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将知识的无形化有形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peng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本身就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这也是造成教师难教和学生难学得一个难题,如何将抽象的知識化为有形,是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探索的研究课题。笔者对此也有探究。在物理实验中,本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将传感器引入实验,收效甚好。
  实验是物理的基础。要做实验就离不开测量。传统的物理实验是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时间、力、加速度等)转化为长度进行度量。传感器则是将各种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人们对电信号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传感器进入中学物理实验室,成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教育手段现代化的一个新突破口。过去实验测量工具器材是水银温度计、打点器、天平,现在则是用力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磁传感器来探测物理量,显示物理实验数据,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探索物理规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体验“做科学”的探究过程,来实现科学素质的培养。
  借助数字化实验室提供的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传统实验手段的限制,大幅度改进原来做不出、做不好的实验,变“不可见”为“可见”,由“抓不住”到“抓得住”,将“不好做的”转变为“好做的”。
  一、变“不可见”为“可见”
  将力传感器用于超重、失重实验,使用位移传感器研究加速度。
  超重、失重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电梯升降、神舟号在太空中遨游时航天员的失重现象等,学生们都能一一列举出来。然而如何从物理学的规律出发来认识超重、失重的原因,却是一个教学难点。原因是学生看不到超重、失重过程中压力的变化。超重、失重现象发生在物体变速运动的过程中,按照传统实验装备只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压力的变化;而且在课堂中演示超重、失重所经历的时间又很短暂,学生根本看不清弹簧测力计示数,更谈不上记录数据,提供给学生作为分析的依据。而引入力的传感器,便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学习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时,利用传统实验器材,学生只能通过物体的运动速度、位移间接地计算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而且也只能研究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条件:物体受到的外力恒定不变)。利用力的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设计实验,直接测量出了物体运动过程受到的外力和加速度的数值,并利用计算机绘制出了力和加速度一一对应关系的图线,提高了实验的直观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并且,由于传感器实验不受物体运动情况的限制,学生还可以研究做非匀加速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条件:物体受到的外力不恒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瞬时性,很快突破了难点。
  二、由“抓不住”到“抓得住”
  将电流传感器用于自感现象实验。
  在自感现象实验教学中,闭合开关通电,出现了一个灯泡先亮,一个灯泡后亮的现象。这是由于电磁感应引起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同产生的自然现象。以往教师只能通过理论分析电流的变化情况,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到电流变化的情况,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的分析,头脑中很难有形象的物理情景作支撑,形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引入电流传感器,将电流的变化记录为图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自感对电流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了自感现象的本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又启发学生从电磁感应的理论出发来分析断电时自感现象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并利用电流传感器实时记录电流变化图像,印证学生分析推理的正确与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成主动参与,在积极地对话交流过程中,加深了对自感现象本质的理解。这样不但解决了传统实验仪器不能直观反映出本质现象的弊端,增强了教学效果,而且还加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将“不好做的”转变为“好做的”
  同时使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进行向心力研究。
  在以往的向心力教学中,由于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都很困难,教师只能直接给出向心力公式,无法进行任何理论推导和实验证明。而利用力传感器和光电门传感器,可以直接获得一个做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到向心力、线速度的数据,进而从数据分析中得到向心力公式。
  四、对传统实验进行“再挖掘”,开发其潜在的教育和教学功能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索、研究物理规律为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一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道理上得到了一个合法逻辑的结论,然而在实际中什么是动量,什么是冲量,什么是动能,为什么动能的定义要有一个1/2的系数?学生是没有感性认识的。在运用传感器进行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创设的真实情景,在实验全过程中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教师则加强对学生问题的了解,并加以适当的指导,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讨论、互助、合作,通过处理实验的一系列数据,“发现”新规律,“定义”新的物理量。
  这种打乱原有教材内容安排的教学过程,要求的计算量非常大,学生应用计算机已有的程序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了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整合。探究式教学不是以定律、公式的灌输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角度出发,从物理数据中,自己得到客观世界的规律,教师在其中并不扮演教化者的角色,而是从旁边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研究和归纳的过程中,感性地理解物理变化及其规律。这样学生最终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现象,而且可以学会物理学的一种精神——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和严谨探索实验的科学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几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情感教育;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关键词:数学 学困生 转化策略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当前数学科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期刊
摘要: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题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阅读能力  加强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中学生分析问题、解题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优化教学效果,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那么,如何加强初中生数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呢?  一、“初中数学阅读”的特点  1、“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做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个问题,从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自主学习 方法探索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要求,语文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应让学生
期刊
摘要:对初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法制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法,懂法,守法。  关键词:法制教育 语文教学 人格培养  一、充分挖掘教材,巧妙渗透法制教育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篇目涉及到一些法制常识。在教学中,我不但没有刻意回避这些知识,而且还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讲述课文相关的法制知识的重大责任
期刊
又一年的高三开始了,扎扎实实抓好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是提高学生生物高考成绩的关键。但每一次测试后的成绩可能会让我们每位教师大失所望,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主要有:审题不清、基础不牢、从图形表格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较差、概念名词混淆、实验能力有待加强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等等。而我们老师却很苦恼,因为课上讲的很明白了,学生也互动的很好啊,似乎都掌握了,为什么还是不上成绩啊?
期刊
经常有学生在问我问题时说:“老师我这道题答案虽然对了,可还是有点模糊,不知道为什么要选这个词或不知道我这句话用英语这样表达的准确吗…您能给我详细解释一下吗?”听了他们的话,我就忍不住问:“那你是当时是怎么选出正确答案的?”他们往往会笑着回答:“凭语感呗!”—“语感”,是的,我们很多同学在做英语题时有时仅凭语感就可以作对题,即便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由此可见,语感的培养对学生应对考试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对
期刊
摘要:语文课标中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而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呢?  关键词:语文课标 情境创设 感情朗读 文字美  一、创设情境,感受文本美  未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是枯燥
期刊
摘要:在中学阶段,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都是最为丰富和具有最强可塑性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显得最为重要和可贵。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  关键词:数学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因此,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必须努力推进教育改革。而创新是人类文明的动力,创新教育是21世纪最具生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要想把中学语文教学的开放落到实处,提升到一定的高度,这是一
期刊
摘要: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思维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和学生在心理上、认识上、情感上、行动上和谐一致,学生在学习中才能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信,学习效率才会有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思维 学生教育 和谐氛围 师生关系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开拓创新特点的思维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创新意识,是知识经济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