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海峡两岸经济领域息息关联的利好,受人关注。一是海峡两岸海上直航首航仪式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举行。与此同时,两岸直接通邮启动仪式在北京首都机场邮件处理中心举行。从即日起,大陆6万多个邮政网点原则上将同步开始两岸函件、包裹、特快专递及邮政汇兑业务。这标志着两岸全面、直接、双向通邮正式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实现‘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两岸同胞的人心所向。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将使未来两岸经济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变化,改变过去单向、间接和不平衡的不合理状况,推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朝正常化、全方位发展,使两岸各自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启动,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并为台海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距离接近
孙升亮说:“津台海运和空运的直航使得两岸的距离大大接近。两岸的经贸合作将更加全面,津台两地的民间往来将更加频繁,津台两地的海运和空运直航将为两地的经济持续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两岸天空天天有包机直飞,货轮不必弯靠第三地直接往来两岸,邮件也可直接交寄。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将展开全新的一页。”
12月15日上午,海峡两岸空运直航天津航点首航仪式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首航仪式上致辞时指出,津台海运和空运直航使得两岸距离大大接近。陈云林表示,两岸关系的历史上将铭刻这一天。因为今后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6个航点,将满载着两岸同胞的客运包机直飞台北、台中、高雄。
据两岸民航部门测算,经这条“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飞行距离比绕经香港,单程分别减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据悉,15日开始启动的两岸常态客运包机,大陆方面共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南京、成都、沈阳、深圳、武汉、昆明等21个航点;台湾方面共有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今后,双方每周7天共飞不超过108个往返班次,并视市场需求适时增减班次。自此,大陆和台湾的“两岸一日经济圈”终成现实。
商机千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将近百万的台商在大陆,直航之后,他们往来两岸的机会会更频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两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将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合作节约相当可观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并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台湾经济全面发展,助力企业度过‘寒冬’。”
据报道,两岸“大三通”启航当日,包括海运、空运和饭店业者全都乐翻天,因为一旦直航,未来商机不可限量,包括航空业未来一年成本就可以省下10亿(新台币,下同)以上,海运业者一年甚至可以创造30亿以上营收,预估整体商机上看千亿。
据悉,两岸海运直航起跑,未来每批货柜材料除了不必绕道香港或日本石垣岛,可以大幅缩短时间外,业者推估,一年还可以增加100万TEU,也就是20呎货柜的货量。如果以每20呎货柜大约300美元来计算,包括长荣、阳明跟万海每家业者一年就可以多创造30亿元营收。同样受惠“截弯取直”的还有航空业,过去前往大陆须由香港转机,时间大约需要5至6小时,但直航后,桃园到上海只需要82分钟,一年成本就可以省下10亿元以上。如果加上观光、饭店等其它产业,大三通商机上看千亿。
大势所趋
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年之久的“三通”终于梦圆,两岸关系发展迈入新时代。
商务部亚非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波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人们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三通之后,两岸间的人民往来将更加频繁,经济的依存度也更深,新的两岸经济架构正在形成。
在当今不景气下展开的两岸“大三通”,能否为台湾低迷的经济,注入实时活水,台湾民众都在期待,全世界也都在看。两岸务实合作再迈一步,直航不仅催生了“海峡一日经济圈”,而且还释放出巨大商机。
三通可谓是一波三折,两岸之间分隔长达60年。从最早的敌对,到后来的“三不政策”,一直到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两岸之间才有了第一次正式的高层接触,漫长的政治和解谈判之路也终于展开。两岸之间整整花了15年,才完成“通商、通航、通邮”所谓的两岸三通。
她还说,这个由三通连结起来的两岸政治、经济脐带关系,已经不再是任何的政治力量或统“独”意识可以一刀两断的。尤其全球经济萧条的现况下,台湾低迷的景气,也期待三通能带来台商“鲑鱼回流”,甚至未来进一步引进陆资助台发展。
■专家视点:深度融合
两岸民众的期盼,希望“三通”,希望一些人为的阻隔不要阻碍两岸正常的交流,这样一个期盼,台湾过去的执政者想尽办法阻挡,从最终结果来看,民心是挡不住的。
直接“三通”实现以后,有了一个正常而且快捷的交流渠道,两岸民间才会真正的展开互动。过去几十年,两岸交流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主要是台湾同胞到大陆来旅游、经商。最近每年大概有400多万人次的规模,但其中有很多人是反复来大陆的。台湾还有相当一批人从来没有来过大陆,特别是台湾的中南部。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一方面台湾民众来大陆将会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大陆民众去台湾探亲和经商。这些一旦建立,两岸之间将真正进入深度的互动,带来就是深度的融合,尤其是两岸来往比较少的人群,增加理解和信任,隔阂也将得到消除,同胞的感情也会加深,这样的大交流带来的大融合,将为两岸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实现了大三通之后,它会加速两岸之间的经济整合,让两岸更能做到优势互补。尤其在当前这种局面下,对两岸共同抵御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有特殊意义。并且在正常化做完之后,两岸关系可以往特殊化、紧密化方向来发展,未来两岸经济还可以往制度化合作机制来安排。
对未来的两岸关系来说,经验与教训,都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定要顺应时势,从两岸民众最高利益出发,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孙升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孙升亮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实现‘三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两岸同胞的人心所向。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将使未来两岸经济关系格局产生重大变化,改变过去单向、间接和不平衡的不合理状况,推动两岸经济交流合作朝正常化、全方位发展,使两岸各自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启动,标志着两岸交流更加紧密、关系更趋缓和,并为台海地区的合作、和平、和谐铺设了光明之路。”
距离接近
孙升亮说:“津台海运和空运的直航使得两岸的距离大大接近。两岸的经贸合作将更加全面,津台两地的民间往来将更加频繁,津台两地的海运和空运直航将为两地的经济持续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两岸天空天天有包机直飞,货轮不必弯靠第三地直接往来两岸,邮件也可直接交寄。两岸政治、经济关系将展开全新的一页。”
12月15日上午,海峡两岸空运直航天津航点首航仪式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在首航仪式上致辞时指出,津台海运和空运直航使得两岸距离大大接近。陈云林表示,两岸关系的历史上将铭刻这一天。因为今后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6个航点,将满载着两岸同胞的客运包机直飞台北、台中、高雄。
据两岸民航部门测算,经这条“截弯取直”后的新航路,北京和上海至台北的飞行距离比绕经香港,单程分别减少1100公里和1000公里左右。据悉,15日开始启动的两岸常态客运包机,大陆方面共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南京、成都、沈阳、深圳、武汉、昆明等21个航点;台湾方面共有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8个航点。今后,双方每周7天共飞不超过108个往返班次,并视市场需求适时增减班次。自此,大陆和台湾的“两岸一日经济圈”终成现实。
商机千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经济研究室副主任朱磊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将近百万的台商在大陆,直航之后,他们往来两岸的机会会更频繁。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两岸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将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交流合作节约相当可观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并以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台湾经济全面发展,助力企业度过‘寒冬’。”
据报道,两岸“大三通”启航当日,包括海运、空运和饭店业者全都乐翻天,因为一旦直航,未来商机不可限量,包括航空业未来一年成本就可以省下10亿(新台币,下同)以上,海运业者一年甚至可以创造30亿以上营收,预估整体商机上看千亿。
据悉,两岸海运直航起跑,未来每批货柜材料除了不必绕道香港或日本石垣岛,可以大幅缩短时间外,业者推估,一年还可以增加100万TEU,也就是20呎货柜的货量。如果以每20呎货柜大约300美元来计算,包括长荣、阳明跟万海每家业者一年就可以多创造30亿元营收。同样受惠“截弯取直”的还有航空业,过去前往大陆须由香港转机,时间大约需要5至6小时,但直航后,桃园到上海只需要82分钟,一年成本就可以省下10亿元以上。如果加上观光、饭店等其它产业,大三通商机上看千亿。
大势所趋
历经59年的波折和期待之后,两岸的客机、轮船和信件历史性地跨越台湾海峡,不再绕经第三地而直接通往彼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两岸同胞企盼了数十年之久的“三通”终于梦圆,两岸关系发展迈入新时代。
商务部亚非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波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三通”迈开历史性步伐,人们期待已久的梦想终于实现。三通之后,两岸间的人民往来将更加频繁,经济的依存度也更深,新的两岸经济架构正在形成。
在当今不景气下展开的两岸“大三通”,能否为台湾低迷的经济,注入实时活水,台湾民众都在期待,全世界也都在看。两岸务实合作再迈一步,直航不仅催生了“海峡一日经济圈”,而且还释放出巨大商机。
三通可谓是一波三折,两岸之间分隔长达60年。从最早的敌对,到后来的“三不政策”,一直到1993年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两岸之间才有了第一次正式的高层接触,漫长的政治和解谈判之路也终于展开。两岸之间整整花了15年,才完成“通商、通航、通邮”所谓的两岸三通。
她还说,这个由三通连结起来的两岸政治、经济脐带关系,已经不再是任何的政治力量或统“独”意识可以一刀两断的。尤其全球经济萧条的现况下,台湾低迷的景气,也期待三通能带来台商“鲑鱼回流”,甚至未来进一步引进陆资助台发展。
■专家视点:深度融合
两岸民众的期盼,希望“三通”,希望一些人为的阻隔不要阻碍两岸正常的交流,这样一个期盼,台湾过去的执政者想尽办法阻挡,从最终结果来看,民心是挡不住的。
直接“三通”实现以后,有了一个正常而且快捷的交流渠道,两岸民间才会真正的展开互动。过去几十年,两岸交流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主要是台湾同胞到大陆来旅游、经商。最近每年大概有400多万人次的规模,但其中有很多人是反复来大陆的。台湾还有相当一批人从来没有来过大陆,特别是台湾的中南部。
有了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一方面台湾民众来大陆将会更方便。更重要的是大陆民众去台湾探亲和经商。这些一旦建立,两岸之间将真正进入深度的互动,带来就是深度的融合,尤其是两岸来往比较少的人群,增加理解和信任,隔阂也将得到消除,同胞的感情也会加深,这样的大交流带来的大融合,将为两岸关系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实现了大三通之后,它会加速两岸之间的经济整合,让两岸更能做到优势互补。尤其在当前这种局面下,对两岸共同抵御外部经济危机的冲击,有特殊意义。并且在正常化做完之后,两岸关系可以往特殊化、紧密化方向来发展,未来两岸经济还可以往制度化合作机制来安排。
对未来的两岸关系来说,经验与教训,都给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定要顺应时势,从两岸民众最高利益出发,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孙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