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效性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_z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1.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2.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3.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努力克服成人化倾向。
  三是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体验、参与和实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避免简单说教。
  反馈信息,及时整理活动安排。在活动教学的探究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活动的过程中,也会反映出意料之外的情况。及时调整,是积极的应变方式。分析活动过程中的问题,我常反省其中的原因。
  如果是多数学生的共同问题,那一定是我的教学组织中有什么失误,如果是个别学生的情况,我要从其活动过程中分析是其方法的问题,还是哪个环节的问题。而且,我希望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暴露问题,能交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是最好的途径。
  4.突出综合性,强调活动性
  在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三活”。即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内容贴近生活,教学途径多样灵活。
  4.1师生关系平等鲜活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然而,我们常常会对这样的情况熟视无睹:在楼梯口、操场上、教室旁,几乎随时随地会见到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向经过的老师敬礼致敬,说“老师好”。老师呢,点头致意者有之,视若无睹者有之,面无表情者有之,扬长而去者也有之。留给学生的是一脸惊讶,满腹不解。
  4.2创设活动,使活动形式与实际情况相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兴趣偏好等等,在教学中,我创设活动时,是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的:①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形式。③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设计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多具直观性,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以有趣、有情的活动贯穿教学过程,是有效的组织方法,如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小竞赛等。
  4.3训练习惯,使活动具有实效性。活动教学中,大量活动的使用,对学生的要求首先就在于行为习惯的训练上。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口的广阔空间,为他们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训练,也许学具就成为玩具,合作学习就变成自顾自的诉说,表演,甚至会损坏东西,互相责怪。
  在学生探讨活动中,我要求学生不仅听老师的讲解,更要学会听取同学的意见,从中找到与自己想法一致与不一致的地方进行比较,发现同学的闪光点,弥补同学的不足,同时,也完善自己的想法。按这样的要求探讨活动取得了更好的效果。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已悄然走进课堂教学,给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强化了教育效果。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
其他文献
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让德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生活中体验,在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尤其是对儿童,兴趣是他们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更主动积极.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识写分流、多认少写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识字效率?这是摆在小
目的:观察芪附理中灌肠方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病理学改变,以及对其血清白介素-8、白介素-10、结肠黏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探讨芪附理中灌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方法:(1)分组:随机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造模组(60只)及空白对照组(12只)。而造模组又随机分为芪附理中灌肠方高、中、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简称为:芪高组、
目的:(1)评价针刺远近配穴在治疗特发性耳鸣中的临床疗效。  (2)通过观察不同配穴对特发性耳鸣患者脑内4种神经递质变化的影响,从脑神经递质层面探讨治疗特发性耳鸣的物质基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敏咳汤作用于实验性哮喘豚鼠NO和IL-4影响的实验研究,明确敏咳汤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为人类更清楚、更科学的认识哮喘的发病机制和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制提供实
有幸读了魏凤霞老师的一片文章,在文章中魏凤霞老师做出了这样的阐述:“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功。它可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来掌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得到巩固和提高。”所以依据魏老师的对化学教学技能的观点,及我个人的工作经验,我想简单谈谈我对化学技能的理解。  一、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技能  我们在对学生讲解一些含义比较深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是以生生互动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指出,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要体现课程改革的这些理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所以培养合作精神是语文教学中最重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我们经常会听到与素质教育相关的字眼,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理解。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