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课堂的实践方法举隅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这是华罗庚对数学的精辟描述.然而如今我们耳边却响起了很多曾经的佼佼者“数学是枯燥、乏味,冷冰冰的,尽是抽象的符号的堆积,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的抱怨声.究其原因有教育、教学观的偏差、师生观的弊端和评价观的束缚等,其根源在于数学教育对生命的漠视,这严重背离了教育的本真.因此,构建融入新课程理念、体现生命化特点的生命课堂将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何为“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就是指师生在共存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相互间的互动,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智慧展示与能力拓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培养的场所.最根本的还是师生的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殿堂.
  那么该如何构建“生命课堂”呢?下面笔者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深化诱思探究,加强学习动机
  真正的数学课堂是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并且在不知不觉中探究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快乐现场.具体表现在:
  诱思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干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讲新课之前更需要在导入这个环节下工夫.譬如在进行概率这一节内容的教学时,可以以福利彩票中奖的实例作为引入,很自然地把这个生活问题过渡到了数学问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
  诱思二巧设问题,以问导学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然而往往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的问题很单一,综合性太强,以至于学生丧失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信心,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倘若能将问题做些“分解动作”,设置由易到难的梯度,相信学生的胃口会被吊起来的.名师课堂教学中的波澜起伏与他精彩迭出的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问中增长见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二、交融情感,搭建和谐师生关系
  可以说情感是数学认知过程中的催化剂,更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作为非认知因素的情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起动力作用,承担着学习的定向、维持和调节等任务.人本学派的一个观点是,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1.加强自身素质与亲和力的培养
  肚里没有一定“墨水”的教师是站不稳讲台的,倘若我们在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再配上自信的神情、微笑的表情、轻松的教态,定能营造出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2.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评价
  课堂是活跃还是沉闷,跟师生言语的交流是分不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人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善于捕捉他们各自“闪光点”,清代颜元老先生说得好,“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提升合作能力
  美国的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五花八门,有的坐在地上,有的甚至可以随便走动,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相互可以不时地讨论、交流.反观我们的学生在課堂上个个腰板挺直,双手平放桌上(或放在背后),正襟危坐,其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压抑.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在构建生命课堂的实践中,突破时空限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如将座位编排成圆周形、马蹄形、月牙形等.根据教学需要,有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向社会,领进大自然,通过打破严重阻碍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规范,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师生空间的距离,形成了民主交往的生动情景.
  四、给予“阳光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学习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阳光评价”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旨在从方方面面改变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使师生在“阳光”的普照下快乐成长.具体表现在:
  1.尊重差异、师生共同发展需要“阳光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可持续发展”,对象不仅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要用发展性的评价观作为指导思想去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鼓励点滴进步,关注师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符合个性化发展的目标和评价标准.
  2.尊重差异、制定不同的量尺,重在评价诊断
  在阳光评价的引领下,教师面对学生要做到:不责备学生,允许出差错,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改正看进步;不怕标新立异,允许有个人看法,推荐更好的创意,鼓励大胆创新;不讲纯道理,结合生活实际需要,提供好的习惯做法,养成好习惯;不论人好坏,允许有差异,挖掘潜力,真诚帮助看进步.我们的评价不仅仅是一种判断,一种认可,一种检验,更是一种引领,一种开启,一种拓展.
  总之,数学认知过程中不仅有情感,有态度,还有生命.数学生命课堂应以促成生命自由、完整、独特发展,尊重生命生成和创造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构建多元的课堂评价机制,让生命和谐地发展.笔者坚信:随着生命教育的日益凸显和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生命课堂将会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其巨大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钱焕琦,刘云林.当代教育伦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3]邱新颖,赵风雨.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样态[J].教学与管理,2007.
其他文献
数学思维品质决定着个体的思维能力,也就是说数学思维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直所关注的重点. 那么,究竟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笔者总结其中的几点论述如下.   一、培养求异思维  所谓求异思维就是指对问题的处理没有固定答案或存在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想问题看问题,可以拓
提到“说”这个字,很多教师都认为这是文科教师应该比较注重的,作为初中的理科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做”,可是通过这几年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们知道数学教师不应该仅仅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应该关注于让每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经过这几年的摸索,我觉得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从让学生从课堂上说起来人手,如果学生把自己知道的想说了,敢说了,会说了,说好了,那么不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培养人的思维,具有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十来年,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表现有如下粗浅的认识:    一、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主动学习、主动钻研和创造
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学校、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改中,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设施设备,都对新课程实施进行倾斜,由此,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农村小学也走上课改大舞台. 纵观新课改走过的历程,成绩显著,但面临的困难也逐渐显露出来.  一、课改存在的问题  1. 课程改革认识肤浅  很多教师对新课改有认识误区,认为新课改就是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开展教学. 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在没有条件
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  当然是白天了。  那么大一个太阳在天上呢。  这很正常啊,因为月球会围绕地球公转,从而改变自己的位置。  月球围绕地球转动,地球和月球一起围绕太陽转动。当月球转动到地球的白昼区域时,处在昼半球的人就会看到天上的月亮。
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提出一些看法。    一、改变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亲身经历的知识才会属于自己。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把教材中出现的新知识点,以数学问题解
案例描述  一、激发探究  小朋友喜欢看天线宝宝吗?(喜欢)老师也喜欢看,给你们讲一个他们的故事好吗?一天,阿颇、拉拉和帝西一起看到一头又大又美丽的大象,心里高兴极了,回来告诉了太阳宝宝,帝西说:“大象长着一条长长的鼻子,像钩子,还有两只大耳朵. ”拉拉说:“不对,大象就像一道高高的墙壁,下面有四根柱子. ”阿颇说:“大象就像我们的屁股,还有尾巴呢!”太阳宝宝越听越奇怪,就问:“到底看到了几头大象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数学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用数学,凡是出现“形”的地方也少不了用数学。  据报道,北京有一名14岁的小女孩,为了帮助一位卖牛奶的老太太达到收益最大化,她通过大量的统计、调查,设计了一套方案,使老太太每个月可以多赚几十元。小女孩的行为就是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最好例子。  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教育家卢梭认为:数学应让学生从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数学教学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数学的理论是来自于扎实的生活基础,又在应用中反馈、作用于生活,本文将从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角度,针对数学课程中百分数的教学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百分数教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若想做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就必须结合生活实际,生活是思维赖以生存的土壤,我们只有把数学理论中的公式和解题思路与生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照顾全体又要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学困生”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现谈几点探索,愿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与其拉着马儿喝水。不如让其感到口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