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家庭作业的意义,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设计家庭作业时应注意遵守"法度"、控制"坡度"、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区分作业层次、提高"幅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作业内容开放化、方式多样化及结合各学科,适当设计一些综合作业。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 优化 家庭作业 数学 兴趣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改革深化的今天,传统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下面阐述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
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
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而且,家庭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家庭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二、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设计"法度"的遵守。所谓"法度"就是指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要体现"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二)设计"坡度"的控制。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而一般的数学课后作业则较为简单,学生根据课本所学很容易"依样画葫芦"解题,而课外辅导资料则难度偏大者居多,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题目坡度要求要注意对一些难度校大的适当增加"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的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设计"幅度"的提高。这里的"幅度"是指作业中所容纳的知识点的多少。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每天所学的知识点是建立在前一天的基础之上的,与以前所学可建立知识网。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对前一段所学内容的小结,这样才能使实现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网络的逐步完善,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注意设计时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库珀教授对100多份研究进行分析后指出,家庭作业好处从低级中学(初中)开始呈现出来,但在低年级家庭作业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战术",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机械训练、重复模仿。家庭作业时间到底多长才算适量合理呢?库珀建议,小学生每晚为10到20分钟,初中以后,每年级按10分钟递增。美国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对于家庭作业的时间建议如下:
幼儿园至小学3年级:每天20分钟;
小学4年级至6年级:每天20-40分钟;
7年级至12年级:每天2小时。但视学生学科的类型和门类的不同作适当调整。虽然,这是针对美国学生,但其中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
笔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知识,对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都相当清楚,而且应该对学生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有所认识,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曾经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作业内容的开放化。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作业的客观存在想与主观生成性并存。比如在学过统计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类作业:
1、 统计自己一周购买的学习物品及每种物品的花费是多少?(画统计图)
2、 算出每天妈妈买菜总花费是多少?
3、 把一周内自己家庭所购买的物品进行分类(画统计图)
4、 算出一周内你家庭总花费是多少?
统计图的类型可以自己选择。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整、整理、归纳、计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统计学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数学的亲切感。而在完成这个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家庭作业的方式、性质将由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化并加工、利用信息的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得到凸显。例如,"用一根长12米的绳子,在学校操场里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可能得到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设计成长方形S=4×2=8(平方米)
方案(2):设计成正方形S=3×3=9(平方米)
方案(3):设计成圆形C=12(米)r=12÷3.14÷2=1.9(米)
S=3.14×1.9×1.9≈11.4(平方米)
更有甚者,可能有同学设计成一边靠墙,面积更大。
(四)适当设计一些综合作业。把各学科的知识相关的各科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出各学科教材内容的"知识链"。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综合作业,对各科都能起到及时反馈、加深理解、促进迁移的作用。如布置学生在家设计一些自制的教具、学具等(如平面图形、定义卡片);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了统计图表这一课后,布置学生让学生分组对马路上的路段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并制成统计表等。这类作业不仅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的到了发挥,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7.4.5
【关 键 词】 课程标准 优化 家庭作业 数学 兴趣
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改革深化的今天,传统的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已不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多样化的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重要生活时空。下面阐述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及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意义
家庭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
师了解学生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而且,家庭作业将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家庭作业应当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
二、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设计"法度"的遵守。所谓"法度"就是指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因此,家庭作业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要体现"运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精神。
(二)设计"坡度"的控制。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而一般的数学课后作业则较为简单,学生根据课本所学很容易"依样画葫芦"解题,而课外辅导资料则难度偏大者居多,所以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题目坡度要求要注意对一些难度校大的适当增加"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的努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设计"幅度"的提高。这里的"幅度"是指作业中所容纳的知识点的多少。数学教学的一大特点是,每天所学的知识点是建立在前一天的基础之上的,与以前所学可建立知识网。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考虑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对前一段所学内容的小结,这样才能使实现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和知识网络的逐步完善,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四)注意设计时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库珀教授对100多份研究进行分析后指出,家庭作业好处从低级中学(初中)开始呈现出来,但在低年级家庭作业并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国传统作业的典型代表就是"题海战术",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机械训练、重复模仿。家庭作业时间到底多长才算适量合理呢?库珀建议,小学生每晚为10到20分钟,初中以后,每年级按10分钟递增。美国全国家长--教师协会对于家庭作业的时间建议如下:
幼儿园至小学3年级:每天20分钟;
小学4年级至6年级:每天20-40分钟;
7年级至12年级:每天2小时。但视学生学科的类型和门类的不同作适当调整。虽然,这是针对美国学生,但其中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三、家庭作业设计的建议
笔者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知识,对教学目的和课程内容都相当清楚,而且应该对学生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有所认识,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曾经指出,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作业内容的开放化。可预见的早已生成的学科知识作业是封闭型作业,其作用正在下降。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即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产生的新知识为基础,带着师生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应是学生作业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作业的客观存在想与主观生成性并存。比如在学过统计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类作业:
1、 统计自己一周购买的学习物品及每种物品的花费是多少?(画统计图)
2、 算出每天妈妈买菜总花费是多少?
3、 把一周内自己家庭所购买的物品进行分类(画统计图)
4、 算出一周内你家庭总花费是多少?
统计图的类型可以自己选择。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整、整理、归纳、计算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既巩固了统计学的知识,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了学数学的亲切感。而在完成这个家庭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及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家庭作业的方式、性质将由单一僵化的机械重复训练式走向主体探究创造的自我建构式。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优化并加工、利用信息的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得到凸显。例如,"用一根长12米的绳子,在学校操场里围一块面积最大的活动场地。"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可能得到以下几种方案:
方案(1):设计成长方形S=4×2=8(平方米)
方案(2):设计成正方形S=3×3=9(平方米)
方案(3):设计成圆形C=12(米)r=12÷3.14÷2=1.9(米)
S=3.14×1.9×1.9≈11.4(平方米)
更有甚者,可能有同学设计成一边靠墙,面积更大。
(四)适当设计一些综合作业。把各学科的知识相关的各科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出各学科教材内容的"知识链"。在此基础上设计的综合作业,对各科都能起到及时反馈、加深理解、促进迁移的作用。如布置学生在家设计一些自制的教具、学具等(如平面图形、定义卡片);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了统计图表这一课后,布置学生让学生分组对马路上的路段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并制成统计表等。这类作业不仅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的到了发挥,同时使学生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总之,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应该是可以选择的、个性化的,它应该给孩子综合运用知识、发展和展现个人天赋提供机会。家庭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送给孩子的礼物,愿这个礼物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2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