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题材习题使“题”尽其用

来源 :学习报·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i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题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及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教材中每一道习题都是专家们经过认真商讨和仔细推敲才确定的,都有其一定的目的和编写意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不屑于对这些习题进行研究,有时照本宣科,显得简单化,甚至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有时一味地强调创新,追求标新立异,置学生的实际而不顾,显示出很大的随意性。这种缺少对习题资源的挖掘和创造性使用,使习题功能弱化,教材意图不能凸显。
  事实上,我们只要依据学生的思维,多思考它对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就会看到看似简单的习题背后蕴藏着的丰富、深刻和生动的内涵。创造使用教材的习题,大有文章可做。下面就几个教材习题,谈谈本人对教材习题资源的挖掘和创造性使用的一些方法与思考。
  一、拓展延伸 丰富内涵 挖掘深度
  思考背景: 教材习题的编拟有时受版面的限制,乍看起来比较单一或不完善,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的需要,由一点生发开去,挖掘出习题的深度,使习题内涵更加丰富起来。
  习题来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9页“分数的再认识”练一练有这么一道习题:
  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2/5米,第二根用去用去2/5,哪根用去的长一些?
  习题说明:
  这道习题的主要意图是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很典型。但教师如果“蹲下身来”,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巧编题目,加深知识间的联系,就会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探究的深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实践:
  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要分三种情况讨论:(1)如果钢管长度大于1米,第二根用去的长些;(2)如果钢管长度小于1米,第一根用去的长些。(3)如果钢管长度等于1米,两根用去的一样长。(很多老师可能会到此就结束了对本习题的讨论与分析,没有继续思考更有深度的引申习题。)
  2.引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增加了一道与之相近的题:一根钢管,第一次用去3/5米,第二次用去3/5,正好用完,哪次用去的长一些?
  生(不假思索地):还是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师(故作疑惑):是这样吗?这两道题真得是一样
  的吗?
  生1:第一题是两根管,第二题是一根管。
  生2:我认为第二次用去多些,因为这根管两次用完,第二次用去3/5,说明第一次用去2/5。
  生3:我还发现了这儿的3/5米是个多余的条件,不论第一次用去的是多少米,它都是这根钢管的2/5。而第二次都是用去全长的3/5,所以第二次用去的肯定长。(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3.继续引申:还是这一根钢管,如果把“正好用完”这个条件去掉,两次用去的相比,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学生兴致高涨,讨论激烈)
  教学反思:
  由于问题情境相同,题目基本类似,学生很容易受上一题的知识迁移误认为答案相同。此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为学生指点迷津,在学生一次次矛盾冲突后,一步步打开思维的闸门,为后续发展奠基。更为精彩的是,在学生解答出第二个问题之后,教师又把“正好用完”这一条件去掉,引导学生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正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师对习题资源的挖掘深度也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二、一题多练 练后再思 提高密度
  思考背景: 许多时候老师为了追求教学密度,不惜另起炉灶,一味地到其它课外书上找题出题。殊不知教材中的习题是专家们经过认真商讨和仔细推敲才确定的,是一般习题难以比拟的。
  习题来源:
  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后有这样一道题:
  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10块,胖胖吃了其中的4块,胖胖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习题说明:
  教师可以顺势变换角度提问,一题多练,练后再思,从而练出密度。
  教学实践:
  1.出示习题,学生很快答出是4/10。
  2.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剩下的平均分给爸爸和妈妈吃,爸爸和妈妈分别吃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争相回答,得出答案是3/10。
  3.正当学生享受思维成功的快感时,教师又来了,“胖胖吃了西瓜的4/10,爸爸和妈妈只吃了西瓜的3/10,谁吃得多,如果你是胖胖,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回答应让父母吃得多一些。
  4.教师又问:“你认为胖胖应吃西瓜的几分之几,就能让爸爸妈妈既吃得一样多,又吃得多一些呢?”此时学生思维更活跃了。积极思考之后,学生回答胖胖应吃2/10,让爸爸和妈妈各吃4/10。
  教学反思: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原题的基础上,巧妙地进行两次设问,真正挖掘了练习题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间有效地渗透了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1”的关系,简单分数的加减法和大小比较等知识。虽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学生却成功地把6/10从1和4/10之间找出来,再平均分成两份,得出3/10,在老师引导下进行3/10和4/10的大小比较后,又去重新分配10/10,当想到其中可包括一个2/10和两个4/10之后,豁然开朗,实现了探究的目标,获得了学习的成功。
  提供一次机会,收获一份精彩,提供一个舞台,收获片片精彩,这是以上创造性使用教材习题的精彩教学片断给我的启示。因此,教学时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搬用教材”,重要的是要思考“有没有更好的使用教材的方法”“如何最大化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由此可见,教材中的“小题”不是不可以“大作”,在深入研读教材、吃透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用心优化,对习题做出适度而有效的开发,提高习题的附加值,做到“题”尽其用,将习题演绎得更加精彩,“小题”真的可以“大作”。
  (作者单位:绍兴市柯桥区阮社小学 312000)
其他文献
作为生物教师,能找到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轻松的方法,是最有意义的事。经过不长的一段教学工作,我总结出几点生物教学方法。现叙述如下:   一、联系实际,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诱导学生兴趣的形成   生物学是一门从微观方面探究生命本质的科学,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需要更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很多同学对它提不起兴趣。并且学生的观察又主要停留在宏观水平上。这是学生觉得生物难学的主
期刊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随着数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科学地、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是促进教学工作、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
期刊
第一次见面,就喜欢上了你。  记得第一次见你,是在一个夏天。天气很热,我拿一根“小布丁”雪糕,一边走一边吃。突然,雪糕化了,掉在了地上。这时,你便摇着尾巴,来到了我的面前。你那充满好奇心的鼻子,嗅了嗅雪糕,然后抬头望望我。我被你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所吸引,愣住了,呆呆地望着你。  从那以后,我再也忘不了你。我又一次来到外婆家,才知道原来你是外婆家那条母狗的孩子,我祈求外婆,把你送给我。外婆最终拗不过
期刊
有位学者曾经这样描述数学的表达形式:没有一种数学的思想,以它被发现时的那个样子公开发表出来,一个问题被解决后,相应地发展为一种形式化技巧,结果把求解过程丢在一边,使得火热的发明变成冰冷的美丽,因此他说:教材是“教学法的颠倒”。(这位智者就是费赖登塔尔)教材所呈现的是形式化的、冰冷的结果,教学如果从这些“冰冷”的形式开始,学生就不可能经历“火热”的数学思考过程。实际数学教学时,从“形式”开始,学生就
期刊
高三的备考过程是漫长而枯燥的,如何使得复习课更有效,下边我谈谈我对复习课的看法:  一、复习课绝不同于上新课  复习课着重要完成的任务:一是复习旧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复习绝不是简单重复,一定要注重学科知识结构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纲举目张。对高考的主干知识要深挖其内涵,扩展外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做到能“理解”“应用”。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86、P8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借助温度情景感受负数的意义,会借助温度背景下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经历体验、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成功的
期刊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师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师更是责任重大。 小学语文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我近几年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深切体会到在渗透思想品德的过程中,不能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或牵强附会,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水到渠成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现在我就语文课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谈些看法:  一、弄清小学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掌握语文工具的知识和学会运用这种工具的能力,并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过程,是教师向学生灌输和填充的教学过程,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
期刊
如何上好历史课?这是每一位历史老师的永恒追求。我认为首先要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下功夫。要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自觉、积极地去学习。给学生减负,就必须给教师加负,要求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我认为可以将历史课可分成七部分:  1.生动导入。课前可先介绍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样可加强对知识的复习,拓宽知识面,还有利于兴趣激发。假如本节课的内容恰恰
期刊
编号:G40(2015)2-01-01  作者:沈国军  【内容摘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则是这门艺术的“领路人”。科学课要体现出科学的本质,其性质特点及内涵要求决定了科学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体现“科学味”,教师的课堂语言不仅要做到严谨、准确、符合逻辑;还要简洁有效,富有启发性。教师充满“科学味”的课堂语言才能引领学生开展有效探究。  【关键词】教学语言 科学味 严谨准确 简洁有效  小学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