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的实质就是将具体的受教育群体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观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使之成为自身具备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健康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中专生更需接受语文基础知识,尤其是语文中蕴含的德育知识,促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人。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将教育与育人,传业与授道之间相互依存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只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灌输,忽视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这一行为也必将会成为教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强大阻力。只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道德渗透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走上和谐完美的人格发展道路。
中专生在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学生阶层,大多数学生在没有上高中能力的情况下进入中专学校,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较缺乏。进入中专学校也不存在升学的压力,这使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不重视,觉得书本上没有多少实用性的知识,针对中专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在这一最佳的德育教育阵地实现师生与作者情感共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笔者谈谈自己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情况。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爱”的前提。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育人的永恒主题。《管子·牧民》提出“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观点。教师应从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中,满腹深情的传达人物、事件所赋予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肢体动作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在语文课本中的《国际民歌节展示南宁巨变》一文中,全文涌动着一股赞扬的激情,歌颂美丽的家乡南宁在时代潮流中快速、坚定的发展,成为祖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发学生为了自己美好的家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建设家乡而努力,为祖国富强而奋斗。在《东山岛梦蝶》一文中,我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东山岛上美丽的自由女神——蝴蝶,纯白洁净的沙滩,神秘的祭海仪式,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纯美的人文风景图。语调突然一转,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曾经的纯美融入了太多的人为因素,东山岛上已看不见美丽的蝴蝶。我看到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心头一惊,是的,他们感受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沉重负担,体会到了人和大自然同样渴求自由的发展,人们不能因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自然环境。
二、培养关爱亲人的情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会尊敬、关爱自己的亲人更谈不上尊老爱幼。课本中同题散文两篇《我的母亲》,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歌颂了天底下母亲的伟大、无私,也让人深刻感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这种浓烈的骨肉亲情应该触动了不少读者的心。文章的目的之一应是教学生们要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在母亲节时,我提出大家要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可是班上像炸开了锅,绝大多数学生反对,他们只愿给老师当作作业进行批改,不愿寄回家给母亲看。我把这个当作一项任务压在了他们身上,大多数的学生把信寄回家了。之后的父亲节上,我提醒同学们以同样的方式写封信给父亲,但这次我没有强制要求他们把信寄回家,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把信当作业交给了我。
学生们对父母不是没有爱,而是太含蓄,好像这爱不需要表达,也不知如何表达,父母也不需要他们特别去关爱一样。这爱似乎没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么强烈、厚重,这种亲情的教育只有长久的坚持下去,才能使学生加深与父母的沟通,表达对父母的爱,不再那么冷漠。
三、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一个人必备的美德。在充满享乐主义的现代社会更应大力提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秘诀。俄国的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行动是现实通向美好愿望的唯一桥梁,行动必是吃大苦,耐大劳的艰苦过程。
大多数中专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害怕吃苦,吃不了苦,遇到挫折不能泰然处之,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能积极进取,成功便变得遥不可及。我校对新生军训工作较为重视,注重培养学生不怕苦的坚韧品质,强壮的体魄以及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一定压力以及正确的引导方式下事物会顺着预定的轨道发展下去,即使过程缓慢且又充满坎坷。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作为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所以我选择了警官学校,但是我没有想到这里的军训是这么苦,这跟我以前舒适的生活相比差太远了……”。他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怕付出时的艰辛,这跟平时衣食无忧的生活习惯有关。在这个还能塑造学生品行的阶段,我们应该“硬”起来,多开展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体验、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真正理解付出与收获的关系。现成美好的生活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但这绝不是永远免费的午餐。
中专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而现在社会需要吃苦耐劳的人才,根据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特点,中专生更应该具备吃苦耐劳服务社会的精神。
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未来的社会不仅充满竞争,同样需要合作精神。我们经常强调社会竞争的激烈,要树立起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这是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样是增强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四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食指和中指将躺在桌子上的同学抬起来。学生们还没有听完我的话就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显然他们不相信,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五位學生和其他旁观者按照我的吩咐将这个实验成功完成后,大家更是一脸的疑惑。有的学生在桌子周围乱找一通后说是老师变的魔术……其实答案很简单,躺在桌子上的学生一定要认真严肃,挺直身体,相信身边的四个同伴会将自己牢牢的抬起,不会让自己受伤。这四个学生要口令一致,齐心协力,一定要把同伴稳稳的抬起来,不能轻言放弃。旁观者虽很轻松,但是也要充满信心,坚信派出的队友们会把这个任务完成好。这三种不同的角色是一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一个行动完成需要三个部件相互配合,没有重要与否,只有分工不同。一个共同的意念成就了这个看似荒唐的游戏,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五、抓住时机,适时渗透
在课文讲解或是开展的具体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将德育知识适时渗透,自然流露,不会显得很做作、生硬,学生们也能更好的理解、接受。中专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课堂上缺少一定的严肃性,问答问题易“出轨”,口不遮言的情况较多。其实,这也是教师渗透的好时机。《奇妙的人体》是一篇科技说明文,我把奇妙的人体结构解剖图投影给学生们看,大部门学生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解人体的奥妙之处。突然,两个学生低头窃窃私语,一个忍不住笑起来:“怎么肚子里的肠子看起来像一堆牛屎。”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我说:“如果这是一个可笑的笑话,那我也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佛印反问东坡自己像什么,东坡说你像狗屎。东坡得意的把这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后大笑,说佛印说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狗屎,说明你心中只有狗屎。”大家会心的笑了,课堂又恢复了平静。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文道统一,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渗透到课堂知识的传授中。只有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兼备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赵大鹏,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出版社,2006年7月
[2] 魏书生,魏书生教学艺术 第一卷 课堂教学,漓江出版社,2000年4月
关键词:中专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很好地将教育与育人,传业与授道之间相互依存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只局限于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灌输,忽视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这一行为也必将会成为教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强大阻力。只有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道德渗透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走上和谐完美的人格发展道路。
中专生在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学生阶层,大多数学生在没有上高中能力的情况下进入中专学校,在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较缺乏。进入中专学校也不存在升学的压力,这使很多学生对基础课程不重视,觉得书本上没有多少实用性的知识,针对中专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结合语文教材的特点,在这一最佳的德育教育阵地实现师生与作者情感共振,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笔者谈谈自己在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情况。
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爱”的前提。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育人的永恒主题。《管子·牧民》提出“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的观点。教师应从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中,满腹深情的传达人物、事件所赋予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老师优美动情的语言、肢体动作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在语文课本中的《国际民歌节展示南宁巨变》一文中,全文涌动着一股赞扬的激情,歌颂美丽的家乡南宁在时代潮流中快速、坚定的发展,成为祖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激发学生为了自己美好的家乡,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建设家乡而努力,为祖国富强而奋斗。在《东山岛梦蝶》一文中,我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东山岛上美丽的自由女神——蝴蝶,纯白洁净的沙滩,神秘的祭海仪式,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纯美的人文风景图。语调突然一转,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环境,曾经的纯美融入了太多的人为因素,东山岛上已看不见美丽的蝴蝶。我看到学生们睁大了眼睛,心头一惊,是的,他们感受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沉重负担,体会到了人和大自然同样渴求自由的发展,人们不能因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了自然环境。
二、培养关爱亲人的情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会尊敬、关爱自己的亲人更谈不上尊老爱幼。课本中同题散文两篇《我的母亲》,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歌颂了天底下母亲的伟大、无私,也让人深刻感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感激之情,这种浓烈的骨肉亲情应该触动了不少读者的心。文章的目的之一应是教学生们要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在母亲节时,我提出大家要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可是班上像炸开了锅,绝大多数学生反对,他们只愿给老师当作作业进行批改,不愿寄回家给母亲看。我把这个当作一项任务压在了他们身上,大多数的学生把信寄回家了。之后的父亲节上,我提醒同学们以同样的方式写封信给父亲,但这次我没有强制要求他们把信寄回家,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把信当作业交给了我。
学生们对父母不是没有爱,而是太含蓄,好像这爱不需要表达,也不知如何表达,父母也不需要他们特别去关爱一样。这爱似乎没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么强烈、厚重,这种亲情的教育只有长久的坚持下去,才能使学生加深与父母的沟通,表达对父母的爱,不再那么冷漠。
三、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吃苦耐劳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一个人必备的美德。在充满享乐主义的现代社会更应大力提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经久不衰的至理名言告诉了我们成功的秘诀。俄国的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有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行动是现实通向美好愿望的唯一桥梁,行动必是吃大苦,耐大劳的艰苦过程。
大多数中专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刻苦专研的精神。害怕吃苦,吃不了苦,遇到挫折不能泰然处之,往往采取逃避的态度,不能积极进取,成功便变得遥不可及。我校对新生军训工作较为重视,注重培养学生不怕苦的坚韧品质,强壮的体魄以及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一定压力以及正确的引导方式下事物会顺着预定的轨道发展下去,即使过程缓慢且又充满坎坷。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到“作为男人就应该对自己狠一点,所以我选择了警官学校,但是我没有想到这里的军训是这么苦,这跟我以前舒适的生活相比差太远了……”。他有美好的愿望,但是怕付出时的艰辛,这跟平时衣食无忧的生活习惯有关。在这个还能塑造学生品行的阶段,我们应该“硬”起来,多开展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体验、体能训练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受到锻炼,培养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真正理解付出与收获的关系。现成美好的生活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但这绝不是永远免费的午餐。
中专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竞争激烈的社会,而现在社会需要吃苦耐劳的人才,根据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特点,中专生更应该具备吃苦耐劳服务社会的精神。
四、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未来的社会不仅充满竞争,同样需要合作精神。我们经常强调社会竞争的激烈,要树立起竞争意识,增强自身能力,这是个人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样是增强个人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课堂上我组织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四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食指和中指将躺在桌子上的同学抬起来。学生们还没有听完我的话就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显然他们不相信,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五位學生和其他旁观者按照我的吩咐将这个实验成功完成后,大家更是一脸的疑惑。有的学生在桌子周围乱找一通后说是老师变的魔术……其实答案很简单,躺在桌子上的学生一定要认真严肃,挺直身体,相信身边的四个同伴会将自己牢牢的抬起,不会让自己受伤。这四个学生要口令一致,齐心协力,一定要把同伴稳稳的抬起来,不能轻言放弃。旁观者虽很轻松,但是也要充满信心,坚信派出的队友们会把这个任务完成好。这三种不同的角色是一个整体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一个行动完成需要三个部件相互配合,没有重要与否,只有分工不同。一个共同的意念成就了这个看似荒唐的游戏,团结协作的力量是无形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五、抓住时机,适时渗透
在课文讲解或是开展的具体活动中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内容将德育知识适时渗透,自然流露,不会显得很做作、生硬,学生们也能更好的理解、接受。中专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课堂上缺少一定的严肃性,问答问题易“出轨”,口不遮言的情况较多。其实,这也是教师渗透的好时机。《奇妙的人体》是一篇科技说明文,我把奇妙的人体结构解剖图投影给学生们看,大部门学生都在认真听老师讲解人体的奥妙之处。突然,两个学生低头窃窃私语,一个忍不住笑起来:“怎么肚子里的肠子看起来像一堆牛屎。”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我说:“如果这是一个可笑的笑话,那我也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佛印一起打坐,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佛印反问东坡自己像什么,东坡说你像狗屎。东坡得意的把这事告诉了苏小妹,苏小妹听后大笑,说佛印说你像佛,是因为他心中有佛,你说他像狗屎,说明你心中只有狗屎。”大家会心的笑了,课堂又恢复了平静。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坚持文道统一,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渗透到课堂知识的传授中。只有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兼备的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 赵大鹏,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用书,语文出版社,2006年7月
[2] 魏书生,魏书生教学艺术 第一卷 课堂教学,漓江出版社,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