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全国拥有干电池生产厂200多家,年产电池上百亿只。
*国产干电池的含铅量一般高于25%,尚达不到绿色环保电池的要求。
*通过垃圾分离回收的干电池比例很低,以上海为例,回收的废电池仅为生产量的10%左右。
*废干电池及铅酸蓄电池中含有汞、铅、镉等重金属,随城市生活垃圾被简单地埋入地下后,铅、镉等重金属可以直接污染土壤,间接污染水源和植物,成为破坏环境的慢性“火药桶”。
对有关电池生产、消费现状等简单回顾之后,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废电池是个“环境杀手”。其实,它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还会进一步影响人体健康。
健康大敌
废电池中所含铅等重金属对土壤、水源的污染,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则是长期的。土壤具有一定的孔隙,对有机物或含碳、氧、磷、硫等化合物进行降解后,可生成无毒或低毒物质,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但是,汞、铅、镉等重金属进入环境后,却不易被降解,长期蓄积在土壤中,破坏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土壤成为污染物的“储存库”,最终降低土壤的肥效。在这样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重金属被植物根系吸入植物体内,引起农作物减产,或长出的粮食、蔬菜等含有毒有害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重金属,还能不断地迁移到相邻的环境介质中,如被雨水冲刷后渗透到深层土壤中;随地下水进入江河水源;腐烂后被风扬散到大气中。当人体摄入含重金属的农作物及家禽,或者饮用被污染的水、吸入被污染的大气时,就会出现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损害。
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侵犯神经系统。曾暴发在日本水俣湾的“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吃了被汞污染水域的鱼类而出现的慢性汞中毒,主要症状为感觉和语言障碍、智力减退及全身震颤无力。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尤其是儿童,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和多动症。铅中毒还能损伤造血系统,导致贫血;损伤神经系统,导致手腕无力下垂,以及引发脑病;损伤肾脏,导致肾功能障碍。人长期接触重金属镉后,也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软化,如镉中毒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全身骨骼酸痛。
解决办法
为了避免上述危害,生产绿色环保电池和对废电池进行回收,就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两种方法。我国已明确规定,2006年起禁止生产和销售非“绿色环保电池”。在过渡时期,政府和一些民间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废旧干电池回收行动。
市售的干电池有含汞及无汞两种,含汞废电池再利用的代价很大,发达国家都以安全填埋方式处理为主,即以无砂混凝土、防渗层、保护层等组成填埋场,以确保电池中的重金属无渗透、蔓延的可能。无汞废电池回收后可被利用,如碳棒和金属壳可成为再生资源。但是,要将小小电池从大量的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极为困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垃圾分拣的习惯,并将拣出的废电池交到指定地点,由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可以说,建造美好生活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配合,就让我们从废电池的分拣做起。
上海:在一些大商场或大学校园中,设有废电池回收箱。另外,可以把废电池交到所在地的居委会。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的学生曾组织过废电池回收活动,目前尚未全面统一回收。
北京:在新街口商场、长安商场等200多家商场设有废电池回收点。单位或个人废电池回收量达到30千克,需回收废电池者可与北京有用垃圾回收中心联系,他们免费上门回收(电话为010-63560015)。
南京:目前尚未开展全面分类收集,但某些学校、居委会中可收集废电池,然后交到市环境保护局储存场统一储存。具体工作可与市容委员会联系。
武汉:在1726个居委会设立废电池回收站,以方便居民回收废电池。
沈阳:共有100多只电池形状的回收箱,分别布置在商业区、机场、车站、省市机关办公楼、部分工厂、院校等,居民可就近投放。回收箱上标有联系电话,这些回收的电池将由工业废物交换中心专车定期回收。在沈阳市,已建立危险废物填埋厂,用于处理各种危险废物。
其他地区: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介绍,废电池回收可与当地环卫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收集机构联系。
(各地信息根据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