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及甲杓肌缓解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患者呼吸困难的初步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xtronn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及甲杓肌缓解双侧喉返神经不全麻痹并发急性呼吸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6例并发不同程度呼吸困难、喉肌电图确诊为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并预测神经有自主恢复可能的患者,在环甲肌及甲杓肌上进行小剂量肉毒素注射,收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相关参数,含呼吸困难情况、频闪喉镜下最大吸气相声带前连合夹角、正常发/i/音时的声学参数:基频(fundamental frequency,F0)、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分别嘱患者在正常音调发/i/音、低频及高频发/i/音时喉部CT影像,并测量声带膜部长度、宽度及声门面积等参数。采用配对t值分析肉毒素注射前后的频闪喉镜图像及声学信号参数,采用方差检验分析三种不同发声时声带的CT参数。同时定期随访。

结果

患者均顺利进行肉毒素注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呼吸困难均明显缓解,其中2例注射前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注射后1个月顺利拔除气管套管;治疗后声带前连合夹角较治疗前增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F0及Jitter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1.42,P>0.05),Shimmer在治疗后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P<0.05);随着发声频率增高,声带长度增加,声带宽度变宽,声门面积增大,肉毒素注射前不同发声状态下3种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3,P<0.05),肉毒素注射后不同状态下的3种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84,P>0.05),肉毒素注射前后3个参数在不同的发声状态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后1个月的喉肌电图显示喉内收肌的募集密度及动作电位幅度较治疗前下降。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7个月、1年、1年、18个月、22个月、2年,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发呼吸困难。

结论

小剂量肉毒素注射环甲肌和甲杓肌,可缓解双侧声带不全麻痹导致的急性呼吸困难,注射后声音质量稍变差,该方法可作为双侧喉返神经不全损伤缓解呼吸困难的替代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赖株AhpC蛋白的过氧化物还原酶活性及其在问号钩体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是否具有抵抗氧化应激的功能。方法构建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赖株ahpC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重组蛋白rAhpC,检测其酶学活性和保护DNA不被氧化的功能。用定点突变方法验证AhpC的过氧化半胱氨酸和还原性半胱氨酸。经不同浓度的Conoidin A抑制问号钩体过氧化物还原酶
期刊
目的分析影响下咽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探讨提高下咽癌疗效的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64例原发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梨状窝癌211例,下咽后壁癌37例,环后癌16例;Ⅰ期2例,Ⅱ期14例,Ⅲ期32例,Ⅳ期216例;原发灶切除方式中行下咽环周切除者112例(42.4%),其中游离空肠移植修复共86例。喉功能保留者54
目的总结改良分叶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下咽缺损合并颈前区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改良分叶胸肩峰动脉嵌合穿支肌皮瓣修复收治的7例下咽癌患者的下咽缺损合并颈前区缺损,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28~65岁,平均(50.0±3.4)岁。下咽缺损面积为5.5 cm×3.5 cm~12.0 cm×4.5 cm,颈前区缺损面积为8.0 cm×4.0 cm~10
目的探讨手术与非手术综合治疗晚期下咽癌患者生存情况、并发症及器官功能保留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确诊的119例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19例患者中男112例(94.1%),女7例(5.9%);年龄27~78岁,中位年龄57岁。119例患者分为2组:手术综合治疗组(42例)与非手术综合治疗组(77例),收集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治疗、随访及生
期刊
目的总结并分析儿童先天性梨状窝瘘误诊的原因,提高对梨状窝瘘的认识。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昆明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8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11个月至14岁,中位年龄5岁,其中20例有外院误诊病史患儿均行颈部超声和增强CT检查,支撑喉镜下明确内瘘口,行瘘管高位结扎。结果本组患儿误诊比例为20/28,误诊误治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者达3年。支撑喉镜检查均发现梨状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是女性好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长期进行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可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以及控制疾病的进展,但同时会导致机体处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状态,对女性产生不良的影响,除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外,还可导致性激素代谢的改变、月经紊乱、妊娠影响及骨质疏松等疾病。本文就女性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头颈鳞状细胞癌(鳞癌)发病率较高,在全身恶性肿瘤中位居第6位,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90%。过去一般认为烟草、酒精等危险因素与头颈鳞癌发生、发展有关,但新近研究表明,非烟酒相关的头颈鳞癌逐年增加。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头颈鳞癌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相关,其发生、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本文就HPV阳性的头颈鳞癌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在下咽癌治疗中行咽后淋巴清扫对术后颈部区域复发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5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03例下咽癌患者行咽后淋巴清扫,其中梨状窝癌167例,下咽后壁癌23例,环后癌13例。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临床特征及与患者术后区域淋巴结复发及生存率的关系。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存在咽后淋巴结转移者共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