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唐代重视文人别集征藏,形成国家庋藏制度。《旧志》存录初唐文人别集一百零九种,笔者所考盛唐以后文集十余种,是不同时期国家征藏当朝文集的明证。由此产生的文学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征藏,一些文集被先后多次编纂从而形成不同版本。二是《新志》著录唐人别集问题。对于初唐文集,《新志》并非直接据《旧志》或《旧传》转录,而是分层次加以甄别。盛唐以后文集,因《旧传》或载或否,或无传,《新志》所依据的史料除《旧传》外主要是《崇文总目》及别集序文。三是在国家庋藏制度之下,“奉敕”所撰集序文的读者被预设为皇帝,其实质是臣子与帝王之
【基金项目】
: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项目编号18JZD016)阶段性成果;上海师范大学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战略创新团队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重视文人别集征藏,形成国家庋藏制度。《旧志》存录初唐文人别集一百零九种,笔者所考盛唐以后文集十余种,是不同时期国家征藏当朝文集的明证。由此产生的文学问题主要有:一是由于征藏,一些文集被先后多次编纂从而形成不同版本。二是《新志》著录唐人别集问题。对于初唐文集,《新志》并非直接据《旧志》或《旧传》转录,而是分层次加以甄别。盛唐以后文集,因《旧传》或载或否,或无传,《新志》所依据的史料除《旧传》外主要是《崇文总目》及别集序文。三是在国家庋藏制度之下,“奉敕”所撰集序文的读者被预设为皇帝,其实质是臣子与帝王之间的对话,体现文学政治化的特点。《骆宾王文集序》的删改更反映出文学与政治的密切关联。
其他文献
"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密码,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中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组织化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推动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组织化实践具有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和丰富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重要的组织化要素及其逻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文明是实践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组织化实践正在孕育和生成着一种人类新型文明.
上世纪50年代至今七十年来的散曲研究,在几代人努力下取得了丰硕成果,开创性完成了散曲学的总体建构。总结和反思既有成果与不足,探讨当代散曲研究的走向和深化的路径,把握散曲的“非主流文学”属性,在与主流文学的关联审视中,探寻散曲文学不同于主流文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从“歌辞总体观念”研究散曲的历史渊源和前世今生,比较散曲与其他歌辞种类的同质性和差异性,是内涵和外延深广的课题;透视散曲写作的雅俗交融取向,不仅可以深化散曲文学特质的研究,亦有助于对古代文学雅俗交融传统的深入理解;散曲史书写,把握原生文学史和“文献中
完善财政规则治理、实现财政可持续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欧盟委员会财政规则数据集(1995~2015年)构建全口径财政规则强度指数,运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研究欧盟成员国数值型财政规则对财政平衡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规则能改善财政平衡,尤其对高赤字政府更加有效.从财政规则的不同特征和类型来看,违规制裁的作用以及预算平衡规则效果最突出.从不同国家结构看,全国性财政规则和中央财政规则在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中均有效,而地方财政规则只在单一制国家中发挥了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财政失衡削弱了财政规则,对财
变文是我国失传已久的一种通俗文学体裁,自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被发现以来,就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对整个变文研究的情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我们侧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七十年的变文定名、分类、综合研究和整理刊布情况做简要的梳理;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包括全集不全、校注颇有疏失、早期成果尚待采纳等方面;并对进一步的整理研究作了展望,期待推出一部集大成而且图文对照的真正的敦煌变文全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根源.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战略布局观、人民中心观、创新驱动观、融合发展观、核心技术突破观、安全发展观、依法治网观、综合治理体系观、网络意识形态观、网信人才观、合作共赢观、政治保证观.其理论品质凸显为高屋建瓴的理论思维、遵循规律的发展思维、哲理厚重的辩证思维;其总体性特征为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绿色治理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保障,不仅关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大国责任的体现.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是一条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复兴之路,也是一条不断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破解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难题的绿色治理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这一进程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朴素绿色治理理念的孕育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奋力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绿色治理实践的稳步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绿色治理的全面深化阶段.中国共产党百年绿色治理进程是党领导国家和人民不断推动生态
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叙述屈原遭受放逐,彷徨于山泽陵陆,见楚国先王宗庙及公卿祠堂,其中描绘宇宙天地和历史兴亡的壁画,激发诗人题诗于上,抒发悲愤。这些题写在不同壁画上的诗句,经过后人的编辑解释,形成了一个次序混乱,难以理解的文本。后人对王逸的叙事或认同,或质疑,但正是其中包含的汉代历史语境及文化观念,将《楚辞》塑造为伟大的经典,也为中国诗画关系的开启提供了历史文化根据。当代学术研究应当重视古代整理、阐释、建构经典的文化传统。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内循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市民化视角估计城镇医疗保险对农业转移人口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医疗保险体系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该结论在考虑自选择与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市民化意愿的提升是城镇医疗保险影响消费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地,文章发现医疗保险依托自身保障属性有利于缓解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异域社会时遭遇的健康风险;同时基于居住证制度,医疗保险可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进而推动农
从光武帝、明帝到章帝,东汉统治者主导了一场绵延数代的礼乐改革。这场改革深受谶纬思想影响,其目的是重建礼乐秩序。在此过程中,东汉儒者采用“依准旧典,杂以《五经》谶记之文”的办法制作新的汉礼。于是,在《五经》以外,谶纬中关于礼乐法度、秩序的内容,也成为当时礼乐改革的依据。这场改革塑造出了礼法乐制的秩序感,成为时代精神中最受尊崇的部分,并最终被表现于文学作品之中。班固等东汉文人在赋作中将锐意于礼乐改革的明帝塑造为一代圣皇,将“永平之际”这段历史凝结为经典的书写对象;同时发展了歌颂法度或秩序的箴、铭等文体。这一时
别集编撰不仅体现编者的编次观念,更涉及文体命名、文体分类,以及文体排序,蕴含丰富的文体信息。通过唐写本与传世本的比对,可知部分传世唐人别集仍然保存了唐本旧貌。初盛唐别集中以类编次是较为常见的诗歌编集方式。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对于诗歌的二级编次较为混乱,尚未区分古律,更毋论理论性、谱系性的诗体编次。元和以来,古律分流的观念在编集中得以体现,元白二人在书信、集序、编集中反复提及这种以体编次的编撰方式。这与自编文集最能体现作者的诗体观念、便于表达政治诉求相关。别集编撰体例在中唐产生新变,自编文集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