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原生态舞蹈的形成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shing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原生态舞蹈的起源
  舞蹈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礼乐”中“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原生态”舞蹈,应当是古代先民们“歌之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而产生的,是较少受到“现代化”侵入的具有“文化源头”意义的民间舞蹈。
  一般认为,原生态舞蹈是广场的而不是剧场的,是自娱自乐的而不是表演性质的,是参与的而不是观赏的,是随机的而不是规范的,是省力的而不是刻意的,是传承的而不是创编的。原生态舞蹈是由普通民众在民俗仪式或民俗活动中传承的民间舞蹈。
  近年来,原生态创作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在原生态的作品里能够找回挣脱城市喧嚣的宁静;另一方面也由于原生态创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给予了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二、原生态舞蹈的本位论
  从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把握,我们会发现原生态舞蹈有以下一些精神和文化内涵:以图腾符号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以生命本体为主题的仪式性;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性;以民间生活为基调的大众性。每一个舞蹈不一定完全包含,但都与其中一个或几个内容有关。
  1.图腾崇拜
  以图腾符号为神圣力量的崇拜性。图腾是原始氏族和部落群体的标记和象征,具有民族文化之元、民族灵魂之源与人性之本真的元初意义。原生态舞蹈就是表现图腾崇拜或本身,即以某种作为图腾符号的动物动作为舞蹈动作,使其获得群体认同的标记性,满足和实现社会性集体意识和归属心理。
  2.仪式形成
  仪式是人们的行为方式,仪式舞蹈在原生态舞蹈中占有重要位置。仪式舞蹈产生于对超自然神灵的敬畏和依靠。仪式舞蹈在行为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膜拜行为,一种是模拟行为。
  3.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耕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这种观念反映在原始文化心理中,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自然秩序的服从,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以民间民俗为符号
  原生态舞蹈是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民众之中的,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是以民间生活为基调,以大众审美为旨趣的民间舞蹈艺术。
  三、原生态舞蹈的创作
  舞蹈,其实就是外部环境在舞台上的缩影和展示。编舞内心的情感和对外界的认识,共同构成了舞蹈的精神内涵。而在这些精神内涵里,人类情感是最为丰富的素材,在主流的舞蹈创作里每一支舞蹈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但是,这种感情不同于一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更深层次来讲,这种感情是人类同自然群体之间所产生的思索和感恩。这种思索和感恩,主导了原生态舞蹈的发展方向。
  1.原生态舞蹈创作的可能性
  在过去的艺术创作里,人们总是认为田间地头的民歌舞蹈不是艺术,而是一种属于广泛群体娱乐性质的表演。人们将这种舞蹈等同于娱乐项日,而不是文化艺术。在这种价值观的左右下,很多创作者放弃了在原生态领域发掘舞蹈素材的努力,同样很多观众也直接否定了原生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价值。其次,创作者和表演者很难将原生态舞蹈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由于原生态的舞蹈源于自然,而舞台是属于一个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最完美的原生态舞蹈,展现形式一定是以山水天地为舞台、以民间质朴的群众作为演员。
  2.原生态舞蹈走入大众视野
  1986年,一位年轻的舞蹈演员演出了一支自己创作的舞蹈,轰动了当时的舞蹈界。舞台上的这位演员通过肢体柔美动作的衔接,用丰富的上肢动作和曼妙的舞步征服了台下所有的观众。这位舞蹈演员就是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而这支舞蹈正是闻名中外的《雀之灵》。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人们发现舞蹈不仅仅是一种全身整体性的肢体表演,更是一种有生命的艺术演绎方式。透过杨丽萍的表演,人们真正看到了原生态舞蹈的魅力,也是通过杨丽萍柔美细腻的演绎,人们发现原来原生态的艺术是可以如此完美地融入到舞台的表演和创作过程中去。可以说,杨丽萍的这支《雀之灵》的确开启了原生态舞蹈创作的一个时代。而关于杨丽萍和她的原生态创作,也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一个好的原生态舞蹈创作首先是需要克服观众对民间艺术的偏见,其次还要将舞台营造出一种悠然南山的自然氛围。
  3.谈自己的原生态舞蹈题材作品《傣人塑》
  《傣人塑》这一舞蹈主要采用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舞蹈为素材,主要讲诉了一个塑造傣族泥人的过程,一个从无形到有形、从迟钝到灵动的过程。同时也深刻表现了一个艺术家在作一件艺术作品时的艰辛过程。主要使用傣族民间乐器来完成。其中包括葫芦丝、巴乌、象脚鼓、锣,还用了一些现代的音乐电钢和打击乐。
  《傣人塑》第一段主要使用葫芦丝、巴乌,主要内容和功能非常的明确清晰。节奏主要4/4拍为主,音乐创造出了空灵的意境,影子是用电钢作为背景音乐。第二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舞蹈的内容也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段音乐在原由的葫芦丝和巴乌上加上了锣和鼓,配合着舞蹈过渡。音乐节奏明确,具有一定的跳动性,舞蹈演员也跟着音乐跳动,也慢慢灵动了起来。第三段,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进了强有力的打击乐,音乐的节奏十分强劲,有很强的演奏性和造型感,舞蹈的内容和音乐的关系开始有了一定的变化。这个变化,由于泥人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跳动,好像乐器们都在为舞蹈而演奏,进入了一种乐舞合一的状态。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度,这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原生态艺术“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里,可以发掘和演绎出成千上万优秀的艺术作品。在现今信息技术不断突破的今天,保护我们国家自有的民族特色和绚丽的文化瑰宝需要每一个艺术人去拓展和传承。
其他文献
爱情是人类正常的基本情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最愉快的情感体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既是健康心态的表现,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高度。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现代意识的公民,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只是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辨别爱情的真善美、假恶丑。同时,还应该把作品对学生的爱情启蒙功能延伸到更深、更广的空间,使爱情公开、自然、美好地走进我们的教育领域。这是帮助中学生实现自我情感的发
期刊
容州镇第六小学以容县安全教育基地为平台,以课题为载体,系统全面地开展对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不仅使学校跻身“全国文明交通示范学校”行列,成为玉林首所获此殊荣的学校。另外,还打造了富有交通安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容州镇第六小学毗邻容县经济开发区,学校门前大道是通往经济开发区和县城的必经之路,学生上放学都要横穿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引路。因此,做好交通安全工作对容州镇第六小学来说,就非常迫切和必要。
期刊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上出现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渗透到大学校园,扰乱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再加上高校体制改革、招生人数在逐年加大,面对这种种情况,高校加强学风建设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没有了高考的沉重压力,也没有新目
期刊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百色革命老区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带,自古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  对于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县来说,农民绝对是他的主体;对于一个正向城镇化迈进的县来说,农民工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时代在进步,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精神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诸多需求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尤为突出,对教
期刊
由于我县的特殊教育刚刚起步,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备相对短缺、教学经验空白、学生参差不齐、混班教学等现象突出,教学和管理难度很大,因此,如何抓好听障学生的语言教学和管理是办好特殊教育的关键所在。我自调入特殊学校,一直从事学生管理和教学工作,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和理解。  一、开展听障语言教学实践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  语言是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健全人语言的获得和发展都来自听觉。听
期刊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系统本身以及身处该系统的高校教师群体都是在一定的行政化背景中生存的,由于“教育利益的体制化”,高校日益行政化,决策者过度重视管理效能,在实践中忽视或扭曲了体面劳动的本来价值。随着公共治理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引入与普及,去行政化已经逐渐成为高校治理的主流话语,重构高校教师体面劳动的价值体系也成为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高校教师体面劳动的界定  (一)体面劳动的概念、内涵和实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应对公民对公共生活参与度日渐低落的情况,“主动公民教育”成为国际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它以培养积极的、负责任的参与型公民为己任,“不仅指公民身份和公民社会知识的教育,还包含了价值、技能和理解能力的教育。”那些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公民教育的发展,通过活动、实践等途径来增进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公共生活参与技能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在美国,由学校与民间社会教育机构的联合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始建于1952 年,原名为“农田水利工程专业”。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时,将农田水利工程改为农业水利工程,并归入为农业工程类。经过60年的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已成为沈阳农业大学的示范专业和辽宁省本科特色专业。因此,建设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始终把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放在第一位,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
期刊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未来。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我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对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进行了具体实践与探索。  一、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孝亲尊师的良好品质  古人云:“百善孝为
期刊
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价应能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也就要求教育教学评价不仅要通过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对教学活动产生导向作用,而且还要有别于普教。本文就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评价模式做了初步探讨,为更好地落实国家“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教学评价体系分为校内理论教学考核评价、校内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和校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三个模块。  一、改革依据  广义的教学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