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困境——解读杜甫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矛盾
  对于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困境主要来源于两个矛盾。其一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唐代现实的矛盾;其二是他的社会政治理想与自身个性的矛盾。
  在唐代,儒学受到冲击。这一社会现实使奉守儒家传统的杜甫感到坚守理想与理想难以实现的深刻矛盾。比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是多么令人叹惋的一幕啊!纨绔子弟游戏人间却不被饿死,为国为民的儒生却报国无门。为了谒见有权势的达官贵人,每天一清早就守在高门大户的门口等待,却一直等到傍晚府门才开,纨绔子弟们跑马去逐猎,空留给等待谒见的儒生们一个尘土满面的背影!
  难道杜甫没有年轻过吗?他在《百忧集行》写到自己年轻时“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这是多么健康活泼的一个少年啊,为了给弟弟们摘枣子吃,“一日上树能千回”!可是被岁月侵蚀过的生命只剩下了凄凉晚景:“即今倐忽巳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覩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呌怒索饭啼门东。”这难道是杜甫一个人的悲哀吗?这是整个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缩影啊。
  两大理想
  为了深入分析杜甫的人生困境,我们必须了解杜甫的两大儒学理想。
  其一是维护封建礼教的统治秩序。
  杜甫参加科举考试多次都没有中举,但他后来曾担任过左拾遗,这个官职就是他进献《三大礼赋》后得到的封赐。史料记载:“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生甫。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右卫率府胄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杜甫向皇帝进献《三大礼赋》,以此表明他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统治制度与社会秩序的热心。
  其二是呼唤封建的道德规范与习俗。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综合国力急转直下,社会贫富差异拉大,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衰落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清贫的杜甫还要遭受村童的欺戏,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愤然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所以杜甫才会在诗中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以沉郁顿挫的仁者之心为天下寒士呼喊,这等胸襟气魄多么令人感动!
  走出四法
  如果我们经历了这些苦痛与凄凉,大抵对人生已是充满消极了。但是杜甫却不然,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使他将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而低回起伏。这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支撑着杜甫解决矛盾,走出人生的困局。
  其一,在现实中的解决。杜甫以为他的理想有实现的可能,他的内心消弭了矛盾。
  杜甫以理想观照现实、批判现实,突破阶层局限,在对于时代的批评中写出最强音。如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他先叙抱负之落空,仕即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入门闻号洮,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但又没有喷薄而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同时,他又对圣眷表示出极大的满足,这也使他内心的矛盾不断缓和。如在《腊日》中他写道:“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在唐代,皇帝会在腊日宣赐口脂面药及赐宴,所赐面药是用翠管银罂盛放的。这首诗写于杜甫在肃宗还京后任左拾遗时期,表现出杜甫对于现实的满足。
  其二,在艺术中的寄托。杜甫对于各门艺术有极大的热情,对于诗歌创作倾注了极大的热心。
  杜甫对多种艺术形式都颇有心得。写诗自是不必说了,他自己在《谴闷》中也说道:“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而音乐也是杜甫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还曾在江南观看过李龟年的表演,并写下了《江南逄李龟年》。
  其三,在自然中的陶醉。
  大概因为杜甫总是以一幅苦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以至于当他写出清丽美妍的诗句时,人们常常不相信这是杜甫所作。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欵欵飞”一句,直教人疑为山水派的诗作。而小学课本中所选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也是杜甫此类萧散自然的代表作,東坡对此评价道:“此诗可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態故僕喜書之。”
  其四,在宗教中的解脱。
  唐朝时佛道盛行,许多王公贵族也避出尘外。对于此,杜甫也不例外。他常常去深山古寺拜访禅师高僧等人,并写在诗中。如《谒真谛寺禅师》、《上牛头寺》、《望兜率寺》、《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等几首,都表现出了杜甫对于宗教的向往。
  这就是杜甫的人生。虽然一生颇多悲愁,却将一己命运融入广阔的社会人生,并且超越时空,获得了永恒。在杜甫的生涯中,又上又下,真可谓闯荡四方。我们确确实实能感受到江湖之险,有政坛上的刀光剑影,有考场上的风雨历程,有战场上的两军厮杀。坎坷从来人人有,各人坎坷不相同。即使陷入生命的苦难,也笑对人生,坦然走出困境,为天下同样受苦的人振臂呐喊。“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其他文献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考《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有礼有节  《关雎》这首诗的结构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也就是第一段,主题应当称为“爱慕”。是一位男子在感情上的自我剖白,是
期刊
五行中,火有温暖升腾的特性,苦味属火,但苦味又属阴,它是阴火,就像炉膛里烧剩下的灰烬,有余温的时候有一点烘干的作用,完全冷却以后如果不把炉灰掏空,新火就烧不起来。所以,苦味的东西分两类:一类是苦温的,例如咖啡、红茶,祛除湿气的作用比较强,就是中医所说的“燥湿”;一类是苦寒的,例如莲子芯、绿茶,有清热、泻下的作用。  苦味入心和小肠,能泻心火和小肠火。凡是清热泻火的药,都有苦味。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
期刊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注释”:不分亲疏、远迩、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互相帮助,互给共赢,同谋福利。  “解读”:  墨子认为社会难以和谐的根源就在于“不相爱”,即“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如何从根本上做到“相爱”,那就需要“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心态,再加
期刊
导语:公文属于科学文章中的应用文体,说起来十分拗口却有许许多多的人每天都在撰写、传播、使用。在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在语言美逐渐趋于粉饰太平的当下,公文将何去何从?  公文抄袭与公文空洞,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民间也有很多讽刺段子,来讽刺公文中的官场话语,比如涨价说“调价”,下滑说“负增长”,停滞说“零增长”,贫困说“不富裕”等等。这类公文修辞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事实变得模糊不清,分散民众和媒体
期刊
内蒙古草原举办那达慕牧民挥舞套马杆  1月4日,“银色西乌珠穆沁草原冰雪嘉年华”启幕,当日举办的马文化节上,各式各样的赛马比赛、文化活动轮番上场。围观牧民们挥舞着套马杆,为节日增添气氛。  来源:中新网  马年生肖邮票首发设计寓意吉祥富贵、马上得福  1月5日,马年生肖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全国首发,包括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0元,同时发行小本票1本。邮票图案为生肖马身上画有蝙蝠,并装饰牡丹
期刊
一个人,一辈子,会有无数的擦肩而过。但称得上邂逅的,却不可知,亦不可期。或离奇或平淡,千变万化。这个瞬间的化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于爱情的本质,忠实于感觉,而与结果无关。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邂逅”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  蔓草纵横,白露未晞。美
期刊
似巧非巧地遇见你  我们可以许下天崩地裂不离不弃的誓言,然而天地毕竟未合,日照青苔,月色满轩,都是苍生绝好的馈赠,并且仍将继续永恒不变地存于天地,以让这世间的男女能够从从容容地相遇、相知,栖一处蝶飞双燕低。  似乎有太多的相逢都是像《子夜歌》这样似巧非巧地开始,又有太多地相守是这样似淡非淡地收梢:  子夜歌  (其一)落日出前门,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  (其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
期刊
爱情与亲情的角力  中华文化的精深和远奥是不言自明的。这不仅仅是一种考古学或文化学的常识判断,更多的,我想是一种感情记忆。  感情是庞大的,不仅是自身的广度,它所引起的人文波动更要几倍于自身。尤其在基于宗亲血缘的东方文化里,感情常常出入于一切领域,有时成为手段,有时成为目的,有时两者都是。中国历史上,有过家法大于国法的情况,如果父亲去报官,说自己儿子不孝,那么这个儿子便可以立时裁决,不问细情。郡县
期刊
题记:  《鬼谷子》被人们以怀疑的眼光看了二千多年,这部书究竟讲的是什么?研究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为了寻找更多的鬼谷智慧,本刊记者特别约访了国学专家陈兆杰教授,采访地点定在人民大学国学院,因为陈教授今天要在此上课,而课程的内容正是《走进鬼谷智慧》……  你所不知道的鬼谷子  记者:刚刚在课堂,听您讲解了鬼谷子,您对鬼谷文化有着独到的研究和见解,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请问陈老师,您讲的鬼谷子
期刊
第一次读苏枕书的作品就深深地被她打动了,连带着对给我推荐她作品的朋友都心怀感激,相见恨晚。  这个生于江苏南通的江南女子,曾经获得过全球华人青年文学奖小说组一等优秀奖,已经累计出版数十万字作品。她的文字也仿佛被江南水乡的温婉内敛所浸润,沉静、灵秀,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则很小就开始了。  “大概只是个人的兴趣吧。与其说什么最吸引我,不如说我从小的家庭教育把我带入了古典文化的世界。”她最早接触的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