律,适当的调整教育的原则和机制,让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当今新媒体的普遍应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制改革的创新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在当今的时代下,如何运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非常的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相互沟通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是连接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之间的桥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教育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以及发展步伐.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在英语教育过程中,也已经不同于以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作者在进行素描石膏几何体的训练时得到的一些关于空间和形体的认识。通过从整体与局部、空间形体与结构、几何抽象思维这三个方面来说明石膏几何体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 石膏几何体; 平面几何; 立体几何;抽象概括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153-01  素描是绘画造型的基础,通过素描练习能够培养画者的造型能力。素描训练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西北地区部分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套路专修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现状调查,针对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时数参差不齐、学生能力培养薄弱
高校人才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高校人才就业工作,保障高校人才顺利就业,也成为当前高校育人工作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