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7年中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2008—2017年全国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全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生殖器疱疹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

结果

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的8.3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6.14/10万,年均下降3.29%。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13.51/10万,最低< 1/10万。高发地区主要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主要为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16年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其他年份男性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由2008年的1.77∶1下降至2017年的1.03∶1。生殖器疱疹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3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7.84/10万~26.89/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58.13%~76.52%,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

结论

虽然中国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重庆和湖北发病率仍较高,应根据各地疾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分离培养广东地区梅毒螺旋体(Tp)临床株(GD1)并探讨其与Nichols标准株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nsSNPs)的差异。方法从广东地区1例硬下疳患者皮损中分离出GD1,在兔睾丸中连续传代培养。暗视野显微镜、TP0548基因PCR、测序和基因分型多重验证传代情况。泛影葡胺梯度离心法分离兔组织并浓缩GD1。测序验证TP0443和TP0584基因nsSNPs位点。结果本研究分离培养出的GD1株为
目的评估Burnet研究所自制的IgA快速检测试剂(POC)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性能。方法利用性病中心参比实验室库存的455份血清标本进行梅毒IgA-POC应用性评估,标本根据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及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ELISA)结果分为未感染组、既往感染组和早期现症组。对3组标本进行IgA-POC盲样检测,评估其对现症梅毒的诊断能力。结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Tp)体外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特征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水平的影响。方法自雄兔睾丸分离Tp。将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诱导为巨噬细胞后,分为实验组(Tp刺激)和对照组(不用Tp刺激),12 h后继续培养48 h,收集巨噬细胞外泌体悬液,利用差速离心法和膜亲和试剂盒提取外泌体,运用透射电镜、Western印迹鉴定外泌体,Nanoparticle trac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penA、mtrR基因突变在淋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淋球菌标准菌株(ATCC-49226)、临床头孢曲松敏感菌株(2012-4052、2012-15361)及低敏菌株(2012-5616),体外次抑菌浓度诱导对头孢曲松耐药,提取诱导前原代菌株及诱导后子代耐药菌株的DNA,对penA和mtrR基因进行扩增与测序。结果菌株2012-5616和ATCC-49226分别在诱导至第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尖锐湿疣女童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门诊收集12岁以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询问病史并体检,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采用描述性统计法统计高危因素、皮损情况、HPV检查结果,记录激光和光动力治疗次数等信息。结果共收集51例12岁以下女童尖锐湿疣,年龄和病程[M(P25~P75)]分别为3(2~5)岁、6(4~8)个月。其中,29例(56.9%)居住在城镇或郊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