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进展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d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态心电图(DCG)是用一种随身携带的记录仪,连续监测患者日常活动状态下体表24h的心电变化,经计算机处理分析及人工编辑打印DCG记录.最初由美国理学博士Norman J.Holter提出,1961年应用于临床.DCG又称Holter监侧.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生物分子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DCG技术的进步.DCG导联系统的发展有单导、3导、12导和18导,记录时间由最初的数小时到24h,48h,72h甚至更长时间.新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尿毒症血透者(下称本病患者)DCG改变及其特点。方法 分析30例本病患者的24hDCG资料。结果 23例(76.7%)DCG异常,以心律失常和ST-T改变为主要改变。心律失常中早搏(PS)
作者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符合IEEE 802.3标准的CSMA/CD光纤网数据传输系统。并在光纤以太网(Ethernet)上获得了成功的应用。本文根据作者在研制中的体会分析了这类CSMA/CD总线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日本画像电子工程师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学会、江苏省科协参办的“中日图象编码和通信”学术讨论会将于1987年11月4日~6日在南京举行。中国、日本和世界上其它国家的
急性心肌梗死(AMI)极早期,病理性Q波尚未出现时,心电图诊断有一定难度,易被忽视.近年来,对AMI的早期心电图改变有了以下统一诊断标准:(1)急性损伤阻滞.①对应梗死导联的R波升
本文在摘要综述了当前用于图形数据存储,管理和操作的编码方法之后,重点叙述了一种以物体为中心的行程编码方法。给出了它的定义,图象代数算法、以及与其它编码方法之间的转换算法。这种编码方法兼有矢量和光栅型数据结构的优点,输入、输出、显示速度快,支持并行的图象代数运算。实验表明,它在图形数据库系统以及其它图象、图形系统中均有明显优点,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患者女性,88岁。冠心病、高血压史,因“慢-快综合征”安装DDD起搏器4年,自述“多次起搏器调试,效果不佳”。动态心电图(图略)示:DDD顺序起搏,其下限频率60次/分、A—V延迟间期0.25s。图
U波是继T波后宽而低平的一个微小波,1903年由E inthoven命名,在临床工作中常易被忽视。近年研究发现,U波的改变对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现
患者男性,46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2年,加重1周于2009年4月7日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尖区及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触及舒张期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
本文首先简介了移动通信中的多径衰落和阴影衰落,然后讨论一种抵抗这类衰落的有效办法——分集技术。尤其对于移动端的空间双重分集情况,通过分析和实测,对分集天线的间距提
Ungerboeck提出的格状编码调制技术,将编码和Modem信号星座视为一体进行设计,性能优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文提出了MSK上的格状编码方法,和文献[5]中的相比,避免了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