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金课”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高职思政教学存在部分教师师德失范、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不强,只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抬头率和点头率,才能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金课”。
  关键词: “三教”改革 高职 思政“金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当前高职思政课存在部分学生不听讲、逃课、点头率和抬头率不高等现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受到很大挑战。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思政课成为有知有味有趣的“金课”,是当前思政课改革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
  一、当前高职思政课存在问题
  (一)部分教师的师德行为存在偏差、失范
  绝大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都能够做到讲政治,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也都能够用情怀、人格感召学生,做到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然而,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存在师德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有的思政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持怀疑态度,不能坚定地传播马克思主义;有的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大谈多元价值观,影响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二是情怀不够深厚。有的教师没有立德树人的高尚情怀,过于注重个人利益得失;有的教师甚至把教师职业当做副业,工作敷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三是缺乏仁爱之心。教书育人是一个双向过程,有的教师除了课堂上与学生有交流外,课下从来不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不知道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惑,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漠然无视。四是理论功底不扎实。有的教师上课纯粹是照本宣科,PPT读一读就可以了。
  (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和现实需要
  高职思政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其中“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性比较强,要求教师在讲授中通过大量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理论知识。然而,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依然存在就书本讲书本,就理论讲理论,教学内容过抽象、空洞,不接地气,脱离社会热点问题、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专业、脱离学生日常需求,不能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讲解清楚、分析透彻,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应社会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更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维水平。
  (三)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现象依然存在
  当前一些高职思政课堂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上课就凭一本书一个PPT“包打天下”,甚至有的PPT还是几年之前的,案例很少。有的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说教者,语言生硬、冷漠,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互动,课堂气氛比较紧张,课堂成了教师的说教场,学生成了说教的对象。相反,如果教师能够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用典型的案例,用学生身边的故事感染和引导学生,做到线上线下、课内与课外充分互动,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将会大大增强,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也一定能够得到改变。
  二、“金课”的标准
  在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第一次提出了“金课”概念,他指出要把当前课堂中存在的“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2018年11月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对“水课”和“金课”做了界定,所谓“水课”就是低阶性、陈旧性的课,教师上课不用心,学生听课不专心,但学生可以轻轻松松通过,课程没有能力训练学生,也没有培养素养。所谓“金课”,就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课。高阶性是知识、能力和素养三者的融合,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创新性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学形式的先进性及学习结果的探究性。挑战度主要是指课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才能达成。
  “金课”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學评价等,它聚焦于学生的发展,着眼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所以,“金课”的达成必然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及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采用充分互动的多种方法,突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标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金课”除了要有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之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政治高度。教学目标要有政治高度。思政课必须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突出政治性,突出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重点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有理论深度。思政课要做到立德树人,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用深厚的思想理论、严谨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关切,在纵向的历史比较中和横向的世界比较中,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客观地看待当今中国及外面的世界,把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奉献青春和汗水。
  三是要有情感温度。思政课教师要始终做到“六要”,坚守初心使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始终做到表里如一,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始终做到心中有国、心中有民,真心信仰马克思主义,真心热爱思政课,用一腔热情感动学生。
  三、“思政”金课建设的路径
  (一)提高“金课”建设教学能力
  1.明确思政课教师任职资格。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要求。高校首先要建立思政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制度,严把教师的聘用关,要注重考查应聘教师的政治素养,政治强是第一标准;要考查应聘教师对思政课教师岗位的热爱程度,只有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才有可能在以后做好这份工作;要考查应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及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其次要建立退出机制。凡是在政治方向和立场等方面与党中央不一致的,师德师风出现问题的,或者是教学能力达不到思政课程所要求的,不得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只有严把思政课教师的任职资格关,把一批政治强、情怀深、人格正、专业精的教师纳入思政课教师队伍中,才能建立一支政治过硬、道德高尚、专业精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2.构建系统的教师研修与培训体系。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不断完善国家、地方和高校三级培训体系,通过岗前培训、社会实践、专题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学历提升、国内访学等形式,构建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及教科研能力。
  3.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首先要单独设立思政课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和高级职称指标。高校要将思政课教师分为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制定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评价标准,既保证一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不会因为科研成绩不高评不上职称,又保证一些优秀的教师不会因为高职职称名额限制评不上职称。此外,还要设立思政课专任教师岗位津贴,落实思政专项经费,保证教师培训、交流等活动的开展,切实保障思政课教师的权益。
  4.建立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以学校绩效考核为契机,改革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增加教学和教学研究所占比例,将课堂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作为重要评价标准,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中,放在研究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提高自身素质上。
  (二)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1.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高职院校在开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三门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及本校特点,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史等进行课程模块教学,开设一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2.推进思政课程内容建设与改革。(1)教学内容要与学生专业深度融合。教师要根据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的融合。例如针对学习化工的同学,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可以多增加一些与制药专业相关的案例,一方面通过中国制药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反面事件,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不造假药的职业道德底线。(2)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教学内容要紧扣时代,突出当前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突出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惑,助力学生成长,
  3.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在统一使用马工程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研究编写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四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材,整合教学资源,建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网络教学资源库,推进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
  (三)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
  1.探索“互联网 ”思政课教学新模式。遵循“八个统一”,开展专题化教学、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借助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课堂,充分利用“云课堂”,学生手机签到考勤、线上抢答、头脑风暴等活动,促进师生线上线下互动,打造智慧课堂、精彩课堂,让学习过程既有趣又有味。
  2.加强思政课网络课程建设。组建网络教学团队,加强思政课网络资源库建设,充分运用学习强国等在线平台,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进行类型多样、质量“硬核”网络教学课程知识建设,打造精品思政课网络课程,不断提高思政课网络课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3.加强实践教学。高校要重视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利用好校内的校史馆等实践资源,立足当地特色,争建立烈士陵园、社区、新农村、企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践基地;其次要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建设中,结合思政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变化,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他们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4.加强教学研究。首先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提高他们的抬头率和点头率。其次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进”研究及思政课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研究,要直面学生日常生活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的研究,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总之,思政“金课”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等方面整体推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把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陈宝生.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J].时事报告(党委中心组学习),2018(5):18-30.
  [2]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3]吴家华.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5).
  [4]谢存旭.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创新浅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09).
  [5]谢存旭.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评体系重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金课’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SZC-035)。
其他文献
摘 要: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离不开思想创新,思想创新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担当情怀、理论自信、问题意识、会通精神和乐观心境,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打破僵局、创新思路、开辟未来的行动方略,而且是磨练意志、修养身心、提升境界的路径法门。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思想创新 心态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
与“幽玄”“侘寂”并称为日本传统三大美学特征的“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中的重要审美概念.随着时代的推移,“物哀”美学已融入当今日本文坛、影视和社会等各个方面,成为日
摘 要: 通过红色文化可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理念,当前需要善于运用红色文化在社会中传达先进的思想信念,使大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形成艰苦奋斗、勇于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加完善,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这样可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文化紧密联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爱国主义精神逐步发展成为革命时期的基本内涵之一
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受地理条件、历史发展、文化习惯等影响,学习中有自己的一些情形.需要从影响民众公众意识的思想文化途径着手,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能够激发中华
摘 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前提是反思批判。吉登斯认为,心理安全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其生活化趋势恰好对人们的这种社会心理形成了多重保障,但同时制造了自觉反思的多重樊篱,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为此,推进“创新”必须去“意识形态生活化”之蔽,可以以知识、心理安全、日常惯例作为自觉反思的立足点。  关键词: 心理学 创新 吉登斯
摘 要: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进步的的骨干力量,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新时代强化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其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又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可靠保障,还是适应我国历史方位新变化的应然之举,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向其讲清爱国之理,厚植爱国之情,铸就报国之志,并将之付诸效国之行,以培养勇敢的责任担当,不仅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基础
可从比较视域和他者角度,解读外语及文化对母语及文化的认识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对外交流和学习,才能在比较中更好地、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那种认为自身强大了就没有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国防教育承担着“为培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好基础”的重要使命。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传统国防教育面临新的问题。有必要重新审视以往高校国防教育教学,着力构建起“互联网+”时代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国际形势的高校国防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一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发展的具体实践,更深层次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特征中的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以丰富的成果诠释了一个时代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各种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事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标准变得越来越高,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专业人才得到更全面的培养,高校肩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责任。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很多大学生面临难就业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减轻高校人才的就业压力成为当前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