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重 铁线描 立意高洁

来源 :南腔北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enhai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墨色、线条、气韵等是国画中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它们撑起了国画的“骨架”,体现着国画的“精气神”。本文从郭克葡萄画作中墨色、线条、气韵这三个基本元素入手,分析其画作独特的用墨手法、用线方式及气韵生动的成因,并剖析画家隐藏在高超绘画技巧下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郭克 葡萄画 墨色 线条 气韵
  郭克绘画修为比较全面,擅长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国画各门画种,山水画、花鸟画等无一不精,尤擅长花鸟画,葡萄是其精研对象。为画好葡萄,郭克可谓费尽心血。他在自家很小的院子里亲自种植葡萄,研究葡萄生长规律,观察叶、枝条、花蕾、果实的生长特点以及叶面经络分布规律等细节。
  掌握了葡萄的基本知识后,郭克从绘画的角度,钻研葡萄具体的画法。在墨色上,他力求改变画葡萄追求清秀淡雅葡萄的一贯画法,而是以浓墨重染,沉甸甸的果实旁边映衬的是朴素得近乎老辣的叶面。在线条上,他一改纤细隽秀的枝条画法,转而用浓墨重勾,恰是铁钩银画。在意境的设置上,他追求质朴,喜欢厚重,酷爱沉甸甸的果实,寓意丰收。郭克的葡萄画作中呈现的生动气息,是他匠心经营墨色与随性行笔营造而结出的果实。
  一.墨色重而不漆黑,透亮而不焦
  国画中有墨分五色的说法,五色为“浓、淡、焦、重、清”,其中又含有干、湿、深、浅的变化,五色之分是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属技法范畴。正确利用五色可以表现对象的质感、量感等细节变化,可以给予画作真实的鲜活感。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内涵渊博,非‘笔’与‘墨’二字所指意义叠加所能涵盖,盖因笔墨内涵为几千年文化积淀所赋予。”[1]郭克深谙中国画精髓所在,清楚笔墨所承载的艺术修为。他对葡萄画作墨色的运用以重色为主,重墨施敷于画面,若把握不当,极易造成画面漆黑一片,闷、堵甚至是焦等诸多弊病都是对重色运用不当造成的,因而多数画家对重色使用慎之又慎。重色的优点在于,在白色的宣纸上显得格外醒目、提神,视觉冲击力强。在对墨色的运用上,有经验的画家总是通过仔细地观察,对物体色调分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迅速抓住画面中的重色。重色又有浓淡之分,切忌重色浓墨漆黑一片,让重色浓重而不漆黑,透亮而不焦,画作暗部就会散发出迷人的虚幻空间。重色之所以重,完全是相对于淡色而言,它们往往互相依托,相互映衬,各显其长,展现丰富的墨色。
  “水墨的形态语言构成不同于现在的平面设计构成,这是由水墨画特有的笔墨形制特征决定的。笔墨形态的结构既具有平面构成的性质,更具有笔墨形态自身的独立完整性。”[2]从郭克葡萄画作来看,他重视印色成形,用笔墨浓淡、虚实等去造型、去构成,从而完成画面设计。他多用重色,有着多方面因素的考量。郭克接受过科班训练,基本功扎实,造就他的绘画技艺日臻完美。他拒绝轻浮,追求质朴,喜欢厚重、深沉的感觉。“质朴”是其习性使然,“厚重”是他深知任何果实收获不易。画如其人是指画作中流露出的作者的气质秉性,郭克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他深知生活的不易,少年时代他品学兼优,被甘肃省政府推荐入学深造,在本科学习期间他狠下苦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这一切都造就了他脚踏实地、淳朴敦厚的品格。郭克的葡萄画作,如同他一样,质朴厚重是明显特征。
  
  郭克的葡萄画作利用丰富的墨色表现葡萄的真实存在感。他喜欢画成熟的葡萄,追求沉甸甸的、有分量、可触摸的葡萄。接近成熟的葡萄、已经熟透的葡萄是他经常表现的对象。他喜欢用浓重的墨色大面积地渲染叶子,叶子旁边自然而然地结出果实;他常常会给果实涂色,用半成熟的绿色、熟透的颜色,极力表现葡萄之间色彩的丰富变化。
  墨色中对黑白灰的有效把握,可以制造出视觉的悦目感。真实的物体呈现给观者的形象往往是普通的,画家的任务就是在普通的物体中发现并提取绘画元素,在掌握物体规律的基础上,挖掘提炼物体形象的典型性,对其进行强化或弱化,利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将之上升为艺术品。加重或者减弱葡萄叶子的色层,利用重色叶面去衬托相邻浅色叶面,画面虚实、轻重、节奏乃至韵律自然而来。郭克对葡萄画作墨色中的黑白灰有着极强的把握能力,他往往强化葡萄画作的黑白灰关系,着力表现葡萄画的张力,给观众视觉带来冲击力。
  二.“铁钩银画”式的铁线描
  线条在国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艺术表现力的魅力通过线条才能得到最大展现。最早出土的原始绘画作品说明,用线造型是繪画的基本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代画师们的不断创新推进,用线造型进而逐步取得完善。早期以线造型最好的例证,就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楚墓帛画,它证实以线造型的传统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得到了确立。
  郭克葡萄画作用线的显著特点就是采用“铁钩银画”式的铁线描,葡萄枝条勾勒力度感十足,线条绕着葡萄曲折勾划,曲曲折折、抑扬顿挫感强。线条的质量优劣展现的是画家的功力与技巧。线条也是画家传递情绪、表达情感的纽带。
  画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各种使用线条的技巧。比如画家用笔速度的快慢,对线条粗细、干涩、流动等的勾勒。工具材质的不同,也可以带来线条的不同变化。画家掌握了用线技巧后,线条服务于画家在画面中构设的情趣意境,是画作跃居上乘的根本。
  郭克葡萄画作中线条的方向性应用主要有水平线、垂直线和倾斜线三种。水平线多用于分割组合画面,搭建画面主体框架,构成画作主要气势,或平静,或缓慢流动。垂直线多起稳定画面作用,造成观者视觉感受上的刚毅感,也带来上升或者下降的感觉。多条垂直线重复使用,又能带来极具运动的动感。倾斜线有极强的运动感,容易造成画面气氛的活跃,同时倾斜线又具有极强的视线导向性,对倾斜线匠心经营,能有效地引导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游走。   
  线条承载着画家的情感,画家通过千变万化的线条来表达情感,赋予画作鲜活的生命感。在具体的线条运用上,画家一般多用简洁线条突出主体。而郭克葡萄画作用线不多,几条主线撑起画面,硕果挂在主枝条上,沉甸甸的果实,丰满厚重,使得画面洋溢着大丰收的气象。另外,郭克葡萄画作用线分割画面,制造视角审美意趣点,主线位置非常讲究,有时用主线穿插为画面造势,有时用粗线勾勒葡萄架进行情趣性勾勒,有时则用虚线主线并置,给人主次分明的爽快明朗感。虚线、短线在他的画作中多数情况下起辅助作用,对主线和叶子、果实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虚线、短线在营造画面氛围,制造画面绘画性,进行情趣性设置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气韵是联系画家与观众的精神纽带
  “气韵生动”的美学观最早见于南朝齐梁时期绘画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3]谢赫提出了指引中国绘画理论方向性的“六法论”,在六法论中,气韵生动为首位。线条、笔墨、用色、构图、气韵等共同构成了绘画的主要要素,其中,气韵生动是关乎画作活着的灵魂。一幅画作技法完备,只能称为佳作,而气韵生动的画作则可称为神品。
  郭克葡萄画作墨色纯正丰富,果实用色高雅,变化细微,枝条刚劲有力,充满着张力。他不满足技法上的完美,更多关注的是对画作的意境、意趣及气韵生动等精神层面的注入。他的葡萄画作注重再现客观对象,相对而言,重写实的画作多以技法取胜,会相对减弱画作气韵生动上的贯通,但是郭克葡萄画作两者兼得。如何恰如其分地把控写实韵味,除了多年的刻苦磨练,还需要更多绘画以外的文化,包括学识、阅历、经历等。
  郭克葡萄画作立意上追求高洁,丰硕的果实隐喻收获的喜悦,沉甸甸的分量感则表达收获的不易。他是农民的儿子,知道生活的不易;他是园丁,清楚知识的收获需要从选种、播种、施肥、浇水等开始,营务的过程充满着艰辛。在对葡萄画作的立意上,他会下意识地朝着丰收的方向去立意。教书育人的品质让其葡萄画作分外高洁,纯真。
  三国时代魏国玄学家王弼说:“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4]所谓画作的气韵生动,是建立在画家仔细观察对象之后,对物体有了透彻的理解与把握,并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画作给人以一气贯通的画面视觉感受。画作的气韵生动也与追求神似有关系。郭克在自家小院子种葡萄,在他看来完全等同于培养学生。他对葡萄习性的掌握,如同对自己学生的了如指掌一样。在胸有成竹的基础上,他造型立意,要形似,更要神似。如果说形似是其长期观察的结果,那么神似就是他辛劳付出后结出的硕果。
  
  有位先哲说,世界上距离上帝最近的行业属艺术。毫无疑问,绘画艺术属于灵性活动,只是一味地努力苦练,不思考,画作会充满技术的匠气。用心营造,灵活变通,画作方能显现鲜活的灵气。郭克很早就展现出艺术方面的才气,加上他在大学期间如饥似渴地对绘画知识进行摄取,以及受当时大师林立的美术专业学校浓厚学术氛围的熏陶,让他的画作有一种晶莹剔透之美。
  没有气韵的画作,即便是技法纯熟,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作品。画作的气韵是联系画家与观众的精神纽带,一旦失去气韵这个桥梁,画作必然苦涩无味。因此,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从古至今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具有独具特色的墨色理念,充分彰显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创作智慧。” [5]郭克葡萄画作墨色极尽丰富,善用浓墨重色。浓墨重色的运用,既可以渲染画面气氛,营造生动气息,给观者带来视角上的醒目感,又可以衬托葡萄丰富的色泽感、光感与清新可口的鲜嫩感,这是其长期艺术积累沉淀的必然结果。“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确保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与统一性”[6],墨色起着中和与协调其他色彩关系的作用。墨色运用技巧的高超,表现了郭克对画面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以及他深厚的国画修养。郭克葡萄画作构图追求饱满,画面繁盛,布满三个角的构成形式,给观者造成视角上的丰富感。虚实、粗细多种线條的综合运用,在技术层面属于勤学苦练的结果,透过画作则呈现给观者的是其敦厚的本性和质朴的品质。郭克视气韵生动为画作生命,在他看来,衡量一幅画作优劣的标准就是观其是否生动,如果画作中没有生动的气息,那么画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韩建文.艺术的民族性所指意义艺术主体思想层面个性化特点 [J].书画世界,2020(6).
  [2]董晓畔.中国画水墨构成教学初探[J].艺术研究,2008(2).
  [3]谢赫.王伯敏,译注.古画品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1.
  [4]王弼.周易注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437.
  [5] 朱文颖.墨色之上的斑斓——关于徐惠泉墨彩人物画的重新定义[J].作家,2014(7).
  [6] 张敏.探析中国画之墨色观及语言形态[J].现代装饰(理论),2015(8).
其他文献
在当代文坛,李樯无疑是一位厚积薄发的作家。自1995年在《钟山》发表短篇小说《逃离》以来,他便正式开始了以文学为生的志业。《喧嚣日》作为李樯写作20余年来第一次结集出版的作品集,其中收录的12篇小说体现了作者的梦想与哀伤、空虚与迷惘,这也是李樯对于过往青春时代的特殊祭奠。小说集《喧嚣日》通过对回忆与现实的反复串联、男女关系的相互纠缠、理想与现实逃离之路的不断探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虚无的生活异化图景
期刊
吴冠中水墨画。吴冠中从20世纪70年代起致力于油画风景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他的水墨画喜欢简括对象,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既富东方传统意趣,又具时代特征,令观者耳目一新。  摘要:田中禾的创作特点可以被概括为“民族的现
期刊
摘要:电视剧《如果岁月可回头》以三位不同类型的都市男性为故事主线,用诙谐轻快的手法刻画了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困境、放飞自我、重返青春洒脱的快意之路。剧中所呈现的人本价值,是该剧的突破和创新,剧中人物通过涂鸦、“快闪”等活动制造了一种“叛逆的城市空间”,为剧情塑造了一种张力,这种亚文化“本土化”转型与重构,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和现实。  关键词:城市空间 涂鸦 “快闪” 亚文化 本土化  “都市情感剧
期刊
摘要:芜湖画家赵瑜融道入画,他的山水画作中的“亭”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因“亭”与“停”同音,故画家用其来隐喻“止”。借庄子“止水可鉴”之论,赵瑜期待观画者可以理解“欲有所止,方可全生”的道理。本文将以赵瑜的三幅画作为例,剖析其中“亭”与“道”的寓意。  关键词:赵瑜 山水画 亭 道  自古以来,亭一直备受文人雅士们的青睐。当代芜湖新安派画家赵瑜常常在山水画中插入小亭,用以表达对人生哲学的理解。
期刊
所谓“荒诞叙事”,是以文学的方式揭示人与世界紧张的敌对状态,即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丧失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正如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所指出的那样:“荒诞感是由于人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期望与现实世界本身不按这种方式存在之间的对立而产生的。”胡学文的中篇新作《白梦记》(《长城》2021年第1期)所要追问与探寻的
期刊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从业者,我这些年经常参加一些当代作家的创作座谈会,也不时收到一些年轻的文学作者寄来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者有很多并非业内人士,他们之前所学专业和正在从事的工作可能与文学并无直接关联,但他们创作的艺术水准并不逊色于专业出身的业内人士,有时反而会更上层楼,令人刮目相看。事实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现代文学的第一代作家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也并非純粹文学专业出身,但他们却
期刊
她用东方诗意叙述美学;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女儿;她在人生暮年依旧不愿为岁月臣服;她是学生眼中要眇宜修的湘水女神,也是无数人通向古典诗词海洋的摆渡人;她使古老的诗词获得再生;她是深具“弱德之美”的大家闺秀,她是才情纵横四海的大家,在颠沛流离中写下慑人心魂的诗篇;她站在那里就是一首诗;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  她就是叶嘉莹——一个值得我们自动刷屏的最美“老先生”,当今首屈一指的诗词大
期刊
四  前面我们说了,“太极”一词在太极拳诞生之前只指代太极哲学,故而认识太极文化首先该从太极哲学开始。“太极”哲学流变,是以《易传》研究为基调。  至于“太极思维”,则是近代科学特别是思维科学发展以后才出现的。比方说,我们在日常对话语境中说“某某是在打太极”,意思是,这个人做事不果断、在想法拖延,或者说,这个人就是个老好人,两头都不想得罪。现代学者的研究和发展将“太极”这一广义概念逐渐狭义化,原本
期刊
万玛才旦作为一名出身藏地的导演,又兼作者导演的文艺身份,近年来,他的几乎每一部新片都会成为电影界和文艺青年的话题。2019年亮相各大电影节并频频获奖的《气球》,早已挣足了人气,影片定档11月中下旬之交上映,应是为避免遭遇业已过去的双节和即将到来的12月年底商业影片扎堆的挤压而采取的一种赶空档的文艺片策略。  在一个雨天下午提前看了《气球》的点映场,102分钟的片子按说不长,却看得着急,仍嫌缓慢的节
期刊
一  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油画民族化问题,近年来颇受到一些质疑。有质疑者认为,油画民族化的提倡主要是从建构中国艺术话语权和弘扬民族自信感之角度考虑的,故局限了油画发展的方向,妨碍了艺术个性的成长,不利于中国油画的发展;又有质疑者认为,油画民族化虽有口号却缺少应有的艺术标准,很难在绘画实践中操作,故并非成熟的艺术发展方向。但是,油画民族化仍然是品评、理解当代很多油画作品时的一个有效切入视角。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