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故事:河北石家庄二中因学校改建而另辟西门,门外四五米的地方长着一棵粗大的法国梧桐。有树挡在门口,肯定不便通行。学校职能部门建议把树砍倒或移栽别处,却被校长直接否定了。砍倒,不光法规不允许,更主要的是,树也有生命,是生命就该被呵护而不是被加害;移栽,似乎两全其美,园林局的阻力也不会太大,可这位校长说,树挪死,人挪活,这本来就是人家树的地方。
树也是有生命的。把树留下来,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读罢故事,感动不已。倒不是因为这棵树的幸运,而是因为校长对这棵树的尊重与关爱。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项奉献给生命的善举。这位校长对一棵树尚且如此,对学生、对教育的情怀,自然可想而知。
这位校长,就是河北石家庄二中的邵喜珍,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是“新教育”的实验区,我多次去桥西,却一直没有机会去二中考察,看望邵喜珍校长。终于有机会见到她时,是在全国人大的会议上。后来也有多次见面的机会,但一直没有深谈。不久前,她完成了一本著作《学生好,一切都好》,希望我能够写个序言。书稿在我这里放了许久,通读了一遍,但一直没有时间动笔。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的姜其和处长也一直仰慕邵校长的道德文章,催促了我几次。于是再读,再被感动。
《尊重源于心灵的热爱》是书稿的第一篇纪实,讲的是邵喜珍校长与一个违纪同学交流的故事。一个校长喜欢跟学生交流,那是学生的福分。而且,校长从学生的错误行为里发现并引导了隐藏着的善性,不光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违纪的同学也因此沐浴了爱的洗礼,以至于多年后还念念不忘。这是一件看似平常却不大容易做到的事,因为我们对违纪同学习惯运用批评这一“武器”,而不大喜欢倾听,更缺乏应有的爱心与等待。我们尽可以去关注这个故事温馨的结局,因为这是教育的目的,但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故事过程中所隐含的尊重、关爱以及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的高超艺术,因为这是教育家必需的情怀。
学科奥赛是石家庄二中的特色,近几年取得的国际金牌就有七块之多。但书稿对此一带而过,似乎羞于陈述和张扬。邵喜珍校长是这样说的:“我们搞学科奥赛,今天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获得国际金牌,更不是为了保送。从本质上讲,学科奥赛培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种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伟大复兴,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她曾多次告诫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如果你是为了保送或获得奖牌,就不要参加这样的培训了。如此说来,书稿对奥赛成绩蜻蜓点水式的处理就不难理解了——一切为了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一切重在培植生命和精神。石家庄二中不仅有学科奥赛,还有丰富的社团活动,还有“大学名师进二中”活动,还有在全国影响很大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一而足。这些自成体系的教育活动无不散发着尊重生命天性、助力个性发展的光辉。
邵校长说,做人成功,一切都能成功。在邵校长看来,“教育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德行素养”。为此,她格外重视学生的集体活动,格外重视开掘集体活动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升旗仪式上的爱国主义,宿舍文化节里的珍惜友情,志愿者服务中的帮助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成人仪式上的感恩父母……这里的每一点每一滴都直抵学生的心灵,书稿对此有详细的叙述。我们有时太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大关注他们的品德养成。“德育为首”不应该是挂在嘴上的幌子,而应该是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品德之于生命,一如甘霖之于禾苗。”邵喜珍校长如是说。在邵喜珍校长那里,品德的养成不但是生命当下的根本需要,而且关乎学生一生的幸福,进而关乎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从学生个体扩展到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邵喜珍校长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为我们描绘了崇高德行的经世意义。特别是在道德正经受考验的今天,其悲悯之心略见一斑。
石家庄二中是全国名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口皆碑,高考升学方面也是成绩斐然。但是,与学科奥赛一样,书稿对这方面的内容没有过多提及。骄人的高考成绩也是教育成绩的一部分,突出和彰显本就无可非议,但这本书对此却有点儿“讳莫如深”。这应该是邵喜珍校长有意为之。因为她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个性,培养精神,发展生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所以,她似乎更看重人文教育的春风化雨,更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发育与完善,更关注教育自身而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通读全书,处处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在这样一个“见分而不见人”或叫“目中无人”的当口儿,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邵喜珍校长这样坚守和坚持,需要充满浪漫气息的教育理想的支撑,也需要在担当历史责任的同时,还要准备承受世俗功利的不解甚至责问。对于世俗功利的不解甚至责问,她总是淡然一笑。所以,我们才领略了书稿里的一地一景;所以,我们才徜徉其间,去聆听一颗深情之心在与师生的生命交流中越发温厚柔软。
在中学里办“大学节”,这是新鲜好玩又意义深远的事。这种破冰之举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他们有可能不再“被”上大学,他们有可能因此而更好地规划人生。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考改革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一创举对未来的意义,单是充溢其中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便令人感喟与敬佩。其实,同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秉承理想信仰,为社会担当,心怀天下,关注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是邵喜珍校长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只是主题所限,书稿中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已。
我的台湾朋友吴建国曾经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过一个“校训”——我在乎你。我很喜欢这个校训。一个真正在乎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学生,一个真正在乎学生终身发展的校长,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懂得“学生好,一切就好”的校长,一位把学生的成长看得比高考、比奥数更加重要的校长,一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校长。
(责任编辑:黄常棋)
树也是有生命的。把树留下来,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读罢故事,感动不已。倒不是因为这棵树的幸运,而是因为校长对这棵树的尊重与关爱。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项奉献给生命的善举。这位校长对一棵树尚且如此,对学生、对教育的情怀,自然可想而知。
这位校长,就是河北石家庄二中的邵喜珍,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
河北石家庄桥西区是“新教育”的实验区,我多次去桥西,却一直没有机会去二中考察,看望邵喜珍校长。终于有机会见到她时,是在全国人大的会议上。后来也有多次见面的机会,但一直没有深谈。不久前,她完成了一本著作《学生好,一切都好》,希望我能够写个序言。书稿在我这里放了许久,通读了一遍,但一直没有时间动笔。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的姜其和处长也一直仰慕邵校长的道德文章,催促了我几次。于是再读,再被感动。
《尊重源于心灵的热爱》是书稿的第一篇纪实,讲的是邵喜珍校长与一个违纪同学交流的故事。一个校长喜欢跟学生交流,那是学生的福分。而且,校长从学生的错误行为里发现并引导了隐藏着的善性,不光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违纪的同学也因此沐浴了爱的洗礼,以至于多年后还念念不忘。这是一件看似平常却不大容易做到的事,因为我们对违纪同学习惯运用批评这一“武器”,而不大喜欢倾听,更缺乏应有的爱心与等待。我们尽可以去关注这个故事温馨的结局,因为这是教育的目的,但我们更应该去思考故事过程中所隐含的尊重、关爱以及善于把握教育时机的高超艺术,因为这是教育家必需的情怀。
学科奥赛是石家庄二中的特色,近几年取得的国际金牌就有七块之多。但书稿对此一带而过,似乎羞于陈述和张扬。邵喜珍校长是这样说的:“我们搞学科奥赛,今天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获得国际金牌,更不是为了保送。从本质上讲,学科奥赛培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一种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实现伟大复兴,就需要这样的精神。”她曾多次告诫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如果你是为了保送或获得奖牌,就不要参加这样的培训了。如此说来,书稿对奥赛成绩蜻蜓点水式的处理就不难理解了——一切为了满足生命发展的需要,一切重在培植生命和精神。石家庄二中不仅有学科奥赛,还有丰富的社团活动,还有“大学名师进二中”活动,还有在全国影响很大的科技创新活动,不一而足。这些自成体系的教育活动无不散发着尊重生命天性、助力个性发展的光辉。
邵校长说,做人成功,一切都能成功。在邵校长看来,“教育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德行素养”。为此,她格外重视学生的集体活动,格外重视开掘集体活动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升旗仪式上的爱国主义,宿舍文化节里的珍惜友情,志愿者服务中的帮助弱势群体奉献爱心,成人仪式上的感恩父母……这里的每一点每一滴都直抵学生的心灵,书稿对此有详细的叙述。我们有时太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不大关注他们的品德养成。“德育为首”不应该是挂在嘴上的幌子,而应该是流淌在身体里的血液。“品德之于生命,一如甘霖之于禾苗。”邵喜珍校长如是说。在邵喜珍校长那里,品德的养成不但是生命当下的根本需要,而且关乎学生一生的幸福,进而关乎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和人类文明。从学生个体扩展到整个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邵喜珍校长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上为我们描绘了崇高德行的经世意义。特别是在道德正经受考验的今天,其悲悯之心略见一斑。
石家庄二中是全国名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口皆碑,高考升学方面也是成绩斐然。但是,与学科奥赛一样,书稿对这方面的内容没有过多提及。骄人的高考成绩也是教育成绩的一部分,突出和彰显本就无可非议,但这本书对此却有点儿“讳莫如深”。这应该是邵喜珍校长有意为之。因为她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尊重个性,培养精神,发展生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所以,她似乎更看重人文教育的春风化雨,更关注学生人文情怀的发育与完善,更关注教育自身而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通读全书,处处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在这样一个“见分而不见人”或叫“目中无人”的当口儿,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邵喜珍校长这样坚守和坚持,需要充满浪漫气息的教育理想的支撑,也需要在担当历史责任的同时,还要准备承受世俗功利的不解甚至责问。对于世俗功利的不解甚至责问,她总是淡然一笑。所以,我们才领略了书稿里的一地一景;所以,我们才徜徉其间,去聆听一颗深情之心在与师生的生命交流中越发温厚柔软。
在中学里办“大学节”,这是新鲜好玩又意义深远的事。这种破冰之举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幸事,因为他们有可能不再“被”上大学,他们有可能因此而更好地规划人生。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考改革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姑且不去讨论这一创举对未来的意义,单是充溢其中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便令人感喟与敬佩。其实,同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样,秉承理想信仰,为社会担当,心怀天下,关注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是邵喜珍校长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只是主题所限,书稿中没有体现这一点而已。
我的台湾朋友吴建国曾经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过一个“校训”——我在乎你。我很喜欢这个校训。一个真正在乎每一个生命、每一个学生,一个真正在乎学生终身发展的校长,一定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一位懂得“学生好,一切就好”的校长,一位把学生的成长看得比高考、比奥数更加重要的校长,一定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校长。
(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