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参与能力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HE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培养学生课堂参与能力的重要性
  
  课堂参与是数学教学、学习的需要.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维的相互沟通的过程,这种沟通就是指数学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和信息的转换,离开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过程就难以畅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学科又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等特点,所以数学学习更需要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所以我觉得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是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没有意义了.
  
  二、数学教学过程“学会参与”操作步骤及其要点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如何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双双“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运用学具,引导学生自己学
  要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学会自己学.数学学科相对与其他学科更具有抽象性、逻辑性,且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而学生的思维大多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必然给学习数学带来不少困难,也是学生数学学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得到感知,并引导他们独立地在研究、假设和推理中获得结论.因此,我十分重视学具的应用,借助学具的应用达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己学的目的.
  如高二(下)“空间和直线和平面”,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几只一次性筷子和用它做成的正四面体.在学习这块知识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模型去寻找直线和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判断线线、线面、面面的有关定理.可以说从学生自己亲手做的最基本的几何体中,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及一定的学习能力.第九章是主要内容是立体几何,这块知识难度不高,但在高考中的分值有二十多分.所以如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学具,不仅引导学生自己学,而且转移了学生对数学的恐慌的注意力.同时,通过制作和利用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中,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2.创设引入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兴趣激发到最浓时,学习效果最好.一般来说,新授课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出丰富多样,引人入胜的情景;习题课中情景的创设应为数学知识本身,或者相关的背景材料,重点是帮助学生了解习题课的学习意义,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数列与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问题习题课中,笔者首先展示两道高考题,又设计了这么一段话:数列的渗透力很强,它与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相互联系,优化组合,加强了综合力度,对能力要求高,检测中多以解答题出现,大多为较难题、难题,近年来如2001年、2002年高考全国数学(理)第22题、2006年高考浙江数学卷(理)第20题(同时投影展示)均为此类题,你能迎接挑战吗?通过情境引入,达到了引起学生关注,跃跃欲试的效果,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后面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3.设计梯度,教会学生主动学
  我根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梯度、分层次地进行教学,做到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切实教会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对一些学生在思考和作业中遇到的障碍,教师要为他们设计一些梯度,引导他们突破,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主动地学习.在三角函数求最值的复习课中,我设计了如下习题:
  
  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由易到难,安排了2组4个题.每组中都改变了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求函数最值时应注意自变量的范围,第一组之间是形式上的统一,第二组则是对“φ”对最值的影响.起点低,步子小,使得学生能过的来,走的进.这样就不怕他们不入门了.
  
  三、通过调动学生主体,让学生参与课堂具有的实效性
  
  1.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有归属感
  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这种本末倒置的师生位置,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在于他与成年人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他们年纪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自觉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当耳边风,这耳进那耳出不当一回事,不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有的则根本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教师围绕预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自答、自释,则无法进行,教师只好重复旧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有的学生因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法对参与课堂教学不习惯、不适应;有的学生爱面子、胆子小,在老师鼓励发散思维过程中,不敢辩论、不敢发言、不敢交流、不敢实践,至使课堂冷冷清清,这使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教学法,自导、自演,独讲独释.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如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等,方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2.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总思想,培养有学习能力的学生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国际课改方向总体上是趋同的.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发展学生的潜能和显现个性,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自我建构的能力等.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它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人格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朝着活、精、深、实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展学习的空间与视野,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自我的存在,从而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结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只有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课堂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赢.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是尊重、信任、关心和支持学生,要尽量避免对学生做出强制性的命令、决定,应努力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宽心、没有心理压力的和负担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时间、精力去自由想像和创造.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例题承载着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知识运用的载体,充分发挥例题的示范功能,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将终生受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体验是人类对事物感知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体验具有对学习个体的重视、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和体验中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等三个特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学生简单的听讲而获得,而是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联系、理解、思考等体验活动中获得学习的真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
期刊
小结:作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几乎每年高考题都有,上面的三种方法就是最常规、最常用的方法.  总结与思考:本道题目典型,几乎包含立体几何的所有问题: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距离(点到面的距离)、直线与直线的垂直问题;其中每一种解法又把常规的通性通法包括在里面,充分挖掘题目的功能,提高课堂效率.也可以说,只要剖析好这道题目,学生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功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
期刊
思维的独创性是学生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具有明显的后天性,是在主体思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稳定化的,因而在其形成和发展时期具有可培养性.对一些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多方位观察,积极思考,展现出新颖独特的思维风格和纵横驰聘的思想态势,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的独特性.    点评:上例没有受去掉根号这一框框的束缚,大胆而又科学地联想到均值定理,产生了瞬间的思想火花,思维中出现了一刹那的解题方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期刊
摘要: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方面谈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  关键词:STS教育;物理教学;渗透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其基本观点是“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最终受惠的是社会,使人类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如果说社会教育是一种对成人
期刊
教育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口才(有声语言)及形体动作(无声语言即肢体语言)来进行的,一堂课的好坏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包括上述两种语言以下皆同)是否具有艺术之美.而教师的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虽说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没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显得那么重要,但是它的重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对学生数学学习
期刊
实验设计和评价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综合能力考查的常见题型之一,是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所关注的热点.通过实验活动,探讨研究并解决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是化学学科永恒的主题.其命题方式通常有:①设计反应原理②设计实验装置③设计操作程序④侧重于某一要求的综合设计⑥以批判的思想方法对所提供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或改进(改正).  实验方案的设计:  实验设计考查的方向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联系科
期刊
传统的教育观念往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被动地位,不能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授课多以“满堂灌”的形式出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辩论教学,则避免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为创造性思维开拓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高三两位学生对下面这道题的解答发生争执,双方互不信服,要求老师仲裁,为分清是非,笔者因势利导组织了一次辩论:全班学生自愿组成正、反两方,模仿辩论赛的方式,对该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
期刊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初中教学中,化学教学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也显得比较关键,本文根据个人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营造氛围,为学生营造创新空间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期刊
摘要: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教学要求越来越高,而课时却越来越少。提升实践中的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迫在眉睫。笔者凭借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试图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效率     效率是指"有效的因素",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率先提出。效率问题关系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兴衰。因此,我们要树立效率意识,提高效率,教师教学方面更应如此,教师在
期刊